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水仙>武夷山老枞水仙简介

武夷山老枞水仙简介

2019-05-16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一般正岩茶的老枞水仙是“木质(屑)味”或“粽叶香”或“青苔味”,或兼而有之的味道,很多武夷山景区内的正岩老枞水仙,由于茶树有重修剪或深修剪过,甚至台刈过的老枞茶树做出的成品茶,“枞味”不显。


武夷山老枞水仙,不仅更耐泡,自然还有一种独特的“老枞味”。无拘无束,让它有野味;斑驳苔藓,让它有了青苔味;岁月沉淀,让它独具“木质化味”,武夷山景区内特天独厚的生态环使之彰显山场韵味。口感更为甘爽软糯、清新鲜甘。

下图是武夷山景区水帘洞百年老枞水仙


下图是武夷山景区水帘洞百年老枞水仙

下图是武夷山景区水帘洞百年老枞水仙茶青叶,大小与诺基亚5110手机差不多

下图是武夷山景区水帘洞百年老枞水仙

下图是武夷山景区水帘洞百年老枞水仙

下图是武夷山景区三仰峰百年老枞水仙

上图是武夷山景区三仰峰百年老枞水仙

有用+10
分享

水仙茶及百年老枞水仙


水仙品种介绍

水仙茶树

水仙为我国优良茶品之一,是福建的名茶之一,距今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水仙茶是属于什么茶呢?其实水仙茶是属于乌龙茶品种,在一千年前,建瓯就已经有了这种树种,不过当时都是天然生长的,人工栽培开始于清朝的康熙年间,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水仙茶树种是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其中水仙茶母树高约2米,满树绿色葱葱,生机勃勃。在小湖镇大湖村至今还生长着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水仙茶母树。

水仙茶得名的由来也有一个小故事,相传有个茶农苏氏到邻村祝墩村岩叉山砍柴,在山顶祝桃洞口发现一株茶树,将其弄回去种植,等其长成后,用制乌龙茶工艺采制而成。由于当地人用方言说祝字时与水字类似,因此就把该茶较为水仙茶了。

水仙茶通过鲜叶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文火足干、摊凉、拣剔等步骤制作而成。制成的水仙茶茶梗相对粗大,茶叶厚,外形似扁担,色泽显黑绿色,其中还带有点微黄。经过冲泡后的水仙茶汤色呈金黄或者橙黄色,清香悠长,叶底浑厚,品尝起来味醇甘甜。

百年老枞水仙

正岩茶区的百年老枞一直以来是个迷,岩茶发烧友更是津津乐道。百年老枞水仙的枞味,不是木质味、青苔香、棕叶香等等,而是近似这类香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内敛沉稳的感觉!拿起干茶,捧在手心,深吸一口,虽炭味末退干净,但一股浓厚的茶香悠然而在。前三泡茶在喉间,干净爽滑,气韵甘甜、水中各香溶合。四泡后茶汤更稠润明亮,回甘更甜,起落转化美妙有意思,腹脏有气感,总体感觉香气馥郁,杯底挂香明显,清幽携远,回甘强烈,岩韵十足。

曲径通幽的山路在巍巍岩峰深处,攀坡漫生、云雾缭绕、风吹林海,迷人景致,不可比拟。在一片翠绿茂密的柏林怀抱中,一片老枞水仙茶树呈现在眼前。老枞水仙茶树高2米有余,掩映于片片竹林之中,有的树径在20厘米以上,树枝上布满青苔,令人啧啧称奇。久负盛名的百年老枞树冠3米多高,叶片肥厚,叶面油亮墨绿."老枞水仙"茶树集日月之精华、取岩石之养分,加上自身储藏分泌的老茶树之内质,成就了百年老枞的"枞味岩香"。一是苔藓味,这是因为老枞水仙茶树龄较长,树干上长了很多青苔,而有的茶农在做茶时会突出表现这泡老枞水仙茶的苔藓味。大多数老枞都有苔藓味。二是种叶香,或者说糙米味,这里的说法就有好几种了,有的说这味是这泡老枞水仙茶的山场味,有的说正岩的老枞水仙茶做的好都有这味。三是木质味,因为水仙可以说是武夷岩茶品种中唯一的乔木型品种,而乔木型品种茶最本质的味道就是木质味,因此很多水仙泡到最后都会出木质味,而好的老枞水仙茶会从开始几泡就出木质味,并且持续下去,木质味从始至终。

