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之“干醒”与“湿醒”

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之“干醒”与“湿醒”

2019-07-02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一件十分高雅的事情,不仅仅是冲泡茶叶的茶艺十分的优美,而且冲泡普洱茶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的讲究的事情,冲泡之前如何唤醒茶叶的灵魂同样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细节,这甚至可以决定着茶汤冲泡出来的口感。

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之“干醒”与“湿醒”

醒茶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那什么叫做醒茶?很多人都听过醒茶这个事情,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最佳的醒茶方式却并不是十分的清楚。

醒茶,官方定义为:让沉睡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空气中的水份充分接触,使茶叶重新焕发新的状态,让茶叶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冲泡。我们一般把醒茶分为两个时间:首先我们在喝茶的前十来天就可以把饼茶先撬成小块放在一个罐子里与空气接触,这是喝茶之前的干醒茶。

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之“干醒”与“湿醒”

另一种醒茶就是冲茶正当时进行,茶叶投进茶器里面,等沸水注入盖碗浸泡过茶叶之后,几秒钟之内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出汤一次,这个我们叫做洗茶,其目的就是醒茶,让茶叶舒展开来!

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之“干醒”与“湿醒”

为什么普洱茶先要干醒呢?我们打开茶叶外包装,然后把最近一段时间准备喝的茶叶先撬好,放在通风的地方先放几天,让茶叶自然的呼吸几天,(这个其中一定不能被其他异味所感染到,不然就可能浪费了好茶)可以散去一些茶叶在陈化过程中的杂味,并且使茶叶得到了很充分的与空气反应,冲泡出来的茶汤喝起来会感觉更饱满、厚重。

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之“干醒”与“湿醒”

普洱茶经过两次的醒茶,可以把茶叶的魅力给激发出来,提高茶汤的口感与香气,让茶叶以最好的状态等待着与水的交溶。

(文/袁绍龙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有用+10
分享

泡普洱放多少茶叶合适

 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云南是每个人一生都想去的地方,随着今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云南已经不再遥远,蜜月、拍婚纱照、自由行,云南成了第一选择,云南的美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云南的茶是沁人心脾的,说起云南茶不得不提的就是普洱了,泡一壶味道适中的茶,茶叶量是关键,那么泡普洱放多少茶叶合适?

  普洱茶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在泡普洱之前要先洗茶,洗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滚水冲泡普洱茶冲刷掉上面粘着的灰尘杂质,二是除去杂味。遇到不干净和明显香气不纯的普洱茶,建议普洱茶洗洗更健康。普洱茶洗茶过程可以简化为:滚水快速冲泡,目的是清除灰尘杂质,晃动七八下就可以出汤了。

  对泡普洱茶进行处理,泡茶的水温要把握好,同时对泡普洱茶一次放多少合适,这样泡出来的普洱茶口感会好,泡普洱放多少茶叶合适,泡普洱茶量应怎样控制?

  一般的七子饼、茶砖,置茶量约为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即可。沱茶,少一点。散茶,很极端的,要自己试试看。如果一两人喝,置茶量可以更少。

  基本原则:置茶量足够,风味呈现较为容易,但是一些瑕疵容易泡出,这时就需要很专心的泡,置茶量少些,泡茶时不需放太多的精神,甚至温度、浸泡时间不要相差太大都可以勉强接受;置茶量不足,风味呈现不易,但是朋友聊天时,最好将置茶量降低一倍左右,聊天聊得忘了倒茶时间也没关系。

  泡普洱放多少茶叶合适?这个没有固定的答案,纯属个人口感来决定,但是不能让普洱茶成为厚重的浓茶,过浓的茶饮用之后对身体是有害的,并且厚重感强烈的茶也不易入口。

普洱茶的入仓与仓储变化

  一、前言

  年份与仓储,一直是普洱茶多年来在消费市场容易最被詬病的罩门。储存环境的不同导致口感上的差异,甚至导致消费者在食品卫生安全的疑虑。香港仓储是近代普洱茶市场的主流,以高温高湿的人工陈化方式使口感快速改变,这也是渥堆熟茶的起源,然而有特殊气味。2001年以前的普洱茶市场主要在港澳台地区,绝多数老茶,包括极为少见价高的印级古董茶可说是香港湿仓茶的代表作品。而这些老茶,在现在北方与云南市场开发的同时,却遭到不少消费者与茶商的质疑,甚至责难。对笔者而言,1986年深入研究普洱茶至今,以品饮香港湿仓茶为主,不管是从科学检验角度,亦或口感上,并不认同一些消费者将香港湿仓茶列为「劣质」、「有害健康」的概念。本文,笔者从歷史角度、地理环境、品饮口感,以及茶人涵养来分析与釐清普洱茶的仓储概念。

