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沿茶马古道探普洱秘闻

沿茶马古道探普洱秘闻

2019-05-29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沿茶马古道探普洱秘闻

普洱是一座让人向往的茶城,因地得名、因茶闻名,自古至今皆当之无愧地成为茶城的代名词。今天的普洱城,各地商人云集,普洱市因茶而成为文化荟萃之地。

沿茶马古道探普洱秘闻

茶马古道,分布着诸如易武、普洱、黑井、鲁史、巍山、腾冲、丽江、丙中洛、中心镇、升平镇等上百个古村镇。这些古村镇,有的已列入世界遗产,有的已列为历史名城、镇,然而有的至今还保持着原生态,在古道深山不为人知,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社会发展的大版图向西南、西北延伸,普洱及城市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沿茶马古道探普洱秘闻

谈及普洱茶首先要了解因茶而闻名的普洱市。

普洱市是一座让人向往的茶城,因地得名、因茶闻名,自古至今皆当之无愧地成为茶城的代名词。如今的普洱城,商贾云集,因茶而成为文化荟萃之地。

“普洱茶名重于天下”,这是清人檀萃1799年在《滇海虞衡志》中记载的史况。历史上乾隆皇帝送普洱茶给俄国使团、英国使团,在清宫档案中多有记录,而《红楼梦》中贵族千金、太太们喝普洱茶更是世人皆知。普洱茶因此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沿茶马古道探普洱秘闻

溯源“普洱茶”

普洱茶产自云南南部少数民族地区,西双版纳(车里)是普洱茶的孕育地、原产地及主产区。普洱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普洱府成立于(1729年),有历史记载,明万历末年(1620年),普洱茶已“士庶皆用了”,而车里宣慰司管辖普洱时,普洱茶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目前西双版纳保留着5万多亩明、清时期的古茶园,是近代史人们检验、断定“普洱茶史”的珍贵活史料、活档案。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记载:布朗族和崩龙族统称朴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今德宏、西双版纳山区还有一千多年树龄的古老茶树,应是崩龙族和布朗族的先民种植的。唐代南诏国后期,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彝族先后迁入西双版纳种茶,到明末清初已初步建成15个大茶山,茶园面积超过10万亩,分别位于:澜沧江以东的莽枝、倚邦、蛮砖、攸乐、革登,易武;以西的南糯山、勐宋、帕沙、贺开、布朗山、巴达、曼糯、小勐宋、景迈。普洱茶诞生的摇篮就位于此,也是清代普洱茶能闻名天下的资本。

从西双版纳古茶山形成的时间及明清两代史书对普洱茶的记载来判断,普洱茶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车里宣慰司阶段,二是改土归流后的普洱府阶段,这两个阶段不能分割,否则,说不清普洱茶的起源,道不明普洱茶为何辉煌。

沿茶马古道探普洱秘闻

探求车里茶文化

车里宣慰司是普洱茶形成的初级阶段,标志产品为“紧团茶”。依据《明·滇志》及谢肇的文章来分析,明代西双版纳应该实施过大规模的种茶计划。在车里宣慰司阶段,将茶叶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发展,推行指令性计划,号召山区各族村寨种茶。从明清两代留下的史书记载来看,明代车里宣慰司和中央政权关系很好,明朝还多次派兵协助车里宣慰司抵抗外来侵扰,稳定政权,因此种茶计划得以很好地延续下来。

明朝前期战事不断,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明正德末年(1521年)的一百多年间,边境一线的八百、木邦等五个宣慰司经常作乱,明朝廷几次派大军平乱,平乱耗用的军马不是个小数字,而云南茶叶可以和西蕃马匹互换,导致明代朝廷对于茶叶需求量大增,同时也促进车里宣慰司的茶叶更快发展,为茶叶发展种植奠定了基础。

