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泡法>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2019-05-18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正确的冲泡和品饮才能充分发挥出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吸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的 气。更有上者“七泡有余 ”。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武夷岩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茶条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泡汤后叶底“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1、 冲泡的流程与要求

1.1 冲泡流程

准备冲泡器具—烧水—温杯—投茶—冲水—刮沫(或淋壶)—出汤—分茶—奉茶—品茶— 重复多次(冲水—出汤—分茶—品茶);中间鉴赏干茶外形色泽、干茶香、杯盖香、水中香、杯底香、叶底香、茶汤色泽、茶汤滋味等。

1.2 冲泡要求

1.2.1 冲泡要点:

掌握“高冲低斟”、茶水分离、茶汤热饮等。

1.2.2 冲泡环境:

应满足清静,无异味,光线柔和、明亮,温湿度适宜的要求。

2、 冲泡的方法

2.1 器具准备主要器具:

烧水壶,茶盘,陶瓷盖碗或紫砂壶、茶海、品茗杯等。

辅助器具:茶荷、茶拨、茶漏、茶巾、茶托、茶镊等。

泡茶容器(盖杯或紫砂壶)的大小以100ml~150ml为佳。

2.2 冲泡用水

冲泡用水需符合GB 5749 和GB 19298的要求。

2.3 冲泡水温

水温以现开现泡为佳。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2.4 投茶量

投茶量一般为1:7~1:22的茶水比,即投茶量5g~15g/110ml。喜淡者以5g~8g/110ml为宜;喜浓者以10g~15g/110ml为宜。

2.5 浸泡时间

冲泡武夷岩茶时每泡应控制一定的时间后出汤,浸泡时间不含冲水和出汤的时间,浸泡时间应逐次延长。

2.6 浓淡调整

品鉴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茶汤的浓淡,方法是调整茶水比或浸泡时间。

2.7 冲水、刮沫和出汤

冲水是指用开水冲茶,冲水宜高冲;

第一泡冲水后需刮沫,第二泡以后无需刮沫;

出汤是指茶水分离,每泡冲水后需控制好浸泡时间,及时出汤,出汤宜低斟。

2.8 分茶

茶汤可直接旋回出汤到若干个品茗杯中,也可出汤到茶海,再分斟到各个品茗杯中。要求每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宜斟至7分满。

2.9 品茶

每杯茶在品饮时可分三口,茶汤每次入口,需和口腔充分接触,体会茶汤滋味后,再品下一口。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品鉴

3.1 品鉴程序

赏茶、闻香、观汤色、品味、看叶底。

3.2 品鉴方法

3.2.1 赏茶

冲泡前鉴赏武夷岩茶的外形。武夷岩茶的外形条索紧结,稍扭曲,色泽青褐油润或灰褐,匀整洁净。

3.2.2 闻香

每泡武夷岩茶都可通过闻干香、盖香、水香和底香来综合品鉴武夷岩茶的香气。闻香时宜深吸气,每闻一次后都要离开茶叶(或杯盖)呼气。

武夷岩茶的香气似天然的花果香,锐则浓长,清则幽远;似兰花香、蜜桃香、桂花香、栀子花香;或带乳香、蜜香、火功香等。香型丰富幽雅,富于变化。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3.2.2.1 干香

指茶叶的干茶香。将茶叶倒入温杯后的盖杯或壶内,盖上后摇动几下,再细闻干茶的香气。

3.2.2.2 盖香

指茶叶冲泡时杯盖上的香气。细闻盖香是鉴赏武夷岩茶香气的纯正、特征、香型、高低、持久等的重要方式。

3.2.2.3 水香

指茶汤中的香气,也称水中香。茶汤入口充分接触后,口腔中的气息从鼻孔呼出,细细感觉和体会武夷岩茶的香气。

3.2.2.4 底香

底香包括杯底香和叶底香。杯底香指品茗杯或茶海饮尽或倒出后余留的香气,也称挂杯香。叶底香指茶叶冲泡多次后底叶的香气。

3.2.3 观汤色

茶汤出水后,鉴赏汤色,汤色以金黄、橙黄至深橙黄、或带琥珀色,清澈明亮为佳。

3.2.4 品味

品茶时,宜用啜茶法,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性,区分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领略岩茶特有的“岩韵”。3

3.2.4.1 纯正度

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应表现出其自有的品质特征,以无异味、杂味为上品。纯正度以第一泡表现最为明显。3

3.2.4.2 醇厚度

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表现出的厚重感、润滑性和饱满度。以浓而不涩,回甘持久,内质丰富为佳,宜综合多次冲泡的滋味来判断。

