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的十大普洱茶厂

云南的十大普洱茶厂

2018-05-27 访问量: 797 茶礼仪网


  “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云南普洱茶由于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茶业的口感滋味也不同,从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开始便以山头的名称来界定特定口感的普洱茶。不同的茶厂坐落于不同的山头,其普洱茶的滋味也是各不相同。大家是不是也想了解自己喜欢的普洱来自哪里呢?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云南十大普洱茶厂,并一同领略他们的个中滋味和特色。

云南十大普洱茶厂


  1、中茶

  中茶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世界500强之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成员企业,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茶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在福建、云南、广西、湖南、浙江等地建有多家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原料基地,是中国茶叶行业中重要的企业之一,是奉献健康、改变生活方式的行业领导者。

  2、嘉木茶业

  云县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2002年,属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82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茶园3000亩,年生产能力3500吨,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获得QS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拥有国家进出口经营权,是云南省人大法工委工作重点联系单位、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3、龙生

  云南龙生绿色产业集团是云南最大的茶叶集团,公司现拥有优质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4万亩,有机茶园1万亩(目前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年产各种高中档茶叶2500吨,四大茶类约400多种名优茶。拳头产品“龙生翠茗”获全国第二届机制名茶奖,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自1999年起连续5年入选“云南名茶”。龙生茉莉花茶获2000年成都国际博览会名茶银奖。

  4、澜沧茶厂

  澜沧茶厂位于澜沧县城西郊,距县城1公里,该厂前称澜沧云贵精制茶厂,始建于1990年;为打造澜沧品牌,实现“销澜沧茶,富澜沧名:,让澜沧茶走得更远,更好,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及关怀下,2006年更名为澜沧茶厂,该厂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及自主经营权,厂区附近无工业污染源,供电,供水自成体系,交通,通讯便捷。澜沧茶厂拥有土壤持地优良的大叶茶园2000亩,且每年从西双版纳,临沧,孟连,景东,西盟等周边县收购优质毛茶近2000吨,茶源稳定又充足。

  5、海湾茶业

  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由云南普洱茶知名人:邹炳良先生和云南普洱茶知名人:卢国龄领纲指导,由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研制加工人员和高素质的进出口营销人员组成。旗下有著名的老同志普洱茶品牌!

  6、昌泰茶业

  云南昌泰茶业集团位于云南景洪市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机场老路情人桥以西200米,主营 其他茶叶; 茶叶包装; 黑茶; 绿茶; 等。公司秉承"顾客第一,勇攀高峰"的经营理念,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7、黎明茶厂

  黎明茶厂又称云南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茶厂,座落于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境内,隶属于云南省农垦总局。1964年初成立了茶叶加工组,经数十年辛勤耕耘发展成了今天的黎明茶厂。

  8、勐海县郎河茶厂

  勐海县郎河茶厂自建厂以来,茶厂聘请国内经验丰富的制茶名家,借鉴广东等地经验,充分发挥勐海本地独特的制茶工艺和发酵技术,精选勐海茶区上乘原料,在生产中注重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市场中成功的塑造了“郎河”系列优质品牌。茶厂发展至今,年生产能力3000吨,产品品种涉及普洱茶、红茶、绿茶、红碎茶等几大系列上百个品种,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共同研究制茶工艺流程及产品研发,特别是就普洱茶清洁化生产这一研究课题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9、福海茶厂

  福海茶厂的前身是勐海县星火茶厂。福海茶厂是在1983年,由勐海茶厂抽调部分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组建的,当时专业生产CTC红碎茶、功夫红条茶等红茶,在这一生产红茶的半发酵工艺过程中普洱茶的全发酵工艺逐步被发展完善。到1998年,为适应普洱茶市场发展的需要,更名为福海茶厂,专业生产普洱茶。

  10、勐海茶厂

  2004年10月25日,勐海茶厂由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整体兼并,注册资金2634万元,2006年资产总值达5.7亿元,实现利润2亿多元,全厂共有员工1220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55人、专科37人、中专及高中生21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人。茶厂占地面积224亩,有茶叶基地20894亩。

有用+10
分享

制作普洱茶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制作普洱茶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云南澜沧江流域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区域性、特色化的优良材料众多。剔除云南境内中叶种、小叶种茶树和水浸出物低于38%的茶种地域以后,适合制作云南普洱茶,分布在澜沧江两岸的地方性茶树良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勐库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公弄村,主要分布在临沧市境内。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2号(GSCTl2)”。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30米,树幅3~12米,树姿开张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稍向上斜状着生长,叶特大,叶形椭圆、长椭圆或呈卵圆,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叶面强度隆起,叶质柔软肥厚,部分革质,叶边缘平展或呈微波浪状。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张显,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21.4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2.凤庆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临沧市凤庆县大寺乡、凤山镇等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太华茶”。主要分布在凤庆、昌宁等滇西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3号(GsCTl3)”。树姿直立或开张;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润,叶面隆起,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嫩芽绿色,满披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00克左右,较勐库大叶种轻,没有勐库种肥壮。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0.2%,咖啡碱3.2%,儿茶素总量13.4%。故成品茶条秀毫显,鲜爽度优于勐库种,但收敛性(茶气)强而弱于勐库茶,滋味浓而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3.勐海大叶种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等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等滇南茶区。是我国1984年首次认定的国家级良种,编号为“华茶14号(GSCTl4)”。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茶树高可达2~20米,树幅1.8~5.2米,树姿直立或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绿,富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质柔软肥厚。嫩芽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53.2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4.景谷大白毫