沿茶马古道探普洱秘闻

寻觅林中之城普洱府

普洱府所属地区是北回归线附近稀有的绿洲,森林覆盖率约70%,山上云雾缭绕,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茶树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作为世界茶叶发源地的思茅市(今普洱市),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林中之城”,至今还保留着茶叶生长和发展的活化石链。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普洱府建立后,澜沧江以东的六大茶山(易武、蛮砖、攸乐、倚邦、莽枝、革登)划入普洱府管辖,而当时西双版纳是云南最大的产茶区,为了垄断“大钱粮”,清政府建立思茅总茶店,垄断经营茶叶,这也是历史上政府正式插手、控制、垄断云南茶叶。

雍正十一年(1733年),伊继善任云贵总督,撤销思茅总茶店,第二年在云南推行茶法,云南茶法规定交易的茶需为圆饼状,每个圆饼重7两,七个圆饼为一筒,每筒49两,每筒征税银1分,其实七子饼茶就是为了方便计税,而云南茶法的出台,也让七子饼茶逐渐被外界所熟悉认可。

从古至今,得此殊荣的只有云南的七子饼茶,它是清代唯一达到标准的入贡茶,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标志。清代改土归流普洱府置建后,15个大茶山进入鼎盛时期,按史籍所记载,清代普洱茶最高年产量8万担,15个大茶山面积可达到20万亩,这些直接造就了普洱茶的辉煌,才有了后来“普洱茶闻名天下”的美誉。

原创: 亚太茶业微刊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怎么喝,多一个小动作,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普洱茶怎么喝,多一个小动作,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普洱茶的世界很大,讲究也很多。

拿到普洱茶时,不妨先学一招,在喝之前多做一个小动作,可能会好喝百倍喔!

普洱茶怎么喝,多一个小动作,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很多人有开封马上喝茶的习惯。但像普洱这样的茶类,尤其是经过了多年仓储的老普洱,开封即喝口感不佳,常常能喝出异杂味或是感觉燥喉

 

对于老茶客来说,醒茶便是再熟悉不过了!

 

大部分普洱茶,甚至一些其它的茶类,从密封罐里拆封之后,更好喝的秘密在于,放进透气的陶罐中“醒一醒”。不同的茶类,醒茶时间会有些不同。

 

醒茶这件事,茶姐今天来跟大家说一说。

 

目录

1|醒茶的目的和作用。

     

2|普洱茶如何干醒?

     

3|普洱茶如何湿醒?

 

 

普洱茶怎么喝,多一个小动作,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1|醒茶的目的和作用。

 

醒茶分为干醒和湿醒。

 

干醒则是将仓库存储的普洱茶拆封,用其它的方法进行存储1-3个月,去除异杂气、发散茶气的一种方法。

 

湿醒是泡第一道茶弃之不饮,提高茶叶的温度,让茶叶充分舒展,茶味更好地呈现。有的人把第一道称为“洗茶”,其实,称为“润茶”或“醒茶”更贴切。

 

为什么要醒茶?

 

字面意思就是把茶“从沉睡中唤醒”。对生普来说,久存之后需要让其杂味消散,香气“活”起来,其饱满的韵味才能展开来。对于熟普来说,渥堆产生的熟气让人觉得不愉悦,加之包装进行仓储,若一开封便直接冲泡便感觉有点“闷”。

 

再好的仓储,也需要醒茶。

 

纯干仓只是理想状态。普洱的存储干湿得当,茶叶不能受潮是底线。干醒是在喝茶之前,改变茶叶的存储方式。茶叶醒得好,口感能提升一个层次。

 

普洱茶怎么喝,多一个小动作,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2|普洱茶如何干醒?

 

1、茶叶解散

 

饼茶或其他形状的紧压茶,需要拆除包装,充分解散。从茶饼侧面插入茶刀,上下晃动,轻轻将茶叶撬起,注意沿着茶叶的条索,尽量避免茶叶撬碎。正确的方法撬下来的茶,是呈片状的,茶条完整。

 

2、通风透气

 

将解散的普洱茶置于干爽的瓷盘上,放入干燥通风处,为了防止灰尘或杂物掉落,可在茶上盖一张宣纸,透气性较好。茶叶注意隔绝异味,且不可强光直射。这样放2-3天,尘封的味道基本上就消散了,如果是渥堆味比较重的熟普,可加长时间。茶要彻底地“醒”过来,还需要进一步醒茶。

 

3茶罐储存

 

陶罐或紫砂罐透气性好,很适合用来醒茶。过度醒茶也会散尽茶香,需要控制好时间。在空气中已经通风透气过的散茶块,放入茶罐中进一步醒茶,大概存放2-3个月,让茶与空气缓缓接触。茶罐透气性好,导热慢,能保持罐内温度、湿度稳定。

 

普洱茶怎么喝,多一个小动作,让你的茶好喝百倍

3|普洱茶如何湿醒?