  二、仓储概念

  从2000年开始台湾普洱茶市场的风潮,笔者立即警觉到普洱资讯随著网路扩展与传递之快速,有关於年份与仓储状态都将有被探讨的空间,而不再是神秘未知。再者,以普洱老茶快速被大陆与国外市场消化,老茶将迅速消失於市场;加上对食品卫生的要求,可预见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消费者对於年份与仓储状态的辨识将会有高度求知慾。

  好茶,除了需要好原料、好製程外,优质的储存环境更足以决定性的改变一切。温度、溼度、通风性、光线、压力、杂味等等,在在影响茶品香气口感转变,以及陈化速度。然而,市场上一直以年份来评估茶品价格,是否年份越久品质越好?

  好茶的定义,每个人的标準都不一样。优质普洱茶品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乾净,如果仓储环境不当,儘管是数十年或是百年茶品,也不尽然有品饮价值。健康、喜欢、符合自己经济能力,就是好茶!

  入仓茶

  将茶品储存於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此即『入仓茶』。一般坊间加以区分为「乾仓」、「溼仓」,然以传统香港茶仓在快速陈化的仓储中,只有高温、高溼、不通风的仓储,所谓乾仓、溼仓茶品只是同样仓储中不同状态的茶品。

  湿仓茶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仓度非常轻、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汤滑水甜,口感饱满;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就是不管怎麼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辨识湿仓茶的几个要点,可从外观、汤色、口感、叶底等做综合判断。受潮茶品特点:

  一、基本上会有所谓白霜,严重者出现黄点、绿霉、黑毛。仓储较轻者,则仍会出现茶面油光的状态。

  二、茶菁条索模糊、无光泽。

  三、茶饼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四、容易有茶虫嗜咬、白色丝状黏液痕跡、虫屎。

  五、外包纸张与内飞容易有茶渍。

  六、汤色较深、偏黑,较不清亮。

  七、口感闷顿,不清爽、有杂味。

  八、叶底色杂、不均,容易出现黑硬碳化。

  未入仓茶

  定义相对於入仓茶,没有刻意加溼、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要剂或物质等等,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於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称未入仓。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灭晟⑼噶羚昙t...依年份与製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於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缺点在於陈化速度慢,苦涩度高、汤质相对较薄。

  翻仓

  在私人仓储中,因长时间储存,空间内相对温溼度与通风性有所差异,储存於仓储上方、下方、前面、后面空间的条件一定不同。为求整批茶品陈化速率相当、缩小差异性,会将茶品位置做适当调整,称之。

  退仓

  因湿仓茶是以人工快速陈化仓储,通常使用高温、高溼、不通风方式,其產生有如腐质稻草、泥土味等对多数人来说不易接受。茶商将茶品置入特殊环境,如高温、低溼、通风方式将茶品内令人不快之杂味消除大部分,此称之「退仓」。此类仓储,在香港属於传统退仓仓储,但若温度太高,将会使茶菁变成黑而不亮,茶汤滋味薄水的茶品。

  斗茶

  『斗茶』,在民间流传已久,切确年代笔者尚无考证,在此仅将此法用於检测二种茶品优劣与仓味。二种茶在相同客观条件下,使用相同茶具、相同的水冲泡水、相同置茶量、相同水温、相同冲泡时间、相同泡数、相同杯子等等,二种茶交替喝,如果出现其中一泡茶的滋味出现大变化,比如滋味变淡、出现杂味、苦涩味增加...等等,则此泡茶质相较劣於另一泡茶品。

  斗茶的情形下会将较劣质的茶品缺点表现出来,而当明显入仓茶碰到没有入仓茶时,「仓味」它会成为缺点,如同杂味般被突显出来。然,明显入仓茶(较闷的茶)单独喝的时候,不会有此感觉,主要是因为茶内的浸出物质中许多活性物质会成为对比物质。入仓茶,在增湿、增温、不通风的环境下,基本上与熟茶洒水渥堆过程有些类似。若将入仓茶或是熟茶以120度以上的高温烘焙,所排出的味道,二者十分相近。

  通常鑑定有无入仓,笔者以新製栽培型野生茶为对照组。为何使用新製栽培型野生茶?如前文所提「斗茶」是以茶品互相比较,如果对照组不够乾净、浸出物含量不高,也就是茶质不好或仓储状态不够明确,将无法明确突显对方的缺点。

  茶园茶(台地茶)茶质如果不够好,以内涵物质不及对方时,在口感上可能会略逊一筹;此时,对照组茶质输了如果出现杂味,将无法确认是仓储的杂味,还是茶质的杂味?

