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2019-05-27 访问量: 21 茶礼仪网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普洱茶越陈越香,这是大家都供认不讳的事实。所以,一部分茶友为了如何存茶这件事绞尽脑汁,期待存放的普洱在时间的力量下带来惊喜的转变。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当然,初衷是非常好的,谁让咱就好这一口呢!但我们也发现,一小部分存茶的茶友总是因为一些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原因,导致存放的普洱茶没有朝“越陈越香”的方向转变。基于这些原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庭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专业仓库存茶与家庭存茶

  存放普洱茶,一般分为专业仓库存放和家庭存放。而就专业仓库来讲,为了保证普洱茶后期的良好转变,仓库的位置往往需要经过精心挑选。同时使用各种专业设备来对仓库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等进行合理把控。所以,总体而言,专业仓库存放的可控性较强。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但就一般家庭存茶来说,不可控因素就比较多了。因为每个家庭具体存茶的地点不一样,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相对复杂。但无论如何,以下几点是每个家庭存放普洱茶时都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家庭存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存茶地点应该避开厨房、卫生间等气味浓重的地方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家庭存茶应该避开味重的地方。有人认为,厨房、卫生间不可以放,衣帽间总归是可以的吧!但一般来说,衣帽间也不是最佳存茶地点,因为即便是洗干净的衣物也会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洗涤用品的味道、香水味等。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厕所×)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厨房×)

  那么,最佳的存茶地点是哪里呢?对于有条件的家庭来说,可以单独空一间房间来存放茶叶,此外书房也是很好的存放地点。但不能将茶叶和书籍堆放在一起,应该分开放置。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书房√)

  2、存茶地点需要避湿、避免阳光直射

  我们知道,茶叶一经受潮,若是处理得不及时,便会出现发霉、异味等情况,导致茶品再也无法饮用。

  因此,一部分茶友说了,为了避免茶叶受潮,那就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存茶吧!那当然是不行的,存茶地点应该保证干燥但不能有阳光直射。因为长期被阳光直射的茶品,不仅不利于茶叶的后期转化,还容易造成茶品滋味寡淡。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3、存茶地点应避开迎风口但要保证通风

  所谓的迎风口,指的是面对门窗、通风口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是空气交换最强的区域。如果长时间在这样的地方存茶,容易导致茶叶香气消散,同样会使茶叶滋味淡薄,口感不佳。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但通风是必要的,因为通风是为了保证空气流动能对茶饼表面起到风干作用,避免水分沉降到茶饼的表面引起发霉。所以,无论是茶饼的棉纸还是外部的包装箱,都应该采用透气性能较好的材质。

  4、生茶与熟茶分开放

  从理论上来讲,将生茶与熟茶分开存放是为了保证茶品之间不会互相串味。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芒嘎拉普洱生茶

  此外,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熟茶,都不适宜与绿茶红茶、岩茶、乌龙茶等其它茶类存放在一起。因为这些茶类中有些茶品香气高扬,而普洱茶属于浓郁悠长的香型茶,放在一起会有严重的串味。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芒嘎拉普洱熟茶

  满足以上各个方面之外,存放普洱茶建议成提成件存放,可以将茶品放在纸箱中,最好隔墙离地。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将茶品放在储物架上存放。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紫砂罐存放)

  总之,存茶真的是一件需要十分耐心和十分细心的事。只有都到位了,才有可能存放出好茶来!

茶识|日常存放普洱茶应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描述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核心工艺晒青与烘青的区别

  大家先来看看普洱茶的传统工艺

 

  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直接压制而成。

 

  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水渥堆发酵后制成。

 

  普洱茶里面烘青和晒青的定义和区分

  1、晒青、烘青、半晒半烘,是定位在普洱茶初制工艺里的干燥方式,而不是杀青方式。

 

  标准的晒青毛茶制作流程:

 

  (1)采摘→(2)摊鲜(萎凋或走水)→(3)杀青→(4)摊凉→(5)揉捻→(6)晒干

 

  2、晒青是揉捻后晒干。利用太阳光低温(低于60度)干燥茶叶,干燥时间比烘干长,但保留茶叶原味,有阳光滋味。

 

  烘青是揉捻后用烘干设备快速烘干。

 

  半烘半晒(也叫打毛火)是揉捻后用烘干设备短时间烘掉三至五成水分,再拿去晒干,一般会在阳光不充足情况下用这种办法。

  晒青茶和烘青茶的辨别方法:

 

  从外观辨别:

 

  晒干墨绿,两三年后茶菁开始油润发亮,饼面紧结;烘干青绿,两三年后光泽度下降明显,饼面变松散;半烘半晒呈青绿偏灰。

 

  从汤色辨别:

 

  晒青汤色是浅绿黄色;烘青汤色是青绿中带黄色;半烘半晒汤色是金黄色带青。

 