3.2.4.3 持久性

武夷岩茶的持久性表现为香气、回甘的持久程度和茶叶的耐泡程度。

3.2.4.4 风格特征

鉴赏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以及不同的品质风格,风格特征以第2~4泡表现最为明显。

3.2.5 看叶底

冲泡后观看叶底。轻、中火的武夷岩茶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或带朱砂红;足火的武夷岩茶叶底较舒展、“蛤蟆背”明显。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以上纯属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冲泡方式,每个人的冲泡手法都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人冲泡的茶喝出的味道不一样。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冲泡方法才是最正确的。

图文来于源网络

有用+10
分享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初识武夷岩茶,多数人被“吓怕”了。


老前辈们时不时在面前晃荡,偶尔告诉你一句:“一入岩茶深似海”。


话外之意:年轻人啊,岩茶很难喝懂啊,要做好心理准备,可别轻易开始喝岩茶。


甚至于,还有老老前辈给你设置点心里障碍,来点障眼法。


最老的前辈,不可考。就近么,清朝有个吃货前辈袁枚留下了一部现成的岩茶学习逆袭史。


刚开始,他和现代大多数人一样,对岩茶有误解。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


翻译成白话文:我向来不喜欢武夷茶,嫌弃它茶汤又浓又苦,好像在喝中药。


瞧,这位老前辈道出了现在大部分新茶友的心声。


岩茶真的如此可怖,都到了中药那么难喝的级别吗?


先给列位看官吃颗定心丸:岩茶,一点儿也不难喝。他们嫌弃茶难喝,在于打开方式不对。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岩茶味浓似中药,在于品质不靠谱


岩茶味道像中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


喝到嘴里,味道浓烈。


入口后,舌头的五个味觉感知部分先后遭到“毒手”。


苦味与涩味,首当其冲,直接给味蕾暴击。


要是劣质到骨子的岩茶,还有可能沾染了异味,茶汤入口酸。


这刺激感,简直不能再可怕。


好在,这种刺激浓烈的岩茶,为数不多。幸运的我们,可能一次都遇不上。


要避免遇到这种味道刺激的岩茶,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将劣质的岩茶排除在外。


如洲茶、外山茶,这类岩茶我们避而远之,能则避开与“中药”般口感的岩茶正面交锋。


洲茶与外山茶,先天环境不佳,未能博得个好机会。


洲茶的土壤品质差,多为黄土,不利于茶树的生长。


外山茶的种植环境,同样差强人意。光照直接而猛烈,缺少植被遮挡,土壤不够疏松,从而致使种出来的岩茶也有各种缺陷,不是汤水单薄、苦涩,就是香气平庸无特色。


且这类像中药一样、品质堪忧的岩茶,还有共同点——火功都不低,甚至有的茶,直接焙到高火。


这类高火的茶,冲泡过后茶汤焦味浓重,烟味大,又苦又涩,犹如一位长相丑陋还不修边幅的人,怎么会给人好感?


袁枚遇到洲茶、半岩茶,怎么会喜欢的起来?


我们初入门就受到来自洲茶、半岩茶的暴击,怎么会对岩茶有所期待?


入门的门道都没找对,难怪感慨“一入岩茶深似海”。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岩茶品质差,还遇上错误冲泡法


常言道:人靠衣装马靠鞍。


人要好看,主要是靠衣服给撑起来,马要看起来威风,主要还是靠马背上的漂亮鞍子。


而岩茶要展示自己的魅力,要靠正确而不浮夸的冲泡法。


正确冲泡方式,只有一个要求:把茶汤泡得不苦不涩就行。


要想茶汤不苦不涩,最好的方式是在前四泡快出水,不要让茶叶和水过多接触,降低苦涩物质的释放。


对与错,是对立面。既有了正确冲泡方式,必然有错误冲泡法。


最常见的错误冲泡方式——第一泡坐杯。


坐杯,从字面理解,让茶叶坐在杯子里,简称为坐杯。


在坐杯的过曾中,茶叶中的物质不断释放,一直受到刺激,从未停止。在外界水的不断刺激下,茶多酚、咖啡碱等就不受控制地往外蹦,似脱缰的野马。


茶本身质量就不好,再遇上坐杯、闷泡,入口后,当真无法挽救。


冲泡,行云流水即可,不必像茶艺师茶艺表演那般美轮美奂。但也不能埋汰岩茶,随便冲泡,打发了事。


茶不好,还遇上错误的冲泡方式,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是以,若是您不小心,买到了洲茶、外山茶,品质已经失去了优势,那在冲泡时,要扳回一局,避免掉入冲泡误区。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武夷岩茶的品质,分为四等


告别错的才能与对的相逢,挥手作别劣质岩茶,才能喝到好茶。


那,什么样的岩茶,能叫作好?


