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膏的背景

普洱茶膏的背景

2019-07-02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普洱茶膏的背景!普洱茶膏的鉴别是普洱茶膏行业悄悄兴起的一门学问。它的兴起与普洱茶膏企业的增多,品种的扩大有关,更与消费者的关注有关。

近几年,我们由最初不知道普洱茶膏为何物,到现在初步了解它的历史和品饮价值,一切似乎都来的太快,加上媒体经常报道一些所谓清代、民国年间“老茶膏”的出现,更是令我们瞠目结舌,目不暇接。也许,我们会自己发问:怎么短短的时间,会出现这么多的“老茶膏”?

其实,所谓的“老茶膏”——除故宫博物院留存下来的清代普洱茶膏而外,其他的均为大锅熬制的现代“仿品”。我们曾对近几年市面上流传的几款所谓的老茶膏进行了化验,几乎全被检测出现代农药的残留物,证明这些茶膏均采用现在的茶菁制作,而且制作工艺也与清宫御茶房制作的普洱茶膏相去甚远。

即使我们对现代制作的普洱茶膏进行检测,也会发现诸多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要求我们掌握普洱茶膏最基本的鉴别方法。

这些基本方法包括:企业生产资质、许可手续规范的鉴别;产品标签规范的鉴别;感官审评的鉴别。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晒青毛料在家中保存转化,到底好不好?

  散茶不容易存放,长远来看陈化效果也不如同期饼茶。但是如果保存得当一样会有转化(青味退去苦涩变轻香气转化)。

  一般来讲:

 

  1.从长期仓储转化的目标出发,散茶确实不是一个较好的保存方式。

 

  2.普洱茶压饼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远途运输,提高运输效率,且可降低耗损。后来发现此种形式下的茶品经过多年仓储转化后风味更佳(香港,传统港仓),方才开启普洱茶的老茶时代。

 

  3.饼茶形制下茶品既可与空气接触,为茶品的转化(所有仓储状态下的自然氧化、酶促氧化,以及湿仓状态下的微生物氧化——也就是真正的发酵)提供氧气,又不至于因为过度接触空气造成茶品茶质过度损耗。这一点把一饼茶的外包纸去掉,放在一个避光且强通风(为了区别紫外线造成的茶质劣变)一个礼拜以上,尝一尝就知道什么是过度通风的坏处了——当然,损失您得算在习茶的学费之列。

  4.散茶存储面临的就是这个过度氧化的问题,盖因散茶与空气的接触面过大,茶质过度损耗。所谓“能否在家中使其转化”,这是一定能的,只是方向上未必如你的预期罢了,毕竟劣变也是转化之一种。

 

  5.至于工业上存储生毛茶散料,与家庭存茶的方式和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可看出,工业存储毛料,因为堆叠高度和紧密度的关系,单颗毛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不大,且仓库中空气流动并不剧烈,各种温湿度之类的环境因素的变化也不如家庭环境的明显。

 

  显然,这些都是家庭存茶所无法复刻的。同时,工业制茶虽然有存老料,但目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成本核算,因普洱茶价格年年上涨,适当囤积毛料,其仓储成本远低于每年的价格涨幅。

 

  ②稳定茶质,新制毛料并不适合立刻品饮与压制,存放一段时间(数月至数年)后品质更为稳定。当然这一点许多消费者和茶山“游人”并不知道。

 

  ③拼配需要,为了满足各种拼配需求,需要存储各种风格的毛料以备用。

 

  这些多是一般喝茶人所不需要的。

 

  6.一般而言,毛料多为纯料(因此状态下拼配的茶品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因密度不同而分层,造成拼配效果的逸散。当然,许多纯料也都是“拼”出来的,若是喝不出来就当它是纯料,世界更美好,而纯料无论是毛茶还是饼茶状态,其长期的存储预期均不理想。

 

  排除仓储失败,不同山头纯料经过长期的仓储后,其风格会随着时间的增加愈发趋同。最后可能仅仅根据甜茶和苦茶分成两个大的风格。无数人疯狂追捧的所谓“山韵”,在仓储的面前无非是个笑话。

 

  以老班章为例,若是真正的纯料古树且工艺制程正确,经过多年的仓储(五年以上)后其口感会空掉,仅余下其气感。若是不懂其中道理的野生大师,必然会以为茶品仓储失败。

 

  但若是大小树混拼的老班章,反而会因为拼配(拼配可不仅仅是不同的山头混拼,大小树、季节、等级甚至朝向对于茶质都有影响,当然,喝不出也是个白费)保留更为清晰的口感。此条对于没有长期大量多品类存茶的茶友而言,既无法理解也无太大意义。

 

  7.因此并不建议家庭大量存储毛料,因为家庭存茶再大量较工业仓储也只能是零头。而长期仓储后并没有一个良好的预期。更为可怕的是若将毛茶长时间存放后的转化状态作为普洱茶转化的正态,会建立一个错误的口感,然后各种放坏的茶就有销路了。

 

  8.因此,一般茶友若有部分毛料,建议在其风格仍在的情况下在数年内喝掉,长期存储的预期相当不看好。

  若主所在地为洛阳,那么基本不用担心所谓回南天云云。北方存储相对南方存储而言转化更慢,但这也意味着茶质损耗更低,茶质保存更充分。

 

  一般而言做到离地离墙即可,容器密封,不用刻意加干燥剂(以北方一般家庭环境论)。

 

  书架上是个好地方,寻一些干净无味的食品级塑料袋,毛茶放入其中再放入干净无味的纸箱(需注意不少纸箱有很重的胶味,在散干净前不适合存茶)中合上即可。每次打开取茶进入的空气已然足够茶品的短期转化。

