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茶道文化>遍及全球的明清茶叶贸易

遍及全球的明清茶叶贸易

2019-05-15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遍及全球的明清茶叶贸易

  明初,对周边邻国采取友好政策,建立邦交,互派使节,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最密切,惟双方施行“朝贡贸易”不允许私人贸易。明政府为管理对外贸易,特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广东广州设立市舶司。那时东南亚各国输华商品多属奢侈品和药品如犀角、象牙、玳瑁、玛瑙、香料等,中国输出的商品次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

  明成祖为宣扬国威和发展对外贸易,特派郑和下西洋(今之南洋及印度洋),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先后七次,抵达的地方遍及爪哇、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更远至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船队,满载瓷器、茶叶、丝绸、金银等中国特产、用以换回亚、非各国的奇珍异宝。郑和七次下西洋,使华茶可以在亚、非诸国得到普遍的认识,对华茶的传播有正面的效果。

  明太祖废团茶兴散茶,散茶壶泡法或撮泡法的沏饮方式在十五、十六世纪兴起并流传,为明清以来中国饮茶方式的主流。十七、十八世纪传入日本,构成沏泡法的煎茶道;十八、十九世纪传入朝鲜,经由草衣禅师等的倡议,韩国茶礼以沏泡法再度兴盛。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华茶源源进入沙俄,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定恰克图界约,确定恰克图为中、俄互市地点、华茶(先是武夷茶,后是荆湖茶),以舟船、挑夫、牛帮、马帮相继,经由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到河北张家口再以驼队经由内蒙、外蒙到恰克图买卖运往莫斯科。其运输途径为:

  武夷山→江西铅山河口镇→船运(信江)→(鄱阳湖)→九江→(逆长江)→武昌→(溯汉水)→樊城(襄樊)→唐河→社旗→洛阳→泽州(晋城)→潞安(长治)→祁县→忻州→张家口→归化(呼和浩特) →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

  一条自武夷山至恰克图的中俄茶叶之路兴起,清干隆、嘉庆、道光年间,中俄茶叶贸易繁盛,茶叶之路上的驼队,驼铃之声数里可闻。这是继丝路之后,代之兴起的国际茶叶商路,是华茶经由陆路走向东欧之路,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及提升了武夷茶的名望。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沙俄积极发展本地茶叶,由中国引进茶籽、茶苗,并于1893年聘请以刘峻周为首的茶叶技工在高加索,格鲁吉亚开拓茶园,设厂生产茶叶,至今高加索,格鲁吉亚地区,仍是欧州独一的产茶地区。

  16世纪初,葡萄牙开拓了绕过非洲的新航线,葡萄牙的殖民势力也从非洲延伸到亚洲,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随后荷、英、法、美、俄等势力纷纷来到中国,这些殖民者以探险家、传教士名义、进入中国内地,对中国茶叶产生浓厚兴味,学习饮茶,记载茶事见闻,十六世纪末西欧逐步认识中国有一种奇特的饮料叫茶(发Cha音)。

  遍及全球的明清茶叶贸易

  明初,对周边邻国采取友好政策,建立邦交,互派使节,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最密切,惟双方施行“朝贡贸易”不允许私人贸易。明政府为管理对外贸易,特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广东广州设立市舶司。那时东南亚各国输华商品多属奢侈品和药品如犀角、象牙、玳瑁、玛瑙、香料等,中国输出的商品次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

  明成祖为宣扬国威和发展对外贸易,特派郑和下西洋(今之南洋及印度洋),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先后七次,抵达的地方遍及爪哇、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更远至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船队,满载瓷器、茶叶、丝绸、金银等中国特产、用以换回亚、非各国的奇珍异宝。郑和七次下西洋,使华茶可以在亚、非诸国得到普遍的认识,对华茶的传播有正面的效果。

  明太祖废团茶兴散茶,散茶壶泡法或撮泡法的沏饮方式在十五、十六世纪兴起并流传,为明清以来中国饮茶方式的主流。十七、十八世纪传入日本,构成沏泡法的煎茶道;十八、十九世纪传入朝鲜,经由草衣禅师等的倡议,韩国茶礼以沏泡法再度兴盛。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华茶源源进入沙俄,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定恰克图界约,确定恰克图为中、俄互市地点、华茶(先是武夷茶,后是荆湖茶),以舟船、挑夫、牛帮、马帮相继,经由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到河北张家口再以驼队经由内蒙、外蒙到恰克图买卖运往莫斯科。其运输途径为:

  武夷山→江西铅山河口镇→船运(信江)→(鄱阳湖)→九江→(逆长江)→武昌→(溯汉水)→樊城(襄樊)→唐河→社旗→洛阳→泽州(晋城)→潞安(长治)→祁县→忻州→张家口→归化(呼和浩特) →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

