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碧螺春>碧螺春茶像什么呢

碧螺春茶像什么呢

2018-03-22 访问量: 168 茶礼仪网

  碧螺春是一种口感很不错的茶叶,因为这种茶叶在中国的市场是比较常见的,而且知名度也是很高的,所以打牌的力量想必大家也都是相信的,但是碧螺春茶大家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碧螺春茶像什么呢。

  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简介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碧螺春茶像什么?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

碧螺春茶像什么

  碧螺春茶像什么,外形纤细茸毛披覆卷曲成螺银绿隐翠。品饮时先将80~90度水置于玻璃杯中再投放碧螺春茶叶,茶立即沉底,瞬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香气袭人,观其形春染杯底绿满晶宫饮其味幽香清雅味醇。

  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想出来的问题的答案自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碧螺春茶像什么在上面的介绍中也仅仅就是小编自己的想法,大家在喝茶的时候也是可以仔细的了解一下碧螺春茶像什么的。

有用+10
分享

碧螺春历史溯源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

 

  以下文章由爱茶网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碧螺春历史溯源

 

  对于碧螺春的历史溯源,曾有不少人进行过专门考证,有的人称碧螺春始于清初;有的学者考证认为形成于1712年至1734年之间;还有猜测在1691至1701年之间。目前,在各种论著中,引用最多的,还是清代王应奎于乾隆二十二(1757)年撰写的《柳南续笔》有关“吓煞人”改碧螺春的故事。《柳南续笔》中记称:“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持竹筐采归产野茶楼袜,每岁土人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然人香。’吓然人’者,吴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云。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元正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己卯岁(1699年),车骂幸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而售者往往以伪乱真。”

 

  《柳南续笔》的上述记载,虽说引用者众多,但我们认为只有“康熙年间把俗名‘下煞人’的改名‘碧螺春’和碧螺春茶最早采自碧螺峰”这两点可信,其它就属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了。因为,《柳南续笔》成书于乾隆年间,而早此的《随见录》的记载简洁得多其载:“洞庭山有茶,微似芥茶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杀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不枝不蔓,既没讲到置怀间的事,也没有讲到康熙提名的情节。《随见录》原书已散失,上述记载,为清代延灿的《续茶经》,成书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这表明了《随见录》当是《续茶经》之前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的一部作品。由此可见,上述关于碧螺春的记述,应当是《随见录》作者自己亲见亲闻的记录,是可信的。

 

  另外,这里还有一条重要史料可与《随见录》相印证。这就是《江苏县区志》所说的“茶,出洞庭包山者名剔目,俗名细茶;出东山者品最上,名片茶,精制者,价倍于松萝。”《县区志》成书于康熙二十八(1689)年。特点和《随见录》所说一致,即茶叶的条索较细。再近一点,就是清代王维德编样的《林屋民风》(成书于1712年),也照抄了《县区志》说法,所不同的就是将“茶”改成了“土产”。这也说明在1712年时,还没有碧螺春的说法。如果真是康熙皇帝亲自所定的名字,对此,《随见录》等书的作者,是决不敢疏漏的。

 

  据史料考证,碧螺春的茶名是取自于东山的碧螺峰,并非有些人所认为的“因其形似碧螺,采在春天而得此名”。碧螺春的取名时间应该是在《林屋民风))(1712年)和《随见录》(1734年前)成书之间。

 

  不过我们指出这一史实,并非要大家今后就不提康熙南巡至太湖而御踢其名的故事,民间传说嘛,不妨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在这个传说背后,会不会是当时的土人,想借帝王之威,扬其名而谋茶利呢?

 

  还有更早一个传旅“碧螺春原是野山茶,俗名叫‘吓煞人’。茶籽是由山禽衔来,掉在洞庭东山碧螺峰的石壁上。明时有个丞相叫王鏊,东山人。一年他回乡时,特题书:‘碧螺峰’三字,并镌刻于碧螺峰的石壁上,同时又带了一些山茶返京,献给孝宗皇帝。皇帝饮后茶特别清香甘甜,随问他这是什么茶?王鏊认为叫‘吓煞人这个茶名不雅说:此茶产在吾乡碧螺峰,从此,此茶便有碧螺春,的大名。”这段内容可以说是与《柳南续笔》的记载传说借帝王圣威以扬其名的一个故事的两个不同版本。

 

  那么,碧螺春的生产到底是先于洞庭东山还是西山呢?由《县区志》可以证明,碧螺春既是东山,也是西山劳动人民的共同创造,是剔目和东山片茶的延续,是洞庭东西山历史制茶技术发展的共同结晶。但是,东、西两山虽一脉相承,但是水相望,交通有诸多不便。因此,东、西两山要在同一年份同时形成碧螺春,也不太切合实际。据清代戴延年在乾隆三十六(1771)年所著的《吴语》中指出:“碧螺春产洞庭西山,以谷雨前为责。唐皮陆各有茶坞诗,宋时水月院僧所制尤美,号水月茶,近易兹名,色玉香兰,人争购之,淘茗芹中尤物也。”这就是说,水月茶是在接近1771年时才更名为碧螺春,这可能是因东山碧螺春的炒作而名声太大,以至于盖过了历史悠久的水月茶,才不得不更名了。