  最后使用栽培型野生茶鑑定茶质与仓储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再几年后容易被推翻。1956-1996年之间(古董茶品之后)的茶品,坊间量產茶品少有纯野生茶。直至1996年以后,尤其1999年以后的茶品出现大量栽培型野生入仓茶;如果仓度轻、茶质好,以新製栽培型野生茶做对照组,如果茶质不够厚重,可能无法将入仓茶的杂味比较出来。

  三、湿仓的形成与背景

  香港茶商将茶品有计画、概念性快速入仓与陈化,源自於五零年代陈春兰老号(香港荣记茶庄吴树荣先生口述)。以五零年代以前,当时的时代背景,香港茶楼所使用茶饮是以大量而低价茶品供消费者无限制饮用,绿茶、乌龙茶、铁观音单价偏高,低价而量大的普洱生饼、生沱、生散茶(晒青毛茶)成为其首选。然而港人习惯口感以重烘焙乌龙、铁观音为主,普洱茶(当时没有渥堆熟茶)过於苦涩,港人遂将之置於地仓使之自然陈化,过程中意外发现高温、高湿、不通风环境能使之快速陈化;在不断的观察与实验后,五零年代初期即成刻意人工仓储之方式。五零至六零年代云南方面所考察学习之洒水渥堆製程,即源自於此概念。

  1995年以前,香港老茶庄老茶人对普洱茶的概念是一定要入仓的且不重视年份,如果不好喝,儘管时间怎麼久都是不适合品饮的。在香港老茶庄贩售普洱茶,很多都是将外包纸与内飞拆下,不管年份与品牌。即使现在,老茶人仍然如此认为;「云南所生產的茶品只是半成品,必须要经过适当的仓储,才能產生普洱茶真味,这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因此,湿仓茶品的概念,不只源自於香港,也成就与定义於香港。

  四、湿仓与渥堆熟茶

  2001年以前,所谓普洱茶品饮文化与资讯全来自香港仓储概念,港、澳、台品饮普洱茶即以香港湿仓茶为主,只是茶品在仓储程度上的差异。如上述所言,渥堆熟茶的製程源自於港、粤人工快速发酵陈化之概念,二者在製作原理与生化分析上有雷同处,均以高温、高湿,闷的方式使其產生菌类以达内含物质快速降解、聚合作用,以改变其香气口感。经由多位专家学者分析晒青毛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并不会產生黄麴毒素等致癌物质,在摄氏80度以上沸水冲泡时所有生菌数归零,这显示普洱茶在适量品饮状况下无危害人体健康之虞。甚至,在【普洱茶中霉菌毒素之研究】(陈秋娥)一文中,直接将黄麴霉菌接种於晒青毛茶,结果在灭过菌的实验组中出现不足以致病的微量黄麴毒素;这实验证实,普洱茶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会產生致病量的黄麴毒素。

  从另一角度思考,二广与港、澳地区温湿度均高,相对於北京、西安等北方、西北方乾燥气候,就算不刻意入湿仓,二广与港澳地区如果没有刻意保持乾燥(另一角度来说,就是以现代科技观念控制仓储,简称"技术仓"),随意置放於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因为溼度过高而產生「湿仓效果」。这是笔在长时间走访大陆各大城市,所得到的经验。2005年春天,笔者连续在北方停留近一个月,最后居然发现连自己都觉得从南方带过来的未入仓茶品都有溼闷味,这是让笔者难以忘怀的体验,所谓乾仓与湿仓,并非绝对而是一相对的感受。在此之后,笔者深深体会「一方土水养一方人」这句古谚,品饮者在健康无虞的前提下,以自我喜好口感选择茶品,尝试多样可能性,不需要去排斥别人的观点与口感喜好。

