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祁门红茶>润思祁门红茶效果怎么样?

润思祁门红茶效果怎么样?

2019-06-13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人们想要购买什么东西或者想要得到什么信息,都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尤其是对于红茶更是很多人的选择,平时喜欢高级红茶的人,都会去了解一下润思祁门红茶效果,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

润思祁门红茶效果怎么样?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共同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这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糖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能刺激唾液分泌,滋润口腔。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

润思祁门红茶效果怎么样?

润思祁门红茶效果怎么样?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硷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硷,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而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能够调节体温,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的排放,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有了这些讲解大家应该能知道润思祁门红茶效果了吧。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要是平时经常饮用红茶的话,肯定对身体有诸多好处的。不过不仅要学会品尝更要多去了解一下茶文化,这样的话才能够在生活中带来帮助。

有用+10
分享

祁门红茶的等级分类是怎样的

  红茶不仅种类多,而且每种红茶的等级也有好多,祁门红是红茶的一个精品茶叶,以口感软、外形美观、香味醇正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泡一杯上好的祁门红茶也成为许多爱茶人比较“奢侈”的事情,因为好的等级价格也是相当高的。祁门红茶等级还是挺多的,高品质的红茶等级以礼茶为最高,那么祁门红的等级是怎样的呢?

  祁红指产于安徽祁门县境内,是槠叶树种生长的,以茶树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初制茶后,再经过三个流程十二道工序制作分级拼配而成,以外形条索紧细均直,色泽乌润为主要特征的工夫红茶,成为祁门红茶,再根据其外形和内质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红茶图片

  祁门红茶分别从“外形”,“香气与滋味”,“水色”,“叶底”等特征上进行区分,比如礼茶,外形细嫩整齐,有很多的嫩毫和毫尖,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气高醇,有鲜甜清快的嫩香味,形成独有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绝大部分是嫩芽叶,色鲜艳,整齐美观。以下特茗、一级、二级茶的品质也就越来越差一点了,这就是祁门红茶的等级分类。

  以上的内容对于祁门红茶的等级分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选择祁门红茶的时候,大家不一定非要求最高等级的茶叶,价格也是挺高的,所以选择适合自己,让自己能轻松接受的级别为最好。不论哪种等级的茶叶,长期饮用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不过做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来说,等级高的茶叶到是挺适合的。

祁门红茶 享誉世界

  最近几年,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度上升,很多嗅到市场变动意味的茶叶制造商开始将眼光转向红茶市场,我国可以说是茶叶的故乡,红茶的种植面积在现在排在首位,但是,我国并不是红茶最大的出口国,各种原因复杂,并非是没有知名品种,祁门红茶就享誉世界。

  当前国际茶业市场主打的是“红茶”,约占茶叶贸易量的75%以上。中国几大红茶知名品牌亟待东山再起抢占国际市场,挑起“国茶贸易”的大梁。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的工夫红茶有很大的市场,祁门红茶、坦洋工夫、正山小种这些茶叶在欧洲已经是家喻户晓,有着十分广泛的消费基础,直接影响祁门红茶价格的未来趋势。

祁门红茶

  相较于国际市场红绿竞争分明的状况,国内市场似乎有点“特殊”,一改以往“绿肥红瘦”格局,成为“红黑白绿”混战局面,黑茶、白茶有望成为强劲的“黑马”。尽管如此,红茶发展依然很快,云南滇红、浙江的九曲红梅,过去主要出口的红茶,近年来被国内所接受,红茶也因其保健功效而备受欢迎,这使得祁门红茶价格逐渐走高。

  我国红茶的生产成本较高,祁门红茶亦是如此,居高不下的祁门红茶价格很大程度是由此引起。虽然我国的祁门红茶的名气很大,质量被国内外广泛认可,但是,居高不下的价格对于祁门红茶的市场扩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盏工夫茶,几世有心人_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从创制至今已140余年。这140多年的历史过往,充满了传奇、颠覆与回归的记忆。而在这时光长流中,祁门红茶的复兴之路、祁红技艺的传承之路,也是走得水往山复,一言难表。

1.工夫起,祁门香

“工夫茶”最早并不仅指红茶。在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中记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但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再被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茶”即全指红茶。

“工夫”的含义,是指初制、精制过程中的加工十分精细,下的工夫非常深刻。祁红工夫红茶是所有红茶里最费工夫的,初制、精制两大工段,其中传统手工的精制工序包括初抖、分筛、打袋、毛抖、毛撩、净抖、净撩、挫脚、风选、飘筛、撼筛、手拣、拼配、补火、匀堆、装箱等十几道工序。整个制作过程极尽繁复考究,祁门工夫红茶因此被视作中国工夫红茶的代表。