  从香气口感辨别:

 

  晒干短期有些太阳味,淡青草香或花香,香气沉软,两三年后茶香明显,汤水较稠,有胶质,很耐泡,越喝越甜;烘干茶有豆类香,入口清甜,香气细锐而飘,两三年后香气下降很快且出现闷味,叶底韧性差。

 

  半烘半晒有豆类香,介于晒青与烘青之间;三者新茶明显的区分主要在豆香香气,通过是否有豆香来判断是否进行了烘青,晒青的普洱茶略带青味没有豆香味。

 

  对于苦涩度而言,如果是用一地区的小树茶制作的烘青和晒青毛茶对比,自然是烘青毛茶苦涩度低;但前提是一定要拿同一地区的同一类茶做比较。

普洱茶优劣鉴别的最好方法

普洱茶优劣鉴别的最好方法

鉴别普洱茶的优劣,最好的方法是开汤品饮,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普洱茶汤色最基本的要求是红浓剔透明亮,不能浑浊,有浑浊或浮悬物的说明该产品的加工或贮存过程中有霉变等变质现象发生。

端起一杯红浓明亮剔透的普洱茶由浅入深轻嗅,便会闻到缕缕陈香。陈不等于霉,陈是指普洱茶的年份久远。与其它茶类不同,普洱茶是越陈越香,这是普洱茶优于其它茶类的一大特点。如果闻到的是一般霉味,那就不是好的普洱茶了。

品饮一杯普洱茶,可分三口品饮,一品其味,二品其甘,三品其韵,正所谓三口为品。普洱茶的韵味,在于甘甜、润滑、厚重与陈香。好的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剔透,滋味醇正,入口清爽润滑,具有回甜味,舌面两颊生津,陈香持久隽永,饮后令人神气清新,肠胃舒适,十分顺畅惬意。年份短的普洱茶,还带有一定的苦涩味,苦涩之后明显回甘生津,这也是好茶的标志。如果您饮用的普洱茶有叮舌、挂喉、酸霉的感觉,就不是好的普洱茶了。

单株普洱茶的争议

每个时代有着每个时代不同的特征,时代在发展,事物也随之而发展,无论是提倡传统还是时尚,其实都必须符合时代大背景。
在茶叶的命名历史中,因地名,因地域,因山头命名茶叶是一个重要的命名方式,引入到普洱茶界,产生了山头茶,村寨茶等等命名方式,乃至于其后产生了“纯料”的概念,这种纯料到单株的概念,也就自然而然了。
所谓纯料,指单独一个区域的大树茶,大树茶,市场上称为古树茶。所谓的古树茶,则是专指百年以上树龄的大茶树。由于80年代开始实行大树茶矮化,现在市场把台刈过的茶树,俗称“砍头茶”也归类为古树茶。如今的市场把古树茶又细分为森林古树茶,意指抛荒原始森林里面,也叫野放茶,非古茶园改造后的茶树。高杆茶,则是指没有矮化过的原始森林的古树茶。盛易祥。
从山头茶到村寨茶,再到今天的单株茶,这在表面上形成了普洱茶纯料茶的系列。
所谓单株茶,是指山头茶,纯料茶之后发展的又一个概念,鲜叶采摘于某个名山,古树,单独一棵树,制作而成的茶饼。
在传统茶人看来,这属于离经叛道的一款产品,违背了茶学规律,也违背了制茶理论。作者曾经与2007年采访过著名的普洱茶专家邹炳良先生,邹厂长直言:纯料是什么茶?每种茶都有优点和缺点,显优隐次、补阙拾遗,才能做到一款最好表现的茶,纯料和拼配的争论市场一直在讨论。其实纯料是指原料,拼配是一项加工技术,两者有联系也可以说不相干。事实上,关于普洱茶的拼配,历史上早有记载。
传统茶人和现代茶人的差异最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对于市场发展的看法也不一,茶区的拼配、级别的拼配、年份的拼配、发酵程度的拼配,这是传统茶人接受的理念。
至于2014年,市场则发生了变化,必须是打上了古树茶的标签了,云南省平均一年的产量约5.5万吨的产量,2014年达到了11万吨,这多出来的几万吨,无不是借助古树茶这一标签营销市场,表面看这是古树茶概念的成功,实质上反映从普洱茶到古树茶,市场发生了多元化的裂变。
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市场多元化越来越深入,表现在产品上就是各自的概念,穷出不穷。传统产品,单株纯料都符合现代人要求的,独一无二的,特色的,个性化的需求,毫无疑问,单株是有缺陷的。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单株古树是对完美理想主义的一种追求,承认单株的缺陷,总比一味否定单株要好,内含物质不够丰富,层次似乎不够分明,其实都代表了市场向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单株茶其实只是一个产品多元化的载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