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西湖龙井>西湖龙井价格>御牌西湖龙井茶价格很昂贵吗?

御牌西湖龙井茶价格很昂贵吗?

2018-03-11 访问量: 197 茶礼仪网

  大家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想得到好产品,就得愿意付出足够资金。那么,想得到好的龙井茶,要付出多少呢?具体付出多少,是根据西湖龙井品种品牌来定的。御牌龙井是国内最知名的龙井,因而御牌西湖龙井茶价格总体而言是位于西湖龙井领域最高位的。

  在我国,御牌西湖龙井可谓是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该品牌的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很有当年乾隆游西湖时所品饮并盛赞之西湖龙井茶的风范,既然乾隆已经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那么这个品牌当然也是当之无愧的御牌。御牌西湖龙井茶价格是否很昂贵呢?

御牌西湖龙井茶价格

  御牌西湖龙井茶的价格是根据各系列而定的,有的系列属于高档品,而有的系列属于亲民档次的产品,价位高低不同。这些系列的产品是因为原料与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所以价格必然会有差异。西湖龙井原料都来自西湖区,可采摘方法不同,其原料品质也不同,相应加工技艺也要有差异,所以才造就了不同价位。

  要了解御牌西湖龙井茶的具体价格,可通过其官网,或者是网购平台,而官网的数据是最值得参考的,网购平台中也许会找到低于官网的御牌龙井价位,可其真实性却很不可信。虽然,官网上有几万几千元的御牌龙井,可都是完全值得选择的,是真正的西湖龙井。

有用+10
分享

龙井茶的起源和发展

杭州西湖产茶,可考的最早记载是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所记:“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意思是说,杭州所属的临安、於潜二县茶叶主要产于天目山,品质和安徽舒城所产茶叶相同。在杭州钱塘只有天竺和灵隐二寺所产茶叶品质较好。当时,天竺、灵隐二寺寺僧傍寺垦植茶园。唐末宋初,灵隐、天竺仍是主要茶区。

南宋《淳祜临安志》载:“上天竺山后,最高处谓之白云峰,于是寺僧建堂其下,谓之‘白云堂”山中出茶,因谓之‘白云茶’。”又记:“下天竺岩下,石洞深窈,可通往来,名日‘香林洞’。

慈云法师有诗‘天竺出草茶,因号香林茶”其洞与香桂林相近。”此外,西湖北山宝云山也产茶,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说:“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由此可见,宋代西湖产茶比唐代已有诸多发展:一是茶区扩大了,从西湖之西山伸展到了北山。二是所产之茶各有其名,或日“白云”、“香林”,或称“宝云”、“垂云”。三是品质提高了。宋《图经》云:“杭州之茶,唯此(指宝云茶)与香林、白云所产入贡,馀不与焉。”西湖之茶至宋代已成为朝廷贡品。四是西湖茶以“草茶”蜚声全国,在宋代上下崇尚经蒸碾紧压而成的团饼之时,不入时尚潮流的西湖“草茶”竟然入贡,这是开风气之先的。这也表明了龙井茶叶采、制方法的独特,品质的优异。宋时名僧辩才晚年从上天竺寺住持退居到龙井狮子峰下的寿圣院,他把白云茶移栽到狮子峰。他在寿圣院期间曾与赵抃、苏东坡、秦观等人品茶吟诗填词。如今,大家都认同辩才为西湖龙井“茶祖”。到了元代,“元四大家”之_的虞集与好友邓文原等游龙井,品尝了用龙井泉水烹煎的雨前龙井新茶,留下了《次邓文原游龙井》诗:“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口因不忍漱。”这是最早明确记述品饮龙井茶的文字。

龙井茶的出名是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罢造龙团”、“叶茶上供”这一茶叶采制变革的措施,一改宋元时上贡团饼茶的旧制和朝野饮茶的习惯,把“叶茶”(龙井“草茶”)作为唯一贡茶,催生西湖龙井茶在明时迅速崛起。明时原局限于龙井一地,茶园不过十数亩,由于求索者众,供不应求,龙井四周山民与寺僧都种起了茶树,到明万历年问,“北山西溪,俱充龙井”(高濂,《遵八生笺•饮馔服食笺》“茶泉类”)。明万历年间(1573—1620)《钱江县志》载:“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自此,龙井茶开始有了自己的美名,香林茶、宝云茶也便销声匿迹了。