碧螺春优越的环境条件

  今天不论是讲到江苏名茶还是全国名茶,都必然要提到大名鼎鼎的“碧螺春”,而且还要位居诸名茶的前列,作为苏州历史名茶,碧螺春”真是太幸运了,相比之下,在1000多年前就让苏州茗饮响遍天下的“虎丘茶"、“天池茶”以及“水月茶”等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有的淘汰消失了,有的改名了,还有的变得默默无闻了,看着“碧螺春”风光了。

  碧螺春从诞生伊始,就有着许多非常优越的条件。首先,她既有广阔的包容性,又能给人有着充分想像空间的优美名字,这给碧螺春注入了强有力的生命。碧螺春茶名由来,除了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外,也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茶一样,是以产地命名的。据考证在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洞庭东、西两山都有碧螺峰。据东山碧螺峰在后山白豸岭响水涧石桥之东,是一座砂岩山,石壁曾产野茶数株,是为山人朱元正采制,香气异常,名“吓煞人香”(也有说少女采茶入怀散发香气);洞庭西山的碧螺峰,在东河南徐村南徐饭店后面,去石公山路上可见,是一座太湖石秀峰,元代以来就称碧螺峰。明嘉靖间,这里出了进士、吏部左侍郎徐缙,峰前盖了徐氏宗祠,因称碧螺峰为徐宅山,以致原山名为人遗忘。1989年出土的《故东篱徐公墓志铭》载:明徐氏来包山(西山),居碧螺峰下。”民国《吴县志》收沈彤《游包山记》也说:“自林屋山东北水行数里,见有峰拔层峦之中色苍翠而旋上者,碧螺峰也。"尽管是以地名命名,但她不像虎丘、天池等那样局限在很小范围内,而是包容了洞庭东、西两山广大的区域。

  碧螺春刚出现时,其外形风格特征是何种样子现在已很难考证。但是,顾名思义,“碧螺春”的“碧”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茶的色泽;“螺”字,更可想像成蜷曲如螺的茶形,"螺”后再带一“春’字,色彩亮丽而充满生机。另外,“碧螺春”三字读来琅琅上口、韵味盘然。也许后人就是根据她这个美丽的名字,才逐渐想像塑造出“碧螺春”茶的独特风格特征的。根据这一特征,相应地人们也就可以在较广的地域内发展碧螺春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而不像虎丘茶仅限于寺园为中心的小块茶园。说到这里,不妨记录一些虎丘茶被淘汰的资料作时比。据记载,虎丘茶园位于离剑池不远的虎皇西部虎丘寺附近,由野生茶改植。园地很小,茶园由虎丘寺僧管理和所有。尽管品质“最号精绝,为天下冠”。但“惜不多产,皆为豪右所据,寂寞山家,无繇获购矣”。最终,也由于它的既珍责又稀少,到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有个大臣莅临苏州,强索虎丘白茶,寺僧无茶可赦,竟遭刑辱,住持愤而砍树创根,以死相抗。一代名茶,也从此消亡了。

  其次,碧螺春茶出现后,不仅借助帝王将相的烘托青睐而名扬天下,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她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学者崇尚鼓吹以及时其生产、加工、包装梢售、品饮技艺的不断探讨和提高。清代朱深《洞庭东山物产考》载:“洞庭山之茶,最著名为碧螺春。树高二三尺至七八尺,四时不凋,二月发芽,叶如桅子,秋花如野善薇,清香可爱。实如枇杷核而小,三四粒一球。根一枝直下,不能移植,故人家婚礼用茶,取从一不二之义。茶有明前雨前之名,因摘叶之尽早而分粗细也。......碧螺春有白毛,他茶无之。碧螺春较龙井等为香,然味薄,渝之不过三次,饮之有清凉醒酒解睡之功。……”;清代谢章挺《碧螺春》:“洞庭山茶,产于碧螺峰上,’

  碧螺春’。其色如螺黛,其味如如兰麝,其细如蚕眉。采于社前者为头茶,又名寿茶(本社字,后误传为寿字);二采者为明茶,谓清明时所采。不过一二十两,山人亦自珍惜,俗谓之吓煞人。

 

洞庭碧螺春的鉴别

洞庭碧螺春——康熙所名,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中的洞庭山,成茶外形卷曲呈螺,银毛遍布,香浓芬芳,滋味醇厚,汤色嫩绿明亮,茶之珍品。“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最”。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鉴别: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