属于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于思茅市景谷县民乐乡苦竹山。植株较高,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4,5米,树幅3.9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咖啡碱5.2%,儿茶素总量15,3%,水浸出物46.7%。故收敛性(茶气)强,滋味浓强甘甜,该品种是上世纪我国晒青毛茶国家标准样制作的指定品种,能比较全面地代表云南大叶种茶树原料的风格特点,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制作普洱茶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5.邦东大叶茶

亦称“邦东大黑茶”,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邦东乡曼岗村,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9.3米,树幅7.8米,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质厚软,叶缘平。嫩芽绿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18.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29.3%,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8.5%,水浸出物49.4%。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6.冰岛长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冰岛是今临沧市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勐库大叶茶种就是从这里向外传播的。冰岛长叶茶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4.6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稍黄,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37.6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4%,茶多酚35.1%,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16.7%,水浸出物48.1%。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7.漭水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保山市昌宁县漭水乡黄家寨。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5—9米,树幅4.0—5.5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软。嫩芽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0.9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4.9%,咖啡碱4.9%,儿茶素总量26.7%,水浸出物50%。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8.易武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原产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主干明显。嫩茎稍红,披毛。叶特大,叶形长椭圆。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平,叶质厚。嫩芽绿而带紫色,肥壮,多茸毛。一芽三叶百芽重129.8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1%,咖啡碱5.1%,儿茶素总量24.8%,水浸出物48.5%。故收敛性(茶气)特强,滋味浓烈甘滑,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9.小古德大叶茶

属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原产大理市南涧县新政乡小古德茶场。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情况下树高可达8.2米,树幅5.3米,树姿直立,主干明显。叶特大,叶形椭圆或长椭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质厚脆。嫩芽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90克。春茶一芽一叶含氨基酸1.3%,茶多酚32.1%,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26.7%,故收敛性(茶气)较强,滋味浓强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

普洱茶的撒面是指什么?

普洱茶的撒面是指什么?

普洱茶的撒面是指什么?

普洱茶的撒面是指什么?


撒,动词,散落、洒下;撒面,顾名思义就是在表面洒下。   


在普洱茶的专业术语中,经常听到“撒面”二字。什么是撒面?撒面指的是为使茶饼、茶砖、茶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比如内部用的是8级料,表面则是用的6级料。(数字越小茶叶等级越高)  

普洱茶的撒面是指什么?

茶友们在查阅关键词“如何鉴别普洱茶”的时候,“撒面”经常与“拼配”“一口料”等一起出现。因为“撒面”在普洱茶中,有些“里外不一”的含义,因此在普遍传播的信息中,“撒面”似乎贬义成分更多。  


“撒面”是为了让茶饼更好看而做的补充程序,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黑心商家会产生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并不告知消费者实情。其实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方法进行鉴别:如观察茶饼背面、或干脆直接撬开茶饼进行品饮等。 

普洱茶的撒面是指什么?


“撒面”也并不都是不好的,有些只是为了看上去好看些,而用等级高的原料进行“撒面”。再加之,原料等级并不能代表产品品质,也就不能仅凭此判别普洱茶的好坏。   


还是一句话,茶要品饮了才知道好坏。另外很多商家如果进行了撒面操作,是会有所说明的,如果说产品内外一口料,便是没有进行撒面。

-END-

图文内容综合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分享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分享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兴海茶厂:以健康为导向,品味生态普洱茶

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春季饮茶重养生:春季人体处于舒发之际,可选择有一定自然发酵程度的普洱茶或生熟混拼的普洱茶,这样的茶既有温性,又有活性,更利于散发冬天积郁在人体内的寒邪,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使人精神振奋,消除春困,增强疾病的抵御能力。

夏季饮茶益祛暑:夏季溽暑蒸人,此时宜饮生茶,其味略苦,茶性偏寒,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的功能,生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饮之既有消暑解热之功,又具增添营养之效。

秋季饮茶强健体:秋季天气干燥,“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半生熟发酵程度的普洱茶,也可生茶和熟茶混用,取其两者功效。这样饮用茶性适中,介乎生熟茶之间,不寒不热,很适合秋天气候。

冬季饮茶保健康:冬季养生重在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时宜喝熟普洱茶,其色褐红,暖意满怀且熟茶性味甘温,善蓄阳气,生热暖腹,能够强身补体,加奶、糖调饮芳香不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在古籍《怨茅厅采访》中有这样的叙述:普洱茶具有“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适合饮用长久储藏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厚。

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质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样熟普的香味也仍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

兴海茶厂资深茶人建议,挑选普洱茶可以“清纯正气”作评鉴标准: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于潮湿处。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