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君山银针>君山银针泡法>君山银针具体的冲泡步骤和方法

君山银针具体的冲泡步骤和方法

2018-04-01 访问量: 297 茶礼仪网

  君山银针的冲泡方法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君山银针是一款好茶。泡茶的方法是我国人民发明的,运用各种茶具冲泡出来的茶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君山银针冲泡方法也是和其他的茶叶不一样,讲究的是心到口到,在君山银针冲泡之前也需要大家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下面就让我们了解君山银针冲泡-方法。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冲泡步骤

  1、备具:茶盘1只;透明玻璃杯3只;玻璃片3块;杯托3只;茶叶罐、赏茶碟、茶巾、水盂、茶匙组合、开水壶各一;沸水。

  2、布具:将茶盘中的茶器具按顺序摆放在泡茶桌上。

  3、赏茶:开启茶罐,用茶匙摄取少量茶样,置于赏茶盘中,欣赏干茶的形与色。

  4、洁具: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中水珠,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易竖立。

  5、置茶:用茶匙轻轻地从茶样罐中取出君山银针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

  6、高冲:用水壶将70℃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1/2处,使茶芽湿透。稍后,再冲至七八成满为止。冲泡后的君山银针,往往浮卧汤面,这时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能使茶芽均匀吸水,加速下沉。经5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

  7、赏茶:这是“湿茶观赏”。刚冲泡的君山银针是横卧水面的,当加上玻璃片盖后,茶芽吸水下沉。在水和热的作用下,茶芽渐次直立杯中,芽尖产生气泡,犹如雀舌含珠。继而茶芽个个直立,接着,再次浮升,似春笋出土。最后,当启开玻璃杯盖片,一缕白雾从杯中冉再升起,缓缓消失,使人有白鹤飞天离我而去之感。大约冲泡10 分钟后,就可以品饮了。

  8、品茶:赏茶之后,端起茶杯,清香袭鼻,便人顿觉清新,给品茶者带来春的信息。闻香之后,自然就是品茶尝味了。君山银针的茶汤口感醇和、鲜爽、甘甜。

  9、收具:将茶桌上的茶器具按顺序摆放在茶盘内收去。

  君山银针冲泡方法也是比较详细而讲究的,大家按照以上的冲泡步骤就可以泡出一壶非常地道而纯正的君山银针茶了,还等什么,快来尝试一下吧。

有用+10
分享

君山银针产地有着怎样的故事

  君山银针产地流传着关于君山银针茶的美丽的传说。在这里君山银针是人民非常喜欢的一款绿茶,被人们当作地方的宝物,对于君山银针产地,君山银针的传说也是非常之多的,下面就让小编来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君山银针产地。

君山银针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洞庭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已修复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古迹。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君山四面环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地肥沃,宜于竹类和君山银针茶树生长。有罗汉竹、斑竹、方竹、实心竹、紫竹、龙竹、梅花竹、连理竹等多种。相传斑竹上的点点斑痕乃舜帝二妃攀竹痛哭时遗留下来的。岛上所产的特色绿茶——君山银针可谓驰名海内外君山银针茶,唐时就定为贡品,专供帝王饮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联名句使岳阳在1000多年前就名闻华夏了。烟波浩森的八百里洞庭,滔滔东去的万里长江,把岳阳城拱卫得形势壮阔、风景迷人。那名闻天下,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岳阳楼,更是岳阳古城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代名人访寻登临的胜地。

  君山银针产地相信大家可以从文中很容易地了解到,对于君山银针产地传说相信大家也是很容易就能够了解,等到去君山旅游的时候就可以非常熟悉了。

茶知识之关于君山银针的产地介绍

君山,古称洞庭山,又名湘山,是洞庭湖中小岛。位于岳阳市区西南方,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水程12公里。总面积0.98平方公里。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隔湖相望。是一个山体呈椭圆形,两旁高、中间低的小岛。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目前已有二妃墓、柳毅井等三十多处景点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有十多处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洞庭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已修复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古迹。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君山四面环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地肥沃,宜于竹类和茶树生长。有罗汉竹、斑竹、方竹、实心竹、紫竹、龙竹、梅花竹、连理竹等多种。相传斑竹上的点点斑痕乃舜帝二妃攀竹痛哭时遗留下来的。岛上所产的特色绿茶——君山银针可谓驰名海内外君山银针茶,唐时就定为贡品,专供帝王饮用。