湿醒,便是第一泡的润茶。沸水冲茶后加盖迅速出汤弃掉,避免过度浸泡而使茶浸出物质过多,而致使正式冲泡时茶味变淡。

水温的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嫩度来控制。原料较老的茶,可用沸水醒茶,原料较嫩的茶,适当降低温度醒茶。

时间的控制,可以根据茶叶的紧压程度把握。压得较紧的茶,可以适当延长醒茶时间,让茶叶慢慢展开。一些普洱熟茶、黑茶,如果觉得醒茶不够充分可以进行两次醒茶。

醒茶这件事,本身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的。不管是干醒还是湿醒,醒茶醒得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茶的口感,也只有自己尝试、对比过才能知道。

图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大川谈普洱茶


  中国普洱茶网讯:小伍个把月前就跟我约稿,希望就今年普洱茶市场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写篇主题文章,受人之托深感责任之重,竟有些惴惴焉。一来我才疏学浅,没读过MBA没学过茶又是半路出家;二来对普洱茶知之皮毛,说的外行怕被人笑话;三来文笔拙笨,别坏了人家杂志的名声,几次提笔几次又放下。反思自己,从事茶叶行业竟也有了些年头,从国际贸易入门,干过工厂,管过销售,主导过战略的修订,亲身参与了很多新品的研发,经历了茶叶行业里里外外近二十年风云变幻,深深体会到中国茶叶行业的变革和发展,也许从一个不大懂得茶的业内人的角度看待一个行业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启发。想到此处,能有机会借这个平台与众同仁分享一下个人的想法,未免不是个积极的态度,纵然成了反面教材也算有个去处。

 

  普洱又成了焦点,估计和今年的市场有关,无外乎“产量减了”、“价格涨了”、“市场火了”。云南连续三年旱,今年普洱茶产量估计比正常年要减少15%-20%,量少自然为涨价埋下伏笔,所以普通台地茶普遍提价10%甚至有些产区更高便也顺理成章,而高端古树茶收购价的增长则高达40%-60%。网上看到了一些产区价格参考:普通台地茶,平均售价大多在16元/公斤左右,质量最好的也仅为24元/公斤左右,大约仅比去年同期增10%;高端古树茶,老班章大树茶2200元/公斤,新班章大树茶1200元/公斤,贺开大树茶400元/公斤,帮盆大树茶500元/公斤,易武高山大树茶600元/公斤,麻黑大树茶800元/公斤,落水洞大树茶700元/公斤,刮风寨大树茶1200元/公斤,邦崴300元/公斤,涨幅从20%到50%不等。价格可能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和我们在产区收集的情况八九不离十,大树茶普涨而且涨幅令人吃惊是个不争的事实,有些标志性的村寨大树茶价格甚至翻了一番。

 

  古有洛阳纸贵,今有云南茶贵。只要中国妈妈喜欢,全世界的婴儿奶粉都可以买光,只要中国消费者喜欢,云南大树茶便也不够喝。大树茶因为产量稀少、生长环境原始天然、茶质丰富而获得高端收藏客及品鉴客的亲睐,十几亿中国人有个几万人需求,云南一两千吨的大树茶怕就不够分的了,更何况只有几十吨的寨子茶。

 

