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云南普洱茶的喝法

云南普洱茶的喝法

2018-03-06 访问量: 158 茶礼仪网

  恋上普洱茶的茶友都有如此感慨,经常喝普洱茶,就会很难戒掉。除却巫山不是云,说不上为什么,就是喜欢那个感觉。遇到一杯好的普洱生茶,入口略微苦涩,苦过之后,回味无穷,心情不愉悦都难。那大家了解普洱茶的喝法吗?我想大家肯定很想知道,那么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啊。

云南普洱茶的喝法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生熟茶均可饮用,综合两类茶的优势。脾胃虚弱的人,饮用熟普洱茶或陈年(老的、有年份)的普洱茶,更有利于消化吸收,降脂降压。

  忌空腹饮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忌饭前饮,茶水会冲淡胃酸;忌饭后马上饮茶,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忌用茶水服药,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忌晚上饮茶,晚上饮茶会影响睡眠。

  品饮生茶与熟茶不同的地方主要就是要感觉生茶的回甘和味道的变化,生茶的活性非常的足,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普洱茶的变化无穷。喜欢味道重一些的年轻人可以尝试着喝班章一带的生茶,喜欢口感柔和一些的朋友这可以喝易武一带的茶。普洱茶的喝法就是这么体会的。

  以普洱茶减肥最好在饭后饮用,每天1000毫升,就是两瓶矿泉水的量。减肥效果因人而异,一般自律神经较活跃的人,一星期后体重就会有减轻。普洱茶不但可以减肥,还可将体质调节到最佳状态。所以,当减肥成功后,应该继续保持喝普洱茶的习惯,这样可以保证体重不会反弹。

以上便是小编总结出来的喝普洱茶的方法,不知道大家看过本篇文章之后你们了解了吗?小编希望通过本文对广大爱茶之人有所帮助。

有用+10
分享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叶界的美谈(二)

  云南进藏茶叶从未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霉坏变质情况。解放初,丽江贸易公司售给昌都合作社“宝焰”牌紧茶一千担,在德钦完好交货。从1953到1956年共转运西藏茶叶二万余担,不管运经丽江,还是经由畹町、缅甸、印度,以及经昆明、泸县、成都,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从1957年起藏销茶即改由国内,公路和铁路联运至甘肃武威车站交货,到1960年共安全调西藏紧茶8.53万担。1967年以来,云南调西藏的茶叶任务由年供1.96万担猛增到1973年的3.85万担。为充数应卯,云南收购野生茶(荒野茶)拼配紧茶进藏,藏民饮茶量大,喝多了野生茶出现头晕头痛、腹胀抽缩呕吐等症状,反映不适。受野生茶影响,云南进藏茶叶越来越少,现在又发生茶叶霉变事故,真是越冷越刮风。

  青海湟源传来的消息在景谷县掀起轩然大波,社会上议论纷纷。有人说,崔兴财厂长造反起的家,早就对粉碎“四人帮“不满,故意搞破坏,这么些年出了这么多茶,好好的怎么就霉了呢。茶厂职工更有说法,县委刘国祯书记早对崔兴财不放心,从北京开会回来就布置成立县委“揭批查”办公室,开展揭发、批判林彪、“四人帮”,清查与“四人帮”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县公安局新调来茶厂的支部书记准给崔兴财好果子吃。崔厂长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寝食不安,六神无主。他听说省公司分管生产货源的冯治民副经理强调质量出问题责任在厂家。冯是战场上“解放”过来的战士,文革中大气都不敢出。现在碰到茶叶变质出事,自然是事情越少越好。崔兴财顶在风口浪尖上,不知道关口能不能过去。许多人都说,事情处理不好,崔兴财可能去坐牢。

