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安化黑茶减肥效果怎么样

安化黑茶减肥效果怎么样

2018-03-14 访问量: 248 茶礼仪网

  黑茶近些年来因为减肥效果显着受到各界关注,到底湖南安化黑茶减肥效果怎么样?大家是不是都很想知道,那么究竟喝黑茶有没有效果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去了解下吧,看看黑茶的减肥效果到底好不好。

  安化黑茶减肥效果怎么样?着名茶学专家刘仲华教授表示,"我们在湘雅医学院对一批平均年龄33周岁的女性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结果显示,每日饮用湖南安化黑茶的女性平均减肥约3斤左右。"

  刘仲华教授发布最新科研成果:严格的毒理学试验和安全性评价表明,长期饮用湖南安化黑茶(包括千两茶、黑砖茶、茯茶),有益身体健康,对体重、体形具有有效的调控作用。

安化黑茶减肥效果怎么样

  很多动物实验已经证明,绿茶和湖南安化黑茶在减少脂肪方面,湖南安化黑茶的效果更好。用老鼠做实验时,饮用湖南安化黑茶的老鼠,比饮用绿茶或水的老鼠,其腹部脂肪堆积量要少得多。

  实验是这样的:

  连续l6星期给老鼠喂食加入1%胆固醇的饲料,并同时分别喂以水、绿茶、湖南安化黑茶。然后将老鼠解剖,观察其体重、腹部脂肪、内脏等各部位受到的影响。结果各组老鼠的体重增加情况和内脏的重量

  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喝了湖南安化黑茶的老鼠,与其他老鼠相比腹部脂肪减少了。喝水的老鼠,其腹部脂肪为8.7克,绿茶为7.9克,而湖南安化黑茶只有5.3克。也就是说,与喝水的老鼠相比,喝湖南安化黑茶的老鼠,其腹部脂肪减少了1/3强。

  湖南安化黑茶,千百年销往边疆,成就茶马古道的传奇,造福边疆少数民族,被誉为牧民的生命之饮,其消食去腻、降脂减肥的功效已受到历史的验证。专家表示,如果想用湖南安化黑茶或者湖南安化黑茶减肥,最好是喝刚泡好的浓茶。

  看完以上安化黑茶减肥效果怎么样?的这些介绍大家心里是不是已经有结果了呢!当然作为大品牌实力肯定是不用说的,在这里提醒大家为了自己的健康还要要选择好的厂家和值得大家信任的品牌哦。

有用+10
分享

什么是黑茶?黑茶分类全解

  • 一、什么是黑茶?
  • 二、黑茶的分类
  • 1.湖南安化黑茶:
  • 2.云南黑茶(普洱茶)
  • 3.广西黑茶(六堡茶)
  • 4.四川藏茶(边茶)
  • 5.湖北黑茶
  • 6.陕西黑茶(泾阳茯茶)
目录

一、什么是黑茶?

黑茶是六大茶类中的一类,六大茶类根据颜色可分为(青茶、红茶、黄茶、白茶、绿茶、黑茶),我们听到黑茶并不陌生,接触过茶叶的你一定知道现在比较有名的云南普洱茶就属于黑茶!对于什么是黑茶我简单描述一下你就会明白:黑茶是唯一经过重度发酵制作出来的茶,而发酵过的茶都呈黑褐色,所以被称之为“黑茶”。

二、黑茶的分类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什么是黑茶,我把黑茶分为六类来一一介绍给大家:

1.湖南安化黑茶:

