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正山小种>中国最好红茶之一—正山小种介绍

中国最好红茶之一—正山小种介绍

2018-03-22 访问量: 130 茶礼仪网

  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采用茶叶泡水喝的国家。在悠久的茶叶文化中,中国涌现出了很多知名的红茶,有正山小种,祁门功夫茶,闽红,英德红茶等,这些红茶不仅在中国享有盛名,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气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国最好红茶之一的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产自福建武夷山桐山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红茶,也是中国最好的红茶之一,而且还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到了欧洲地区,并在欧洲地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开启了欧洲人喝下午茶的时代。

中国最好红茶

  作为中国最好红茶之一的正山小种,在外形上条索肥实,在色泽上表现为乌润。它泡水后汤色橙红明亮,茶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而且,优质的正山小种还具有茶汤冷却后,甜味润口,耐泡,再浓也不是很苦涩的特点。

  为什么说正山小种是中国最好红茶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正山小种可以调味。在武夷山地区,很多人利用正山小种可以提高味感的作用来调配饮料。用它调配出来的饮料,不仅不苦涩,还甜味润口,让饮料的香味也更加的高长,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说它是中国最好的红茶之一,一点也不夸张。

有用+10
分享

桐木关的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历吏文化

桐木关的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历吏文化

  桐木关的红茶鼻祖之正山小种毋庸置疑,红茶的发源的确来自于武夷山。而史料考据,正山小种也确实是最早的红茶。但如何创制出来的故事,总让人觉得不太真诚。相传在明朝中后期,武夷茶农所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为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并增加了一些特殊工序。

红茶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正山小种,洋鬼子才把“红茶”念作“黑茶”

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王致和的臭豆腐也有着同样的结构,无心的失误,更好的结果。我还能举出一堆案例有着同样的模型,艇仔粥,泡菜,似乎所有美食的诞生都仿佛是个美丽的意外。这样的神话模型,是人类对反常事物的一种心理保护和说服,隐隐证明了,发酵茶绝非当时审美的正路。

武夷山,桐木关,小种正源。以“正山”为名,也透露出武夷人的高傲。其他仿制的小种,只配称作“外山”,入不得台面。最早的红茶其实也是最特殊的红茶。正山小种有一种独特的制做方法,所谓“烟熏”,也是唯一一种过火的红茶。武夷山的水土实在太适合茶树生长,产出的茶,叶片肥厚,内质丰富,非要过一道火,才能唤起武夷茶的潜能。而在小种之后,也在武夷山诞生了碳焙的乌龙,焙火工艺有着清晰的延续性。

武夷山,桐木关,福建茶商的原产地保护意识,无人能出其右

红茶的分级和品评

正山小种条索黑壮,所以在英语里,红茶才被叫做“Black Tea”。如果是滇红最先发明并出口,英语的红茶估计要改叫“Golden Tea”。不少人第一次喝小种时,都会觉得无比困惑:这么粗的茶索,有什么资格叫做小叶种?

这也正是红茶最可笑的一点。实际上,现今流行的茶叶定级,最早由印度茶园制定实行。日不落帝国强抢了三哥地盘以后,为了缩减成本,以及扩大产量,就在印度试种了红茶。三哥的东西,物美不敢说,价廉是一定的,有点像如今的IT行业。现今,世界最出名的红茶产区之一,大吉岭,正是英国侵略者在印度留下的遗产。

于是,英国人不靠谱的品味——相信煮完茶倒掉水然后吃叶子的故事大家也都听说过——和印度人拙劣的山寨摸索,确定了整个红茶市场的品味。中国在国际上最为著名的红茶是祁门红茶,还保留着迎合英国人口味的特性:不保留整根的条索,制成碎茶。这种诡异的做法,至今让很多国内的功夫茶客摸不到头脑。原因很简单,冲泡法不同。英国人基本上就是瞎煮,碎茶更易出味。
国际通行的红茶定级,看到有人喝川宁,就一定要在他面前读十遍FOP吓死他

在绿茶的世界里,芽茶的地位至高无上,这不单和绿茶的特性有关,也是宋时贡饼遗留下的审美。但红茶则完全不是。再向前一步,普洱更加不是。在这一串定级里,按照茶青的位置划分,FOP,所谓花橙白毫,成为了红茶的最高级,也正是印度人自以为是的拙劣照搬。而我们看到的“小种”则是第五片叶,第六片叶则叫做“武夷”,也多少有些“同行死全家”的微妙心理。
山寨金骏眉的概念图,武夷茶黑壮,就算是芽茶也不会有这么多金毫

在当时,中国的上层更偏好绿茶,新芽和嫩叶都分拣出来做炒青,留下的大叶才用来做发酵茶。这当然导致出口的红茶条索偏粗。但发酵茶更强调转化,大叶里不便炒青的那些生涩物质,经过发酵以后,就转化成了厚重的风味。芽茶虽然甜度更好,但口感非常单一。现在的上百万一饼的老生普,也恰恰是当年茶厂的低等级茶青,反倒在时光下展现出了茶的丰富和多元。印度人的无聊标准,就在“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包装下,反哺了当今中国的价值观。由此,诞生了金骏眉,所谓正山小种的茶芽制成的高端红茶。盲目追捧芽茶,成为了当今红茶市场最大的滥觞。

常常有人说,正山小种有一种风骨。这种风骨来自于小种的传统工艺——烟熏。市场上的小种分为烟小种和无烟小种,而烟小种也就是经过烟熏工艺的小种,才是正山小种区别于其他红茶的关键。

