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滇红茶>滇红茶功效>金丝滇红茶功效有哪些?

金丝滇红茶功效有哪些?

2018-03-22 访问量: 306 茶礼仪网

  金丝滇红茶功效有哪些,这款茶对人体有什么好处,金丝滇红茶是云南茶中的一种。而且它还有一个别名,金丝滇红茶又叫红单芽。可能有些人并不是很清楚这款茶,那我们今天就要好好来聊一聊金丝滇红茶及其它的功效了。下面一起来看。

  下面介绍滇红金丝茶功效有哪些,首先,它是具有利尿功效的,在红茶中的咖啡硷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  再者,它具有消炎杀菌功效,因为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

金丝滇红茶功效

  除了以上讲到的这些,滇红金丝茶功效还能解毒。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硷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硷。它还具有生津清热功效,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硷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那上文所述便是关于滇红金丝茶功效的相关介绍了,如果您还有些不清楚的话,再仔细读读就清楚了。因为我们有部分人是甚少喝这款茶的,喜爱喝这个茶的人们可能对茶的功效也并不会太清楚。那我们现在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就一目了然了。

有用+10
分享

滇红茶的历史是怎样的?

  滇红茶的历史要点有很多,我们也就不一一介绍,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里面摘取一些来给大家看看,让大家知道滇红茶的历史到底是有多么的悠久久远,所以,我们对滇红茶必须有着一份敬意,这样的话,再喝滇红茶的时候也有另外一份敬意。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简称。

  凤庆是“滇红”的原产地。

  冯绍裘是“滇红”的创始人。

  滇红的创制时间为1938年11月。

滇红茶的历史

  “滇红”,以它特有的香高味浓著称于世,以它独具的形美色艳驰名中外。每当我看到或听到国内外报刊杂志各界人士称颂滇红茶的历史的时候,很多人总禁不得思潮奔涌,仿佛回到了创制“滇红”的那些岁月。很多人询问,“滇红”是怎么样创制出来的,很多人总无暇作答,简略来说,从1938年秋到1941年秋,创制“滇红”经历了调查,创制,建厂成批生产三个阶段。1940年4月9日,云南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采纳众意,借云南简称“滇”之典故,又借巍巍西山龙门之下早晚霞映红的滇池一水,遂将“云红”更名“滇红”,从此,“滇红”名冠全球。

  1940年后,滇红茶的历史有发展,成为祖国茶史上的一朵灿烂的名茶之花。“滇红”问世之后,国际市场上齐加赞赏,认为外形内质都好,可与印、斯红茶媲美,据说英国女王将 “滇红”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观赏之物,视为珍品,特别是解放后,“滇红”又进一步得到发展,现在“滇红”已占云南省茶叶出口量的85%,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挣得了大量外汇,立了功劳,我感到十分欣慰。

  滇红茶的历史传统当然需要我们好好铭记,现在 滇红茶的历史中创出一些新兴的名茶,富于生命力。我们应该为蓬勃发展我国历史悠久、誉满全球的茶叶事业,不辞辛苦,不避艰难,不拘一格地栽培出一朵又一朵名茶之花的人表达敬佩。

为你最爱的滇红茶学一种保存方法吧

  从一些历史文献上来看,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滇红茶,比如《顺宁县志》上面就有记载,1938年,我国中茶公司遵奉部命,对于西南茶区采取积极开发的态度,用来维持中华茶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从历史记录来看,当时每年都有生产15吨茶类产品销往英国,后期还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过长期的发展,就连西双版纳勐海也组织生产茶叶起来,我国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尤其是我国的滇红茶,对于也喜爱滇红茶的你来讲,是不是也想知道如何保存这一优质茶叶呢?

为你最爱的滇红茶学一种保存方法

  滇红茶保存有窍门

  滇红茶主产地在云南澜沧江沿岸,独特的气候条件给予了茶树良好的生长环境。滇红茶还具有防龋、健胃整肠助消化降血压、、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很多人都会问到滇红茶的保存方法,接下来进行详细分析。

  滇红茶只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放在冰箱里,但一定要注意避光、密封和防潮,温度最高不得高过25℃。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紫砂罐或锡罐来保存滇红茶;如果是玻璃罐的话,一定要避免阳光照射。还要注意密封和防异味,只要保存得法,滇红茶贮存一年仍然如同新茶。

  没有罐装下,滇红茶也可以采用塑料袋保存,不过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材料厚实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使用过的塑料袋。装入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宜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

  滇红茶属于发酵工夫红茶,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人饮用。只有学会其保存方法,才能更好发挥滇红茶的功效。

  通过对于滇红茶的进一步了解,我们知道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其实在很早的时期,比如唐宋年代,云南的普洱茶就已大量生产,到了21世纪,云南的普洱沱茶、方茶、紧茶等其实仍有大量的生产与销售。除了是风景旅游胜地,云南是古茶树分布最多的地方,其中茶树龄千年以上、十多米高的大茶树不在不少数量。从其中选育出的云南大叶种是制造滇红茶的最佳选择,这样的茶叶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拥有金黄毫多而显露,滋味浓醇鲜爽的特质。