这种茶树与水有多层感觉,雾水多的地方品质就高,树龄也长,在山外有多处300多年古树的现实发现记录,形成茶树中罕有的长寿现象。一般超过80年的才可以冠上老枞的称谓,它有青苔加上熟棕叶的香气滋味,特别是百年老枞水仙的岩骨老枞味,制茶师再好的功夫皆无法仿制。

近些年流行品牌整合战略,追求做大产业的同时,"大堆头"制作岩茶埋没了许多茶树品种的个性,香气滋味拼配一款。幸有老枞水仙保留了岩茶的韵味,它不可替代,是一个特例。

请教关于老枞水仙的焙火 据说武夷山诸多品种,能焙成足火的无出老枞水仙其左右,真是这样的吗,还请各位茶友各抒己见!

南苑的特级肉桂和知我得闲肉桂都是足火的,品质都非常好。能不能焙成足火主要取决原料的“底子”,也并非所有的老枞水仙都适合焙成足火,有一些山场不好的老枞水仙焙成足火连茶味都焙没了。上个月福州一位朋友就给我寄来两款老枞水仙,中火和足火茶,同茶园同师傅制作,只不过火功不同而已,是他和几位发烧友亲自到武夷山包下一小片老枞水仙茶园亲自参与采摘鲜叶并且运到茶厂请师傅制作的,全程跟踪。从他所发的照片来看,茶树的确比较高大,据说起码有50年以上树龄。我试过茶之后觉得足火的还不如中火的,足火那款茶杯底香盖香都非常突出,持续到七八水还非常清晰,但除了比较顺滑之外,茶味淡,水中无香,从最后的叶底来看还比较柔软,应该是精心焙火的。可能与还没退火有一定关系,但综合来看没退火不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原料不行耐不住火,可能山场比较一般吧。再试那款中火的,明显要好很多。所以,我还是认为树龄不是万金油,对于水仙来说,鲜叶的品质与山场、树龄乃至茶园管理方式等因素都有关系,而不仅仅由树龄决定。

2015-7-16 15:16

DHPAO

我想说的是:老枞水仙是否适合焙成足火?当然是在原料质量非常好的前提下,能禁受得住足火的考验;但是如果焙成足火,是否又会削弱它的枞味?如果既要凸显枞味和山场品种特征,又要水厚香幽,足火的老枞能达到吗?

2015-7-16 16:50

善忆

喝过一些各种焙火的老枞,中轻火的居多,少数的足火。
我觉得中、轻火的老枞更好喝一些,顺滑,枞味足。
足火的老丛,总感觉汤水顺滑了,味道平淡了,枞味几乎感受不到了。

2015-7-17 07:48

茗远

我也有同感,印象最深刻的老枞都是中火或偏轻些的,香韵俱佳,南苑的老枞也是中火偏轻的,从焙火风格来看,南苑的至尊系列也都是中火的,是不是可以借此推断,真正的好料是舍不得焙成足火的?

2015-7-17 12:40

善忆

估计是,上等的茶可能还是中火好,不如南苑精品、至尊为何只焙到中火@

2015-7-17 20:35

emule2k

岩茶选择哪种火功,在香和水等方面之间应该是一个取舍的过程,不太可能有一种火功能面面俱到,对老枞水仙同样如此。按我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确),由轻火到足火,醇厚度呈增强趋势,而品种特征和香气呈减弱趋势,而枞味在中火功表现更加突出。中火功岩茶在各表现得更加均衡一些,所以很多茶厂更愿意选择这种火功。

2015-7-17 23:43

DHPAO

茶商中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不是好料就耐不住火,这句话应该是可信的。另一说正如你所说的,真正的好料不会焙成足火。有时候也被绕的云里雾里的。按我个人的理解,表现良好的足火茶,原料的底子应该不会差,一些高等级原料,为了使表现更加均衡,则不会选择焙成足火。

2015-7-17 23:51

DHPAO

是的,火功用多了老枞的优良特性损失自多。火功是岩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但它并不是用来评判岩茶品质的指标。要不然,天心村斗茶赛为什么只斗毛茶呢?