  大树茶火了,价格涨了,其实跟干旱也没多大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供求,归根结底还是有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了普洱茶,了解了普洱茶,无论是跟风附庸风雅,还是真心喜好,普洱茶从08年后就进入了稳步上升阶段,虽然经营普洱茶的茶商说超过50%的普洱茶被投资者收藏,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喝。听到过这样的总结:普洱茶是最贵的茶,一饼清代老茶可以值上百万;普洱茶也是最便宜的茶,一饼新茶不过一两百元,算成斤不过两三百块,随便其它名优茶都比它贵。但是喝普洱的不是富贵显要便是文人墨客,大众工薪认知的反而少,喝的就更少。随着普洱茶健康功效和收藏价值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普洱,开始饮用普洱,开始喜欢上普洱,而少数族群为了体现差异化,大树茶物以稀为贵的价值属性便也显现了出来,贵就是自然的了。

 

  大树茶好不好?买得起当然好。乔木有乔木的优势,古树有古树的长处,毕竟身处深山高海拔天然环境,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吸收起天地精华来力量自然大些,大叶种的叶子都比台地的来的饱满,茶叶的内含物更加丰富,所以喝起来自然就有了“霸气”。行里人都说大树茶现在喝起来苦涩味多些,存放以后会变得更醇厚,而且物以稀为贵,升值空间也大。

 

  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其实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于野生大树茶拼入边销茶的比例是有严格的规定,据说之前曾经发生过牧民饮用导致腹泻的事件。约是那时的人本没有油水,喝点药力大的肠胃肯定就不适应了。而现在肚子里油水多了,甚至严重富裕了,不喝点有劲的、刺激的就无法打破这种不通顺的状态,这也可能是大树茶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之一吧。但是这并等于说台地茶就不好了,台地茶更像我们自家种的白菜、萝卜、黄瓜、西红柿,经过几百年的驯化,茶性变得更温和,也许力道已不像他们的祖先,但是对人体的副作用便也小了很多。其实我们今天喝到的老茶,红印也好,黄印也好,7542也好,88青也好,哪个茶是用寨子里的几棵古树做的呢?更多的是用普通的台地茶拼配而成,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后续发酵变化,便成了普洱茶中的经典之作。对于普洱茶而言,特别是生茶,茶底非常重要,因为决定了内含物的丰富性,但是后期存放的环境和时间更为重要,因为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不仅仅是在工厂里完成的,它更大的价值是在存放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样的茶叶,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存放环境、采取不同的存放方法都呈现出不同的转化结果,每一片茶仿佛都有了灵魂,诉说着春夏秋冬、寒暑晴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甚至每一个普通的消费者都可以亲身参与到这个后期的制造过程,制作自己的普洱藏茶,五年、十年、二十年后打开来后细细品味自己的作品,心里回味的也许早已不仅仅是一杯茶了。更有人把普洱茶比喻成男人,年轻时彰显热情、朝气、活力,经历过岁月的洗礼,经历过时间的磨练,没有了青涩,没有了浮华,更深、更沉、更稳、更厚,不细品更无法发现内在的丰富和悠长。我想,普洱茶的魅力也许便在于此了。

 

  说起普洱茶,也真是茶中异军,这些年竟是一直贯穿着整个行业的脉搏跳动。其实它本不是主脉,根据云南2012年的数字普洱茶不过8.1万吨(真实的数字怕还不到),在整个省里27万吨干毛茶产量里也没有超过一半,更不要说全国160万吨里的比重,但是普洱茶总是在各种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的音调里若隐若现,甚至突然跳将起来,给你一个诧异。跟二十年前相比,普洱茶已不再是藏匿在深闺中无人知晓的小品种,一旦登上了舞台,它便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普洱茶原本是外销品、边销茶,传统茶叶的主要消费区域并不流行。如果退回到二十年前,估计云南人知道普洱茶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喝的人那更是凤毛麟角。云南大叶青绿茶倒一直是云南人民的最爱,至今主流的身份依然没有改变。到了外省更是如此,滇红的名气在海内外也许更大些。普洱茶在马帮时代穿山越岭远涉海外,49年后也一直是出口港澳东南亚的重要茶类。茶叶的出口,不仅为国家复兴换回了宝贵的外汇,而且保证了海外华人、华侨饮茶、喝茶的消费供应,同时也因此在海外保留了历年生产出口的各类产品,造就了普洱茶丰富而有序的传承文化。

 