品质卓著的祁门工夫红茶,自创制以来,即以“香高、形美、味醇、色艳”扬名于世。在国内外茶史上,没有一款茶叶能像祁门红茶一样,连连荣获国际金奖:1910年,获第一届南洋劝业会一等奖;1911年,获意大利都郎博览会金奖;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大奖章、金质奖章等多个奖项……祁门红茶飘香五洲,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日本人称其为“玫瑰香”,英国人称为“祁门香”,被视为时髦饮料风靡当时的英国皇室更被视作其指定用茶,获“王子香”等赞誉。

巴拿马金奖奖章图

祁门茶叶自此独成一派并光辉璀璨。而关于这份传奇的缘起,关于祁红的创制者到底是谁,也一直是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一种说法认为是祁门人士胡元龙。据1916年3月15日《农商公报》上刊载的大清政事奏折记载:“安徽改制红茶,权兴于祁、建,而祁、建有红茶,实肇始于胡元龙。”胡元龙出生于门县平溪乡贵溪村,博读书史,兼进武略。他放弃了功名,将自己的热情投注到工农业生产中。在贵溪村的李村坞,胡元龙筑起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并在此开辟荒山5000余亩,遍种茶树。因为绿茶销路不佳,1875年,胡元龙从宁州请来师傅,用自产茶叶试制红茶。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黟县人士余干臣。据1933年祁门茶叶改良场丛刊《祁门之茶业》记载:“1876年,有黟县余某来自至德县,于历口开设子庄,劝诱园户制造红茶,出高价以事收买。翌年设红茶庄于闪里……此为祁门红茶制造之始。”余干臣1875年被罢官回乡后,仿造福建闽红的方式制作红茶,第二年还到祁门县历口设立茶庄。

其实,无须过分纠结于如何“二取一”——比具体的一个创制者更为重要的是,与胡元龙和余干臣同时期的彼时先贤们,顺应时势,在祁门这片生产好茶的土地上引入了红茶制法,发掘了祁门茶叶对于制作红茶的优秀适制性——工夫起、祁门香。

2.计复兴,开创举

胡元龙、余干臣之后,再次在祁红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是以吴觉农、胡浩川等为代表的为重振祁红事业而殚精竭虑的有才志士们。

在包括当时英国殖民者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操纵,中印(锡)茶叶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差异,国内动荡的时局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下,祁门红茶在走过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间这段贸易最盛时期后,到20世纪30年代初,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数量一再下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来源:《祁门红茶复兴计划》(1933年,吴觉农、胡浩川)

1932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赴祁门任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场长,在积极推动茶叶改良工作的同时,积极筹备祁门茶业改良场;1934年,胡浩川先生出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祁门红茶进入了由改良场主导的全面改良时期。

平里改良场现状

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的前身,是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在祁门平里创办的以研究和拓展祁门红茶为主旨的安徽省模范茶场——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现代茶叶科研的萌芽。1934年,它又改名为后来响名全国的“祁门茶业改良场”。

祁门茶业改良场是中国茶史上的一大创新,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它“开中茶自来未有的创举”,在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方面开我国茶界实业之先河:20世纪30年代祁红产业形成了问世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外销再度呈现繁荣景象;在培养人才等方面,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泰斗级的专家学者,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庄晚芳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过;1949年后在中国茶业公司系统负责业务技术的骨干许多都是在改良场学习或工作过,除了前述几位大师级人物外,还有钱梁、黄奠中、张维、傅宏镇、姚光甲、祁曾培、吴国英、葛延栋、董少怀、朱典仁、陈观沧、庄任、陈洪彦、何德钦、裘览耕、王良元、余怡生、孙守成、汪瑞琦、陈季良、黄盛昭、章世勋等一批现代茶叶科技的中坚力量。

改良场旧址

计复兴,开创举。这批志士们,看到了中国茶、中国祁门红茶之于中国外贸的重要地位,复兴之路走得艰苦卓绝,但仍不弃不馁。胡浩川先生到祁门后的15年间,无论再多的兵祸战乱世事变迁,他都以“个人不离场,工厂不空废,茶园不生荒”自励,对祁门不离不弃,生死相守。他的著名诗句“不爱人间富贵花,只采平凡快活茶”正是那一代茶人精神境界的写真。

3.守之世,谓之匠

1950年,改良场一分为三,一部分为祁门精制茶厂,一部分为历口茶厂,另一部分为祁门实验茶场。一年后,中国茶业公司屯溪支公司决定成立祁门和历口两个精制茶厂,1952年两厂都被划归于安徽省茶业公司,命名为安徽省祁门茶厂。1959年,祁门茶厂搬到祁门县城北门。经过多年不断的调整和改革,祁门茶厂以新的姿态诞生,也开启了祁门红茶新的历史大门。