(1)茯砖茶
茯砖茶,也称发酵茶始祖,分为特制茯砖(简称特茯)和普通茯砖(简称普茯)均不分等级。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  35×18.5×5厘米,每片砖净重2千克。
茯砖茶在泡煮饮用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普遍茂盛,干嗅有黄花的清香。
边疆各少数民族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的多少视为检验茯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志!
(2)花卷茶
花卷茶始名“百两茶”,即一卷(支)茶,净重合老秤(16两为1斤)一百两。后来  发展成“千两茶”,即一卷(支)茶净重为老秤一千两。
因其原料含有花白梗,楠竹条编成的花  格篾篓外包装形犬、纹路酷似一朵花苞,而制作时要不断地踩压滚动、揉捻成型,因而又得名“花卷”。
花卷茶的三种规格:
①十两茶(362.5克/支)
②百两茶(3.625千克/支)
③千两茶(36.25千克/支)
千两茶一般长约1.5米,围径约60厘米,  净重为老秤1000两(约37.3千克)带包装约为38.5~39千克。
花卷茶(千两茶)外表古朴,形如树干,内以蓼叶裹胎,棕片做内衬,外用篾篓捆压勒紧箍实,外喷火漆,标名生产商。部分花卷茶内部生长有“金花”,也即冠突散囊菌。
(3)黑砖茶
黑砖茶,因以黑毛茶为原料,色泽黑润,成品块状如砖而得名。传统的黑砖茶表面上方一般印压有“黑砖茶”三字,下方印有“湖南安化”四字,中部为五角星;每块约重2千克 ,长35厘米,宽18.5厘米,厚35厘米。
现代又研制出了小规格的精品黑砖茶,制作工艺更为巧妙,更方便冲泡饮用,去除了鲜叶中的青草气  砖身紧实,不易受潮霉变,收藏数年仍不变味且越陈越好。
(4)三尖茶(又名“湘尖茶”)
三尖茶指:①天尖、②贡尖、③生尖、又称湘尖,天尖原料等级最高(一级黑毛茶制作),贡尖,生尖,分别使用二、三级黑毛茶制作。
1972年曾改名为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1983年又恢复原名。
三尖茶原料相对较嫩,是黑茶中的上品,是中国黑茶开发较早的一类产品,一般为篾篓散装茶。
清朝道光年间  (公元1825年前后)天尖和贡尖以其优良的品质,深得皇宫的喜爱,曾被列为贡品。
该茶采用谷雨时节的鲜叶,通过初制直接渥堆加工而成,其外形紧结秀丽,条索匀整纤细,颜色碧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软细嫩的白茸毫。
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口感甘润爽滑,有独特的松烟香。其传统外包装为鱼纹篾篓,压制成四方形,规格为净含量25千克/件、1千克/件。

2.云南黑茶(普洱茶)

(1)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饼边缘稍薄,顶部微凸,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整饼直径约20厘米,每饼重357克,每7块为1筒,每1筒约2500克,这是为了方便方便以前茶马古道上的茶商计算重量,因此得名。
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
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祝家和万事兴。
(2)饼茶
饼茶是一种圆饼形的蒸压茶,因其规格比七子饼茶(圆茶)小,所以又称“小饼茶。饼茶创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云南大叶种滇青5~10级毛茶制成,加工蒸压方法与紧茶基本相同。
饼茶的规格一般为直径11.6厘米,厚1.3厘米,每块净重125克,4块为一筒,75筒为一件,总重37.5千克,用63×30×60厘米、内衬笋叶的竹篮包装。
(3)沱茶
沱茶是一种紧压茶,原产、主产于云南省景谷县,近40年来主产于下关。其名称的由来,有人说因其成品形状如团,由团转化而来;也有人说由于过去运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
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1902年,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的“姑娘茶”(又叫女儿茶,私房茶)演变而成,因而又称“谷茶”。
“沱茶”外形颇具特色,从上面看类似圆面包,从底下看却又类似厚壁碗,中间下凹,外径:约8.3厘米,高约4.3厘米,每个净重约100克或250克。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便于购买和零售。
(4)紧茶
紧茶问世于沱茶之后,原产原产于佛海茶厂,由团茶演变而来。因团茶中心过厚而紧压,长途跋涉到西藏时常产生发霉现象。
民国元年至六年(1912~1917年)佛海茶厂开始始将其改为带把的心脏形,并改名为宝焰牌紧茶。紧茶为手工团揉精制,每个净重238克,7个为一筒,相邻紧茶之间留有空隙,使水分能继续散发而不致霉变。
1967年停止生产,后因十世班禅的重视:于1986年恢复生产至今,因而又称为“班禅紧茶”、“班禅沱"。
紧茶以三级芽叶为原料,生茶、熟茶都有生产。规格为9×9厘米,内飞规格为4×4.5厘米,重250克,外形有如心脏,市场也为香菇头、蘑菇头、牛心沱等。