  省里来通知了,让茶厂来人同去湟源。谁去呢?县里的意见是崔兴财去,解铃还需系铃人。公路上沙土飞扬,对头车过去车厢里就象面粉厂,气都憋不过来。崔厂长一路想不明白,这几年计划8000担,都是一样的原料,一样的加工,一样13%的出厂水分,怎么单单这两批货出问题。两千多件近百吨计两千来担茶叶,价值20多万元可是个天文数字。59年以前,景谷所有茶叶原料调昆明下关,人们说景谷是原料殖民地,争办精制加工。县外贸站和茶厂原是一个单位,搞茶叶的有意见,认为领导关系不明确,站里又抠门,建厂以来办公室、宿舍只拨了八千元钱,职工宿舍是茅草房,办公室安在临时货棚里,收茶没地点,送茶赶马人没住处。茶厂连年亏损,没基建款,烘房几次几乎失火,想改蒸汽干燥却没能力。76年外贸站升格为局级单位,属县革委会的职能部门,管理全县茶叶生产采购,茶厂行政仍属商业局领导,业务与外贸局双重管理。世上的事,争不如不争,茶厂争得自立归了商业,却争来争去争得个祸端,体制上属外贸,或许还有个靠山。这些年,党政一体,粉碎“四人帮”前称呼第一把手县革命委员会主任,粉碎“四人帮”后称呼县委书记。73年春,厂里垃圾堆起火,烧毁分筛车间房屋和制茶机,损失8万元,公安局查里查外,要找出县革命委员会主任谴责的破坏文化大革命的阶级敌人。这次茶叶霉变出事_,县委书记又……..。往事像荧屏,一直不停在崔厂长脑际里浮现。1959年末,精制茶厂建成了,第二年初投产,靠手工和半机械加工心脏形宝焰牌紧压茶,产品全部调省里边销。67年革新制茶工具,改制长方形砖茶,供应西藏及省"内藏民区。这几年景谷茶厂都是执行72年地区革委会下达的通知。去年,省定景谷边茶为政治任务,年加工成品250吨,调供下关茶厂原料150吨。当年实际加工了441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或许不应该太急,或许走得快了点,或许不应该争前争后。为打发长途时光,崔厂长一路在背景谷紧茶原料配方比例:3级4级各2%,5级6级各4.5%,7级8级各10%,9级10级各15%,粗茶31%,付脚6%。想前想后,他始终想不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 

普洱茶生产,真正注重质量的有多少?

普洱茶生产,真正注重质量的有多少?

普洱茶的生产,分为两大环节。一、毛茶制作,俗称初制。二、成品压制。现时,二个环节,都有用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产地云南地广人少,每个村寨相距较远,一个村寨户数不多,山区山路难走,交通不便。农家茶,实行机械化大生产,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基地茶,大面积,大产量,用手工制作,也是不现实的。常有手工,机器谁好之辨,这都是因为以片面的观点看,才有这样的争辨。如果,从全面客观地看,这些争辨是不必要的。我们先要问这个“好”代表什么含义,从此争辨,可知其主要是指手工和机器产生出来的茶,谁的质量好,谁的好喝,谁的更适合陈放。其次是谁容易控制质量,谁可以标准化,和成本问题。先说第二点,这个不用我多说,普通常识都知道,控制质量,令产品标准化,降低成本,肯定是机器比手工优胜,而且优胜很多。这也符合现在经济;现代化大生产,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按说都应该向这一方向发展。再说第一点,谁的质量好。说质量的好坏,要先有一个标准,才可以评比出好坏。假如,定出某一标准为标准,达到此标准为好,达不到此标准为不好,超过此标准为上好。那么,机器制作一定是好的,至少绝大部分是好的。因为机器化生产有达不到标准的,就会划为次品。如果很多次品,必定要调整机器,使之达到标准,不出次品,或尽量少出次品,因为这样才符合生产成本。但机器只能达到此标准,而绝不能超过此标准。要超过此标准,只有别做一高于此标准的机器。但这是另一标准,不能以此标准而论。但手工制作,一定会有一部分达不到此标准,因为手工会因人因时而异。也有一部分达到的,严格地说,很少恰合达到,应该是达到并超过此标准的。超过此标准的为上好。按上所说,机器出好的;手工出不好的,好的、上好的。

或可说,我们常说,过于机械、绝对。此点,我们承认。普洱茶当然不会,也不可能如此机械,绝对。普洱茶的可爱之处,也不在于机械,绝对。我们只不过以此来说明问题。在手工与机器没有被任何一方所取代之前,两者并存是客观事实。将来,一方所被取代,有否必要和可能,在此我们先不论。两者既然现在事实上并存,就有谁应该怎么做,或说谁怎么做才是应该,才是得当的问题。先就机器制作方面说,机器制作当然应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以满足更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恰当。这样可以使普洱茶更普及,市场占有率更大。有利于普洱茶“大”的发展。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标准化”问题,不是因为产量大,就粗制滥造。而是按标准,高标准生产。因为,质量是赢顾客的法宝,也是企业生命之本,也是普洱茶发展之本。再从手工方面说,手工只能小量生产,生产成本高,适宜精工细作,继承传统,发扬创新,造就有特色上好的普洱茶。满足高端顾客的需求。丰富普洱茶的花样,品种。有利于普洱茶“深”的发展。有利于普洱茶文化的传承。能延续历史文化的产品,会更具品玩,欣赏价值。当然不能是牵强附会,而是真能在实质上的继承和发扬传承。