  结语

  2001年开始,笔者在网路与杂誌上推行「未入仓茶」的概念,并非反对溼仓茶,目的只是提醒消费者,喝普洱茶除了传统香港仓储之外,还有另一香气口感与概念可做选择。另一目的,因为笔者在当时已经预见普洱茶市场将会不断扩大,老茶消耗速度十分快、市场也将北移大陆传统绿茶的北方市场,未入仓茶将是未来主流茶品。

  因此本文探讨普洱茶的仓储,尤其分析溼仓茶的特点,并非表示笔者完全否定与排斥入仓茶。笔者品茗普洱茶二十年来,所品饮茶品,尤其印级古董茶都是入仓茶为主。适度的调控提高温溼度能令茶品快速陈化,以及提升香气、口感。但其风险太高,并非一般消费者储存茶品所能做到。溼仓茶有其传统优势,与其品饮价值,而在现代科学检验标準之下,也证实溼仓茶并不会为害人体健康,消费者不需去过於排斥湿仓茶。每个人有自己喜好,不须因此藉以排斥或攻击他人。
 

百年品牌同庆号普洱茶的历史渊源

创始:石屏商帮版纳制茶

同庆号的创始,跟石屏商帮的发展有关。

270余年前,一批石屏人,赶着马帮,跨越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哀牢山,以及“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的无量山,抵达现今的西双版纳易武、倚邦地区,他们砍伐雨林,种植和经营茶叶,逐渐在傣族、哈尼族、瑶族等世居少数民族之间,以易武镇等地为中心,形成汉人集聚区,安定并扎根下来。

研究者认为这是第一批真正定居易武地区的内地汉人,这其中,就有同庆号茶庄的创始人刘汉成,车顺号茶庄的创始人车顺来,以及云南文化名人袁嘉谷的宗族。大约100年后,后人谈及这一批人,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名号:石屏商帮。

据载,刘汉成先祖系湖南省麻阳县青田刘氏,明初随军赴南疆平叛至石屏,后因平叛军队改为屯田部队,刘氏先祖遂定居下来。而在1736年于易武开设茶庄前,刘汉成已经于1724年在石屏开设“同庆号”。之所以取此名,或是当年乾隆刚刚继位,取其普天同庆之意。不过,刘汉成的两个店还是有所区别,石屏的是茶庄总店,名曰“云南石屏同庆号”,以茶叶营销、贸易为主,易武的分店名曰“易武同庆号好茶厂”,侧重制茶。

现今人们言必称道的百年同庆普洱茶老号,其实是指“易武同庆号好茶厂”。经过多年经营,同庆号普洱茶确立了口碑,并得到官方认可,成为贡茶。1740年前后,与“同庆号”差不多同时出现在易武地区的老茶号,尚有车顺号、宋聘号、福元昌号,它们共同奠定了普洱江湖最早的格局,它们的茶叶通过茶马古道、官马大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藏区和内地,香溢天下。

发展:光绪年获龙马商标

清代同治年间至民国初期,是同庆号的兴盛期,尤其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后,同庆号逐渐步入辉煌,1915年后,其实力和规模更超过当时西双版纳的任何一家茶庄,成为西双版纳乃至云南最大的茶号。

光绪三十年,清政府商部“采择各国通例,参协中外之宜,酌量添改”,拟定《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细目》,上奏后得以颁行。同庆号遂向朝廷申办了同庆商标“龙马图案”。“龙马图案”为红色内票,上端有云南同庆号字样,中间是白马、云龙、宝塔图案,下端是茶庄介绍:“本庄向在云南,久历百年,字号所制普洱,督办易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叶色金黄而厚水,味红浓而芬香,出自天然,今加内票以明真伪。同庆老号启。”(内票并无标点,此处为作者方便读者阅读而加)带有“龙马图案”的同庆普洱茶,做工精细,成为了高品质普洱茶的代名词,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

辉煌:品质服众善举传世

刘汉成的后人刘顺成,把同庆号的茶事业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当时商家都称同庆号的茶为“易武正山阳春茶”,此茶畅销海内外,尤被海外华人所赞赏。刘顺成去世后,其子刘葵光、刘芸光两兄弟继续经营茶号,刘葵光的经营才能更胜一筹,他系清朝秀才,曾被朝廷诰封为奉直大夫、知州(次五品)。