  一条自武夷山至恰克图的中俄茶叶之路兴起,清干隆、嘉庆、道光年间,中俄茶叶贸易繁盛,茶叶之路上的驼队,驼铃之声数里可闻。这是继丝路之后,代之兴起的国际茶叶商路,是华茶经由陆路走向东欧之路,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及提升了武夷茶的名望。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沙俄积极发展本地茶叶,由中国引进茶籽、茶苗,并于1893年聘请以刘峻周为首的茶叶技工在高加索,格鲁吉亚开拓茶园,设厂生产茶叶,至今高加索,格鲁吉亚地区,仍是欧州独一的产茶地区。

  16世纪初,葡萄牙开拓了绕过非洲的新航线,葡萄牙的殖民势力也从非洲延伸到亚洲,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随后荷、英、法、美、俄等势力纷纷来到中国,这些殖民者以探险家、传教士名义、进入中国内地,对中国茶叶产生浓厚兴味,学习饮茶,记载茶事见闻,十六世纪末西欧逐步认识中国有一种奇特的饮料叫茶(发Cha音)。

  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建立了东方产品转运中心,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于1610年首先将茶(绿茶)运到西欧。饮茶风俗遂由荷兰传至法国、德国及英国,华茶(尤其是武夷茶)惹起西欧各国的注目。

  英属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12月31日经伊丽沙白女王特许成立,在东起南非好望角西至南美合恩角,含盖印度洋及太平洋的海岸线,有贸易垄断权及政府所授予的公权力。1669年英国立法不允许茶叶由荷兰输入,授予英属东印度公司茶叶专卖权,当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即由爪哇转运华茶到伦敦。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开放港口对外贸易。168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初次由厦门直接运送华茶至英,开始中英的茶叶直接贸易。

  清干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诏“遍谕番商,嗣后口岸定于广东”。集中于厦门的英国商船全部转向广州,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瑞典及后起的美国等国商船齐集广州,广州成为华茶出口的独一口岸。福建、江西、安徽等内地名茶(以武夷茶最负盛名),在江西铅山河口镇装船,由信江向西顺流而下,运至鄱阳湖,走赣江至赣南,由挑夫运过大庾岭(南岭),至韶关转运至广州,经由洋行(行商)买卖出口,船运至西欧及美洲。武夷茶由海路进入西欧,再创顶峰,甚至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1685年成立粤海关,初次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划分开来分别纳税。凡运营洋货入口和出口土货的均称为“洋行”,由于行商须经政府同意,发给行贴,具有官商性质,那时称广州既有的十三家官商为十三行,茶叶是十三行与西方贸易的次要商品。由于那时除领贴的官商外,还有未经同意的散商,遂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成立官商的组织“公行”,垄断茶叶的出口运营,外商购入茶,只能委托公行代购,并在公行货栈中过秤、打包、加戳,并代缴关税才能出口,直至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南京条约签定之时,始将公行制废弃,开放自由贸易及五口通商,广州失去了茶叶独一出口港的地位,至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上海、福州的茶叶出口值已逾越广州。清政府因鸦片战争失利,1842年签定南京条约,开放五口(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其后汉口、镇江于1858年,九江于1861年,杭州于1896年相继开放,欧美列强抢夺营销茶叶之重利,华茶源源输出欧洲及美洲,1886年华茶外贸量高达13.4万吨(268万担),创历史新高。十九世纪初,英、荷、法相继在其亚洲殖民地发展茶产业,最初也是从中国引进茶籽及制茶技工,继而鼎力发展及推行阿萨姆大叶种红茶而取代了华茶的地位。

  美洲有英属、法属、及荷属殖民地,最早饮茶者为荷属阿姆斯特丹人民,(约在十七世纪中叶)。1690年波士顿已有领有执照的茶叶销售商。1773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取得在英国及其殖民地对中国及印度贸易特权的特许书,同年英国公布茶叶法,授权英属东印度公司直接运输茶叶至美洲殖民地,每磅抽税三便士,遭殖民地人民群起反对抵制英茶输入,而于1773年12月16日发生闻名于世的波士顿茶叶事情,此举惹起英国会决议封锁波士顿,不久酿成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经由纽约开往广州,开始中美的茶叶直接贸易,尔后华茶源源入美。美国率先设计建造三桅快速帆船(Clipper),1845年750吨级的彩虹号首航至中国载运茶叶等土特产,缩短茶叶海运时间,惹起西欧各国的注目,竞相发展快速帆船,惹起茶叶海上运输之竞赛,大大缩短新茶海运时间。直至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蒸气轮船才取代快速帆船由东方载运新茶之欧美。

  明清乃至民初纵横中国西南的茶马古道,是连接滇、川、藏,以马帮运输茶、盐及土特产的古商道,是中国内地通往西藏、西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对外经济贸易和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古驿道,对华茶的向外传播亦有着重要地位。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