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中吉号茶业传承吉祥茶文化

中吉号茶业传承吉祥茶文化

2018-05-23 访问量: 237 茶礼仪网

  中国传统文化里喜欢“中”,“不偏之谓中”,让一项事业不偏离本质、不变换理想。对于“吉”,更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喜庆之字。中吉号茶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中文系出身的杨世华,为品牌找到了源头。

  2001年,杨世华投身茶行业。那一年,他离开国企,在充满活力的深圳开始了家族式创业,栉风沐雨,销售过几乎所有云南厂家生产的绝大多数品牌、品种的普洱茶

  2007年,中吉号创立。那一年,普洱茶泡沫破灭,行业徘徊于低谷,一些深怀理想与抱负的茶人开始了品牌之路。

中吉号茶业

  礼顺祥福

  “我们不急,慢慢的、快快乐乐的做茶!”——杨世华

  中吉号产品封面品名,大多沿袭了传统的毛笔书写,又有云南本土特色,圆润如诗,轻盈欢乐。

  品牌核心“吉祥茶文化”体现在产品方面,不仅是包装,还有品名。除了名山系列直接以山头命名,其它像“兰之恋”、“中吉红”“珍藏青饼”“禅”“福禄寿禧”多取自吉祥元素。

  在中吉号广州芳村形象店,吊顶是一个大大“吉”字,产品展示柜则分为“吉顺礼祥福”五大系列。

  中吉之路

  2001年至2007年,杨世华家族较早将云南茶规模化销往珠三角及港台市场。同时,开始成为多家品牌的代理商,此间为品牌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成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吉号开始在源头下功夫,逐步建立工厂和自有古茶园基地,并在此后几年时间,完成了品牌的产业链源头建设。

  杨世华认为,普洱茶的属性是农产品,因此源头建设始终是重中之重,自有上千亩古茶园看护执行“两休两采自然天养”,尊重自然规律,让茶树在自然阳光雨露下,自由自在生长发芽。

  此后,他住在工厂,长年奔走原产地大小茶山及村寨,钻研普洱茶品质与口感。这也使中吉号成为山头主义“麻黑”开创者。最早规模化收制易武茶代表山头麻黑,带富一方乡亲的同时让麻黑茶名声大振,也让更多人转向关注普洱茶风格产区之易武。

  2010年,中吉号先后在核心原产地班盆、麻黑、勐库、昔归等地建立原料基地,品牌上游得到极大保障。之后的三年,中吉号的销售市场从珠三角开始扩展到全国,成为普洱茶界完整产业链典范企业。集原料基地、工厂直控、市场销售于一体,市场稳步增长。

  2014年,杨世华做客央视,以一个资深茶人的身份,倡导普洱茶应“回归品饮,远离炒作”。为了带动年轻群体喝茶,聘请了云南新生代民族歌舞代表人物小彩旗代言,倡导让喝茶时尚起来。

  2015年,中吉号建立广州芳村大本营,开始了向全国逆市扩展的品牌之路,与越来越多的人们分享吉祥茶文化。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收藏不能盲目追“老”

  与普通茶叶不同,普洱茶保存时间较长,可达10年之久,这让很多收藏者嗅出其中的“商机”。从近年的趋势来看,高端普洱茶的年均价格增幅在20%以上,这一收益远高于很多行业,甚至比炒房的收益都要高。

  很多人认为带有“老”、“古”字样的普洱茶就是老茶,这是一个误区。以班章和老班章为例,其实班章是云南普洱地区的一个村委会,班章和老班章都是这个村委会下边的寨子,但是由于这两个寨子成立的时间有先后,所以才有老班章和班章的区分,并不代表这两个地区的普洱茶哪个年头更久远。

 

  很多藏友认为,包装上标注的年份越久远、价格越贵的普洱茶,其收藏价值就越高,这也是一个误区。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标注为陈茶。

  还有不少茶友,一看到知名的“山头茶”,就认为有收藏价值。其实很多知名山头茶的产量已越来越少,为了迎合市场的追捧,个别厂家将台地茶当做知名山头茶来进行包装、售卖。一些藏者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难免上当受骗。

 

  还有一些普洱茶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即一些小厂家冒充大厂家的商标进行销售,但是售价却低很多。现在大厂家生产的普洱茶都有激光防伪标识,在购买时一定要学会辨明真伪。

  辨别普洱茶的年份、山头并没有太好的方法,简单地通过看叶片、看汤色等很难奏效,只能凭经验。藏友们喝普洱茶的时间久了,喝的品种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真伪。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2017年『古普会微刊』【 014期 】 总第•0424期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晒青”工艺是普洱茶从茶叶采摘到初级加工若干道工序的总称。

 

工艺包括:①採摘,②摊晾,③杀青,④揉捻,⑤复揉,⑥晒干,⑦分拣等。晒青”工艺的加工场所主要以露天晒场为主,屋内加工为辅。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这就要求加工场地除了相对干净之外,还有一个特殊要求,即自然环境中大量的微生物菌群的存在。我们说,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地区都能实现,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就比较难实现。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外,更多地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造成。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云南普洱茶自古就有“一山一味”的说法,这种“风味”的差异性不仅使普洱茶“百花齐放”,同时也增添了普洱茶人追逐不同茶品的乐趣。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我们不怕普洱茶存在的各种“风味”,怕的是普洱茶没有“风味”,因为没有“风味”的普洱茶一定是加工场所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制作工艺出现的“硬伤”所致。云南有经验的普洱茶制作者非常注重“晒青”毛茶的品鉴,并根据品鉴的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取舍。所谓“看茶制茶”高水平的发挥,就是从“晒青”毛茶的品鉴开始的。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曾经有一位茶农对自家屋内的一批“晒青”毛茶出现品质下降给出了一个答案:是他家的“茶虫子”病了。这里所说的“茶虫子”其实就是微生物菌群。虽然他不知道微生物菌群是什么,但他清楚,导致他茶叶品质下降的原因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家的“茶虫子”——微生物菌群产生变异所致。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主要是有氧菌,对“晒青”过程中茶叶的“干预”,对普洱茶品质的走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普洱茶的“晒青”过程,必须在符合自然环境要求的场所完成。也就是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晒青”的加工场地应处在云南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特定的子系统之中,最好是临近原始森林,其自然植物茂密,多物种并存。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生成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其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它最具特点的自然属性。

 

“晒青”场地除了要求它特有的自然属性外,还要求其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这种高度的要求最好在800米以上,具有早晚温差较大的特点。这种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及温差的要求便于微生物菌群的“优胜劣汰”,其适应性极强。

 

“晒青”加工的场地与生活区应有一定距离,避免生活污水及垃圾对微生物菌群造成“危害”,并对“晒青”毛茶产生“二次污染”。

【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初制篇】•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场地的特殊性要求

责编:布衣

 

 

 

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金瓜贡茶

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目前,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行世的所谓金瓜贡茶,皆是后来某些茶厂的跟风之作,不足以信。

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金瓜贡茶

生产普洱金瓜贡茶,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制人头贡茶的茶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且都是一级的芽茶。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计有两吨多。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普洱茶。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些陈年贡茶实物,普洱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5.5市斤,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问故宫贡茶事,据告普洱团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据称,这些普洱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这也正好印证了邓时海先生之说:“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