君山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历代迁客骚人在此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贯中外,览岳阳楼之华丽,沐洞庭湖之辉光,吞巫山云雨,集衡岳霓裳,隐隐云间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里风光旖旎,几千年古迹昭彰,真是“蓬莱宫在水中央”、“丹青画出是君山”。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联名句使岳阳在1000多年前就名闻华夏了。烟波浩森的八百里洞庭,滔滔东去的万里长江,把岳阳城拱卫得形势壮阔、风景迷人。那名闻天下,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岳阳楼,更是岳阳古城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代名人访寻登临的胜地。

在南洞庭湖中,有一处四面环水的山,与岳阳楼隔水相望,这就是历代文人骚客喜欢歌咏的君山。一望无际的湖水之中有这么一处青山,本来就显得清幽神秘,何况这里还留下了那么多的神话传说。娥皇女英殉夫、秦皇封山、汉武射较、柳毅传书等,君山简直成了一个神话世界。这些神话都已流传许久,给君山和岳阳带来了许多神奇和浪漫。

君山银针也称黄翎毛、白毛尖,在历史上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十大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历史上曾被称为“黄翎毛”、白毛尖等,因其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是茶中珍品。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从五代的时候起,银针就被作为“贡茶”,年年向皇帝进贡,以后历代相袭。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九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风霜天、雨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关于君山银针,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说它的第一颗种子,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子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士出来的竹笋。过了一会儿,又都慢慢下沉,就像是落雪花一样。明宗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即柳毅井)的水泡黄翎毛(即银针)的缘故。白鹤点头飞入青天,是表示万岁洪福齐天;翎毛竖起,是表示对万岁的敬仰;黄翎缓堕,是表示对万岁诚服。”明宗听了,心里很高兴,马上下旨把君山黄翎毛定为贡茶。侍臣的话原是讨好帝王,但是银针茶能“悬空而立”,并且像落雪一样下沉又上升,的确极为美观。

早以前,洞庭湖属楚国管辖。当时楚国国都就在现在湖北江陵县地域,叫做郢都。国王是个孝子,他母亲身体却一向不好。请遍京城名医国手,无论怎么诊治,太后的病也不见轻。最后,国王只好叫人写了几百张求医告示,在长江南北到处张贴。这天,宫门外来了个自称能治好太后的病的白胡子道?。国王见他长得相貌古奇,一脸忠厚,便知道是个有本事的人。于是把他领进后宫,为太后诊治。道士为太后看完病回到前殿,对国王说:“大王,太后的病,看来是因饮食不周引起的呀!”
国王极不高兴:“道长,这话就奇怪了。我身为一国之王,富有四海,太后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怎么会饮食不周呢?”
道士笑了笑说:“大王,请恕我直言。那些山珍海味,熊掌、鱼翅、燕窝、猴头,当然都是上好的大补之物。可好物不可多用,长年累月,光吃这种东西,就难免肠胃受亏,肝火上升,血脉不活,百病缠身。何况太后这样高龄的老人呢?”

