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祁门红茶>祁门红茶产地>祁门红茶多少钱一斤2017祁门红茶价格产地介绍

祁门红茶多少钱一斤2017祁门红茶价格产地介绍

2019-06-13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红茶有很多种,祁门红茶就是其中之一,吃中国出名的好茶。今年的祁门红茶多少钱一斤呢?由于品种不一样,价格上面也有很大的差别哦。下面我们一起来2017祁门红茶价格以及产地介绍。

祁门红茶多少钱一斤2017祁门红茶价格产地介绍

祁门红茶多少钱一斤

祁红分祁红传统工夫、祁红毛峰、祁红香螺三个品类,每个品类还有诸多品级,一般是从外形和工艺来辨别的;

另外,甄别祁红多少钱一斤,还得综合祁红产地、品牌、包装、净含量等来评定,因而无法对祁门红茶的价格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祁红传统工夫红茶价格从一斤20元到上千元不等;祁红毛峰的价格从一斤80元到800元不等;而祁红香螺的价格从一斤110元到数千元不等。相对来说,祁红香螺价格会贵些。譬如,当年祁门产区所产一级的祁红毛峰,价格一般在300元/斤左右;而像特级的祁红香螺,价格可能就达到了500元/斤;

当然,这些价格也不是绝对的,具体视祁红品牌以及具体茶叶而定。

祁门红茶多少钱一斤2017祁门红茶价格产地介绍

2017祁门红茶价格及产地

像现在很多人买红茶送礼,价格在500到600元一斤或是一盒的最多,像一般的像200元左右一斤的红茶也是有的;像在好一点的祁门红茶800元到1000元也是有的。像市场上面最好的红茶,卖价有快一万的,像我这里最好的一款采用祁眉红茶工艺的这款红茶。价格在1800元左右。和品牌红茶里面的的200元左右的也没有什么,很多品牌包装也就是200克到300克左右。好的也是卖2000元左右一盒;茶叶是个人所好,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喝茶习惯购买自己喜欢的就行;那么如何知道祁门红茶好坏呢

1、像市场上面有很多祁门红茶是碎的,我们一般叫红碎茶,这个茶就是便宜的几元一斤也有。好一点的也就是几十元,这类一般是奶茶店用的多

2、茶叶乌黑光亮,有条形(红毛峰或叫金针)或是卷曲形状(祁红香螺);像这类茶,差的有100多元好一点的有200元

有用+10
分享

祁门红茶的泡法有哪几种?

祁门红茶的原料比较的细嫩,同时祁门红茶在泡制出来之后,我们的品茶者也能够感受到祁门红茶浓郁的香味,所以,祁门红茶是具有形质兼优的独特特性的,所以,我们在饮用这道茶时,也必须要懂得使用正确的泡法。

祁门红茶可以采取单独泡法的这种最基本的泡法手段。祁门红茶可以冲泡数次,每次的口感都略有不同,细饮慢品,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悠扬香气,冲泡祁门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或白底红花的彩瓷茶具。

祁门红茶的泡法有哪几种?

除了单独泡饮,祁门红茶还可加入牛奶或糖等调饮,口味另有变化。祁红的口味浓郁悠长,即使添加奶或糖也不失红茶的香醇。将鲜奶倒入祁门红茶中,杯中会呈现淡粉红色,奶茶相融,形色优美,为其他红茶所不及。春天饮祁门红茶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这些,就是祁门红茶的泡法,我们大家只有在品茶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泡茶方法来泡制祁门红茶,才能够让祁门红茶的价值发挥出来,也才能够让自己感受到祁门红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另外,我们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泡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旧时见闻