滇红茶中都分什么种类的糖性物质

滇红茶中都分什么种类的糖性物质

滇红茶中的糖类物质

茶鲜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多糖和可溶性糖类,前者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物质等:后主则主要是一些单糖、双糖和少量的寡糖类,包括果糖(0.73%)葡萄糖(0.5%)阿拉伯糖(0.4%)蔗糖(0.64%~2.52%)棉籽糖(0.1%)和水苏糖(0.1%)。多糖可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水解酶的作用下部分水解,糖苷键断裂而形成水溶性的寡糖甚至单糖。水溶性糖是茶叶中的主要甜味物质,能缓解茶汤中苦涩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的刺激性作用;这部分糖含量越高,茶叶滋味就越甘醇。同时,可溶性糖还可以与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色泽悦目并具有花香的物质。

(一)多糖类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

纤维素、半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或木质化部分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占茶鲜叶干物质的4.3%~8.9%和3.0%~9.5%,嫩叶中含量低,老叶与成熟叶含量较高。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红茶制造过程中儿乎无变化。淀粉是一种贮藏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为干物的0.2%~2.0%,嫩叶壁老叶少,芽叶中更少,淀粉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但在加工过程中淀粉在水热作用下产生裂解含量下降。果胶物质在红茶的制造过程中发生显着变化,萎凋中鲜叶的原果胶含量减少,而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在揉捻、发酵过程中,水溶性果胶急剧减少而原果胶却略有增加,干燥时原果胶略降,水溶性果胶急剧下降。

(二)可溶性糖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

茶鲜叶中的可溶性糖包括一切单糖、双糖及少量的其他糖类。单糖是一类不能在被水解的最简单糖类物质,在茶鲜叶中以游离态或以苷的形式和结合状态而存在。双糖是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而成单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和蔗糖。可溶性糖在红茶的制造过程中变化比较复杂。Robers(1958)指出,整个萎凋期间糖大约减少4%;Devchoudhury(1980)的分析资料证明,萎凋期间非还原糖和总糖的量急剧下降,发酵期间由于非还原糖的消耗及双糖或多糖的部分水解,还原糖量增加,干燥过程中还原糖略有增长。

1988年,在深入研究鲜叶加工成红碎茶中糖的变化是,分析发现木糖和阿拉伯糖分别减少了20.4%,蔗糖减少50.7%,麦芽糖和蜜二糖分别减少39.1%和49%,果糖和葡萄糖分别增加60.7%和28.1%,但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了36%。并认为寡糖含量高,牢固度虽强,但冲泡时分散性亦大,不利品质。只有单糖含量高,颗粒性好,在湿度下也能保持形态。因此,红茶可溶性糖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单糖。

上述可溶性糖在红茶制造中的含量变化不同,这与制茶的外界条件等差异有关。在鲜叶加工中,叶组织内部既同时存在着多糖类物质水解成的可溶性,也存在着单糖和双糖的无补偿呼吸分解及其转化。若可溶性糖的来源多于消耗和转化,则总表现为增加,反之则减少。离体的鲜叶在酶的作用下,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一些双糖和多糖能水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单糖,供呼吸作用时消耗,糖类总量在不断减少。在这一过程中,单糖也消耗减少。但由于其他糖类的水解作用形成的单糖超过了被消耗的单糖含量,而表现出单糖含量反而增加在揉捻和发酵中,单糖或由于有较多的氧化转化而下降,或山于双糖和多糖有较多的水解而增加。

滇红茶中都分什么种类的糖性物质

干燥时的水热作用,一部分大分子的糖类物质又能进一步热裂解成单糖,但山于还原性糖在干燥阶段发生焦糖化作用和糖氨缩合构成红茶的香气等,其含量变化不定双糖的含量在红茶制造中一般趋于减少,这是由丁双糖在酶或热的作用下,水解而成为糖。如蔗糖在蔗糖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或者在蔗糖磷酸化酶的催化下形成1-磷酸葡萄糖和果糖。

可溶性糖不仅是滋味物质,给茶汤带来甜的味道,而且在红茶的制造过程中,可发生焦糖化作用和羰氨反应,生成相应的醛类和吡咯类、吡嗪类含氮化合物等,对红茶乌润的色泽和香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及蔗糖等与苯丙氨酸混合液在热处理条件下,能产生玫瑰花香与稻草黄色物质。优良的红茶,常具有一种近似“蜜糖”的香味,这种香味常在干燥工序打足火时采用“低温长烘”中产生,就是因为茶叶中的单糖在烘焙时产生的类似糖香的结果。但如果采取持续高温,不仅会消耗过多的氨基酸和糖类等可贵品质成分,也会产生较多的非水溶性黑色素和某些挥发性组分,使香气组成失调,有损茶叶品质。

总之,红茶的滋味、汤色和香气,都与可溶性糖的存在与转化有关,因此,在制造工艺上,采取适宜的工艺条件,使多糖有更多的水解,可溶性糖能含量提高,并防止这些可溶性糖被过多地呼吸消耗,以及适度地控制羰氨反应和焦糖化作用,是红茶生产中提高红茶品质所必须的。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