以上所说的应该,恰当、适宜,当然是理想状态。按理想状态,各得其所,普洱茶当然既安定又繁荣。但事实不必如此,现实更不是如此,不但不如此,简直可说各失其当,相当混乱。以至严重地阻碍普洱茶的发展。这不是因为人的智慧特别低,能力特别小,而是在市场经济下,经济的力量特别大。在没有计划下,一切行为都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各人,各企业,各生产厂家,各生产作坊,为了生存,为了金钱,一切行为都要为“钱”是命。当然,不能朝着应该去做,只要各得其钱,而不能各得其位,各失其位自然是混乱了。或许,将来会改变,将来也必定会改变,但至少现在是如此。先就茶农说,现在茶农为了钱,制毛茶按古树茶的样子做,脱离了传统,更不说根据茶的特性,把它做得最好。(详见普洱茶的古树茶一文)。再就小作坊,小厂说,春茶商家都要赶快上市,林立的小作坊,小厂唯有用价低,快起货的方法吸引订单。价低,快做,都是跟质量成反比。更不用说,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精益求精了。接着就不知名的中、大型厂说,为了生存,便要按大货户的价格,时间,要求来做。根据谈不上自己的特色,风格、质量。今年,我观察到,这些厂很多都开不满工,甚至有些停工。有些沦为,给人加工发熟茶。产量严重过剩。最后就知名的一、二线厂说,也只能控制其固有的常规品种,情况好的自己控制产销,自己计划生产多少,自己控制价格,按一定比例分批分给经销商;情况不太好的,常规品种,也只能给某经销商包销,所谓包销指,将某一常规品种,全部包给某一经销商,生产多少双方协商,销售,价格则由该经销商全部负责及控制。除了常规品种,其他就是订造品种。所谓订造品种,就是经销商订造的品种。包装、设计,生产多少,销售,价格,全部由经销商负责。厂家只负责生产,收加工费,出商标。除个别影响力特大的厂,只能在用厂里的原料。其他的,经销商可以用自己收的料,也可以用厂里的料,这都是双方协商。不是说只能用厂里的料,那个厂里的料就特别好,而是那个厂相对较有话语权,用厂里料,价格是厂定,那厂肯定就更赚钱而己。年产几千吨,一个品种上百几十吨,那料的质量,是可以想象的。也不是说,经销商用自己收的料,就好。等于外面的料是没有识别的,不知价格多少?印上了厂的商标,就有了识别了。在人的印象中,它的价格起码是厂里最普通产品的价格,因为是订造产品,特殊品种,它价格又自然高于厂里最普通产品的价格。商人为谋利,其料也是可以想象的。

普洱茶生产,真正注重质量的有多少?

综合上说,普洱茶产生方面,有多少注重质量,做好质量的成份在里面呢?一个行业不注重质量,不把质量做好,何以为继?因此,普洱茶不停下来,不淡静,才是奇怪的事。停下来,淡静才是正常的。按理说,生产厂家应视“质量”为生命,在做好质量的基础前提下,保证自己的传统产品的特色,优势。再去研究市场,开发新品种、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而从扩大,优化产品结构,使自己更具生存、竞争能力。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再根据不同地方的市场,按合理的比例,供货给各地的经销商销售。这样生产和销售才不会脱节。这才是生存,发展的正道。生产多少,生产什么品种是厂家的责任。经销商的责任是销售和开拓市场。但普洱茶的生产,是按照经销商的意愿,怎么赚大钱、快钱,所以,市场那个概念,名称,品种好卖,大家就马上跟风生产。生产带有盲目性,产销完全脱节。运气好的赚大钱,运气不好销不去积压资金。这都是很不利普洱茶发展的,更不用说注重质量,提升质量。

