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洞庭碧螺春 飘香千里载

洞庭碧螺春 飘香千里载

2018-03-22 访问量: 423 茶礼仪网

  洞庭东西山种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要说到其中最为出色的代表,想必大家都知道,洞庭碧螺春绝对是上品。清代初期,碧螺春还叫着“吓煞人香”,由康熙皇帝南巡太湖的时候,钦点为“碧螺春”。

  碧螺春不单是绿茶之中的上品,也是江苏人的骄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碧螺春以其独特的自然品质,享誉海内外。洞庭山碧螺春茶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每500克特级茶有7万多个芽头,为全国名茶之最;采用纯手工炒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独特的加工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洞庭碧螺春

  有道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这就是品茗碧螺春的最好写照。碧螺春碧色悦目、味淳甘厚,随着嫩芽茶叶徐徐沉入杯底,瞬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展开的碧螺春芽叶仿佛天上的“翠云浮动”,碧玉色的茶汤和翠绿的芽叶交相辉映,像“春染海底”、“绿满晶宫”,清香袭人。

  如今的碧螺春,除了是来自于深山的极品绿茶之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总理将其作为极品珍贵的春茶作为国礼,而在201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洞庭山碧螺春的品牌价值已经超出了30亿元人民币,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有用+10
分享

洞庭山碧螺春的产地、品质介绍

洞庭山碧螺春的产地

洞庭山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洞庭山碧螺春的品质

洞庭山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洞庭碧螺春茶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洞庭山碧螺春的工艺

洞庭山碧螺春炒制特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洞庭山碧螺春的渊源

洞庭山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茶”。洞庭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洞庭碧螺春茶。

碧螺春怎么鉴别?不收藏绝对后悔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受到很多茶友的喜爱.碧螺春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茶叶香气浓郁,但是碧螺春茶叶的外形、香气、口感都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分辨出来,那么下面就讲讲碧螺春怎么鉴别,一起来看看~

碧螺春怎么鉴别?不收藏绝对后悔

碧螺春怎么鉴别?

外形上,正宗碧螺春的核心外观特征:“纤细”、“蜜蜂腿”、“铜丝条”。碧螺春茶叶品种属于“洞庭山群体小叶种”,由来纤细,且约莫6万多的芽叶才做成一斤碧螺春干茶,这一特征也足以想象出来。碧螺碧螺,卷曲呈螺,不过其他茶叶也有类似的卷曲似螺的特征,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准确的说,形似“蜜蜂腿”、“铜丝条”才是更主要的特征。  看茶形

还有一点就是身披白毫。正宗碧螺春的白毫如同蜜蜂腿上的绒毛。市场上也有在茶叶中添加枇杷茸毛等手段鱼目混珠的,由于掺进去后并不自然,所以只要稍微认真观察即可辨别出来。

观色泽

色泽,洞庭碧螺春茶色泽泛绿,自然鲜润,若是添加色素的茶叶,尽管干茶颜色比较绿,但绝对没有新茶那样自然。

碧螺春一般采用上投法泡茶,先入水,再放茶,片刻后杯子上层仍然是白水色泽,除却香气外,基本无味;杯底却是出现了一层清透的碧色。一般来说头泡是不喝的,第二泡的时候芽叶基本全部舒展,全杯汤色碧绿清澈,宛若碧玉,特别漂亮。伪冒碧螺春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毫无美感。

碧螺春怎么鉴别?不收藏绝对后悔

品香气

从香气和滋味来说,洞庭碧螺春采用茶树与桃、李、杏、梅、柿、桔、枇杷、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的方式,使得碧螺春茶有着天然的花果香味,可以说是洞庭碧螺春标志性的特点了,其他的所谓的“碧螺春”没有鲜爽的花果香,有的只是沃土气、青叶气或其他异常的气味,两者可无法比较的哟!

闻之清香扑鼻,那么尝起来如何呢?饮之舌根含香,滋味鲜醇甘厚,带着浓郁的花果香气,回甘持久,口味凉甜,鲜爽生津,令人回味无穷。

看茶渣

叶底,其实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碧螺春的叶底柔匀,嫩绿明亮,非常有辨识度哦。

一价钱一分货

由于碧螺春种植维护的成本、采摘人本和炒制成本都偏高,所以价格也比较贵,毕竟茶的价值摆在那里嘛!这勉强也算辨别真假的一个方式吧。

以上就是碧螺春茶的鉴别方法,你学会了~~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简介,康熙皇帝赐名!

明清时期是我国茶文化由鼎盛而走向终极的阶段。这期间,由于清代几位皇帝对茶文化的推崇,使得团茶、饼茶逐渐边茶化,末茶几近衰落,而叶茶和芽茶开始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方向。清代康熙帝对“碧螺春”的题名,可以说是品味叶茶和芽茶成为世风时尚的一个标志。只要是品饮过碧螺春茶的人,都被它嫩绿隐翠的颜色,柔匀细嫩的叶底,清香幽雅的香气,鲜爽生津的韵味所深深吸引。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来历,却一直鲜为人知。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关于碧螺春名字的由来,民间的说法有很多个版本。现代人对于碧螺春名字的解读是这样的:碧指的是茶叶本身的颜色,好似碧玉;螺是指其形状卷曲如螺蛳;春是因采摘在早春;所以合称为碧螺春。那么你知道碧螺春名字在古代的时候是怎么来的吗?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祺《郎潜纪闻》和《清朝野史大观》等书的有关记载说,“碧螺春”原是一种野生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峰石壁缝隙间,此茶清香幽幽,飘忽不散,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于是,当地茶人用吴语惊呼道:“吓煞人香!”于是,“吓煞人香”又成了这种茶的土名。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南巡到洞庭东山,江苏巡抚宋荦派人购置了当地制茶名手朱正元精制的品质最好的“吓煞人香”进奉皇上。康熙皇帝品尝后,顿觉清香醇甜直透肺腑,好茶!但一听说这茶名叫“吓煞人香”,又觉粗俗不雅,于是很想给它重新取个名。

在文化上早已被“汉化”了的康熙皇帝非常熟悉古代的一些咏茶诗词,如苏轼曾说:“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试焙新茶诗)),又如李清照说;“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小重山》)。“武林春”也好,“一瓯春”也好,都是指代茶叶。于是,康熙皇帝根据此茶色泽澄绿如碧,外形蜷曲如螺,恰好又在春天采制于碧螺峰上,欣然将它题之为“碧螺春”。

这一改,确实富有诗意,文雅得多,也贴切得多。“碧螺春”从此成为贡茶,当地官吏每年必采办朝贡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