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泡法>大红袍泡法有哪些

大红袍泡法有哪些

2019-06-09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大红袍泡法有哪些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在福建乃至全国都有着非常大的名气,当然好茶就是要泡出来的,那么大红袍泡法有哪些?

大红袍复杂的冲泡方法:泡茶前要先洗净茶壶、茶杯。然后用开水烫过。加放茶叶因人而异。将沸水冲入,壶满为止,然后用壶盖刮去泡沫。再用开水冲净壶盖上的泡沫。盖好后,用开水浇淋茶壶.既能提高壶温,又能洗净壶的外表。约1分钟既可品茶了,有“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说法。斟茶有讲究,各杯先斟少许,然后均匀巡回而斟,喻为“关公巡城”。茶杯剩少许后.则杯点斟。喻为“韩信点兵”.以免淡浓不一。冲水要高,让壶中茶叶滚动促进出味;斟茶要低,防止茶香散发.避免产生不雅的泡沫,叫“高冲低斟”。接受敬茶时,不必起身迎接.只要以食、中二指轻轻敲桌,如下跪状即表谢意。端茶杯时,宜用拇指和食指扶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如此端法,即稳妥,又高雅,喻为“三龙护鼎”。

大红袍泡法有哪些? 以上就是专业的大红袍泡法介绍。此外,还有简单的泡法,在这里小编就不介绍了。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的黄金时代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周遭的一切,对身边的东西熟视无睹。生于此长于此,第一杯武夷岩茶的诞生已逾三百年。

武夷岩茶若耐人品味的女子,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洋溢着内在的诱惑。它有着所有茶类中最复杂的制作工艺,使一片叶子充满了表现力,使表现力充满诱惑力,使诱惑力变成品味和市场的魅力。

有人说,岩茶随着一波波炒作,价格越来越高,影响力也似乎越来越大,但品质却无从保证,还有那灵秀山水里越来越陌生的做茶人。

社会总是对某一群体有既定的印象,政客应该睿智犀利,诗人应该细腻缱绻,泡茶师要身着汉服唐衣或任何所谓中式复古服装,做茶人就一定要黝黑健硕、朴素憨厚。只是,跟祖辈们为了一口饭吃任劳任怨做茶有所不同,这一辈的茶农在茶季依旧起早贪黑、白天黑夜连轴转,茶季之外他们生活富足、也愿意走出去看世界。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萧红写下的句子,大概也暗合着第三代武夷岩茶传承者的心声。

每个家族的制茶传承,就是一部以大时代为背景的记录片。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和福建省代表团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上讲,“让我们感受到吹来的一股新风!南平武夷山区,把那些不符合标准的矿业、木材业关闭了,但是新的产业产生了。武夷山的茶升级了,利用武夷山打出各种品牌;旅游从以前的观光旅游变成休闲旅游,这些都是新的产业。”

这是一个人心浮躁,一切都可朝令夕改的年代。这也是武夷岩茶的最好年代,第三代传承者的黄金时代。

所有人都在奋力向前,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的现状,我在走着,就有路了。我们总在路上,不记得车马邮件都慢的那个时代,也忘了放陧脚步看看身边的风景,想想远方是不是自己寻找的故乡。

时间并不能限定我们在什么阶段该做什么,而我们却很难选择在不断的变化中,坚持自己的初心。

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建是乌龙茶的故里,这是我们的荣耀。祖辈曾创造的辉煌,是为后世留下的标准和榜样,后来者开拓进取,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对传承事业的记录,记录我们的进程,记录我们的情感。

一个家族,珍视过往,方得传承。

一个民族,尊重自己的历史,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大红袍怎么样大红袍初制工序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大红袍怎么样大红袍初制工序

  做青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判断做青适度与否,通常于亮处透视第二片叶,以叶面呈亮黄色,叶缘呈焦枯色,近叶缘之叶内呈淡黄色,靠近主脉及叶柄处呈淡黄绿色,俗称“三节叶”为做青叶的理想状态。前期较嫩原料,叶片由于失水不平衡而收缩面叶下凹的“汤匙形”,以手触之,柔软如棉;后期原料硬化则有刺手感。嗅之,青草气逐渐为花果香所替代,清香向熟香转化,即谓之兰花香,具有幽而清,浓而不浊、香甜扑鼻之感。做青在岩茶制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费时最长,一般需要8~12h。若操之过急,苦水未清,则会给茶汤滋味带来不良影响。

大红袍怎么样大红袍初制工序

  杀青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大红袍怎么样大红袍初制工序

  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簸扇、凉索与拣剐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炖火与趁热装箱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我与大红袍-偶然中的必然


真正认识大红袍对我来说是非常晚的,那是到了我从事茶叶工作6年以后...

有趣的是,大红袍其实是我正式学习茶叶以来第一个接触的茶叶,记得上课时,老师为了给我们演示泡茶的程序,随手取了大红袍来泡,我兴致勃勃,那可是久负盛名的名茶呀。接着便是汤杯,投茶,闷茶,出汤,金黄的茶汤顿时放在了我面前。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了就2个拇指大小的品茗杯,煞有介事的品了起来...哇......,好苦,像咳嗽药水,我敢对天发誓,那是我身平喝过的最难喝的茶。从此,对大红袍,我彻底断了念头,好多年没敢碰......而这种情绪甚至殃及了一切岩茶。

工作中学习了好多茶叶知识,书上说大红袍得名于其茶树的品种(大红袍树),是武夷岩茶之最,岩茶之王,岩晕显,有岩谷花香,色泽金黄饱满,回甘佳。但是资料上说,大红袍原株一共就3棵,已经被国家保护起来,就那么3株茶树上的茶产量可想而知了,平常人一定是无法品尝到的。于是每次看到我就琢磨着,是不是以前那次喝的不是正中的大红袍。如此说来,真正的大红袍已经绝版了,如何还能被流传下来呢?我们还做他的审评又有什么意义呢?

又一次,武夷的朋友带来了一泡大红袍,说是3株原株中的第二棵的嫁接植株,“奇丹”上的茶叶,自己家师傅做的,非常之好。从理论上讲,因为嫁接是无性繁殖,所以没有基因的变化,嫁接的植株和母株是比较相似的。就此,抱着再次舍命陪君子的心情,我又一次尝试了大红袍。哇,这次是出奇的好喝,没有焙火的碳味,盖碗杯盖上就一股淡淡幽幽的兰花香,久久不得散去,茶汤中一股子奇怪的劲儿沿鼻梁直冲脑门,好舒服,接下来就是甜甜的回甘。他们告诉我,这股子说不明白的劲就叫做岩晕。从此我对大红袍有了新的认识,不愧是武夷岩茶岩茶之王,2000元一斤,我立刻买了半斤,生怕以后找不到那么好喝的茶了。

【茶与生活小贴士】:

冲泡大红袍需用100度沸水从泡,建议使用盖碗杯,利于闻香和散热。你会发现盖碗杯杯盖上的茶香和杯中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茶叶中芳香物质的溶点不同,溶点低的方向物质会率先出来,而熔点高的则慢半拍。

好的岩茶等到茶喝完了,杯子冷了,仍能在杯底内闻得冷杯香,香气和热闻不同,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