2015-7-18 20:57

善忆

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并不矛盾,只是看制作者根据茶青的具体情况而定,好料是耐得住火的,但不一定适合焙成足火,如老枞水仙,只须轻火焙,即能达到有香有水有韵味,还有浑然天成的枞味枞香,无须象其它品种一样靠文火慢炖去改善内质。

2015-7-18 21:04

善忆

是的,南苑的品贤(精品)系列都是中轻火,像空谷幽兰只是轻火呢。

2015-7-18 21:07

善忆

我喝过的一些很好的老丛水仙都焙成了足火,很好喝。
我一直不同意焙足火则丛味消失的说法,我觉得只不过是丛味的表现形式变了。比如说玉米,刚摘下来是不是有玉米味?那么煮熟以后呢?煮的和烤的是不是不一样?回答是肯定的,不一样,即便如此,闭着眼睛大家都可以轻松的说出这是玉米。你不能说煮熟了没有玉米味吧!我想丛味也是一样的,只是它在轻火足火的时候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岩茶的焙火的确是一门精湛的技术,茶叶也因其内质不同,耐火程度不同,料不好耐不住火。正如DHPAO说的,好料耐得住火,料好的茶焙火功夫不到家,还不一定吃的透火呢。另外确实也有茶人追求不同风格,喜欢不同的火功。再有就是有些老丛是单株或者几株,量不大,凑不够一笼,也就不焙了。
最后一点,顶级茶焙成足火的有,但是会在很小的圈子里流通,原因是本来就是顶级茶,又多花了精力和成本焙足火,就只能找识货的人交流了。那些香高水醇,不管懂不懂,一喝就觉得这茶好的顶级茶,就不在此列了。

2015-7-19 19:22

竹影

足火的老枞没喝过,不过听你这么说也很有道理,有机会尝试下

2015-7-19 23:42

善忆

2015-7-22 08:27

茗远

刚进学院 向各位前辈学习了

2015-7-22 14:40

俊子好球

火功与品质往往没有绝对的关系,更多的是风格的差异。一款成品茶,茶商最终选择哪种火功,与自己的认同有关系,但更多的是基于市场喜好而选择的。别的不说,就拿凤凰单丛来说,08年之前的传统单丛茶,市场上绝大部分成品茶都是中足火的,当时市场上有少量清香型单丛,一般作为试制品,大部分茶客都不太认同。而受清香型铁观音影响,用不了几年时间,整个市场已经发生逆转,现在市场上想要找到品质上乘的中足火传统单丛非常难,大部分茶客已经越来越接受清香型风格的,相反对浓香型单丛已经不太认同,可以说清香型的风格已经捆绑了大部分茶客的嘴巴。那么,现在大部分茶客对好单丛的评价标准和08年之前的已经完全两样,茶商基于市场认同,好原料也不愿意制作足火茶。对于岩茶来说,也同样如此,现在在市场上,想要找到品质上乘的足火茶,已经越来越难。

2015-7-23 16:50

DHPAO

受益匪浅,市场是针对大众的,也就决定了市场不会是高端的、茶油的。
 

2015-7-24 22:50

嘉木一品

小白一直不明白“清香型铁观音”是哪一种铁观音……只知道铁观音到处都有卖,而且不少都很酸……

说起来几年前还买过大口袋里散装的“肉桂”和“红袍”呢,没有什么火味,也没有什么厚度……但如果认为那就是正宗的岩茶,精致焙火的岩茶反而会被认为是火气太大味道奇怪吧 - =