清代是龙井茶的鼎盛时期。由于清高宗乾隆的厚爱,龙井茶不仅入贡,还成为朝廷对大臣的恩赐品,“杭州龙井新茶,初以采自谷雨前后为贵,后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颁赐时,人得少许,细仅如芒,瀹之,微有香,而未能辨其味也”(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巡游,四次到西湖茶区观茶、品茗、赋诗、作歌,更提升了龙井茶的声誉。

民国初期,据1932年《农声》第160期刊载的一份调查资料介绍,当时龙井茶产区已形成南山、北山、中路三区。南山区包含龙井、满觉陇、翁家山、虎跑、理安寺等二十二处,有茶园1100亩、茶户一百三十户;北山区包含铜佛寺、上宁桥、金祝牌楼三处,有茶园30亩、茶户十五户;中路包含狮子峰、云栖、灵隐、天竺、桃源岭等二十二处,有茶园1220亩、茶户七十户。三区合计有茶园2350亩、茶户二百一十五户。1931年,龙井茶产量已达七百三十余担。产量高的年份在八九百担之间。又因龙井茶各个产区的小气候环境和炒制技艺的差异,茶叶品质各具特色,国民政府农商部应商家申请,准予龙井茶以“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为商标注册。当时这四个字号内的龙井茶都称“本山茶”。相邻地区采制的称为“四乡龙井”。但由于国民政府腐败,导致西湖茶区大批茶园荒芜,茶农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当时流传着“茶园荒荒产量低,重重剥削透不过气,手采龙井肚中饥,一斤明茶一斤米,卖卖出眼泪”(流传于西湖乡)、“大清宝地在山湾,每天早上挑一担,一只窠(米)袋一只篮,卖了回来赶中饭”(流传于龙坞乡)等俗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茶农的生活情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农们都有了自己的土地,龙井茶迎来了春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龙井茶的生产与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爱。1963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在西子湖畔采茶;周恩来总理五次到梅家坞村关心茶叶生产发展情况;朱德委员长六上老龙井,三次到龙坞镇外桐坞茶村;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也多次到龙井视察茶园;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乔石、李鹏等也先后来到龙井茶区给予亲切的关怀和指导。

西湖龙井品牌遭遇“内忧外患”(图)

西湖龙井开茶节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龙坞茶村举行,标志着享誉海内外的西湖龙井大规模开采。西湖龙井素以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及蕴涵丰富的文化著称。2010年西湖龙井茶参加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以品牌价值44.17亿元名列榜首。

据介绍,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今年西湖龙井春茶的收购价约为每斤3000元,比去年涨了20%左右。

西湖龙井“头茶”开采前一个多月,“天价”龙井、假冒龙井等消息就不绝于耳。在杭州一些茶叶专卖店,西湖龙井还没冒芽,却已经开始“叫卖”新茶。与此同时,以大佛龙井等为代表的浙江龙井正在迅速抢占绿茶市场。大佛龙井和西湖龙井的部分茶种一样,生长在高山无污染的沙性土壤中,并且采用和西湖龙井相同的炒制手法。

面对“内忧外患”,如何传承和保护西湖龙井这块历史悠久的“金字招牌”,再次成为西湖龙井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近日在杭州举行的“中欧地理标志保护论坛”上传来消息,龙井茶等10个中国产品将很快在欧盟得到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目前浙江龙井茶产地遍布18个县市区,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个产区。

西湖龙井哪里正宗-没有终点的茶馆

茶玛咕朵加盟 西湖龙井哪里正宗-没有终点的茶馆



没有终点的茶馆

没有终点的茶馆
文/赵军
1997年,我背着画板第一次用画笔描绘吴山的老茶馆,至今已有十三年了。十三年来,自己在绘画创作的方式上,虽屡有变化,但茶馆的主题却始终未变。有许多朋友对此都很有疑惑,甚至认为偏执于这样一个既非当代又非传统的主题,可能会毫无意义。坦率地讲,自已有段时间也心存疑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自己经历和阅历的增长,对茶馆主题的兴趣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强烈,而且日久弥新。