 

  记住,普洱茶仓储,在家庭环境下,永远做不到最好。余下的,就是避光避热避异味的老生常谈了。

这样鉴别普洱茶简单有效

普通茶友辨别茶质量的好坏;或者从几款茶中鉴别出其中较好的一个,是不容易的。毕竟普通茶友不是专家。茶要经过复杂的制作过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长时间研究,是很难对茶有透切了解的。不就是喝杯茶,喝杯好茶而已,干嘛要这样复杂呢?但要喝质量好价格合理的茶,又必需会鉴别才行。

那么有没有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呢?古圣贤说,大礼必简,大乐必易。好茶也是相通的。一款茶大致从其色,香,味三个方面鉴别。色要求茶汤油亮、通透、清澈的程度。香要求闻其香是否自然,有没有杂味。味要求尝其味,滋叶,甜、苦,回甘程度。最后看看叶底,肥厚、舒展、油润、弹性程度。

这样鉴别普洱茶简单有效

下面介绍一种非常简便的试茶方法。

准备几个约250毫升的通透玻璃杯。可鉴别一款茶,或几款不同茶同时对比。称3克待鉴别的茶,放入杯中,用大开水,冲泡入杯,约五分之四水位。

观察:

1.茶叶舒展快慢程度。茶叶舒展越快茶就越好。

2.伸缩度(茶叶未展开与完全展开的对比度)。伸缩度越大茶就越好。

3.看茶汤。茶汤越通透、油亮、清澈,茶就越好。

4.闻香。香气越自然并没杂味,茶就越好。

5.品味。浸泡5分钟可试其味,滋味越厚,甜、苦平衡,回甘强而持久,茶就越好。

6.看叶底。叶底越肥厚、油润、富弹性,茶就越好。新茶友刚开始时,最好用2款以上的茶作对比。熟练后,就算单独试一款茶,都会清晰。

用通透的玻璃杯,可集看茶叶舒展快慢,伸缩度,茶汤,叶底及试茶于一身,省时省力。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方便;既直观又容易;既客观又准确。用盖碗技巧冲泡,尤其用紫砂壶冲泡,都会改变或提升茶性。

普洱茶外销、前提条件要遵循“茶是消费品”


  不久前,合和昌一款新品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首发式,引发坊间的广泛关注。而在今年6月米兰世博会举办期间,天士力旗下的帝泊洱普洱茶珍同样高调宣布登陆欧洲市场。普洱茶品牌“国际化”,曾经是多少品牌厂商的梦想,但这些厂商出洋“镀金”之后,家里的问题是否就解决了呢?

 

  普洱茶外销的历史,以18世纪茶马古道开通为始。但因国内外饮茶习惯差异,普洱茶出口一直以来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数据,2014年普洱茶总出口量为3385吨。相对于2005年2188吨的出口量,十年间增幅仅有区区54.7%。从外销区域分布来看,除了近年来港台相对稳定的需求之外,普洱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受制于绿色壁垒、生产标准化程度偏低、品牌意识欠缺等诸多问题,能以品牌敲开海外市场大门的,众所周知的也只有中茶、大益、下关等几个品牌的部分产品,不过出口量十分有限。以下关“销法沱”为例,1976年在广交会上首次接到法国订单,30多年来累计出口量也只有5000吨左右。而其它能够做“出口”生意的厂家,要么帮外商代加工,要么以供应原料为主,仍停留在整个茶产业链的最底端。

 

  2014年以来,国内普洱茶行情急转直下,一些品牌厂商开始将触角转向外销市场:龙马同庆号在台湾茶展亮相,斗记普洱继续深耕韩国市场,龙润茶非洲马里开店,中茶作为“国礼”馈赠APEC嘉宾……至今年,帝泊洱、合和昌先后在欧洲市场推介特色茶品,企业的一系列“国际化”尝试,或多或少都在近乎一潭死水的国内市场激起了一点点涟漪。但遗憾的是,普洱茶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好像并未真正找到出路。

 

  从前述出口数据分析,普洱茶外销的难度可想而知。品饮习惯、严苛的食品安全认证标准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国内茶界盛行的“越陈越香”、“囤茶”理念根本行不通。在国外高度市场化、品牌化的茶品消费语境里,性价比才是王道。

 

  普洱茶厂商敢于走出国门,积极的意义在于品牌意识的提升,但在海外显然要遵循“茶是消费品”这一前提条件,否则谁跟你玩?

 

  如果仅盯着港台茶商有限的订购需求,显然同“国际化”的初衷相去甚远;若希望凭借一两款个性产品“登陆欧洲”,是否应先考虑解决产品的标准化、价格策略、目标消费群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而非“出口转内销”给国人,继续以前的“越陈越香”炒作路线。

 

  在欧美的现代化茶店,泡茶早已实现“傻瓜式操作”,快速、便捷、简单,逐渐像咖啡馆一样普及开来。茶品口感、形态的标准化,价格的亲民化,是实现消费普及的前提条件。在国内市场,相信绝大多数普洱茶厂商尚未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正是当前普洱茶产业的困境所在。照搬传统模式到国外,显然行不通;“镀金”归来,若不着力解决消费路线问题,显然也难以为继。

 

  由此想到印度的一个跨境茶电商平台Teabox,他们成功地把简装散茶卖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Teabox这样说,“不为经销商,不为代理商。只为茶叶爱好者能喝到一杯纯粹的茶。”如果普洱茶厂商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许外销、内销都不是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