国王又问道:“那太后的病怎样才能治好呢?”那道士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太后的病,日积月累,已成顽症。加上她年老体弱,更不能操之过急,只有慢慢调治。”说着,道士从腰间解下来个青皮葫芦,双手递给国王:“大王,药方就刻在葫芦上面,只要你能照办,太后的病就会慢慢好起来的。”说罢,就要告辞。国王连忙让人拦住,要重重赏他,道士摆了摆手说:“别忙,一个月后再说吧。”

道士走了以后,国王拿起那个葫芦,反复端详,只见上边刻着几行小字:“一天两遍煎服,三餐多吃清素;要想益寿延年,饭后走上百步。”下边落款:洞庭道人。国王看罢,把葫芦晃了一晃,听了一听,里边装的好像是水就连忙打开葫芦,凑上去用舌头尖咂了一咂,顿觉一股清香甘甜,直冲五脏六腑。霎时浑身轻爽,舒服极了,不禁连声称赞:“神水,神水!”他急忙抱起葫芦,跑到后宫,向太后报喜去了。

从那天起,国王每天午后,晚上,从葫芦里倒出一点水来,烧开让太后饮用。一日三餐不动腥荤。无非瓜果蔬菜下饭。每顿饭后,又让宫女们搀着太后,到花园里转悠转悠。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天,太后的疾病果然轻了不少!母子俩高兴极了。可是,那葫芦里的神水却越来越少,眼看就要见底了。太后又发起愁来,国王想了想说:“母后不要着急,我去找道士再要些就是。”太后说:“你到哪里去找他呢?”国王说:“他这葫芦上刻着‘洞庭道人’,我就到洞庭去寻他好了。”

次日一早国王登殿,就向文武大臣们说,自己要亲临洞庭,寻找道士。可是令尹却说道:“大王,你为太后治病,不惜跋山涉水,亲下洞庭,当然很好。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呀!这样吧,让老臣替你走上一趟,大王觉得怎样?”令尹说罢,大臣们都均表示赞成,国王也就同意了。当时的令尹,就好比后来的一品宰相,朝廷内外,数他的官儿大。

第二天,令尹就带上五百兵丁,装了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分乘五只大船,顺流直下,浩浩荡荡,日夜兼程,向东进发。不几天,船队开进洞庭湖口。令尹站在船头,放眼望去,只见八百里湖面,风平浪静,远处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心深处,影影绰绰现出一个小岛。岛上绿树掩映,三两点红叶点缀,仿佛有一片青堂瓦舍,坐落其中。令尹想了想,就让船队向小岛开去。

这小岛便是君山。船队靠岸以后,只见山上古木参天,斑竹摇曳,竹林深处原来是一处道观。令尹命兵丁暂在船上等候,自己带了随从上岸。离那道观还有约百米左右,看见一位白胡子老道,笑呵呵地迎出门。令尹仔细一看,恰是那位洞庭道人!便急忙紧走几步,上前拉住老道的双手,连声夸奖:“道长,你真有妙手回春的本领啊!太后自从吃了你的神药,疾病大为好转,大王十分感激,命我带上礼物,前来致谢,顺便再向道长求些神水。又要麻烦您了。”
“好说,好说!”那老道客客气气地回答,“太后只要照着我那药方去办,自能绝处篷生,去病消灾,身体慢慢好起来。”
令尹终日闷在京城里,乍来到这山清水绿的地方,觉得十分新鲜,便领着随从,让一个小道士带路,殿前殿后,山左山右,四处游看。他沿着石级,走到后山,转过山嘴,一阵异香扑鼻而来。只见前面闪出两棵合抱老松树,浓阴如盖,遮天蔽日。一汪清水,约半亩大小,池中微波荡漾,香味就是从池里飘来的。陪同的小道士说:“这池子里水可好了,闻着香喷喷的,喝着甜丝丝的。师傅说,久用此水,不但能祛病消灾,还可益寿延年!”令尹听罢,快步走到池边,弯下腰去用手捧了一些,咕噜咽下肚去。觉得满嘴甘甜清香,余味无穷。浑身上下十分舒畅。于是回头问道:“你师傅献给太后的神水,就是这个吧?”小道士说:“不错,就是它呀!”这时,有个随从说:“大人,何不将这神水,用坛子装回去,为太后除掉病根儿,不也是大功一件。”令尹一想,觉得有理,便当场吩咐随从,马上下山,准备坛子,次日上山装水。