普洱茶还有一个误区,极其不利于注重质量,提升质量的。就是,普遍的心理,或认为,某知名一线厂的产品价格,都要比其他厂同类型,质量相类似产品的价格要高,甚至高很多才合理。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种心理,这种心理和认为是符合现代普遍的商业规律。在现代商品中,往往一线品牌商品,都是一线知名大企业生产的。由于其掌握核心技术,科技领先。产品先进,好用信用高,售后服务好。自然比二、三线同类产品要贵。所以,有这种心理认为是正常、合理的。但普洱茶跟现代化科技产品,完全是两回事。除了熟茶的渥堆发酵,需要一点技术(但这个技术,几乎勐海所有的茶厂都掌握,有些老师傅,就是原某知名一线茶厂的师傅)。生茶如果说要技术,就是把毛茶用蒸气蒸软,压成饼,或其他形状(通过模具),要紧一点的,调大一点压力;要松一点的,调小一点压力。没什么秘密,也没什么核心技术和高科技。简单程度到了,在家里也可以做。我在易武,见过做茶的家庭小作坊,就是在家里,烧锅水,用锅里的蒸气,把毛茶蒸软,用石磨压,客户要求紧一点,就压大力点,客户要求松一点,就压小力点。就是这么简单。所以,普洱茶的质量,第一是原料,第二也是原料,第三还是原料。除了原料还是原料。普洱茶的成本差别,主要也在原料的收购价上,有些相差十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试想一想,那知名的一线厂,一年大规模收几千吨原料,然后大规模机器化生产,按理说其成本,应该比其他厂的要低得多,为什么其产品价格反而要比其他厂高得多呢?这合理吗?或可说,其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所以特别有价值。但其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如果,说是有价值,其价值应该在普洱茶的历史文化里,但对其现产品的质量,是一点价值都不会有的。更不应该,反映在其现产品的价格上。我在茶论坛上,看过一个主题,就是说其一个品种的成本价,其市场价是超过成本价十倍有多。其中能买高价钱的原因,不是因为人们特别不懂茶,特别愚味,而是因为其能为人赚钱。其实,这些很多人心里都是清楚的,有些人甚至明说,我买某品牌的茶,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赚钱的。该品牌的茶的确能赚钱,的确比其他牌子的茶更能赚钱,那是事实。很多人喜欢它,不是因为喜欢喝它,而是喜欢它能赚钱。上帝,如果有上帝,应该保佑它,继续帮人赚钱,那样人就可以继续喜欢它。它也可以继续为人所喜欢。但如果它一旦不能帮人赚钱,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今年跟以前的情况已经不一样。其经营者,若有知,应该有个战略的思考。我们这样写,大家可能认为我们特别怨恨它,对它有特别大成见。可以告诉大家,这以为是错的,因为我们也是“喜欢”它一分子,我们也受惠于它。只不过,我们要探讨普洱茶走上正确之路,不能绕开它,因为它在普洱界太具影响力了。我们不这样说清说透是不足以说明问题,再次声明,我们在此说普洱茶,是站在局外说的。这样会客观一点,亦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上说的误区不消除,人就会继续认为,打上某品牌的茶就应该贵,也包括其他牌子的茶,贵的茶质量就是好的。这就变成认牌子,而不是认质量。市场是奖励牌子,而不是奖励质量。当然,到了普洱茶走上正确之路后,品牌与质量相对称时,这是不成问题。但现在极不对称的状况下。这种认为是错的,谋利的人,只要把质量不好的茶,戴上牌子,就可以卖高价。质量再好的茶,没有戴上牌子,就不值钱。如果这样,有谁愿意去做高质量的茶呢?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也正是如此,商人只要把什么茶,套上牌子,就能谋利,谋大利。也的确如此,所谓的品牌,也不代表质量,核心技术,只是茶叶套上去。这样劣质茶就可以大行其道。市场奖励的是劣质茶,至少大部分是奖励劣质茶。优质茶反而没出路,至少难以找到出路。这样会导至优质茶消声隐退,难以为继。事实也如此,从茶山,茶农,初制,压制销售,都是这样。做好质量的茶,得不到市场的奖励,至少得不到充分有力的奖励。

普洱茶生产,真正注重质量的有多少?

上说,要做高质量的茶,最重要是原料,收购好原料是很不容易的。以目前的状况,收茶的人非亲上茶山不可。这些人还要非常懂茶,刻苦耐劳,敬业爱业,引导茶农保护生态,不下化肥农药,不迎合一时,采老叶、轻揉、做抛条、摘茶、摊凉、走水、杀青、揉捻、晒青、各环节都做到最好。做出上好的毛茶。当然,最重要给高价格茶农,不然说什么都是没效的。然后,这些人把这上好的毛茶收购,他们当然会很珍惜,肯定要拿出精工细作,把它做到最好。制成成品这样就有有特色的上好普洱茶了。如果,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行为,得到市场的认可,奖励。就会有人这样去做。有人这样做,就会影响到茶农认真做好茶,茶山的生态。当然,茶客要有这个鉴赏能力,以质论茶,以质议价。其实,很多茶客不是怕茶价贵,而是怕价贵的茶质量不好。如果,越多的茶客有这种鉴赏力,这样的行为,就越多受到奖励,茶农、茶山生态的状况就越好得快。

