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2019-05-18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喝岩茶喝到“苦涩”,已是一种常态,亦是一道疑题,这几天无论是新茶友还是老茶客,不断发来关于岩茶“苦涩”的问题:是只有岩茶才这么“苦涩”吗?为什么有的岩茶带苦尾?“苦涩”是茶叶品质不好的表现吗......关于“苦涩”的一系列疑问,在这期的【武夷茶知识频道】,我们诚邀茶树品种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客座教授陈荣冰陈教授,一解茶叶的“苦涩”学问。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 陈荣冰


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农科院科研处原副处长(正处级),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1996年12月至2007年12月),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学科、创新团队茶学学科带头人。全国茶树品种区试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五届茶树品种专业组副组长;福建农业科学院学委会委员。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林晓东:

陈教授,武夷岩茶“苦涩”究竟是什么


 陈荣冰:

武夷岩茶的“苦”、“涩”实质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苦”是茶叶滋味呈味的一种,是一种味觉体验;“涩”是一种刺激口腔之后产生的收敛感受,有些茶只有涩感,没有苦味,而有些茶主要表现苦味。

在茶叶中,“苦”的物质成分主要是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茶叶中“苦”的物质成分的含量如果过高,茶汤的苦味就越明显;“涩”的物质成分主要是茶多酚类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茶叶中“涩”的物质成分的含量如果过高,茶汤的涩感就越明显。

茶汤的苦味往往与涩感相伴而生,而苦味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林晓东:

陈教授,我们饮用武夷岩茶的时候,喝到“苦涩”为什么


 陈荣冰:

武夷岩茶的“苦”与“涩”虽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但往往相伴而生,“苦涩”本是茶叶与生俱来的品质特征,主要是因为茶叶内含的物质成分所决定。研究分析,茶叶内含的所有物质成分中有25%-30%的茶多酚2%-5%的生物碱,而主导茶叶“苦涩味”的物质成分主要就是茶多酚和生物碱两大类,这也是茶叶内含的具有保健功效的物质成分,所以“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话存在一定道理,如果一泡茶完全没有苦涩,一定程度上说明茶叶的内质稀少,营养稀缺,茶叶滋味淡薄,保健功效尚低。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陈荣冰:

除此之外,茶叶的“苦涩”还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品种季节生长环境栽培管理等因素:


“苦涩”的自然成因:

A. 品种:

武夷山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库”,不同品种有不同的特性,其中多酚类物质成分含量高的品种,其特性中的“苦涩”表现较为明显。(紫芽的品种比黄绿芽的品种“苦涩味”重,黄绿芽的品种比深绿芽的品种“苦涩味”重)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B. 季节:

包括温度光照强度降水量等等,气温高、光照足的条件下有助于茶叶的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形成,因此夏茶比春茶的“苦涩味”更重;武夷山降雨量充沛,每年的降雨量大约在2000毫米左右,常年雨雾缭绕,多漫射光,日夜温差大,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有利于茶树的氮代谢,促进茶树合成和积累比较多的含氮蛋白质、含氮氨基酸,以及含氮的芳香物质,而氨基酸含量大的茶叶其滋味醇爽、甘甜,苦涩微弱。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C. 生长环境:

包括土壤日照时间水分海拔高度等等,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例如:坑涧和岗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山场,坑涧的日照时间短,日夜温差大,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形成较低,茶叶的香气表现为清幽细腻,茶汤甘甜;岗上的日照充足,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形成较高,茶叶的香气表现为浓烈、粗犷,滋味的苦涩明显。海拔越高的地方,多酚类物质的形成越低,氨基酸含量越高,茶叶滋味的甘甜度越好。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苦涩”的人为成因:

A. 栽培管理:

过度施肥例如氮肥,会使茶叶的芽稍肥壮,增加制青难度,茶叶的苦涩水难以排除,同时降低茶叶的香气,茶叶的滋味也会相对淡薄;而适当施一些磷钾肥可提高茶叶的花果香和滋味的醇厚度。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B. 制作工艺:

制青环节中的采制标准做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都影响茶叶的“苦涩”。茶叶的“苦涩”是可以通过工艺加工进行转化、降解的,而不同品种拥有不同的特性,必须要掌握每个品种特性的基础上,配套与之相应的制作工艺。


C. 冲泡技术:

茶叶不宜浸泡过久,长时间的浸泡,会加重茶叶的“苦涩味”。


D. 存储方法:

茶叶如果存储不好,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返青,这时的茶叶不仅茶味淡薄,香气弱,有青味,而且会出现明显的涩感。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林晓东:

喝到“苦涩”是不是说明茶叶没做好?茶叶品质不佳呢?


