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正山小种>正山小种价格>正山小种红茶价格贵吗?

正山小种红茶价格贵吗?

2015-11-11 访问量: 272 茶礼仪网

  正山小种红茶是红茶的一种,一般是由松针等熏制而成,其味道是比较的香的,进入市场后,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选购红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不要盲目的追求高价,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了,那么正山小种红茶价格贵吗?

  正山小种红茶零售价格从几十元一斤到几千元一斤不等,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场比较混乱;生产商批发价格相对规范,主要依据茶叶品质和市场需求定价,但是一些高端正山小种红茶由于品质好、存量少,往往批发价格在千元以上,也属常见。正山小种红茶价格贵吗?以“正山小种”为例,如果选购的好,500元以内的价格就可以买得到,高端的“本山正山小种”则几千元不等。

正山小种红茶价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正山小种红茶价格贵吗?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价格不是很贵,几百元就能买到。

  现在大家对于正山小种红茶价格有了简单的了解,红茶的价格是比较多的,因为种类不同,在价格上边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生活中多饮用一些红茶是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其味道也是比较好的,对于自身的健康和免疫力提升也是有效果的。

有用+10
分享

教你怎样喝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茶是众多红茶类型中非常珍贵的一种,被誉为世界三大红茶之一。这种茶叶的外形非常肥实,味道非常的醇厚,是很多爱茶之人最喜爱的茶叶额之一。大家都知道茶的泡法有很多种,而且不同的泡法泡出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也有人为了减轻它的苦味而加入一些其他的东西。那么,怎样喝正山小种红茶呢?

  一.正山小种喝法之正山小种奶茶

  (1)将新鲜的水煮开。

  (2)预热茶壶和茶杯,奶缸也需先预热。

  (3)取适量的红茶置入茶壶。茶叶量可比泡纯红茶的量适当多些,使茶汤更浓些,加入牛奶后口感更好。正山烟小种红茶非常适合冲泡奶红茶。

  (4)将煮沸的热水注入茶壶。要掌握好沸水的分量,两杯组的壶一次性注入的沸水是360-380毫升,部分的水被茶叶吸收后,剩下的约320毫升左右的茶汤,倒入200毫升的茶杯,每杯约160毫升的茶汤,余下的容量正好加入适量的牛奶,沸水入壶后焖约3-4分钟。

  (5)把茶经茶滤注入茶杯。

  (6)取适量的牛奶注入杯中。英国式的饮用奶红茶是先将牛奶注入茶杯不能相反,现在更多的人是先倒入红茶再添加适量的奶,这样可先欣赏茶色,或可先啜一口红茶,体验热红茶的原味,当然先加奶还是后加奶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牛奶加入量一般为茶杯容量的五分之一。一般滋味浓烈的茶,都带有一些涩感,加入适当的牛奶之后,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将茶多酚类包合,涩感会降低而且口味会变得丰富,如果再加些糖,口感会更好。

正山小种红茶

  二.正山小种喝法之皇家红茶:

  (1)先按照上述的办法泡好一杯热红茶,在杯上摆放一支小匙,然后再小匙上放一颗方糖。

  (2)将白兰地浇在方糖上,使之充分吸收。

  (3)在方糖上点火,使白兰地徐徐燃烧,让方糖溶解,待白兰地的酒精完全发挥之后,将小匙放入茶杯内搅拌均匀。在寒冷的冬夜,空气中弥漫着白兰地醉人的芬芳,随着酒味的消失,方糖燃烧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焦甜味,伴随着红茶的醇香,使这道皇家红茶更雍容华贵,口味更为华美。

  在饮用正山小种时可以加些调料使其更美味:

  1、在正山小种红茶中加入蜂蜜与柠檬,清爽提神,早晨喝上一杯,顿时精力充沛,整个人都充满能量一样。

  2、在正山小种红茶中加入薰衣草,滋味香甜,还能令人缓和情绪、纾解抑郁,很适合上班一族。

  3、在正山小种红茶中加入玫瑰花,不但滋味鲜香,而且还能养颜美容,非常适合女性朋友饮用。

  4、在正山小种红茶中加入生姜喝适当的蜂蜜,不但能暖胃,还能增强排泄功能,有减肥的显著效果。

  5、在正山小种红茶中加入冰块,夏天喝能生津止渴,还可以解暑降火呢。

  6、在正山小种红茶中加入几片薄荷,清凉幽香,余味袅袅。而且再加点糖,美妙滋味不可言喻。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正山小种红茶的泡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如果您是爱茶之人不妨逐一尝试,选择适合您口味的一种喝法。在此提醒大家,常喝正山小种红茶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提神,消疲劳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好的防癌、抗老化等保健作用哦。