三十年代仞,我年纪尚幼。记得当时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每遇争吵,气陆至极,常有人会骂对方一句:“让朱老五烧掉你家房子!”朱老五本名朱富润,东流(今东至)都湖人,早年落草,拉起队伍打家劫舍。但他“以铲除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和资本家为宗旨”,因此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土匪。1929年3月底,朱老五率众140余人枪,从东流、至德一带前往屯溪,沿途干了不少震惊地方的大事,在祁门曾“火烧历口一条街”,在县城焚烧了县署、公安局、王永顺木器厂等处,这就是上文所说小孩话之由来。其实朱老五在祁门县城,还干了一件与茶有关的大事,那就是“劫茶银”。当年祁门经营茶号的茶商,大多资本短少,需仰赖_于上海茶栈贷款。时在祁门放贷的沪上茶栈“洪源永”,总经理为祁门人洪益良,长住上海,很少回原籍。在祁门全由其子洪季陶负责放贷事宜,财大势雄,当时人称“洪百万”。朱老五进县城时,正逢农历2月中,新茶尚未开采,洪家刚好从上海运回一批茶款,准备放贷。朱老五闻知此事,又知洪家为大资本家.便率众直冲洪家大屋,将这一批茶银悉数劫走。数额颇大,据说在10万大洋左右。朱老五为此专门抓了十几个挑夫,每人一担银元,押着离祁赴屯而去。好在洪家资产雄厚,虽经此一劫,仍未伤筋动骨。 .

小时候,我家中有不少茶园,每年茶季均需雇些人来做事,住在城郊的茶农康宝珍是年年必到的。一来二去,他与我家很是熟稔。康老时年60多岁,满头白发,很喜欢小孩子。干活间隙,常带我玩耍,他为人健谈,有时还讲故事给我听。有一次,我们在闲聊中,不知怎么扯到了外国人,当时叫“洋人”,康老很是得意,不无炫耀地说:我还和洋人握过手呢?我十分好奇,便缠着要他说清原委。据康老说:大概是民国三年春,一天早上,县府一职员带着4个人来找他,其中一个是北京政府农商部的,名字好象叫做谢恩隆;另一个是外国人,谢先生介绍说其来自英国,是个茶叶专家。他们是特意来我县考察茶叶生产的,想到县城附近看一看茶山,要找一个熟悉情况的人带路。康老便带2人出西门,从孤老坞上茶山,时值茶季,有不少茶妇正在采茶,山上很是热闹。他们从山脚到山顶,一连翻了好几座山头。那位英国人非常认真,一路上观察细致人微,并不时叽哩咕噜地吐出一串英语,提出许多问题,多是茶园栽培管理方面的。谢先生充当翻译,康老有问必答,约莫到了中午,3人才下山分手。

民国三十年(1941)茶季,祁门发圭了一件因茶而引发的事件,影响很大。一天傍晚,县中学生万某等4、5个人,饭后出校散步。当他们走到县茶业改良场处(即今县委会)时,见荸荠塘边站着不少茶农,地上摆满了一袋袋经过初制的湿茶。茶农们脸上均露出了愤愤不平的神情,有的还高声叫骂着。万某等年轻人,血气方刚,爱管闲事,便上前详加打听。原来是当时县里的一些茶号私商,因对茶场不满,故意停秤不收茶叶。茶农们便纷纷前来茶场卖茶。茶场因肚小吃不下,中途宣布吊秤。因湿茶必须当天烘干,否则便会变质。因此,茶农们急于将茶叶出手,心急如焚,双方渐渐言语不和,发生争执。茶场业务股长郭某,态度尤为粗暴,先行动手打了茶农,还将茶农的茶叶倒在塘里。这一下激起茶农更大的忿怒,群起而攻之。郭某见大事不妙,躲了起来。同学们听罢原委,亦很气愤,便决心管管此事,为茶农出口气。于是他们便来到改良场内,四处搜寻,在楼上找到正在打电话求援的郭某。请他为茶农生计着想,赶快收茶平息众怒。谁知郭某刚给县府秘书打电话,请即派警前来,因而态度强硬,不听劝告。几位同学便叫郭某下楼,与茶农面谈。茶农们一见郭某露面,一拥而上,将他团团围住。这时,县中同学闻听此事,陆续赶来助阵。大家一齐拥着郭某拉其到县政府评理,刚走到茶场出口牌楼边,县府派来的警士赶到,拦住去路。同学们和茶农一道,毫不示弱,据理力争,义正辞严。警士们被说服,撒手不管,乘乱溜之大吉。人群行至四脚牌楼下,惊动了正在理发的县中教员章机,章机来凑热闹,郭某认识章机,因向其求援。章机知众怒难犯,亦一走了之。一千人吵着来到县政府,县长廖瑞萍亲自出面调解。廖县长见众怒难犯,一番劝说后,大声当众宣布:“我已下令叫茶商马上开秤收购茶叶,被打伤的蕊农,送去治疗,药费由茶场负担;倒进水塘里的茶叶,亦由茶场赔偿损失。”学生和茶农听后,表示满意,这才逐渐散去。据说后宋省里得悉此事,派来专员处理,亦不敢迁怒学生,只好把章机作为“替罪羊”,章因此躲到江西“避风头”去了。