如果,大家消除了认为所谓品牌茶就应该高价的误区,至少品牌不代表质量的时候,是误区,误区是应该清除的,而是以质论价。这样就可以逼使其,一、把价格降下来,只能赚取合理的利润,有利于扩大生产,扩大市场,普及消费;二、提升质量,提高标准化程度。如是这样,普洱茶手工和机器制作,就可以各得其所,各正其位,互补并存发展。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也不会,亦不能如此简单。不会因为我们在此写几个字,就改变普洱茶的生产格局,就使其格局合理化。但事物的发展,如其是继续生存发展的话,总是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必然规律。我们深知,普洱茶走上正确之路,还很漫长,艰辛。但,我们不能说不努力为之。我们以上所说,虽是声少音微,但至少使人多少有理想,合理的意识,多少给人做出合理选择提供一些思考。我们不能说,人的行动,不是源于理想以及从意识开始。成就某一大业,总是有些先知,先觉,先行的人。如从功利的角度说,这些人总会得更大的回报。从逻辑上说,事物照着合理走,总是有利的。可能一时,或短期不利,但长时,长久总是有利的。那些大茶企,不用我们多说,他们有智囊团,或许有更好的方法。但长远总是离不开向合理方向发展的。至于,那些需要自己造茯的个体老板,更应该向合理方向选茶,因为这样才有前途和发展。个体老板的利益更贴身和现实。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能掌握茶知识,亲力亲为,不畏艰苦,亲上茶山,与茶农一道,才能造出上好的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更坚信,普洱茶一定会走上正确之路的。

本文作者|无非妙道,原题:普洱茶的生产(四)。转载请注明,原文发于2011-06-12

喝普洱茶时的“舌底鸣泉”是什么体验?

不管是刚接触茶的“新手小白”,还是已经饮茶多年的“老茶友”,对于普洱茶,不同时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及不解。

喝普洱茶时的“舌底鸣泉”是什么体验?

1、喝普洱茶时的“舌底鸣泉”是什么体验?

“两颊生津,舌底鸣泉”是邓石海大师在《普洱茶》一书上对品饮号级普洱茶时对口腔描述常用的生动词语。

说茶的回甘生津,也就是说唾液随着喝茶不断涌出,导致口腔湿润舒服,是喝茶所追求的极致口感之一。一般而言,两颊生津常常都有遇到,只要喝普洱茶的茶友,回甘一般都从两颊开始的。至于舌底鸣泉,好像既生动又神奇,有点科幻。

以下是邓时海在《普洱茶》书中的描述:

“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上,为了避开“牛饮”、“干杯”的缺失,除了小口慢饮、迥转缓咽外,当茶汤喝入口中,必须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接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有机会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

当要吞咽时,口腔必须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会被压迫而出,并产生泡泡的感觉,这样的现象就叫“鸣泉”。但这只是技术性鸣泉,不一定仅只存在于饮茶中,喝任何饮料亦可如此。

要产生“舌底鸣泉”,首先要品饮到好的普洱茶,一般要求陈期较长,树龄较高,当其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头底面会缓缓生津,不断有涌出细小泡泡的感觉,同时伴随着不自觉的生津感觉,这种舌下生津的现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鸣泉”。

2、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吗?

很多人辨别古树茶是看叶底的大小、厚薄,甚至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反之就是台地。其实,叶大叶厚跟是不是古树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叶的大小、厚薄与茶树的品种有关。

虽然普洱茶的定义中有云南大叶种之说,但云南大叶种是一个笼统概念。据陈椽教授《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一文中记载,云南有200多种茶树品种。其中,属于国家级认定品种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五个品种;省级认定品种、植物新品种、市级认定品种等有长叶白毫、云梅、云茶香1号、紫娟、73-6号、冰岛长叶茶、勐库小叶茶等上百种之多。

以原产于南糯山的勐海大叶种古茶树为例,一芽三叶重1.532克,而由此育种而来,并且在云南省内种植面积最大,全部以台地茶种植的云抗10号,一芽三叶重1.2克。感觉古树茶是要比台地茶重,但同样引于南糯山勐海大叶种古茶树的台地茶云抗14号,一芽三叶重1.65克。

所以不能简单认为古树茶就比台地茶大、厚。每个小产区的古树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叶底特征。但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