2015-7-25 01:00

香锅丸子1

市场需求影响非常大@@@

2015-7-25 10:59

emule2k

是的,焙成足火风格的确存在风险。焙成足火达到品质提升的少见,焙坏的倒比较常见,最常见的是缺陷是将茶味焙没了,急火焙的焦糊味还比较明显。

2015-7-25 13:42

DHPAO

天心都茶赛是毛茶么?是精茶呢,去年我还去喝了

2015-8-13 08:51

madeinchina

个人一点点小见解,一般足火茶,并不是茶味没了,只是茶味被火味压制着,需要时间叫其慢慢的变身把他的韵味凸显出来。有一点不得不说,足火的茶会产生足火后的味道。比如玉米烤的有烤味,蒸的有蒸的味道……依次足火的岩茶定有足火茶的特征,比如水顺滑,厚醇,类似烟油味——自然韵味是需要要等火候退却下来再品阅。一般一泡足火的岩茶,在刚刚焙火完火或者是焙火不久后并品鉴是不适当的,至少要等上半年以上。但是有一点,足火不是高火,也不是过火,叫茶叶受伤了……那么最后表现出来的就不是原来认为的那样,不仅茶味荡然无存,而且口感也单一乏味。足火作为一个词汇,理解一点不难,在焙茶师傅眼里就十分的考究,要把度掌握得当。茶海无涯~~~

2015-8-13 09:06

madeinchina

同意老从水仙香清幽不霸道,不那么耐火,火足品种特质减弱,得不偿失。喝过粽叶香的,就是焙火很轻的呵呵

2015-11-3 22:07

休闲时分


老枞水仙大红袍哪馥郁芬芳的青苔味


炎炎夏日,几位茶人在村后亭中相约而坐,各自备上心仪的大红袍茶叶。亭子依山而傍,褐黑相间的宽厚岩石布满了青苔,长时间的干旱少雨,已令青苔失去了青翠之色,显得有些萎靡,更加的伏贴在了岩石表面。

部分版面

亭旁的老茶人端来了不锈钢茶盘与白瓷茶具。盖碗杯、一口杯上茶渍薄薄的覆于杯内围,些许的发黄,显然杯具已泡了几回茶。对于茶友来说,开水本消毒,茶也消毒,也许那杯中浅薄的茶色是茶对杯的不舍、茶与杯的缠缠绵绵。

茶人们各取一泡大红袍茶叶,按座次顺序一字排列于茶盘前方。冲泡的肉桂大红袍香高锐,如正午前后那桂花般浓郁,刺激着鼻腔,令嗅觉细胞兴奋而起,滋味的扩散下舌头、口腔的腔壁的味觉也兴奋了。冲泡的高山水仙,温文尔雅,其香悠远丝丝细细的从鼻腔中飘然而出,其味爽滑丝丝的甜醇将你的感觉由被霸气挑起的兴奋,转而是享受着茶味轻柔的抚慰,你的心境此时已是神闲淡定。

轻风拂过,树叶摇曳,细雨飘飘洒洒的粘满了树叶、挂满了亭旁的小草、滋润着大地。顶上的树叶承载不住不断粘结的水珠,水珠“嗖”的一声滑在了下方树叶上发出了“沙拉,沙拉”声,小草挂上了水珠,一滴、一滴间隔排列着,小草低下了头望着大地,水珠顺着脖子滑落下来,小草顿了一下,轻轻的抬起头。石壁上浴后的青苔,先是挂满了闪亮的银珠,然后挺了挺腰杆,你挤着我,我挤着你,重新焕发着生机。

雨停了,夕阳重又挂在了山头,小草上的水珠干了,青苔上的银珠也干了,只有树上还挂着水珠。

打开张的老枞水仙大红袍置入温杯中,只见其条索长、大、稍松,松松散散体积较大的大红袍茶叶互相叠架在杯中,其色泽绿褐间带蜜黄油润,这是张从“岩上”采下的树龄达七八十年的水仙鲜叶,择阳光和煦、清风徐来之日,再气定神闲完全用手工制作出的上尚佳品。此茶之香没有肉桂大红袍的霸气,也没有高山水仙花香的清高悠长。其香有些内敛却又徐徐散发着自然中的花草之气,其味微苦而转甘、微涩而迅速化解,茶味中的特殊香味与盖香同样似曾相识却又难以言寓。恰在此时一阵微风拂过,面向石壁而坐的陈掀开杯盖后,停顿了一会,然后说:“怪事了,泡了这么多泡,茶味还会更浓。”然后把杯盖盖上,就在他自言自语时,大伙几乎同时闻到了与杯中雷同的香气。还是陈看了看石壁上的青苔,然后欣喜的说:“是石壁上的青苔的味道。”