1日时茶农,生活很是艰难,一家生计系于茶。抗战期间,因日寇阻断交通,祁红外销中断,茶农生活困顿不堪,祁门茶区,茶山一片荒芜。到了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间,祁红销路虽已畅通,但终因祁门茶业元气大伤,一时仍毫无起色。当时县内闻人胡味因先生,坡推选为省参议员,驻省办公。胡先生体恤茶农,利用任职之便,在省里多方奔走,终于说动安徽省“善后救济分署”派茶叶专家来祁,搞“茶树更新”以工代赈。拨给祁门一大批物资,按茶农自报茶树每20棵,免费补助面粉1斤。当时救济物资运祁,储在儒学前方家祠(现为县宾馆前门处),堆为山积。茶农们奔走相告,纷纷前来领取面粉,有茶叶多的人家,可领2-3百斤之多,大大缓解了茶农吃饭问题。祁门茶叶生产也得到暂时恢复,不致于进一步衰枯。

上面提到的茶业改良场,系茶叶科研单位,有不少茶业专家,知识分子荟萃,这些人大多来自外地和大城市,受过“文明”熏陶,常有开风气之先的举动。祁门人生病,向来是看中医,以往并无西医。1935年间,改良场成立卫生所,并对外营业,这是祁门有西医之开端。我当年凑热闹,随大人参加了卫生,所开诊典礼,故对此事印象颇深。卫生所址设在县西城内饶家坞之饶氏宗祠,该处山清水秀,林木森郁,环境清幽。12月的一天,卫生所正式营业前,举行了隆重的开业仪式。上午,全县各界显要近50人,另有参观民众300余人,齐聚卫生所,可谓热闹非凡。8时许,鸣放鞭炮,由前专员刘淦芝致辞并揭幕。随后全部开放,欢迎各界参观。我在所内转了一大圈,记得当时其科室不少,如挂号室、诊疗室、手术室、化验室、药材室等等,非常齐全。医务人员却并不多,只有一个所主任兼医师,名叫向徙南,据说是南京请来的,还有医士、杂工3、4人。另外,改良场在1936年间,逐组织放映过一场无声电影,放映地点在儒学前方家祠堂。这是祁门首次放映电影,也引起了轰动。可惜的是具体细节已记不清了。

一盏工夫茶,几世有心人_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从创制至今已140余年。这140多年的历史过往,充满了传奇、颠覆与回归的记忆。而在这时光长流中,祁门红茶的复兴之路、祁红技艺的传承之路,也是走得水往山复,一言难表。

1.工夫起,祁门香

“工夫茶”最早并不仅指红茶。在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中记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但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再被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茶”即全指红茶。

“工夫”的含义,是指初制、精制过程中的加工十分精细,下的工夫非常深刻。祁红工夫红茶是所有红茶里最费工夫的,初制、精制两大工段,其中传统手工的精制工序包括初抖、分筛、打袋、毛抖、毛撩、净抖、净撩、挫脚、风选、飘筛、撼筛、手拣、拼配、补火、匀堆、装箱等十几道工序。整个制作过程极尽繁复考究,祁门工夫红茶因此被视作中国工夫红茶的代表。

品质卓著的祁门工夫红茶,自创制以来,即以“香高、形美、味醇、色艳”扬名于世。在国内外茶史上,没有一款茶叶能像祁门红茶一样,连连荣获国际金奖:1910年,获第一届南洋劝业会一等奖;1911年,获意大利都郎博览会金奖;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大奖章、金质奖章等多个奖项……祁门红茶飘香五洲,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日本人称其为“玫瑰香”,英国人称为“祁门香”,被视为时髦饮料风靡当时的英国皇室更被视作其指定用茶,获“王子香”等赞誉。