陈年正山小种红茶,历久弥新的爱


这是一道存放五年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与其他红茶不同之处,是因为茶比较有来历,系桐木关高山上的野生菜茶,茶质本来特别,再加上存放年份已久,更有独特的香气与滋味。


陈年正山小种红茶,历久弥新的爱

每一次喝这款茶,都似乎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有时候觉得清冽,有时候觉得厚重,或与茶器或与心境有很大关系。为此,又在静夜阅茶,以纪录其不可多得的天分与质地。

陈年红茶,很多人不能理解它的转化。按常理,茶既已充分发酵,又加炒青,为何后期仍然有所变化?也证明茶之活性,非常识可以推度。桐木关,是红茶最为经典的符号,时至今日,当桐木关茶品越来越热火的时候,很多人却喝不到纯正的桐木关红茶了。回溯那些过往,2006年,还正是藏于深山的红茶,不被太多人所知,也因此值得回顾。人生若如初相见,说得正是质朴与没有杂夹的情感,越是最初,越是珍贵。

茶品: 2006年桐木关野生正山小种红茶,茶量5克

水品:冰川时代桶装矿泉水

茶器:105g景德镇海浪纹饰手工盖碗

赏干茶,条索细紧,乌润黑褐,有一种特有的润泽感,干茶的叶面若有淡淡的白霜。制茶并不过于讲究,有粗梗,有金黄色的嫩芽。粗梗上的枝皮还残存,甚至还有一两叶黄片。嗅茶,香气却幽细异常,直入鼻中。干茶已经不容易闻到正山小种红茶特有的烟味了,或许当时制作时就没有太多烟薰,茶中却另有一种淡的果酸味,一丝的甜,一下子令人想到雨雾深锁的桐木关。

每一道都将以沸水冲泡,冲泡时间依次略微增加。

第一水:汤色红亮,茶汤闻起来就是甜甜的;入口,充满厚度,汤水饱满,汤水中的香气可以冲鼻而上,犹闻深山气息。入喉之后,茶韵渐积,非常舒畅。第一道茶汤之所以舍不得倒掉,正是因为认识它。此时它是最甜的和最丰富的,洗茶只是做无谓的浪费。也许有时间的沉淀,糖类物质更沉积于茶表之上吧。茶汤之中,另有淡淡的果酸,还有一点辛辣的感觉。果酸与高山的野生茶性有关,辛辣感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与年份有关。

若与时下流行的金骏眉相比较,虽然缺少金骏眉的细嫩,却更多呈现厚重与底韵。且茶香直上鼻腔,幽幽若空谷兰香。

第二水:茶汤亮润,似红色琥珀。入口有力,滋味丰富,有些微的陈味,并不明显,独有的桂圆汤香。杯盖上的香气细密。此时两颊生津,明显的清甜,叹茶之美。

第三水:开始打嗝,茶汤清甜味显露,很滑软的感觉,只觉得好喝。这几道茶汤滋味相近,同样的透澈,同样的喉韵,独特的森林气息。揭盖,冷下来的杯盖香气更为细密,更甜,有浓郁之香。叶片展开了些,叶底有桂圆香又有一点点陈年之味。

第四水:汤色不减。几道的沸水,让茶汤更烫,香气更质直,清甜可口,让人放松。再品,如滑滑的米汤,浓稠软糯,活性饱满。

第五水:入口本质的木香显现,油亮的茶汤,干净透澈,从始至终让人喜欢。叶底开始展开,细长、自然。

第六水:木质香更显,蜜甜味丝丝入扣,另有陈年茶的一些厚实,陈化后的感受确实不一样。

第七水:略微加长时间,汤色更为红浓,汤水更浓稠,有正在转化的老茶感觉。汤中有些苦味,迅速化解,但甘韵犹在。觉得喝饱了,原来春天的红茶,更有活力的。

第八水:浸了两分钟,回甘更厚,这是五克茶的回味,足以说明野生红茶的厚质。

第九水:汤色仍旧红浓,果甜味在这一道更加显露。已经烧了两壶水了,野生红茶,亲切的如邻家小孩。

第十水:略有水味,茶汤仍然红亮,依旧的香甜,可以感觉得到的厚质。

历经十道冲泡,茶坚定的本质不改,如不变的誓言;哪怕到最后一刻,也不轻言放弃。如相濡以沫的爱人,在久长的时间里,相容相守。

爱,历久弥新。

就这样倾倒茶汤还是有些可惜的。就拿来煮吧,以前煮的都是陈年生普,红茶拿来煮的很少见。

用沸水煮开后,再文火煮两分钟。

茶汤更红,似是升华。更烫的茶汤,果糖味明显,汤水中也有高扬的茶香。茶梗中的物质溶解出来了,因此,茶汤与冲泡时更不一样。像这样可以煮的红茶并不多见,煮后不显苦涩,更显茶香,正如执子之手的最初。