正山小种的特点,条索肥厚乌润,桂圆汤,松烟香。口感甜味出众,但因选用更粗壮的肥叶,后味又显得坚实有力,毫无懈怠,正是所谓风骨的来源。

正山小种皮厚耐热,一般的红茶用90度水温冲泡,但小种一定要100度的沸水。冲泡时,快进快出,久泡易涩。
我极度不建议新手去玩正山小种,水深到无法想象,非常容易买到又贵又难喝的西贝货。归根到底,红茶并不是中华茶的高端货色,一万一斤的金骏眉几乎可以有效鉴别人傻钱多的暴发户。最好别去凑这个热闹。

正山小种怎么有苦味

正山小种红茶喝起来有苦味,属于正常现象。原因为正山小种产地桐木关挂墩和麻粟等地海拔较高,咖啡碱含量相对较高,茶叶做出来都会有点苦,不过这种苦是很细微的,这其中也有山场和茶树生长环境的原因。

当地人给出的原因为:

另外,在当地还有一种说法“苦菜”,它是苦的,有些苦菜开花的时间和茶树开花的时间相同,蜜蜂采了苦菜的花再采茶树花,就会让下年的茶出现微苦现象。

正山小种的冲泡方法

1、汤杯

将水烧开(注意:整个过程要求用于泡茶的水温保持在90~95℃),将倒入盖碗和小茶杯中,大约3-5秒后将水倒出,记住必须把水倒干净了。

2、投茶、醒茶

往温过的碗中投入适量干茶(1包,重约3~4克),盖上盖子后轻摇茶碗,听里面茶叶碰撞碗壁的声音,片刻后打开盖子,可闻到茶叶散发的缕缕馨香。

3、冲水

往茶碗中注入开水至8分满,1秒钟后倒出茶汤,这个过程要尽量快些,时间不宜太久,并记得要把盖碗中的茶汤倒干净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4、分茶汤、观汤色、闻茶香

将茶汤倒入依次排开的小茶杯中,观汤色金黄,闻花香袅袅。

5、品茶

待茶汤冷热适中时即可举杯入口,尤其是高档红茶,需缓缓啜饮,细细品味,领会红茶的真趣,旷心怡神!

正山小种鉴别方法

一、品滋味

滋味要求是纯、醇、顺、鲜松烟香,茶味醇厚,桂圆干香味回甘时间长,淡、薄、粗、杂滋味是品质差的。

二、看叶底

叶底张嫩度柔软,肥厚、整齐、发醉均匀,是古铜色是高档茶,有死红、花青、暗张、粗老的品质较差。

三、观汤色

汤色是金黄色,有金圈品质好,汤色浅、暗、浊品质差。

四、闻闻香气

尝滋味时,要区别松油烟味和木柴烟味,前者油烟香纯醉软,是不呛人,不割舌、不割喉,回味久长,木柴烟味刺激,感觉麻口感觉,咽下辛辣或割喉感觉。

小叶红茶与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武夷BOHEA,就是现在所说的武夷地名的谐音,在欧洲(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后因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人工小种或烟小种)扰乱市场,故取名为“正山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

正山小种历史溯源

1、起源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一向以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贡茶,在改制散茶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可以看出当时改制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明朝中后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于此,晚上驻扎于今天的桐木村,当地茶农未曾见过如此动乱场面,当天已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并通过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证茶叶成份。制成的茶叶运往镇上销售,本是无心之作的茶叶,却受到大量茶客的欢迎与喜爱,接下来订单逐年增多,需要整个桐木都全力生产此种茶叶,才可勉强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使得桐木远近闻名。

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

正山小种红茶最辉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据史料记载,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鸦片战争后,正山小种红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作用依然显著。在正山小种红茶享誉海外的同时,福建的宁德、安徽的祁门等地也开始学习正山小种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技艺也逐渐地传入国内各大绿茶、泉城绿、泉城红、乌龙茶、普洱茶产区,最终形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夫红茶。

明末时期,崇安县令为重振武夷茶,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松萝法“是当时绿茶炒青的制茶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制茶技术。武夷山在引进”松萝法“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武夷山的茶农采摘茶青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大量堆积的茶青未能及时处理,自然萎凋后,有些会在堆积中发酵,而萎凋后的茶青炒制后,再烘干,会出现茶汤色变红的现象。也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技术的发现,是一个巧合过程。

正山小种红茶繁荣于17世纪,美尤克斯《茶叶全书》的“茶叶年表”记述,1705年,爱丁堡金匠刊登广告,绿茶(GREENTEA)每磅售十六先令,红茶(BLACKTEA)三十先令。英传记作家玛丽返蓝尼夫人记当时茶价为红茶(BOHEA)二十至三十先令,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WU-1)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BLACKTEA)。由于正山小种红茶茶味浓郁、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远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老茶师、英国人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著名的长诗《唐璜》里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称正山小种红茶为武夷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1734年崇安县令陆延灿著《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

19世纪70年代远销欧美各国,年产量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频繁,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红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内外消费着面前。

2、振兴

正山小种红茶在桐木关延续了四百年的传奇。桐木关便是红茶鼻祖百年传奇的载体之一。

2005年以前,正山小种红茶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红茶而已。其发源地桐木关在众多的中国茶村中并无太多的特别之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山小种红茶每公斤售价不足20元,山上茶园荒芜,生产工艺濒临失传。在正山小种红茶处于最低谷时,仓库里积压着上百万元的茶叶无人问津,茶青无人采摘,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有的村民甚至改种毛竹。但就是那看似普通的几万颗茶芽彻底地改变了桐木村、彻底地改变了正山小种红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2005年,村民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发出的金骏眉,更是带动了整个红茶产业的发展,掀起了中国红茶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