刘葵光乐善好施,经常出资建桥梁、修医馆,免费为茶农治病送药。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他倡议六大茶山的茶商集资建造连接易武和倚邦的磨者河承天桥,该工程历时两年,耗银颇多,但同庆号捐出的银两就占了建桥总耗银数的一半。民国政府普思沿边第六行政分局,为表彰刘葵光善举,于民国九年(1920年),特授他“见义勇为”匾一块,如今,该匾仍保存在易武文化站,堪称同庆号历史功绩的见证。

易武百姓因为刘葵光的种种善举,尊称他为“刘大老爷”,该名号传承至今,甚至有同名茶品传世。

刘葵光有着官员身份,加之他与土司署建立的姻缘关系,令同庆号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当时,同庆号年收购、加工、贩卖茶叶达500至600担,拥有资金20余万元,年营业额达30余万元,拥有骡马30余匹,驼牛40余头,其茶叶占有相当份额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销往海外,茶之一部份从易武经老挝、越南莱州转至河内,一部份经蒙自上火车抵海防转至香港,再分销东南亚各地,在台湾、日本、韩国及南洋一带,同庆号茶叶颇受好评,“选料精细,加工认真,包装精美”,是当时东南亚侨商对同庆号的一致赞誉。

转折:遭逢乱世最终停业

同庆号所出产的圆茶,1920年以前是“龙马商标”,之后则是“双狮旗图”。两者以1920年以前的“同庆号老圆茶”为绝品。可惜的是,代表同庆老号品质的“龙马商标”内飞使用了一两百年后,因仿冒太多,不得不于1920年向北洋政府农商部商标局申请更改为“双狮旗图”,该图上文字称:“启者,本号向在云南易武茶山,选办易武正山细嫩馨香茶叶,加重萌芽精工督造,发往香港销售,驰名中外,为士商所尝鉴,近来假茶渐增,仿造愈众,以致鱼目混珠,真伪莫辨,且有无耻之徒假冒小号招牌,希图渔利,是以本主人有鉴于此,特设法维持,故自庚申年(1920年)八月改换双狮旗图为记,贵客赐须务请格外留心,认明图记,免被他人以伪乱真则幸甚焉。”下署“总发行云南石屏同庆号”“制造厂易武同庆号刘向阳谨识”等字样。

同庆号的“龙马图案”和“双狮旗图”,均成为普洱茶著名品牌,成为普洱茶爱好者熟知的标识,成为中国茶叶史上的瑰宝,载入了中华茶文化之史册。

遭逢乱世,也是同庆号不可逃避的宿命。1937年,日寇大举侵华,普洱茶北上的销路断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东南亚,普洱茶南下的销路也断了,同庆号茶叶销售一落千丈,不得不于1948年彻底歇业。解放后,同庆号茶庄被收归国有,从创始计算,同庆号当时已存在200多年,在普洱江湖中地位不菲。

茶品:国宝珍品普洱茶后

“同庆号老圆茶”采用最好的竹箬包装,表面浅金黄色,而捆绑所用竹篾及竹皮,颜色与竹箬相若。该茶品汤色深栗但透澈,有兰香,入口细柔顺滑。与易武另一著名商号福元昌的普洱茶相比,“同庆号老圆茶”茶品柔和,被视为国宝珍品,享有“普洱茶后”美誉。

同庆号在抗战前销往香港、台湾地区的饼茶,被称为“茶皇后”,同庆号民国年间出产的一种茶,叫“龙马同庆”,该茶1995年时据说还有1000片左右,每片价格在一两万元;到了2000年,就只剩下300片了,价格则涨到四五万元一片,目前所存应不到80片,每饼价格30万元以上。2005年6月,一名韩国人从中国台湾收藏家手中买走一饼百年同庆,成交价是150万台币,合人民币40万元。要命的是,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同庆号老圆茶”你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一般的普洱茶迷,连见都见不着!

香港商人尤为青睐同庆号茶,香港的“金山楼”等茶楼,以世代经营普洱茶闻名,乱世中这些楼主关仓歇业走人,前往美国另辟商途。1996年,这些茶楼主人返港,开仓清理家产,发现仓中竟然还存有同庆号等名茶号的上好普洱茶,遂将其倾力销往台湾及其海外。面对这等天赐之物,普洱茶品茗者和收藏家惊喜地以为天门洞开。那一年,“金山楼”和“龙门茶楼”两家出仓的“同庆号老圆茶”,存时均近百年,被普洱茶收藏家视如至宝,当即筹划成立“同庆号普洱联谊会”,共同举办品茗及评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