描述:陈年红茶

图片:ererer.jpg

陈年正山小种红茶,历久弥新的爱

翻看叶底,叶底深褐,泛着红色光泽,有弹性的胶质感。条索并没有完全展开,略还有些紧,揉捻不烂,肥厚的叶底直以为是古树茶的叶底。

茶有独特的内质,才会给人这样的体会,浓浓的山林气息,并不因久封的时间而改变。在这样的一道红茶里面,有一份历久弥新的爱。

正山小种起源于明朝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初之间


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确切时间是没有记载的,而且众说不一,但把它定为明末出现却是有充分依据的。这些依据就是:明末(16世纪中后期)武夷山出现茶叶发酵技术;当地原住民关于正山小种红茶起源的说法;红茶是高度海外贸易化的商品;国内国外关于武夷红茶外销年代的记载,都说明正山小种红茶应是出现在16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初之间。

(一)明以前没有红茶的记载

在明朝之前,所有现存的史料中都没有关于红茶的记载。

最早提及红茶这一名称的是成书于明朝初期的《多能鄙事》,作者刘基(1311~1375),书中饮食类,《茶汤法》中“兰膏茶”载:“上等红茶研细,一两为率。先将好酥一两半溶化,倾人茶末内,不住手搅。夏日渐渐添水搅。“务要搅匀,直至雪白为度。”这里所记的红茶值得怀疑,因为红茶红叶红汤,加酥加水搅匀后不会出现雪白的现象。因此“兰膏茶”中加的不可能是红茶。

在“酥签茶”载:“好酥于银石器内溶化,倾人红茶末搅匀。旋旋添汤,搅成稀膏。散在盏内,却以沸汤浇供之。茶于酥相客多少,用桓酥多为茶为佳。四时皆用汤造,冬月造在风炉上。”但这段话中关于红茶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明•宋诩(松江华亭人。字久未,生卒年月不详)著的《竹屿山房杂部》卷二十二内有与这段话几乎一致的记载,但“红茶末”记为“江茶末”。宋诩的《酥合茶》中是这样记载的:“将好酥于银石器内熔化,倾人江茶末搅匀,旋旋添汤,搅成稀膏子,散在盏内,但酥多于茶,此为佳,此法至简至易,尤珍美,四季皆用汤造,冬间造在风炉子上。”这里宋诩的《酥合茶》所记的内容与刘基的《酥签茶》所记的内容几乎一致,但宋诩记的不是“红茶”而是“江茶”,关于“江茶”则在宋代已出现,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有记:“建茶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叔齐”;宋代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茶著也记有江茶:“盖建茶味远而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流其膏,建茶惟恐其膏之不尽,则色味重浊矣。”因此刘基文中应疑红茶为江茶之误。还有刘基著的《茶汤法》中的脑子茶、薰花茶与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卷二十二中的脑子茶、薰花茶从内容到文字都完全一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中说:“明•刘基的《多能鄙事》提及红茶,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该书系伪托,故不拟引以为据。”

因此可以排除明初出现红茶的可能。

(二)明末在武夷山出现茶叶发酵技术

1.明洪武年“罢造团茶”促进了散茶的大发展,催生了茶叶发酵技术的产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刚取得天下不久的明朝皇帝朱元璋,为减轻民间负担下诏罢造团茶改贡芽茶。

罢造团茶使一些著名茶叶产区以生产贡茶为主的官办体制解体,促使一向未被重视的散茶在解除了因饼茶传统的束缚后得到空前的大发展。散茶经过明朝两个世纪的发展,至明后期,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及发酵技术先后出现,从而推动了除绿茶外,黑茶、红茶和青茶等其他茶类的产生租发展。特别是全发酵的红茶和半发酵的鸟龙茶作为新技术,新工艺催生的产物,逐渐形成为两种新的茶类,使明朝处于我国古代茶叶制作技术的高峰时期。