 陈荣冰:

我们知道茶叶本身在字典里就是“味苦性寒”,这是茶叶的一个生物属性,茶叶的“苦涩”也是茶叶的本质特征,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它可以通过工艺加工进行转化和降解,但并不能完全去除,若完全去除也就意味着茶叶无味,无营养价值。因此,喝到“苦涩”并不能片面的说明茶叶品质不好,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茶叶中的“苦涩”: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正面看,“苦涩”是茶叶滋味厚重的表现。这是由于茶叶的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植被覆盖率大,供给茶树生长的营养元素丰富,茶叶内含物质丰厚,在标准的制作工艺下,茶叶品质优异,滋味强劲辛辣、厚重饱满,不免会略带苦涩,但苦尽甘来,苦涩在口腔化得开、化得快,并且回甘生津,这也是茶叶“活”的表现。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反面看,“苦涩”也可能是工艺缺陷的表现。在制青环节中,摇青过重,造成茶叶死青,苦涩水就无法顺利排除,多酚类物质也无法顺利进行转化;炒青没炒熟,青臭味无法去除,导致青涩物质成分滞留;揉捻加压太重,则会造成条索偏碎,茶汤不仅浑浊,还苦涩;焙火没到位,茶汤不仅显得不干净,而且还会有苦涩感。冲泡过程中长时间的浸泡,也会加重茶叶的“苦涩味”。

因此我们在看待茶叶“苦涩味”的时候,应从多方面去考量和分析,并不能一昧的认为喝到“苦涩”就说茶叶品质不好。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林晓东:

陈教授,武夷岩茶有哪些品种的品种特征具有明显“苦涩”的?


 陈荣冰:

“苦涩”是茶叶的本质特征生物属性,由于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特性,一些品种的“苦涩”强烈,一些品种的“苦涩”微弱,主要是因为每个品种的多酚类物质成分含量不同,含量高的品种以“丹桂(304)”“千里香(八仙)”为代表。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林晓东:

对于我们的茶农在制茶过程中如何去除“苦涩味”,陈教授可否分享一些技术要点呢?


 陈荣冰:

茶叶的“苦涩”是可以通过工艺加工进行转化、降解的,前提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再配套与之相应的制作工艺:


以品种“丹桂”为例,去除它的“苦涩味”需注意:

一是采制标准:

采摘的鲜叶不要太幼嫩,这是因为嫩叶中的茶多酚含量高,水分多,由此增加苦涩转化的难度;待茶叶生长,逐步成熟之后,采制中开面到大开面,一芽三叶或四叶,这种采制标准的青叶相对成熟,内含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由此加工之后的茶叶“苦涩味”也就相对更低。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二是采青时间:

最好下午采青,做茶的人都知道,下午采的青叶比上午采的香气更高,苦涩更低,因此采制丹桂最好下午采青,傍晚晒青,研究表明通过晒青可以减少茶叶中30%的茶多酚含量,这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茶叶的“苦涩味”;


三是制青环节:

丹桂这个品种由于多酚类物质成分含量高,每次摇青的时候可以适当重摇、多摇(5-6摇),至红边显,叶脉通透,花香显;待青气散发到一定浓度时,进入摊晾,摊晾时间可稍微拉长,可使茶叶走水更顺畅,苦涩物质转化更充分,如果想要花果香馥郁的,可延长堆青的时间,再进入杀青;杀青时下锅的温度可稍高,投叶量不宜过多,以“杀透杀匀”为核心。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以品种“黄旦”为例,去除它的“苦涩味”需注意:

黄旦的芽稍较其他品种没有那么肥壮,叶片相对薄,它的萎凋的时间可稍微拉短,不需要两晒两晾,萎凋时的减重率达到8%即可。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林晓东:

对于我们的饮茶者在茶叶冲泡过程中如何把握“苦涩味”,陈教授可否分享一些冲泡技巧呢?


 陈荣冰:

茶叶的“苦涩味”还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来降低苦涩程度,要想茶叶好喝,手法一定要得当,两个方向可以参考:

一是“看茶泡茶”:

不同品种的茶叶,对应不同的坐杯时间,例如冲泡丹桂,就需适当减少坐杯时间;整碎度不同的茶叶,坐杯时间也不同,例如干茶偏碎的茶叶,则应减少浸泡时间;投茶量也影响茶叶的“苦涩”,投茶量过大,茶叶容易出现苦涩感。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二是“看人泡茶”:

新茶客和老茶客的饮茶习惯不同,新茶客对茶叶的“苦涩”敏感,冲泡茶叶时可“快出水”,老茶客偏好浓厚的滋味口感,冲泡茶叶时就可稍微“多坐杯”,因此在冲泡茶叶时应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饮茶习惯,对应不同的冲泡技巧。


武夷岩茶的“苦涩”有学问,去除“苦涩味”有技术要点


非常感谢此次陈荣冰陈教授为大家解释武夷岩茶的“苦涩”学问。欢迎茶友在文章下方留言更多关于武夷岩茶的问题。我们将筛选出最优质的以及提问人数最多的问题作为我们下期的专访问答,为茶友们分享更多武夷茶的知识。


