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黄茶品种海马宫茶自然地理分布

黄茶品种海马宫茶自然地理分布

2019-05-21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海马宫茶产于贵州省大方县的右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

  茶园三面临山,一面通向河谷,海拔高达1500米左右,山高云浓,溪水纵横,年均气温13℃左右,全年有效积温4670℃,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月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为贵州省较寒冷的高湿茶区。

黄茶品种海马宫茶自然地理分布

  然而茶园三面环山却构成一幅天然屏障,阻挡着寒冷空气的侵袭,再加上境内植被茂密,形成小区气候条件独特。

黄茶品种海马宫茶自然地理分布

  而且海马宫茶园成土母质为砂页岩,土质疏松,钾元素含量丰富,达127ppm,pH4.6—4.9,适于茶树生长。

黄茶品种海马宫茶自然地理分布

  海马宫茶属黄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香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的特点。


有用+10
分享

黄茶品种介绍

黄茶品种介绍

 

 

黄茶品种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

 

  黄茶,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

 

  安徽霍山黄芽亦属黄芽茶的珍品。霍山茶的生产历史悠久,从唐代起即有生产,明清时即为宫廷贡品。霍山黄大茶,其中又以霍山大化坪金鸡山的金刚台所产的黄大茶最为名贵,干茶色泽自然,呈金黄,香高、味浓、耐泡。

 

  黄小芽主要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远安鹿苑茶、皖西黄小茶、浙江平阳黄汤等;

 

  黄大茶有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茶和广东大叶青等。

 

  北港毛尖

 

  岳阳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其产北港茶在唐代就很有名气。北港发源于梅溪,全长2公里余,因位于南港之北而得名。岳阳市康王乡北港湖一带,是现今的北港毛尖产地。北港毛尖一般在清明后5-6天开采,鲜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选晴天采搞,不采虫伤叶、紫色叶、鱼叶不带蒂嫩度分特号、1-4号五个档次。

 

  广东大叶青

 

  大叶青为广东的特产。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这与其它黄茶不同。产品品质具有黄茶的一般特点。所以也归属共同茶类。其产地为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广东大叶青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产品分1-5级。

 

  海马宫茶

 

  海马宫茶产于贵州省大方县的老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海马宫茶采于当地中,小群体品种,具有茸毛我,持嫩性强的特性。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一级茶为一芽一叶初展;二级茶为一芽二叶,三级茶为一芽三叶。海马宫茶属黄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的特点。

 

黄茶品种介绍

 

 

  沩山白毛尖

 

  沩山白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西部的大沩山,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沩山白毛尖制造分杀青、闷黄、轻揉、烘焙、拣剔、熏烟六道工序,烟气为一般茶叶所忌,更不必说是名优茶。而悦鼻的烟香,却是沩山白毛尖品质的特点。沩山白毛尖的品质特点是,外形叶缘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明亮,松烟香芬芳浓厚,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沩山白毛尖颇受边疆人民喜爱,被视为礼茶之珍品。

 

  君山银针的特点是:1.茶形紧实挺直 2.芽身金黄。色泽润亮 3.香气高 4.汤色杏黄清澈 4.茶味爽甜醇厚 5.叶底嫩黄明亮

  产于安徽省大别山区的霍山县。霍山古属寿州,自唐至明,其所产黄芽既为名茶。极品,清代更被列为贡茶,对此《唐国史补》。《群芳谱》等均有记载。霍山黄芽要求鲜叶细嫩新鲜,一般当天采芽当天制作,分杀青。初烘。摊放。复烘。足烘五道工序,在摊放和复烘后,使其会潮变黄。

 

  霍山黄芽的特点:1.茶形细嫩多亮。形如雀尖 2.茶色嫩黄。 3.香气栗香 4.汤色黄绿清明 5.茶味醇厚有会甘 6.叶底黄亮嫩匀厚实   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山。蒙山产茶的历史十分悠久,蒙顶茶自唐至明清,都是有名的贡茶。现在乃有不少茶馆。茶庄悬挂“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的对联,可见蒙顶茶影响之深远。每年春分时节开始采制蒙顶黄茶,选择肥壮的芽头一芽一叶初展,经杀青。处包。复炒等八道工序制成。

 

  蒙顶茶的特点:1.茶行 扁直,芽毫毕露 2.茶色色泽微黄 3.甜香溶郁 4.汤色黄亮 5 。叶底嫩黄匀亮

 

茶文化历史的沉淀:远安鹿苑茶

茶文化历史的沉淀:远安鹿苑茶

“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薰,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这是清代光绪临济正宗四十五世僧金田品尝鹿苑茶时所赋诗句,这首赞誉鹿苑茶的诗文是我们来到鹿苑山最先映入眼帘的碑刻。

从远安县鸣凤城区出发北行六公里,沿着鹿溪河水逆流而上百米,便到了鹿苑山麓。在远古时期,这里古木参天,人迹罕至,生存着鹿、獐、獾等各种野兽,相传这里曾经是专供帝王们游玩逐鹿射猎的林苑,史称鹿苑。两侧的白象山、青狮山为寺院的天然卫士;南面的锦屏峰,是古刹的美丽屏障。此处拥有红色砂砾岩构成丹霞群山环绕着葳嵬四射的壮丽,清澈透亮的溪河水日夜舞动着洁白的丝带,郁郁葱葱的山林里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层层叠叠的茶园荡漾葱茏碧绿的灵光,纯洁素雅的云雾缭拨山谷充满神奇迷人的魅力,食野之苹的呦呦鹿鸣演奏出美妙和谐的乐章,鹿苑山便由此而得名。鹿苑山谷风光展现出壮丽迷人的绝妙佳境,山、水、寺,自然和谐而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灵气蔚然。好个风水宝地,早在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就吸引佛僧在鹿苑山麓建一寺庙,名为鹿苑寺。此山中的出产的茶取名叫鹿苑茶,真是好山好水出好茶。