次日清晨,令尹带着兵丁,抬上坛子,爬到后山。可等他们来到池边一看,全都傻眼了!那满满的一池神水,隔夜工夫竟被人掏了个净光,连底儿都露出来了。池子周围水迹哩哩啦啦,一直通向后面。令尹低头一想,明白了大半。他怒气冲冲地把手一挥,带着随从,走下山来,闯进观内,见了那老道,劈头就问:“道长,那池子里的水是你弄走的吗?”
“不错。”老道士平心静气地说。
“哼哼!”令尹冷笑一声,又问道,“你就不怕有欺君之罪吗?”
“哈哈哈!”老道士放声大笑,“这欺君之罪我没想到,不过,我还真担心有欺民之罪哩!”
“你这是什么意思?”令尹不解地问。
“大人,俗话说,方水士养活一方百姓,我这观里的五百道士,吃的穿的,就全指望每年派出一些人带上神水,为洞庭周围四乡八镇的老百姓治病消灾。百姓们打心眼里感谢,送来钱财粮米,五百道士才得温饱。大人把神水全都运往京城,只不过好了几家王公大臣,却使一方百姓受难,观里道士受冻挨饿。所以我就连夜吩咐观里道士带上家什,把那池水舀干,全数洒到后山草坡上了。”令尹气得脸红脖子粗,他想了又想,长叹一声说道:“既然是这样,也难得你一番苦心。那神水被洒在何处,能不能领我去看看呢?”
老道于是喊出几个道士领路,自己陪着向后山走去。他们刚刚到昨晚倒水的地方,前边领路的几个道士,就一齐惊叫起来。原来那草坡上,一夜之间,竟然平地蹿出黑压压绿油油的一片小树,晓风一吹,满坡飘着股清香! 令尹走到树丛里面,掐下两片嫩叶儿,放在嘴里一嚼,不觉又惊又喜。 他眼珠子转了转,亲自动手掐了一把嫩叶儿,带着随从下了山。

一回到观内,令尹就急忙吩咐道士端上开水来。他把那树芽儿往水中泡,不大会儿,那水就变得绿莹莹的,一股清香,他随着那缕缕热气飘了出来。他轻轻咂了一口,不觉拍案叫绝:“妙哇,这甘甜醇美的味道,真与神水一般呢!”接着,他让在场的人,都品尝一口。大家喝了之后,都夸赞不已,连连称奇。

于是,令尹吩咐地方官员,在洞庭周围的水乡渔村,征集一百名未出闺阁的姑娘,到君山听用。又与老道商量,要他从今往后,把这片神树,经管起来,细心照料,不得出岔。五百道士的吃穿用项,全由地方官府供应。道士想了想,只得答应下来。

几天以后,地方官员带着那一百名姑娘,坐上大船,来到君山。还没有靠岸,就有几十个小道士把事先烧好的热水,挑到船上,并传下令尹的话,让姑娘们先把通身洗得干干净净,换上专门赶制的红衣红裙儿,然后,由小道士领到后山去。把这些姑娘二十人分成一组,使其小心翼翼地走进树丛下采那片片绿叶。

令尹举目望去,万绿丛中,姑娘们红衣红裙儿,交相辉映,十分好看。止不住吟起诗来:“万绿丛中点红,果茶人在草木中哎,人在草木中,倒很有些意思,就叫它作茶吧!”
从那以后,才有了茶树和茶字。不信,把“茶”字拆开,二十人下边加一个木字,这就是当初令尹看到姑娘们二十人一组,在小树中间出没,取下的这个名儿。这个称呼传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再说,那些采茶姑娘们知道茶叶的珍贵后,都想带点儿回去,可下去坐船的时候,还得把衣服换下来,一点儿也不让带,聪明的姑娘们终于想出了办法,她们悄悄地把茶叶含在嘴里,带出君山。那些有钱人一听说这玩意儿能延年益寿,就争先恐后地跑到洞庭湖边,出大价钱,向姑娘们购买。这就是口噙茶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