从此老枞水仙大红袍的“青苔“味广为流传。

流传,诱导了许多人的猎奇心,于是乎人们竞相探索起“枞味”与“青苔味”来。拥有首款“青苔味”佳品的张,此后常常揣摩起仅存的几百株两米多高的老枞茶树来。从前,此处曾是一大片的与这些老树同生同长的水仙茶树。张的祖父开垦了这片茶园,种下了茶苗,三年后第一次从低矮的、冠面如台扇般大小的茶树上采收了为数极少的鲜叶,八年后满园绿意,十五年后茶树一行行整齐的相拥列着队,将茶行间的走道挤得快要封闭了,祖父用利剪将展开的鸡爪枝剪去,过道变宽了,茶树的营养供给了需要供给的。谷雨后,新芽抽到了寸许,晶莹、柔软的枝与叶在春风的吹拂中,由近向远迅速弯下了腰,你挨着我,我*着它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躺下,又如风吹麦穗形成的麦浪在摇摆。风停了,茶浪平息了,静止的她们在阳光下闪着光芒,千种风情,万般可人。

后来,茶树树皮变得粗糙了,茶树生长的环境土壤肥沃,空气潮湿,日照短,苔藓便从树根茎悄然爬了上来。三、四十年后,树皮越加粗糙了,苔藓悄然的越爬越高。再后来,整个枝干几乎被垂下的如眉毛状的苔藓包裹着,苔藓的假根附着在枝干上吸收着水分与养分,春天倒是没什么,水分有的是,秋冬季节,茶树的养分与水分的流失,再加上苔藓为害虫提供越冬和藏匿的场所,害虫来年后肆无忌惮的残害着茶树,茶树加速衰老了。

张的祖父带着家人、朋友,顶着烈日,用竹片一株株的刮着日益增长的苔藓。它们的繁育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人们束手无策。不断的有茶树因衰老、被虫蛀而枯死,未曾枯死的产量也急速的下降了。

张的父亲在茶园的附近又开垦了新的茶园,朋友教他将老茶树进行台乂,不巧那几年是做茶难,卖茶更难,于是新茶园良莠不齐,老茶园是杂草丛生,等拨开杂草后发现,茶树已是毫不成行了。张的父亲留下了几百株的老茶树,将其它的茶树连根挖起,种下了杉树。

留下的老茶树成了茶园与树林的界定。

张接手茶园时,茶树风华正茂。二十年后,茶园已近不惑之年,树皮爬满了皱纹,青苔将假根伸入皱纹的纹理之中,害虫将卵产在了青苔里,甚至将自身也藏在其中,茶园的衰老期来临了。春茶采摘结束,张选择了一半的茶园,交代了工人用修剪机剪去树冠高度的三分之一,将泥土深翻,切断了衰老的树根,大量施下了有基肥。雨水的补给,肥料溶解了,茶树吸收着养分抽出了粗壮的新芽,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芽。第二年,茶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观,一边是树势较高新芽较稀侧枝垂落,一边是树势较低新芽密集树势坚挺。看着改良后的茶园,张为自己的果断感到了无比的自豪。

布满青苔的老茶树静静的分隔着茶园与杉树林,主人把它当做一堵屏障。

就在此时国人对大红袍茶叶,特别是高品质大红袍茶叶的需求正日益增长,茶农们不断的添加了制茶设备,对茶园的施肥、耕作措施不断予以加强。只是,高品质的大红袍茶叶不断的增加却未能满足那些对茶怀着猎奇心理的人们。

终于有一天,人们喜欢上了老树茶,争相传诵着云南千年古茶树普洱茶的不菲的魅力。也许大红袍茶叶始终是相通的,普洱茶的老枞让人想到了武夷岩茶的老枞,于是人们开始搜寻老茶树,寻到了吴三地,寻到了水帘洞、虎啸岩,寻到了竹窠。老枞水仙大红袍开始火了。张的老茶树在静心等了几十年后,如卧龙般腾空而起。

张搬来了长梯吹着口哨采下了第一枝叶宽肉厚的新芽。

“青苔味”的强弱成了判定茶树年代的考证,也成了判定茶树生长环境的考证。生长在有着天然屏障,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空气潮湿的坑涧之中,土壤为风化较为完全,富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富含腐殖质、有机质的环境中,所制大红袍茶叶枞香内敛,带花香,枞味厚实,微苦回甘、口生清爽,是为上品。