祁门茶厂的曲折中发展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期。1992年,国家外贸体制改革,祁门红茶遭遇生存困境。2005年,一度代表祁门红茶历史与辉煌的祁门茶厂,以改制失败而倒闭的结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厂里的那些技术骨干们,也像蒲公英般散落在祁门的各个小作坊里。

今年已经80多岁的闵宣文,就见证了这段过往。

1951年,闵宣文进入上海商品检验局茶叶产地检测人员培训班学习,结业后,1953年起开始跟随历口茶厂技术厂长陈季良先生学习祁红初制、精制技术,学习手工精制和制成品等级规格、质量要求,祁门红茶审评的品质特点等知识。1958年,闵宣文调入茶厂任技术员,从此成为了祁门人。

在此后与祁红打交道的40多年的时光里,闵宣文成长为祁门茶厂和祁红产业的技术权威。2008年,他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更被誉为“当代祁红泰斗”,在中国茶叶界有着响当当的声誉。他炉火纯青的“官堆”技术,更是使得“闵拼”,成为祁红的一块金字招牌。

1995年,年过花甲的闵宣文从祁门茶厂退休。韶华如白驹过隙,青春不再,可对于祁红的那份执着与至情依然不减。许多红茶生产厂家纷纷邀请他前去指导祁门红茶的生产加工和技术把关,他也经常深入红茶加工企业调研,指导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还频频出现在各类茶叶评审评比活动中……2010年,退休将近20年的闵宣文,接受了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的邀请,出任技术顾问,继续与祁门红茶打交道。

当被问到现在的祁红究竟怎么样时,闵宣文说,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茶肯定会有些不同。过去的茶很好,但也不能说现在的茶就不如它。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传统的工艺。

同样在坚持传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还有谢永中。谢永中说,自己从学习手工制作祁门红茶,到真正自信自己做的茶是好茶,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

根植祁门这片茶香沃土,谢永中的祖辈们都会做茶,1971年进入祁门茶厂工作后,他便开始学习祁红精制工艺。从机械初制,再到精制手工,谢永中认真学习和研究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四十多年如一日。而在这丰富的生产实践中,他也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积累了祁门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的精华,更是以其出神入化的筛分绝活而声名在外。

所谓“筛分”,说起来像是很简单的工作,就是把茶叶通过筛子分出来,实际上却是一道非常复杂的工序。要通过不同的手型变化,让不同形态的茶叶在筛面上跳动起来,长短、粗细、轻重,各自集中,又透过筛子的网眼,彼此分离。而茶叶又是千变万化的,采摘时节的不同、甚至初制环节的细微差异,都决定了制茶师每次试图筛分的茶叶也不尽相同,把握这一切只能靠制茶师自己的技巧和经验。

2012年,谢永中进入祥源祁红公司负责生产工作,厂里也有几个想学做茶的年轻人。他说,学手工精制要下狠工夫,但是现在,愿意花10年、20年的时间去学一门又辛苦、又相对冷清的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与谢永中抱着同样传承期待的,还有现在祥源祁红统筹生产管理工作的陆国富

陆国富是1984年从安徽省池州供销学校茶叶加工与检验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祁门茶厂的。在三十多年的祁红制茶生涯里,他逐渐掌握了祁门红茶制作的流程和关键技艺,并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对祁红制茶工艺、技术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历任祁门茶厂技术员、加工车间主任、加工厂厂长,以及祁门茶厂重组后的祁红茶业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对于非遗传承人这个身份,陆国富所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与使命。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怎样把祁门红茶的工艺、技术与品质一代代传下去。面临人才的断层问题,他每年特地安排一部分青工学习祁红制作技艺,亲自示范,教学培训。2014年里,他的徒弟张惠民、毕昭纯和汪权获得市级非遗传承人称号;2015年,徒弟朱奇志也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仍在持续挖掘新人,每年选择2-3名新人作为重点后备来培养。

作为一代祁红茶人的代表性人物,肩负使命,陆国富正发挥着用平常心做实在茶的匠人精神,致力于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2015年,鉴于其对祁门红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陆国富作为祁红非遗技艺传承人获得“黄山不会忘记”奖。

守之世,谓之匠。在闵宣文、谢永中和陆国富这三位代表性的“祁红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固执,缓慢,重复,劳作”,但在这背后,正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的匠心精神——在一切讲求效率、减少成本而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始终如一,需要这样的赤忱担当,这样的坚守本心。

本文由祥源茶业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