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2019-05-18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2。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


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 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具有显著的健胃养胃药理作用。大红袍最大的特点就是性质温和,适合四季饮用,还有突出的健胃养胃功效,肠胃不好和寒气重的人可饮用。此外,还有防辐射和防日晒的作用。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载:"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传说原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据传,惠安施集泉茶店于19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以"铁罗汉"最为名贵,有疗热病的功效,极受欢迎。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白鸡冠:

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白鸡冠树高1.75米,分枝颇多,该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这也是白鸡冠名称之由来。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后被洪水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1919~1920年间,为此树曾引起诉讼。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正岩区的植被非常特别。因为岩石多,土层薄,高大树木很少,多为矮小乔木和灌木丛,其中有许多桂花和杜鹃;而在岩壁和溪涧边,则有许多野生四季兰和菖蒲。这一来,一年四季,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对岩茶的香型产生一定影响。


名山出名茶——武夷岩茶


正岩茶区小环境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因为多在峡谷间,云雾易聚难散,所以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这种小环境,为茶树提供了特别的生长条件。所以,即使是同一品种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一些变异。


这也是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的缘故。

编辑 | 茶米

素材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有用+10
分享

一位靠谱的茶客不能不懂岩茶――岩茶篇(二)

  文艺范的岩茶名称

  除了大红袍,说起武夷岩茶的品种与分类,即便是一些资深老茶客都难以分清。要知道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而单是从“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说法中,你也能多少能想象得出武夷岩茶的品种繁多。

  武夷岩茶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颁布执行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18745-2002)。按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枞和奇种。

  关键词: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

  在武夷山茶区,人们总是将水仙和肉桂相提并论,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如今,这二者可以说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种植面积最大。

  武夷水仙的最大优点就是茶汤滋味醇厚,口感既滑又甜、优雅飘逸,每一遍冲泡的口感都不一样,其口感虽不如大红袍丰富,不如肉桂霸道,但其独有的水韵却让人品出另一种滋味来。

  武夷肉桂,又名玉桂,由于它的香气滋味似桂皮香,所以习惯上称“肉桂”。因其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又显得霸气,而备受老茶客的推崇。比较出名的肉桂,当属“牛肉”和“马肉”,也就是牛栏坑肉桂和马头岩肉桂。

  关键词:老枞水仙

  真正懂岩茶的茶客,一定是要水仙、肉桂这样的岩茶,而水仙中的老枞更是老茶客们的最爱。

  所谓老枞水仙一般是指五六十年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枞味。而枞味就是指这些老茶树特有的味道,主要有三味:木质味、青苔味、糙米味。

  品饮这种老枞水仙,恰到好处地说说枞味,既显得专业,同时也能收到奇效。

  关键词:名枞

  在武夷岩茶中,名枞指的是那些自然品质优异,具有独特风格的茶树单枞。武夷山历代茶人从武夷菜茶中经过单株选育,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单枞”。这些单枞表现好制出了优质的成品茶,便加以命名,称之为“花名”。经过评比斗茶,从众多花名中评选出品质特别优良的,称之为“名枞”。

  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四大名枞: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盛名的大红袍之前也是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后因大红袍成为单独的品种,半天妖补缺进入四大名枞之列。如今,不少茶企也都顺势推出了各自的名枞产品,像是熹茗茶业主打的四大名丛和四大雅丛系列,其中四大雅丛就选取了名枞中独具特点,且产量稀少的小红梅、金柳条、不知春和白瑞香。

  关键词:奇种

  说到奇种,就不得不提武夷岩茶菜茶。菜茶是指当地有性繁殖(种子繁殖)的茶树种群,用菜茶品种做成的茶叶成品就叫做奇种。名枞就是从奇种中发展起来的产量比较大、知名度比较高的茶树种类。

  久负盛名的大红袍

 说起武夷岩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红袍。许多人最早喝岩茶,都是冲着大红袍去的。无论是其传说的神秘,还是现在仅有几棵母树的珍贵,都让大红袍声名远播。

  关键词:母树大红袍

  传说明朝时期,一位举人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茶,举人喝后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他前来向和尚致谢,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名“大红袍”。

  而这几棵茶树,就是如今蜚声海外并带有神话色彩的茶王——母树大红袍,它位于武夷山市岩茶厂茶园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共三丛六株茶树,分3个品种,北斗1号、北斗2号和奇丹。

  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母树大红袍成为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起武夷山市政府做出要决定:对母树大红袍“停采留养”,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以促其“延年益寿”。

  如今,这三丛六株母树永远成为武夷山的一道景观,而它的韵味,也只能成为茶客们的一种想象!

  关键词:纯种大红袍

  母树大红袍既然已经停止采摘,那么血统相对纯正的,当属纯种大红袍了。目前,纯种大红袍在市场上量不是很大,并且价格不菲。

  纯种大红袍是指经过福建省农业厅审定的,由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所谓无性繁殖,就是剪取茶树顶穗,直接扦插到别处,经过细心管理,培育成茶苗的技术。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茶树,基本性状与母本完全一致。

  关键词:商品大红袍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红袍,是按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T18745-2006)生产的,符合国标大红袍品质标准的武夷岩茶。因为大红袍的资源稀缺,所以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大红袍主要为拼配型大红袍。