3.广西黑茶(六堡茶)

(1)六堡茶
六堡茶原产于中国广西梧州六堡镇,清朝初期,渐渐兴盛于广州、潮州一带;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出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
《广西通志稿》中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现代,六堡茶的产区也主要在广西梧州市范围内,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制成,分为特级和一至六级。
六堡茶的传统包装一般采用竹篓,以便于茶叶的内含物质在贮藏期内继续转化;为了便于存放,六堡茶成品有压制加工成饼状、砖状、沱状、金钱状、圆柱犬等,也有散装。
(2)老茶婆
老茶婆是六堡人对六堡茶叶中最大,最老的一种茶的尊称,是当地人必藏的茶叶。老茶婆是用六堡茶树上长了两三年的叶子来做的,  这些老叶通常在生长期第三年霜降这一节令采摘,因此也称为霜降茶。
采摘后的茶叶用手揉搓均匀后再放到干净的大铁锅里,翻炒、焙干后收藏起来。
老茶婆泡出的茶带有浓郁的果香味(近似罗汉果香)味道甘甜,入口生津,回味持久;老茶婆讲究茶叶的陈化而且茶叶越陈,其果香:  味越浓,茶味越甘甜,以放置7年以上的茶味为佳。
老茶婆可以连续冲泡数十次,其茶香茶味尚存,而且正宗六堡茶冲泡后可放置数日而不馊,茶味不变。
 老茶婆是茶农自饮茶
老茶婆是六堡农家茶的一个品种,由来已久。过去,卖得上价的茶芽都被拿去出售,而茶农自己喝,就采了这些粗老叶子简单处理后在家饮用。
新制的老茶婆青味、涩味较重,口感不佳,茶农们就将其陈放,后期发酵时间越长,味道越好,祛湿健胃等保健功效也越高。
(3)六堡芽茶
六堡茶芽,又叫茶谷,茶芽,又叫茶谷,顾名思义也即以茶芽为主制成的茶,常见的多为比较幼嫩的社前茶,此外,明前茶、雨前茶(清明茶)、春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都可采制茶谷原料,原料标准从单芽、一芽一叶,到一芽二、三叶,或是一芽四叶不等。
一般做法是茶叶采摘回来杀青后,用上好的炭或木材烘焙至干,再放在仓库自然发酵转化而成;也有的会紧压做成圆饼等形状。
茶芽成茶一般较为条索清晰,芽头明显,且匀可整净洁,属六堡茶中的上品,数量相对较少,价格一般较高。
(4)漓江乳雪
漓江乳雪为黑茶新品,由制茶工程师、九三茶人李宗俭在结合传统黑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千两茶)工艺的基础上,经大胆的创新研制而成;并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较少采用现代机械方法。
漓江乳雪的产品包括茶琮(受湖南千两茶启发而制成)、竹篓(受广西六堡茶的影响)、龙团(受北宋贡茶龙凤团茶启发而制成),这三个系列,其中茶琮系列分为大、小两种规格,竹篓系列分为100千克、3000克、1000克三种规格,龙团系列分为大龙团(800克)和小龙团(330克)两种规格。

4.四川藏茶(边茶)

