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红茶鉴别>详细解析红茶和绿茶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详细解析红茶和绿茶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2019-06-24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红茶绿茶都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之一,但这两种茶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一道茶网给大家详细说说红茶和绿茶的区别。

详细解析红茶和绿茶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1、产地区别

红茶:中国是红茶的鼻祖,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诞生于武夷山市桐木村,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红茶的品种有很多,产地也很广,主产地在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及肯尼亚。

绿茶:据记载,绿茶最早起源于蒙顶山。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产地分布在: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

2、外形特征区别

红茶:茶形紧细,有苗锋,色泽乌黑油润,冲泡之后,汤色红亮,香气浓郁,有淡淡的糖香味,滋味醇厚甘甜,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明显特征。

绿茶:外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翠隐,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冲泡之后茶汤碧绿,其显著特征为清汤绿叶。

3、制作工艺区别

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制作工艺精制而成。

绿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制作工艺制成。

4、营养成分区别

红茶:红茶在制作时经过发酵程序,茶多酚含量降低,产生了大量的茶黄素、茶红素等。同时还含有维生素、咖啡碱、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绿茶:绿茶没有经过发酵工序制成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5、价值功效区别

红茶:红茶性温,有助于肠胃消化、促进食欲,具有生津消疲、消炎杀菌、延缓衰老、养胃护胃、降脂降压等保健功效,非常适合冬天饮用。

绿茶:绿茶性寒,富含茶多酚,抗氧化作用很强,能防癌、抗衰老、提神醒脑、利尿解乏、抗菌消炎等。特别适合夏季饮用,能够起到清心解暑、清热解毒的作用。

有用+10
分享

红茶养生之道

不少喜欢喝清淡绿茶的人都不愿尝试味道厚重的红茶,觉得它的味道过于苦涩,似乎少了茶的轻逸之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说,红茶是全发酵茶,口感较重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好处,特别适宜秋冬季节饮用。红茶养生之道

同样是茶多酚,红茶与绿茶相比有什么特点呢?江用文说,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很多人都对红茶味苦、色重的口感不习惯。江用文介绍说,红茶要想变得清淡,主要靠茶叶用量和放水量来调节。一般人放3~5克茶叶就可以,口味淡者可放得更少些,保证茶和水的比例为50∶1。也就是说如果放3克红茶,应当用150毫升水来冲泡。

提醒大家,红茶不适于放凉饮用,因为这样会影响暖胃效果,还可能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降低营养含量。泡红茶最好用敞口杯,不要等到杯中的水都喝尽才补充热水,最好等水剩下1/3左右时就蓄水,以便稀释茶叶,保持茶的温度和浓度适宜,每杯红茶蓄水3次口感最佳。

浙江越红工夫红茶

越红工夫红茶系浙江省出产的工夫红茶,产于绍兴、诸暨、嵊县等县。

越红工夫红茶条索紧细挺直,色泽乌润,外形优美,内质香味纯正,汤色红亮较浅,叶底稍暗。越红毫色银白或灰白。浦江一带所产越红工夫红茶,条索尚紧结壮实,香气较高,滋味亦较浓,镇海红茶较细嫩。总的说来,越红工夫红茶条索虽美观,但叶张较薄,香味较次。

越红工夫红茶的初制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

越红工夫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

浙江省系我国珠茶及珍眉绿茶的主产省,年产逾200万担。早期平阳、泰顺等地生产的工夫红茶,称为“温红”。1955年平水珠茶产区绍兴、诸暨、余姚等县,由“绿”改“红”,后又扩大至长兴、德清、桐庐等县都生产工夫红茶,称为“越红工夫红茶”。

小种红茶的分类与其治病救人的故事

小种红茶为福建省的特产,除正山小种之外亦有外山小种之分,当然正山红茶可称得上是中国红茶乃是世界红茶的鼻祖。一般而言,产自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即为正山小种。而产自于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
崇安县令陆廷灿的《续茶经》对“小种”一词有着详尽的记载:“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1751年,董天工撰的《武夷山志》中亦有小种之名:“茶之产不一,崇建延泉,随地皆有…分岩茶、洲茶,附山为岩,沿溪为洲,岩为上品,洲次之。采摘烘焙,须得其宜,然后香味两绝。第岩茶反不甚细,有小种、花香、工夫、松萝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
小种红茶还有一个治病救人的故事流传至今。相传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军的一支小分队行军至桐木关村,此时临近黄昏,大家疲惫不堪,又累又饿,便在村外路旁睡去。半夜被凉风吹醒,个个头痛发热,四肢酸痛不已。呻吟声引来了村里人。听说他们是太平军,村里人便煎“三红汤”。那款热气腾腾的紫褐色汤药味道甜苦,军士们喝下之后倒头大睡。第二天一早,每个人都生龙活虎,讨问是何神药。村里老人神秘笑:“只不过是三红汤而已,小种红茶、红苏、红糖。军士们千恩万谢,继续上路。每人腰间都挂着一个村里人送的小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