远安县鹿苑茶早在唐代就闻名于世,当时被人们称誉为茶神的陆羽在《茶经》中将生产在山南之茶分为上、中、下三等,在第八章中记载盛产茶叶之地,“山南道:以峡州上,(原注: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襄州、荆州次,(原注:襄州生南漳县山谷,荆州生江陵县山谷。)衡州下,(原注: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远安茶以鹿苑茶为绝品”,远安县是出上等优质茶的地方,鹿苑茶名列前茅。

鹿苑茶之所以受到历代人民的亲睐,首先是茶叶的生长具有天势地利。正如茶神陆羽在《茶经》中所阐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鹿苑茶的生长于丹霞群山烂石耸立,林荫蔽日、土肥泉甘、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的环境之中,聚日月之精华,凝山石之琼浆,,融茶农之智慧,才使鹿苑茶具有了令人消魂、清香醇美的内在品质。

茶文化历史的沉淀:远安鹿苑茶

走进鹿苑茶场,制茶的师傅如数珍宝地给我详细介绍绝品鹿苑茶的生产情况。鹿苑茶系黄茶类,鹿苑茶鲜叶采摘要求很严。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十五天,鲜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肥壮多毫,不带鱼叶、老叶和茶果。采摘标准为一叶一芽、一芽二叶初展,采后要短折和摊放。鹿苑茶制作十分精细,要经过杀青、炒青、闷堆、拣剔、复干、编制等多项工序。千里马要有伯乐识别,绝品茶更需制茶高手。经过多年在茶叶中磨练出来的制茶高手,以其原始老练的手工工艺与现代机械制茶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鹿苑茶产品的工效和质量。

在茶场院里,我们见到刚刚煸制出来的鹿苑茶,其风格独特,外形条索环状,表面色泽金黄,白毫显露。好客的制茶师傅给我泡上一杯新茶。少顷,揭开茶盖,闭目嗅之,一股清香扑鼻,顿觉肺腑舒畅,精神倍爽。睁眼视之,只见杯内叶芽昂扬,汤色黄亮。细细品之,滋味醇厚,芳馨甘凉。叩齿咂嘴,满口余香。

据远安县志记载,鹿苑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起初不过为寺僧在寺侧栽培,产量甚微;当地村民见茶香味浓,争相引种,逐渐扩大栽培范围。近年来远安县鹿苑茶发展更快,专门成立了鹿苑茶研究会,在鹿苑寺所在地建立了鹿苑茶科研基地,按照“布局连片化、茶区园林化、品种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建起了2500平方米无性系茶苗繁殖科普示范基地、500亩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基地,茶园总面积已达到两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迅速增长,茶叶远销全国各地,给更多的人们带来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享受。

鹿苑茶在古往今来盛名不衰,在清朝乾隆年间,鹿苑茶被选为贡茶,相传乾隆皇帝饮后,顿觉清香扑鼻,精神备振,食欲大增,于是大加赞赏,并封鹿苑茶为“好淫茶”。长期以来,鹿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部级优质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鹿苑茶种植制作技术现已载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制茶学》中。

远安自古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必以上好的鹿苑茶相待。当时在民间流传的口头禅“鹿苑寺的茶,清溪河的水,紫砂壶来泡,喝醉才让归。”鹿苑茶用清溪河的水在紫砂壶中泡,更能体现出鹿苑茶的特点。清代宋瑞有诗赞曰:“谁识云门别在春,金芽带露摘来新。鸦山入谱香难并,鸟嘴虚名味敢伦。数片漫煎消酒渴,一瓯轻泛沁诗神。我来受罢山僧供,两腋清风欲奋身。”人们品尝绝品茶,精气神倍增,悠然乐哉,那淡淡的一丝馨香,柔柔的一缕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蒙顶黄茶-普洱茶树龄影响口感,不容质疑!

茶叶的种类有多少 蒙顶黄茶-普洱茶树龄影响口感,不容质疑!



普洱茶树龄影响口感,不容质疑!

那所谓的古树茶是怎么样的呢?什么才能称之为古树茶。人的年龄长,阅历会丰富;树的年龄长,根会深、粗、纵,所谓根深蒂固。人百年之后,称之为作古。树上百年,如果还活着,大概可称古树了。或者活着的人,只见其树长,而不见其树生,也可称其为古树了。









在同一生态上蒙顶黄茶,古树茶要优于小树茶。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同一生态,我们所指的同一生态,是大家都不施化肥、农药,或大家都使用相同的化肥、农药。如果,不施化肥、农药,小树茶会显得淡而涩;如果,使用化肥、农药,小树茶会又苦又涩。

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花茶茶叶、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

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2、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

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

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

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正山小种大红袍,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5、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

1949-1976年间种植西湖龙井真假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