四川所产的黑茶名为藏茶,藏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元朝时期称为“西番茶”,明朝时期称为"乌茶”,清乾隆之后称为“边茶”(以雅安和都江堰两个地区为中心进行种植和生产分别称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现代又称为“藏茶”。
(1)康砖茶
外形呈圆角长方形,表面平整、紧实,洒面明显,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纯尚浓,叶底棕褐较老。
(2)金尖茶
外形呈圆角长方形,稍紧实,无脱层,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黄红、尚明,滋味醇和,叶底暗褐老。
(3)康尖茶
外形呈圆角方形,表面平整、紧实,色泽棕褐,内质香气浓郁纯正,汤色红而透亮,滋味醇和甘爽,叶底棕褐稍老。

5.湖北黑茶

(1)老青茶
老青茶主产于湖北省局省咸宁地区的薄圻、咸宁、通山等县,在湖南省临湘县也有生产 。自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篓装茶(每篓2.5千克)现已有100多年历史。成成品多为紧压砖茶,但目前也开始有成品散茶。
老青茶一般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茶鲜叶以青梗为主,基部稍带红梗;成茶条索较紧,色泽乌绿。二级茶鲜叶以红梗为主,顶部稍带青梗;成茶条索略松,叶色乌绿微黄。三级茶为当年生红梗,不带麻梗;叶面卷皱,叶色乌绿带花。
(2)青砖茶
青砖茶是以老青茶为原料压制而成的,因茶砖表面往往印有一个“川”字,又称“川字茶”,清朝末年开始生产,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当时青砖茶以每箱的砖片数命名,分为“二七”、“三九”(每片2千克)“二四”(每片3.25千克),“三六”(每片1.5千克)四种不同规格。
常规的青砖茶有2千克/片、1.7千克/片  ”900克/片、380克/片,其中2千克的青砖规格为34×17×4厘米。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现在又开发出巧克力状的青砖,不仅小巧精致,也更方便携带与冲泡。
(3)米砖茶
米砖茶的原料主要是茶片、茶末,经蒸压而成,其洒面及里茶均用茶未,故而得名。  19世纪70年代,汉口设立茶厂,用机械压制米砖,运往俄国转手出口。
1888年是米砖生产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主销新疆和华北等地,并有部分出口到俄罗斯和蒙古,近年亦有少量远销欧美。
米砖原分“72米砖”和‘48米砖”两种规格,即每篓装72块和48块砖茶。目前只生产“48米砖”,砖片规格为23.7×18.7×2厘米,重1.125千克。有“牌楼牌”、“凤凰牌”、“火车头牌”等牌号。

6.陕西黑茶(泾阳茯茶)

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中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边销茶之一,原本是西北,哈萨克,蒙古等游牧民族地区特需商品。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
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茯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
茯茶过去600年产地在陕西泾阳,195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茶叶局考虑到在泾阳制茶,存在着二次运输,成本偏高等原因,取消了咸阳泾阳茯砖厂,将茯砖加工的任务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担。目前主要产地为为陕西泾阳及湖南益阳。
一般情况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越易冲泡出来,茶汤色泽红艳明亮。茶中的金花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并有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

湖南人除了爱喝安化黑茶,还爱姜盐豆子茶!

湖南人除了爱喝安化黑茶,还爱姜盐豆子茶! 湖南省湘阴、汩罗县地区的人们,十分爱喝姜盐豆子茶,这亦是他们招待客人的茶。

姜盐豆子茶亦称岳飞茶、湘阴茶或六合茶,即姜、盐、黄豆、芝麻、 茶叶、开水六种物质。

说道它的由来,其中尚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来历:在 南宋绍兴年间,著名爱国将领岳飞被朝廷授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率领部 队南下,准备镇压杨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然而,部队一到南方,由于水土不服,许多士兵病倒了,影响战斗力和士气。

岳飞情急之下,命令部下煮带盐的黄豆姜汁汤代茶饮,结果病倒的士兵迅速痊愈。

周围老百姓一见,也跟着模仿,一下子在湘阴包括现在的汨罗县流行开来,直至今日。

若家中来了个客人,主人便会为您送上一杯香喷喷的姜盐豆子茶,杯底一层被水泡发了的炒黄豆,柔柔的、黄灿灿的,很是诱人。

若茶快喝到底了,主人会马上给您再续上茶,这样反复下来,杯底可爱的黄豆是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想吃到豆子,必须将茶从头喝起。