记得最早以茶馆作绘画的主题,是受“艺术源于生活”思想的影响。当时从我对于生活世界的观察来看,茶馆随处可见,描绘茶馆不仅是描绘市民喝茶的地方,更是描绘一种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带着这样的一种冲动,我走进了茶馆。于是,背上画具,就如一个老茶客一般,每天报到,然后对着现场写生,直到茶馆下班。

后来随着茶馆创作的深入,愈加感受到茶馆的丰富和多样,以及如实描绘茶馆的不可能。这种丰富和多样一方面表现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可以说,在面对茶馆鲜活的场景时,艺术上已有的形式与手法都显得如此地不中用;而另一方面则表现在茶馆所饱含的内容上,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地和认识的、不认识的瞎聊,海侃,可以尽情的宣泄以获得心灵的安宁,茶馆俨然成了现代人的精神疗养所,人们在宣泄完心中的积怨后,喝杯清茶,清新一下神经,又开始新的一天。喝茶,不仅洗涤了身体内的积淤,也洗涤了心灵的积郁。在这里,茶馆是一个既现实又非现实、既实在又虚无的世界,正是这种模糊和多意,使茶馆充满了艺术创作的各种可能。

西湖龙井哪里正宗在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写生创作后,1999年,茶馆的创作终于有了第一次展览的机会。人总是对批评的意见记忆犹新。记得当时很多的意见都是对这样一种创作方式,包括展览方式的批评,甚至觉得这样的绘画根本就不是绘画,因为绘画要么具有好的主题,要么具有优美的画面,要么具有精湛的技术,从三方面讲,茶馆作为绘画都不具有说服力。坦率地讲,当时自己也无从解释,甚至心存疑虑,以致于后来的两年里,再没碰过这个主题。

2001年,我有幸获得了去欧洲进行艺术考察的机会,在经历了半年的游历后回国茉莉花茶哪的最好,却重新燃起了茶馆创作的;中动。当然这次的创作较之以前,赋予了很多中国特质的元素:传统的建筑,仿古的桌椅、灯笼,而在画面处理上也更为注重技法的运用,结果在02年展出后不久,就被美国的画商一并买去,到现在想来,既欣慰又遗憾,欣慰的是终于有人对画作有了一些认可,遗憾的是自己竟然没留任何的画作资料,到现在也无从查找。

自那次创作后,自己一发不可收拾,连续进行了两个系列的茶馆创作,从03年《陌生与切近》系列到07年《实象虚生》系列,茶馆的创作几乎就是我艺术创新的试验田,每次艺术上有新的感悟,有新的想法总会回到这个原点。对很多人而言,茶馆是~种美好回忆,或者是一种生存方式,甚至是一种文化符号,但对我而言,那是我创作的起点,也是我每一次艺术创新的原点。

2008年,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快城快客”,当时我应上海的一个画廊邀请,策划了一个“都市慢步”的展览。如果说双年展旨在展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存状态的主题,那么“都市慢步”则希望都市的人们能在“快”的大趋势中,放“慢”节奏,通过艺术的方式让人的心灵有所休憩,沉淀,来慢慢回归到对自身存在的感悟中,真正做到在都市中“诗意的栖居”。没想到两年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竟然就倡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也可算是在当时的一种预见。

我想当下茶馆的创作有了更新的目标:就是能创作一种如茶般具有东方韵味的作品来。画茶馆不仅仅只是描绘茶馆的样子,而更要表现敬亭绿雪茶出茶的文化内涵来。对于当下的中国人,喝茶,泡茶馆,不仅仅是一种休息和放松,更多的是体会到茶所具有的那份充满了东方意味的文化来,以此获得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东西文化的关系中,说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问题,他甚至鲜明的指出,“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就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这样的一种观点来自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而对于21世纪的我们而言,那的确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认同与建构道路上指引的明灯,尤其是对艺术的创新来说那里的黑茶最好。

艺术创作并不是像解数学题似的有标准答案,其动机怎能是一种标准答案因此,“缘”字更能接近此意味,因为对艺术创作动机的描述不是求得一种“解”,而是求得一种“不解”的“缘”。只要“缘”还在,茶馆的创作就还能延续,《茶馆》就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