来源:东南快报-何畏

福建特产:武夷肉桂

“奇种天然真味好,木瓜微酽桂微辛,何当更续歌新谱,雨甲冰芽次第论”。清代蒋衡的《茶歌》中,早对肉桂的独特品质特征有很高的评价,指出其香极辛锐,具有强烈的刺激感。

“武夷名岩所产之茶,各有其特殊之品”(蒋叔南《武夷山游记》)。肉桂,又名玉桂,据《崇安县新志》载:肉桂茶树最早发现于武夷山慧苑岩,另说原产武夷马振峰上。为武夷名丛之一。远在清朝已负盛名,“蟠龙岩之玉桂……皆极名贵”。本世纪40年代,原中央茶叶研究所也曾在企山名丛观察园中,将肉桂列为诸名丛之前茅。

岩茶品种的选育,以优异品质为先决条件,并依据生长环境、茶树形态、叶形叶色等特征确定花名。肉桂就是以香型为特征冠以花名的。近代科学对肉桂香气进行分析,确定属清花果香型。证明了前人对肉桂香气的评价,是准确的。

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品种香备受人们的喜爱。据行家评定,肉桂的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味,香气久泡尤存,冲泡四、五次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鲜明,呈绿叶红镶边状;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

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肉桂的产量寥寥无几,50年代初才焕发了青春,一跃成为武夷名丛的后起之秀。

福建崇安县茶叶科学研究所,在传统武夷茶区耕作法的基础上,探索了一套培育具有肉桂特征,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茶树品种的栽植、采制技术。肉桂树型半开展,稍直立,树高幅常在2米以上,叶长椭圆形,叶肉质厚,叶面较光滑,叶色浓绿,具有高产的特性。土壤以砾质砂壤土为好,依岩临水,砌筑梯岸,注重施有机肥和饼肥,每亩种3500株左右,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为武夷名丛之冠。

与武夷传统品质特征相反,肉桂是一种香气易成滋味难求的品种。应严格“看青做青”技术,根据不同季节、时期和土壤,灵活掌握采制技术。

肉桂是迟芽种,春梢长势旺,不易“开面”,宜分期分批适当嫩采,掌握中小开面采。晴天8~10时采为优,下午2~5时次之。

晒青一般20~30分钟,翻青一次,以失水率达10~15%为宜。阳光强度大时,采用两晒两晾方法,以利萎凋均匀。

将晒青适度的茶青移于室内晾青,时间半小时左右,使梗中的水分往叶片输送,俗称“还阳”。阴雨天,可用加温萎凋。

做青是初制中最复杂细致的作业,只有掌握熟练技能的师傅,认真细致操作掌握,才能做出特有的品质,“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宜在温湿度稳定而紧闭门户的“青间”进行。采用特有的摇青技术,叶缘磨擦,促进茶多酚有一定程度的氧化,并散发水分“褪青”,然后静置,促进走水“还阳”,辅以做手,轻动作拍叶,直至叶脉透明,叶子呈三节色,即青蒂、绿腹、朱缘,花果香显露为适度,失水率达32~35%。全程8~10小时。摇青次数10次,每次摇青转数自7转渐增至65转,静置时间前后大体为60—80—300分钟。前期茶只摇青不做手,中期茶摇青后辅以做手,后期茶因叶质粗老,需做手。

做青适度的茶叶,即进行炒青,固定已形成的品质,纯化滋味,提高香气。炒青时锅温220~250℃,以闷炒为主,约2分钟,起锅,强压揉捻1分钟,叶子基本成条后复炒。复炒锅温稍低,为180℃,时间短,仅20秒钟,这道工序对形成特有的“岩韵”有很大的作用。

复炒后“走水焙”,温度90~120℃,经10多分钟,焙至六、七成干后下焙。簸去碎末,摊凉,复焙1~2小时,行“文火慢烤”,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工序,有增进茶香、提高茶汤浓度和耐泡的作用。

如今肉桂已有兴旺的后代,分布于水帘洞、三仰峰、马头岩、桂林岩、天游岩、晒布岩、响声岩、百花庄、竹窠、九龙窠等峰岩之中和九曲溪畔,面积达1700多亩以上。1982年、1983年、1986年商业部全国名茶评选会和1989年农业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武夷肉桂都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投入市场备受赞誉。

五个富有文艺气息的武夷岩茶名称,你可知道?

除了大红袍,说起武夷岩茶的品种与分类,即便是一些资深老茶客都难以分清。要知道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而单是从“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说法中,你也能多少能想象得出武夷岩茶的品种繁多。

武夷岩茶申请“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后,颁布执行了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18745-2002)。按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枞和奇种。

五个富有文艺气息的武夷岩茶名称,你可知道?

【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

在武夷山茶区,人们总是将水仙和肉桂相提并论,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如今,这二者可以说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种植面积最大。

武夷水仙的最大优点就是茶汤滋味醇厚,口感既滑又甜、优雅飘逸,每一遍冲泡的口感都不一样,其口感虽不如大红袍丰富,不如肉桂霸道,但其独有的水韵却让人品出另一种滋味来。

武夷肉桂,又名玉桂,由于它的香气滋味似桂皮香,所以习惯上称“肉桂”。因其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带刺激性又显得霸气,而备受老茶客的推崇。比较出名的肉桂,当属“牛肉”和“马肉”,也就是牛栏坑肉桂和马头岩肉桂。

五个富有文艺气息的武夷岩茶名称,你可知道?

【老枞水仙】

真正懂岩茶的茶客,一定是要水仙、肉桂这样的岩茶,而水仙中的老枞更是老茶客们的最爱。

所谓老枞水仙一般是指五六十年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枞味。而枞味就是指这些老茶树特有的味道,主要有三味:木质味、青苔味、糙米味。

品饮这种老枞水仙,恰到好处地说说枞味,既显得专业,同时也能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