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有烧开水的瓦罐,炒黄豆、芝麻的铁皮小铲和碾磨老姜的姜钵。

把清水倒入瓦罐,放到柴火灶的火灰中将其烧开,将黄豆或芝麻置于铁皮小铲上炒熟。把老姜在钵中研成姜渣和姜汁,方可泡茶。

泡茶时先把茶叶放人瓦罐里泡开,接着把盐、姜渣、姜汁倒进罐内拌匀, 倾入茶杯,取过一把炒熟的黄豆或芝麻撒人杯中,便可饮用。

专家论普洱:普洱茶的“三厚”

专家论普洱:普洱茶的“三厚”

李文华

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说,通常滋味的浓强度表述,用到五个字,“浓、厚、醇、和、平”。

如果用比率标度的办法,“浓”,表示强度最高,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类推,“醇” - 60%,“和”- 40%,“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有平淡如水的感觉了,这种通俗的形容,不知茶友是否好理解。

五个字,相互搭配,产生中间级别的浓强度描述,如:“浓、醇浓、浓厚、厚、醇厚、醇、醇和、和、平和、平”,其间的比率下降为5-10%,如果在加上程度副词的利用,如“尚”和“欠”,就构成了系统的滋味描述体系。

普洱茶内含物丰富,是浓强度比较高的茶,多为“浓”至“醇厚”,当然,也有醇和的茶,历经岁月的茶品,可能归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饮就快到“无味之味”的境界了。

“三厚”是我新创的一个名词,希望通过这个词,也即用“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对传统审评术语的一个丰富。

“三厚”是什么?

品饮的艺术,狭义地讲,是以味觉体验为主的艺术,上升到“身体的体验”(如许多人讲到的打嗝-“肠胃的反应”、“茶气”-全身心的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精神领域的体验,不是我这里想扩大涉及的范畴。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艺术门类,有相同、相通或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传统的书画领域,有著名的“三远”之说。“三远”法,树造了多少代中国画与中国画家。

书画,可以说是“视觉的体验”,品饮,是味觉的体验,莫不有相通之处,我的借鉴由此而来。

中国山水画,对于绘画透视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三远”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所谓“三远”,主要是论述由于视点的不同,处理景物的差别和艺术效果也就不同,景物的空间感、立体感,乃至意境由此不同。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里,对“三远”是这样描述的: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为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澹。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澹者不大,此三远也”。(《林泉高致集·山水训》)

郭熙把山水画的视线概括为三种类型,即高远、深远、平远。

高远是由山下仰视山颠,因而山色清明,山势突兀,给人以明了之感;

深远是由山前俯视山后,因而层峦叠嶂,山色重晦叠映,给人以深邃之感;

平远则是由近山平视远望,因而山色有晦有明,景象渺茫,给人以平和冲澹之感。

普洱茶,变化或风格特点是多彩的,浓强度以浓厚为主线,为了描述“层次感”或空间感,借鉴“三远”,就有了我的“三厚”。

“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视山颠,清明,突兀......,仿佛欣赏珠穆朗玛一样,浓烈而有冲击力,这样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视山后,层峦,叠嶂,深邃......,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这样的茶,为良好配方茶具备的特点。自己的作品里,比较满意的是“岩韵青饼”和0622了。

滋味“平厚”者,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突出的代表是易武茶了,犹如自近山而望远山,景象缥缈,易武茶是如此不同一般!滋味醇,带着独具甜蜜的果香,在经历岁月后,其滋味的厚度会慢慢显出来,有些不可思议,确是这么神秘,这就是易武。(猜想:易武茶独特的鲜爽、及“果蜜”香覆盖了滋味的厚度,随着陈化,鲜爽物质的转化,其滋味的厚度方得以展现,未经科学测试,推论而已)。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6d59e20100ny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