  如果康乾盛世时是普洱茶的第一个黄金期,并被敕题“瑞贡天朝”以示皇恩浩大,那么普洱茶的第二个黄金期便要从台湾开始说起。约是上世纪90年代末,台湾部分茶商开始从香港进口普洱茶,因为台湾本身也是茶叶主产地,所以其它茶是受到保护的,只有普洱茶无可替代所以可以畅通无阻进入台湾。台湾人喜喝茶、爱喝茶更喜欢研究茶叶的文化,普洱茶不同年代不仅是批次不同、包装不同、级别不同、货号不同,而且存放时长不同、存放环境不同、存放地点不同,风味更是有着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印记,普洱生茶经过后期存放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完全迥异的茶性特征赋予了普洱茶“活的古董”的差异化区隔优势。对于陈年普洱的喜爱、几百年贡茶历史形成的厚重的文化积淀、全天然高原大叶种晒青茶叶后期自然转化的丰富口味变化、陈化后发酵形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对健康的积极保健功效都使得台湾茶人对普洱的痴迷超过了任何一种茶类,并将这种痴迷转化成文化和商业产物进行理智传播,普洱茶专项研究书籍、杂志、研讨会,甚至一张从清代有票号开始的到1951年以后的中茶不同时期的普洱茶内扉百票图都被印刷成海报在台湾发行。而这一切又随着两地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在本世纪初前后传播至大陆,不断发酵,从寻找老茶到追捧新茶,并将这个默默无闻的小茶类在2007年带到了最高峰。

 

  普洱茶的发展本是理性的,台湾茶商原本也想本本分分的带些老茶过来,换些新茶回去,再慢慢存放,再用老茶换新茶。茶是拿来喝的,存只是喝的前奏,就好像冬天想喝口女儿红暖暖身子用点热水烫烫一样。没成想普洱回到了本土便突然亢奋起来,被迅速打上了某种“交易品”的烙印,短期致富的故事漫天飞舞,全国茶叶届也不断涌现因为普洱茶发家的茶商,买好车、买好房,茶叶有没有并不重要,茶叶品质如何也不重要,一张提货票就可以被买来卖去,上午买来下午卖去,T+0操作得心应手。有人开玩笑,就算是仓库里放了一堆石头也无所谓,反正也没有人在意。全国一片繁荣昌盛。

 

  中央电视台也对这个社会现象作了报道,节目的名字就是“疯狂的普洱茶”,客观的描述了当时的场景。泡沫总是要破灭的,筵席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2007年普洱茶就像跳楼机一样从喜马拉雅跌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一时间市场变得鸦雀无声,2008年春茶的干毛茶原料价格只剩下2007年春茶的五分之一。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评价普洱茶这次泡沫破灭的过程,普洱茶对茶行业的贡献是无法否认的:云南的茶农得到了好处,普洱茶热给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班章村以前一个寨子只有几十万,而现在户均40万,农民得到了实惠,这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经营普洱茶的茶商都赚到了钱或者茶,2008年到芳村走一走就可以看得到,虽然没有了泡沫,但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名车随处可见,连附近房价都涨了不少,而这在以前以经营乌龙茶为主的市场上是想都不敢想的;成就了普洱茶的品牌格局,大益可能是这场盛宴最大的赢家,市场的追捧和勐海茶厂的历史积淀成就了一个领导者的原始积累和蜕变,而如今单一品类10个亿的销售收入已经在中国茶叶行业首屈一指,无人望其项背,普洱茶小行业已经脱离了茶叶大行业不成熟的分散格局,几大主品牌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与份额;带动了其它后发酵类茶甚至半发酵类茶的发展,包括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因为与普洱茶的相近属性也在近五年每年以超过40%的速度在发展,成为新的热点,岩茶、铁观音、白茶也都竖起了“陈年”“收藏”大旗,在普洱茶引领的风潮中分杯羹;开创了品牌茶难以以单品类专卖经销的方式在全国迅速建立分销渠道的先河,也许是普洱茶的品牌知名度,也许是普洱适合长期保存的特点,也许是普洱茶愈老愈升值的收藏属性,使得多数普洱茶品牌都选择了在全国建立专卖经销商渠道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在其它单一茶类上应用几乎无法生存,至今黑茶等同类型茶依然复制着同样的模式。