2.明中期是武夷茶的低潮时期罢造团茶使一向以制龙团凤饼茶著称的武夷山贡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改制的芽茶由于制作技术落后,品质低劣。清代周亮工曾记说:“前朝不贵闽茶,即贡亦只备宫中浣濯瓯盏之需。”足见武夷山当时的茶叶地位受到重大的打击,相当一段时期武夷茶叶品质低劣国内众所周知。至明景泰年间(1450—1456)茶叶生产仍然低迷,清初武夷山著名的寺僧释超全(1627—1712)在其《武夷茶歌》中写道:“景泰年间茶久荒,嗣后岩茶亦渐生。”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还提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建宁太守钱嶫因本山茶枯,遂罢茶场,其原因“黄冠苦于追呼,尽砍所种武夷真茶,九曲逐濯濯。”说明景泰年问茶久荒至嘉清三十六年(1557)仍没有改观。在“茶久荒”的年代,百姓不堪入贡的重负“尽砍真茶",茶枯园荒,那还会有心思去改良茶叶技术呢?因此可认定在明前期至明中期(1391一1557)武夷山茶叶制作技术处于停滞状态。那么“嗣后岩茶亦渐生”是什么时期呢?明代万历年间(1573一1619,)徐坳《茶考》说:“嘉靖中,郡守钱嶫奏免解茶,将岁编茶夫银二百两解府,造办解京御茶改贡延平。而茶园鞠成茂草,井水亦日湮塞。然山中土气宜茶,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嘝,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该文表明嘉靖三十六年至万历年间,相隔最短仅15年,至多为62年,武夷山在解除贡茶的负担以后,武夷茶一改颓势,再度扬名海内。武夷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武夷茶业生产发生大逆转?这连徐坳自己也弄不清楚,他设问道:“岂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殖之美,或有时变易而然乎?”他也感到这中间或有重大的变故发生。其实产生这重大变化的原因一是建宁太守钱嶫上奏免贡芽茶,使崇民得以休息,解除了沉重负担的茶农,有了发展茶叶生产和改良茶叶制作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恰与这一时期“崇安县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有关。是技术进步促进了茶叶生产,茶叶

生产的繁荣又推动了茶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明后期是武夷山茶叶最有可能出现新技术的时期。

3.明后期茶叶发酵技术首次在武夷山出现明前期,武夷山在罢贡团茶改贡芽茶后,茶叶品质特征发生变化,质量低劣,但在明后期那茶叶技术推陈出新的时期,武夷山不断总结经验,引进了松萝茶炒青的新技术,结合自己原有的焙制工艺的技术长处,形成了新的先进的制作技术。周亮工(1612—1672,明崇祯进士,)在《闽小记》中记载了:“崇安殷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堪并驾。”崇安殷令引进的松萝茶制法是刚出现的炒青绿茶的制法,具有当时最先进的炒青技术。武夷山紧跟潮流,及时引进先进技术,使武夷茶品质大幅提高,堪与松萝茶并驾齐驱,以至在明后期出现了徐坳所记的“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的盛况。

周亮工还记载了引进松萝茶制法后武夷茶出现的另一种现象:“武夷蓛、紫帽、笼山皆产茶。僧拙于焙,既采则先蒸而后焙,故色多紫赤,只堪供宫中浣濯用耳;近有以松萝法制之者,即试之色香亦具足。经旬月,则紫赤如故。”众所周知红茶是全发酵茶,泡出的茶水汤色红赤,色多紫赤是发酵茶的特点。松萝制法,主要是炒青绿茶的制作技术,这项技术掌握得好,可以使武夷茶的品质大幅提高,如果掌握不好就可能出现另周亮工的记载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史实:现了茶叶发酵特征。虽说发酵特征的出现,在这一时期武夷山出不一定说明红茶就出现,它还有一个工艺完善的过程,但它的出现却是红茶出现的一个征兆。武夷山在学习松萝法制茶不得法之际,反而出现了一种新的发酵技术,孕育了即将出现的红茶和乌龙茶。

关于松萝茶的出现时间,明代冯时可[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在其《茶录》总叙中记叙了松萝茶的出现:“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又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隆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妙,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日松萝,……”,据此可认定松萝茶是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的一种炒青绿茶。而松萝茶传到武夷山应是16世纪中后期以后,但肯定在周亮工记载引进松萝茶制法之前,那么武夷山出现发酵技术应是在出现松萝茶的1567年之后,17世纪初之前的明末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