张常为有这一小片的老茶树而自豪着。不过他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大红袍茶叶为什么会带有“青苔味”,难道只是茶树上爬满了青苔,青苔吸收着茶树的营养,然后又把自身的养分输导给了茶树,茶树与青苔的朝夕相处后有些方面竟同化了,正如夫妻间的朝夕相处,恩恩爱爱,生活规律同化了,然后同化写在了脸上,显现出一种似是夫妻又似兄妹的夫妻相来。

也许,植物也和人一样。婴儿身上乳臭未干;青春期的男女因分泌出的“丁酸脂”会散发出区分男女的体味;以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的牧民,身上会散发出“膻味”。也许,“老枞水仙大红袍”茶树采日月之精华、取岩石之养分,加上自身储藏分泌的老树体味,于是成就了“岩骨老枞味”。

不久后,茶友们又相约而至,仍在依山而傍的六角亭里,亭旁的青苔更加的密集,岩石之渗透出丝丝细细的甘泉,带来丝丝的凉意。茶盘前方一字摆着各自心仪的老枞水仙大红袍,也许在此亭中发现第一泡“青苔味”的老枞水仙大红袍是张的,或是大伙此行的目的是要和张比个高低吧,大伙首推张的老枞先泡。张在推让下将三款老枞置入杯中,干茶在温杯中摇了摇,掀开杯盖茶香扑鼻。三款茶分别是张采制于几代人辛勤耕耘的老茶山中,祖父种下的、父亲种下的、还有在他手上重修剪的。“枞叟”其香有些内敛却又徐徐散发着自然中的花草之气,“青苔味”显著,其味微苦而转甘、微涩而迅速化解。“枞不惑”散发着浓郁的兰花香气,夹带着“青苔味”,盖香中的老枞味显然高于水中滋味。修剪后的“枞不惑”,兰花香清幽而淡雅,枞香荡然无存,其味鲜爽而甜美,有如充满朝气的才子、佳人。

三款茶冲泡完毕,大伙论议着枞味,最后达成一致:“古人说:‘七老八十’那茶树七十年以上的,未曾修剪的枞味深厚的为老枞,四十年以上七十年内的枞味尚显的为高枞,修剪后的老树,从修剪之日算起附加三十年树龄。其它则称之为新枞了。”议题结束,大伙哄然大笑!

水仙茶属于什么茶?老枞水仙是什么茶?

   水仙茶,属于乌龙茶类,为半发酵茶。水仙茶是福建茶农创制的名茶,属于中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树冠高大,叶宽而厚,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种。原产于闽北。一千年前,福建省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2)。相传,水仙茶发现于祝仙洞下,故原名为祝仙,因当地人对“祝”与“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后习惯称为水仙茶至今。

  水仙茶叶外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浓锐,有特有的“兰花香”,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带深橙黄色,耐冲泡,叶底软亮,叶缘红点鲜红。

  

  水仙茶列“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48个之首,又是全国41个半乔木大叶型茶树良种的第一个,发源于福建省建阳市唯一的茶树良种。水仙茶现根据茶树品种和产地不同,又有分武夷水仙、闽北水仙、闽南水仙、漳平水仙等等。武夷山茶区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武夷水仙茶最大的特点就是茶汤滋味醇厚。

  其中,老枞水仙又为水仙茶中极品。常年喝岩茶的老茶客有这样的说法,岩茶喝到最后,不是喝大红袍,而是喝老枞水仙,因为老枞水仙的口感最为醇厚。老枞,顾名思义,就是老树的意思。那么多少年树龄的水仙才能称为老枞呢?早年间的说法大概要百年以上,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年头迅速下降,现如今,树龄达到30年的一般称为高枞水仙,树龄达到五六十年以上的即可称为老枞水仙。老枞水仙,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枞味,抓老枞的枞味,主要有三味:木质味、青苔味、糙米味。不过,其实现在市场上某些10年-20年稍带些枞味的水仙茶也当老枞水仙在卖,而真正能接近百年或百年以上的水仙茶,则被称为百年老枞水仙,因而这样的老枞水仙价格也自然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