巴拿马金奖奖章图

祁门茶叶自此独成一派并光辉璀璨。而关于这份传奇的缘起,关于祁红的创制者到底是谁,也一直是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一种说法认为是祁门人士胡元龙。据1916年3月15日《农商公报》上刊载的大清政事奏折记载:“安徽改制红茶,权兴于祁、建,而祁、建有红茶,实肇始于胡元龙。”胡元龙出生于门县平溪乡贵溪村,博读书史,兼进武略。他放弃了功名,将自己的热情投注到工农业生产中。在贵溪村的李村坞,胡元龙筑起5间土房,栽4株桂树,名之曰“培桂山房”,并在此开辟荒山5000余亩,遍种茶树。因为绿茶销路不佳,1875年,胡元龙从宁州请来师傅,用自产茶叶试制红茶。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黟县人士余干臣。据1933年祁门茶叶改良场丛刊《祁门之茶业》记载:“1876年,有黟县余某来自至德县,于历口开设子庄,劝诱园户制造红茶,出高价以事收买。翌年设红茶庄于闪里……此为祁门红茶制造之始。”余干臣1875年被罢官回乡后,仿造福建闽红的方式制作红茶,第二年还到祁门县历口设立茶庄。

其实,无须过分纠结于如何“二取一”——比具体的一个创制者更为重要的是,与胡元龙和余干臣同时期的彼时先贤们,顺应时势,在祁门这片生产好茶的土地上引入了红茶制法,发掘了祁门茶叶对于制作红茶的优秀适制性——工夫起、祁门香。

2.计复兴,开创举

胡元龙、余干臣之后,再次在祁红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是以吴觉农、胡浩川等为代表的为重振祁红事业而殚精竭虑的有才志士们。

在包括当时英国殖民者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操纵,中印(锡)茶叶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差异,国内动荡的时局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下,祁门红茶在走过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间这段贸易最盛时期后,到20世纪30年代初,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数量一再下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来源:《祁门红茶复兴计划》(1933年,吴觉农、胡浩川)

1932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赴祁门任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场长,在积极推动茶叶改良工作的同时,积极筹备祁门茶业改良场;1934年,胡浩川先生出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祁门红茶进入了由改良场主导的全面改良时期。

平里改良场现状

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的前身,是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在祁门平里创办的以研究和拓展祁门红茶为主旨的安徽省模范茶场——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现代茶叶科研的萌芽。1934年,它又改名为后来响名全国的“祁门茶业改良场”。

祁门茶业改良场是中国茶史上的一大创新,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它“开中茶自来未有的创举”,在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方面开我国茶界实业之先河:20世纪30年代祁红产业形成了问世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外销再度呈现繁荣景象;在培养人才等方面,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泰斗级的专家学者,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庄晚芳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过;1949年后在中国茶业公司系统负责业务技术的骨干许多都是在改良场学习或工作过,除了前述几位大师级人物外,还有钱梁、黄奠中、张维、傅宏镇、姚光甲、祁曾培、吴国英、葛延栋、董少怀、朱典仁、陈观沧、庄任、陈洪彦、何德钦、裘览耕、王良元、余怡生、孙守成、汪瑞琦、陈季良、黄盛昭、章世勋等一批现代茶叶科技的中坚力量。

改良场旧址

计复兴,开创举。这批志士们,看到了中国茶、中国祁门红茶之于中国外贸的重要地位,复兴之路走得艰苦卓绝,但仍不弃不馁。胡浩川先生到祁门后的15年间,无论再多的兵祸战乱世事变迁,他都以“个人不离场,工厂不空废,茶园不生荒”自励,对祁门不离不弃,生死相守。他的著名诗句“不爱人间富贵花,只采平凡快活茶”正是那一代茶人精神境界的写真。

3.守之世,谓之匠

1950年,改良场一分为三,一部分为祁门精制茶厂,一部分为历口茶厂,另一部分为祁门实验茶场。一年后,中国茶业公司屯溪支公司决定成立祁门和历口两个精制茶厂,1952年两厂都被划归于安徽省茶业公司,命名为安徽省祁门茶厂。1959年,祁门茶厂搬到祁门县城北门。经过多年不断的调整和改革,祁门茶厂以新的姿态诞生,也开启了祁门红茶新的历史大门。

祁门茶厂的曲折中发展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期。1992年,国家外贸体制改革,祁门红茶遭遇生存困境。2005年,一度代表祁门红茶历史与辉煌的祁门茶厂,以改制失败而倒闭的结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厂里的那些技术骨干们,也像蒲公英般散落在祁门的各个小作坊里。