 

  普洱茶拥有者强大的生命力,这也许与它出生时就带着品牌的烙印有关,可以说普洱茶为中国茶叶行业品牌化做出了重要的表率作用。回顾历史,放眼现状,中国茶类极大丰富,但是行业内批评的最多的便是有名茶无名牌。中国茶企品牌意识、价值观以及能力也刚刚处于培养期和导入期,真正超过20年历史的茶叶企业还屈指可数,更不要说超过二十年的品牌。仔细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呢?其它不细说,但是消费者对茶叶以及与品牌之间的关系认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百年宋聘普洱、五十年中茶红印普洱、各族人民大团结中茶黑砖等,普洱茶、黑茶很早就因为紧压茶的包装、运输和消费模式使得品牌的历史与茶的历史紧紧地交融在一起,难以分割,没有品牌的普洱茶没有任何价值。因为有品牌所以有对品牌的尊重、有对品牌的责任、有对品牌的信任,才有了对品牌负责任的经营者,才有了对品牌信赖的消费者。而中茶普洱自始便是如此,也许第一批制造者并不知道他们做出的第一饼印着红红的八中一茶商标的茶叶并出口到香港换取第一笔外汇对于60年后意味着什么,但是作为50年后普洱茶的再度兴起,普洱茶企业对品牌的执着和认知,品牌带给每一个普洱茶企的意义和价值恐怕与50年前他们的先辈的先知先觉是无法割裂的,这也是普洱茶作为一个2006年以后才有了国家标准从黑茶大类里析离出来的小品种却在整个中国茶叶行业里脱颖而出,仅仅十年的时间,形成了近30亿的大产业以及大益、普秀这样的知名新生品牌的独特之处。

  昨日友人受朋友之托询问哪里能买到红印,一饼要多少钱,我凭记忆回复他说大概15万左右,以为不过如此。担心说错了晚上又向专门经营老茶的商家请教,才知道几年前的价格已是老黄历,无纸红印都超过这个数字,而品相好的有纸红印已然接近40万,于是赶紧回复友人,居然还被问能不能买个十片八片。我是当然喝不起的,但总是有人喝得起的,相对于60年的老茶,印刷钞票应该技术上来的更容易些。世界上的红印喝掉一片就少了一片,而这一片的价值就会加载在其它茶身上。北京学区普通的房子都已经卖到10万元一平米,难道全世界只有这么百十来片存放60年还没有被喝掉被污染被破坏的作为中国茶叶历史重要见证的红印茶还顶不了一个学区房的卫生间吗?

科技日报:微生物群影响普洱茶发酵机制基本摸清


原标题:微生物群影响普洱茶发酵机制基本摸清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直接影响发酵食品的质量,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商业价值。记者3日从云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龙润普洱茶学院赵明、吕才有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潘映红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伍建林教授合作,历时多年在普洱茶发酵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普洱茶是我国著名的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保健作用。此前,尽管在解释与食品发酵相关的微生物代谢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仍然不甚清楚,严重制约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研究团队首次从微生物组的角度,对普洱茶两次重复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定性研究。

他们整合应用扩增子测序、宏蛋白组和代谢组的多维宏组学技术,分析捕获了大多数微生物多样性,系统研究普洱茶发酵菌群结构与变化、微生物组功能及代谢物动态变化,关联分析微生物群落及其酶参与的物质代谢,发现了微生物产生的与纤维素、木质素等茶叶多糖降解以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关键酶,为进一步揭示普洱茶发酵核心微生物组的组成及功能,完善普洱茶发酵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研究证明了微生物群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与多糖降解和酚类化合物代谢有关的酶的产生中的作用,确认由此导致了代谢物含量和普洱茶品质的变化。相关结果以“多维宏组学技术研究普洱茶自然发酵微生物”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mSystems》上。

这项研究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代谢物和酶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见解揭示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群,并突出了多维宏组学技术在理解食品发酵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方面的作用。

注:文来源科技日报,作者赵汉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