有用+11
分享

武夷岩茶的岩韵到底是茶香还是土香

岩茶因为“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那么什么是岩茶呢?现在定义的岩茶一般都是指产自于福建武夷山茶区、经过武夷山传统栽培、制作工艺而做成的具有独特“岩韵”茶香的茶叶。

武夷山是福建优美的自然文化景区,那里群山连绵,峡谷相间。优异的气候和土壤造就武夷岩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味,人们习惯性的把武夷岩茶的这种清甜甘活,略带石头味的茶香称之为岩韵。

武夷岩茶岩韵这一词的由来现在已经无从考究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武夷岩茶的岩韵是可以通过口鼻感官体味出来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岩”是指武夷岩茶生长的地方在武夷山自然风景区里面的崇山峻岭之中。“韵”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风味。如古诗有诗韵,文章有文韵,雕塑有神韵等。“韵”是一种内涵,一种感觉。

那么武夷岩茶的岩韵是怎么样的一种味道呢?有的人认为是一种土香,有的人则说是石头味,还有的说是青苔味。据武夷山当地的茶农介绍说武夷岩茶的岩韵是一种不轻飘、厚重长久、入喉润滑、齿颊生香的感觉。小编在张天福茶师的《福建乌龙茶》著作当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由于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遂使岩茶品具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

武夷岩茶形如眉状,色泽深褐,茶水清澈鲜亮,滋味芬芳醇厚,略带苦味。喝完之后回甘快,留香久。茶叶耐泡,七泡有余香。而对于岩韵的理解,就好比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如果您想真正认识武夷岩茶的岩韵,茶艺网建议您一定要亲自泡一杯岩茶,细细品尝,方可体会岩茶的韵味。

武夷岩茶的十大功效赶快把它喝起来吧

据日本慈惠医科大学中村治雄博士、中国预防医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实验证实,武夷岩茶有十大功效。

武夷岩茶的十大功效赶快把它喝起来吧

1、抗衰老:茶中有茶多酚,肥提高全血(GSH—PX)的活力,有助于清除体内生物自由基,减少伤害,从而延缓了人体的衰老。

2、防癌:茶崔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诱发肠道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防止癌变。

3、提高免疫力:茶可提高CONA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保护和调整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导致免疫功能,提高体内抗病性。

4、防治心血管病:茶可减少主动脉内膜质斑块和含量,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抗性增强。茶多酚类化合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减少脂质沉积,并对血液粘度下降,减少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拴形成均有明显的影响。

5、对牙齿的保健: 茶中氟的含量为27.3—146.6PPM,这种适当含量氟,能防治龋齿,增强骨骼坚韧度。

6、防止眼病:茶中胡萝卜素B—紫萝酮是维生素A原,它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防治上皮组织角质变性增殖泪腺细胞病变,防止角膜角质增厚,防止眼疾。

7、其它功效:除上述功能外,尚有止渴、除疾、清凉解毒、兴奋神经中枢、消减疲劳、醒酒、解除酩酊、沉淀有害离子、消炎杀菌、抑制病毒、抗辐射、治辐射内外损伤

8、减肥和美容: 由于降低血脂、胆固醇和三酸甘油含量,促进了胰脂肪的分解酶活性,抑制中性脂肪的增加,达到减肥和美容效果。

9、保护泌尿器官: 茶中含黄酮醇类及苷类化合物,能利尿,抑制肾小管再吸收,促进氟化物排泄。同时还有6.8—二硫辛酸对心脏性水肿、肝脏性水肿和妊娠生水肿都有治疗作用。

10、对消化器官的保健:茶中的儿茶素对胃粘膜起收敛作用,适当抑制了胃液的分泌,对胃起着保护作用。

关于武夷岩茶中的岩中皇后——白鸡冠

白鸡冠是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

关于武夷岩茶中的岩中皇后——白鸡冠

白鸡冠是武夷岩茶中特点明显的茶,就是那种默默的在角落,不说什么,气场一直就在,李鬼做不了李逵的高大上的一款茶。

不信,你看茶叶。度娘上这么介绍:白鸡冠是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夷山公祠后山的茶树,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毛绒绒的,那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

制成的茶叶色泽米黄呈乳白,汤色橙黄明亮,入口齿颊留香,神清目朗,其功若神,人们就称这棵茶树为“白鸡冠”。如同武夷岩茶中的“皇后”,比起其他品种的岩茶,干茶叶底黄绿色,显得纤柔的多;香气上给我一种梨的清甜香,淡淡的,很舒服。

个人感觉来,在岩茶种很特殊味道的一种茶,泡的时候是快出的,茶汤软柔回甘清甜。是一种清清淡淡的茶,喝来倒也神清气爽。而欣赏茶叶与叶底的美丽,倒是胜过口感上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