今年已经80多岁的闵宣文,就见证了这段过往。

1951年,闵宣文进入上海商品检验局茶叶产地检测人员培训班学习,结业后,1953年起开始跟随历口茶厂技术厂长陈季良先生学习祁红初制、精制技术,学习手工精制和制成品等级规格、质量要求,祁门红茶审评的品质特点等知识。1958年,闵宣文调入茶厂任技术员,从此成为了祁门人。

在此后与祁红打交道的40多年的时光里,闵宣文成长为祁门茶厂和祁红产业的技术权威。2008年,他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更被誉为“当代祁红泰斗”,在中国茶叶界有着响当当的声誉。他炉火纯青的“官堆”技术,更是使得“闵拼”,成为祁红的一块金字招牌。

1995年,年过花甲的闵宣文从祁门茶厂退休。韶华如白驹过隙,青春不再,可对于祁红的那份执着与至情依然不减。许多红茶生产厂家纷纷邀请他前去指导祁门红茶的生产加工和技术把关,他也经常深入红茶加工企业调研,指导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还频频出现在各类茶叶评审评比活动中……2010年,退休将近20年的闵宣文,接受了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的邀请,出任技术顾问,继续与祁门红茶打交道。

当被问到现在的祁红究竟怎么样时,闵宣文说,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茶肯定会有些不同。过去的茶很好,但也不能说现在的茶就不如它。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传统的工艺。

同样在坚持传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还有谢永中。谢永中说,自己从学习手工制作祁门红茶,到真正自信自己做的茶是好茶,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

根植祁门这片茶香沃土,谢永中的祖辈们都会做茶,1971年进入祁门茶厂工作后,他便开始学习祁红精制工艺。从机械初制,再到精制手工,谢永中认真学习和研究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四十多年如一日。而在这丰富的生产实践中,他也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积累了祁门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的精华,更是以其出神入化的筛分绝活而声名在外。

所谓“筛分”,说起来像是很简单的工作,就是把茶叶通过筛子分出来,实际上却是一道非常复杂的工序。要通过不同的手型变化,让不同形态的茶叶在筛面上跳动起来,长短、粗细、轻重,各自集中,又透过筛子的网眼,彼此分离。而茶叶又是千变万化的,采摘时节的不同、甚至初制环节的细微差异,都决定了制茶师每次试图筛分的茶叶也不尽相同,把握这一切只能靠制茶师自己的技巧和经验。

2012年,谢永中进入祥源祁红公司负责生产工作,厂里也有几个想学做茶的年轻人。他说,学手工精制要下狠工夫,但是现在,愿意花10年、20年的时间去学一门又辛苦、又相对冷清的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与谢永中抱着同样传承期待的,还有现在祥源祁红统筹生产管理工作的陆国富

陆国富是1984年从安徽省池州供销学校茶叶加工与检验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祁门茶厂的。在三十多年的祁红制茶生涯里,他逐渐掌握了祁门红茶制作的流程和关键技艺,并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对祁红制茶工艺、技术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历任祁门茶厂技术员、加工车间主任、加工厂厂长,以及祁门茶厂重组后的祁红茶业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对于非遗传承人这个身份,陆国富所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与使命。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怎样把祁门红茶的工艺、技术与品质一代代传下去。面临人才的断层问题,他每年特地安排一部分青工学习祁红制作技艺,亲自示范,教学培训。2014年里,他的徒弟张惠民、毕昭纯和汪权获得市级非遗传承人称号;2015年,徒弟朱奇志也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仍在持续挖掘新人,每年选择2-3名新人作为重点后备来培养。

作为一代祁红茶人的代表性人物,肩负使命,陆国富正发挥着用平常心做实在茶的匠人精神,致力于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2015年,鉴于其对祁门红茶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陆国富作为祁红非遗技艺传承人获得“黄山不会忘记”奖。

守之世,谓之匠。在闵宣文、谢永中和陆国富这三位代表性的“祁红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固执,缓慢,重复,劳作”,但在这背后,正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的匠心精神——在一切讲求效率、减少成本而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始终如一,需要这样的赤忱担当,这样的坚守本心。

本文由祥源茶业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