一句话解读:香、清、甘、活。


这四个字,更像是一种等级划分。


“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


将等级与品质表现相对应:


第一等:只有香气。


第二等:有香气,并且具备清澈、清透、清爽、清甜的特点。


第三等:有香气,并且具备「清」的特点,同时还有甘甜、回甘的味蕾体验。


第四等:有香气,茶「清」、「甘」,并且具有活性。


香、清、甘、活都具备的岩茶,堪称好岩茶的表率。


买茶时,遇到香气清晰、层次丰富,汤水甘醇、叶底鲜活的岩茶,自然值得一喝。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告别中药似的岩茶,选对茶是关键!


其实,真正的好岩茶,会让人迷恋。当您从头到尾认真喝过一次根正苗红的正岩茶,会对岩茶彻底改观。


所谓的岩茶像中药,这是不存在的。


这不,原来不待见武夷岩茶的袁枚,也发出了如斯感慨。


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献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蘧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一向不喜欢岩茶的袁枚(怀疑他之前喝到的都是非正岩的茶,品质太差),在喝过幔亭峰、天游寺僧道奉的正岩茶后,彻底改观,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得儿,彻底喜欢上岩茶。就连喝茶,也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认真细细感受岩茶的品质。


从前辈的身上获取经验:喝岩茶,不能埋汰自己,要从好茶开始喝。若是日日喝劣质茶,苦涩味浓重,将会给味蕾带来强烈的刺激感,久而久之,舌头麻痹了,就无法感受到准确的茶味。


等你遇到了正宗的正岩茶,反而会觉得它味道轻柔,不够有劲道。就像一辈子喝假茅台,突然有一天遇到了真的茅台,反而痛斥它是假货。


把李鬼当做了李逵,这难道不悲哀吗?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听说武夷岩茶喝着味道浓,像中药?


岩茶味浓像中药?


这对品质好的岩茶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是莫大的笑话。


但对于劣质的岩茶而言,味道浓烈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像湿面粉粘在了衣服上,掸也掸不掉。


作为过来人,给您一个忠告:要喝岩茶,还是从品质好的开始入门,将味蕾的敏感度爱护好了,这样才能精确地体会到岩茶的茶香变化。


一款香、清、甘、活的岩茶,这才是您的喝茶不二之选。

武夷名茶武夷岩茶茶艺欣赏

  第一道 恭请上座:请客人到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

  第二道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武夷名茶武夷岩茶茶艺欣赏

  第三道 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第四道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第五道 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洁静。

武夷名茶武夷岩茶茶艺欣赏

  第六道 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一石刻。

  第七道 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武夷名茶武夷岩茶茶艺欣赏

  第八道 玉液回壶:把冲泡出的茶汤再倒回壶中,以均匀茶汤。

  第九道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第十道 请品岩茶:请尊贵的客人品尝岩茶、领悟岩韵。


名茶鉴赏--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经历代变迁,种类繁多,品质各异。采自正岩的称"奇种",采自偏岩的称"名种",在正岩中选择部分优良茶树单株采制的,品质在奇种之上的,称"单丛"。名岩专选一二株品质特优的茶树单株采制的,称"名丛"。著名的四大名丛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大红袍    武夷名丛中声誉最高,四大名丛之魁首。传说大红袍原产地位于天心岩九龙窠的岩石峭壁之上。据行家评定,大红袍的品质很有特色,与其他名丛对比,大红袍冲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丛经七次冲泡味已极淡。

  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载:"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传说原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据传,惠安施集泉茶店于19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以"铁罗汉"最为名贵,有疗热病的功效,极受欢迎。目前为小包装名牌产品之一。

  白鸡冠   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产地一说在武夷宫止止庵白蛇洞,一说在慧苑岩外鬼洞。白鸡冠树高1.75米,分枝颇多,该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这也是白鸡冠名称之由来。

  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后被洪水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1919~1920年间,为此树曾引起诉讼,费金数千,因天然造成,判归兰谷所有,足见此树之名贵。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 ,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袁枚《随园食单》)。更有上者"七泡有余香"。武夷岩茶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成茶茶条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称为"宝色"。部分叶面呈现蛙皮状白点,俗称"蛤蟆背"。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中央淡绿带黄,称"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品岩茶重在"岩韵",滋味浓醇,鲜爽回甘,所谓"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