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山之勐海格朗乡帕沙的普洱古茶树

普洱茶山之勐海格朗乡帕沙的普洱古茶树

2019-07-03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帕沙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地处格朗和乡政府西南边,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普洱茶山之勐海格朗乡帕沙的普洱古茶树

古树茶分布

帕沙古树茶主要分布在村寨周围,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品质最好。栽培型古茶树历史久远,茶树龄在三百年到六百年左右,也有几十年的小茶树。

楞班各脚(老寨村外面的山,最古老,古茶树多年在中寨周围)-竜庸(祖坟山)-南亚各麦(南亚河源头)-仆吹吹玛(特别大的老基地)-罗冈仆吹(石头多的老茶地);还有一处叫牛老朗各脚(老牛滚泥塘的山地),这是帕沙与帕真的交界地,其间有界河那互各麦将两村隔开,使两村古茶园隔河相望。

帕沙古茶树

帕沙整座山系中,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全都是哈尼族寨子,从唐代开始就一直居住哈尼族,帕沙现存的古茶树,最早种植年份可追溯到唐代。因为祖辈辛勤的开山种植,给帕沙的后人,留下了用之不尽的财富——2900多亩古茶园,分布于整个帕沙山寨旁的山上。自然生长至今,已形成山中绿树皆茶树的一个情况。

帕沙的僾尼人与布朗山的新老班章及勐混广别的僾尼人有亲缘关系,帕沙、班章、广别3个寨子的古茶树有很大一部分树龄相似,茶韵相近。

帕沙古茶树特点

帕沙、帕真、南盆“路南三寨”,分属于路南山三个水系,受不同“水系”和风向以及植被、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树龄大小的差距,“路南三寨”古茶树在具有香、甜、润等共性的同时,又各具特色:帕沙茶香气高、汤色亮、耐泡;帕真茶茶气稍重山野之气强;南盆茶水甜,涩不显,耐泡度稍弱。

有用+10
分享

边吃饭边喝茶也可以,请选择普洱茶!


普洱茶调节机体综合代谢异常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茶褐素等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成分与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结合能力强,抑制其吸收,增加排泄,从而防止人体吸收能量高的食物。二是普洱茶水溶物能够抑制脂肪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降低肝脏、肌肉以及游离的脂肪组织。三是通过调节脂代谢来调节血液中的糖代谢。

我们可能一直有个疑问,一方面传统的知识和经验告诉我们,边吃饭边喝茶不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蒙古族和藏族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不仅边大量吃肉、喝牛奶,同时还喝大量的茶。他们不仅身体没有病,还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健壮的民族之一。其实,这一现象和生活习惯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大的启发。因为,我们吃肉多,吃高能量的食物多,运动少,吃蔬菜少,喝甜饮料多,喝茶少,所以导致代谢性疾病大量增加。


在调整代谢的茶类当中,普洱熟茶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的效果是公认的。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杂志刊登了相关的论文。从发表的论文和现有的实验结果来看,普洱茶降血脂主要成分是茶褐素(Theabrownins)。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水溶性产物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茶褐素是茶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形成的一类结构十分复杂的产物的总称,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80%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并使其含量成倍增加。普洱茶水溶提取物中,约有80%的茶多酚聚合物(茶褐素),8%左右的咖啡碱等。也就是说,茶叶中的茶多酚是活性较强的活性因子,能够与茶叶中的很多成分共价结合,形成茶多酚多聚物。而恰恰是茶多酚的这一性质,使发酵茶产生能够调节人体代谢更有效的活性成分。

普洱市第一医院和普洱市中医院进行了1000多人的糖尿病患者的即溶普洱茶健康体验。体验结果表明,即溶普洱茶对血脂、胆固醇异常引起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率较高,达到了75%以上。对由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使35%的尿蛋白阳性患者转阴。这表明,普洱茶通过调节血脂、胆固醇代谢,从而调节机体的血糖异常代谢。

不同茶类对机体的代谢调节效果不同。从传统的经验来说,人们不建议边吃饭边喝茶。但这只适用于绿茶以及其它不完全发酵的茶。从减肥以及抑制多余的脂肪以及胆固醇等高能量食物来说,可以边吃饭边喝发酵茶,或在饭后短时间内喝,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抑制脂肪、胆固醇吸收。这从以肉食以及脂肪很多的蒙古族和藏族的生活习惯中得到很好的诠释。

文章摘自:普洱杂志 《普洱》 (文章分享不做商业用途仅做交流,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普洱茶制作很重要的环节:采摘和手工纸制作

人们对于普洱茶评价还是很高的,普洱茶在市场上的欢迎程度并不是完全靠炒作的,更多的还是其本身的味道和价值,懂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好在哪里。今天说一说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采摘和手工纸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我们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

普洱茶采摘

普洱茶原料的采摘一般采用适中采的标准,从新稍上采下一芽二叶,一芽三叶或细嫩对夹叶,但有时为了提高普洱茶制成品的等级及观赏性,也采用细嫩采标准进行采摘,所采嫩芽多数进行拼配。另外一些边稍茶或茶砖的原料,也可进行成熟采,即等到新稍成熟,顶芽已成驻芽,叶片大部分展开,采下一个驻芽或2~3叶片或3~4叶片。

在思普地区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一年可发5~6轮,生长期在300天以上,采摘期从2月下旬到11月中旬,持续近10个月。可多批多次采摘。

手工纸制作

人们将构树皮浸泡于水沟或小春前闲置的秧田里,泡软了挑回家里捡构。捡构是将构树皮的外层表皮和杂斑去掉,捡得越干净,造出的纸就越白净。然后是划构,把捡净的内层构皮用小到划薄,越薄越好,以便构皮在下一个工序的碱叶里能充分分解。划好的构皮用石灰水浸泡后在火上蒸透,以便将树皮结构中的木质素、树脂、树胶分解掉。蒸好的构皮放在河水中浸泡48小时,拿回家来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捶打,反复3次拿到河中淘洗,将木质素和其它胶质洗净,剩下的就是纯粹的构皮纤维素。这些纤维素挤干水分放入缸中,挑来洁净的井水,搅拌后就是纸浆,然后就可以抄纸了。抄纸是用细细的竹丝编成的竹帘,将缸中的纸浆一层层地轻轻抄起,摊成一摞,滤掉水分后,再一页页地摊开,晾到一块木板上,这叫贝纸。贝好的纸晾干,经整理便是成品了。

普洱茶香气的密码

普洱茶由含有丰富芳香物质的云南大叶种制成,适合于长期存放,在这个过程中香气物质会不断散失,当低沸点易散逸的香气物质散失殆尽时,就会显现出本来被掩盖而不明显的另一种香型。所以,一片新茶饼略带的青气,能在合理的存放过程中渐渐转为纯正清香,进而转化为花香、果香、蜜糖香、梅子香、杏仁香、木香等等不一,而最终同归为纯粹陈香。
对于茶叶香气的研究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荷兰化学家RomburghP.V从2.5吨发酵茶叶中分离和鉴定了β、γ-乙烯醇和水杨酸甲酯。到了30年代,日本的S.Takei和R.Yamamot分离鉴定出茶中30种主要成分。由于当时技术落后,对香气的研究开展非常困难,每次试验都需要耗费成吨的茶叶来抽提香气,即便如此,当时的茶叶科学家仍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了60年代,气象色谱技术的发展则彻底打开了局面,科学家通过努力渐渐解开了香气之谜。
科学研究已呈现了香气的秘密,本文将应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系统地梳理普洱茶的各种香气类型,以品饮经验结合实验资料,先描述该香气类型的嗅觉感受,然后从加工中过程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涉及分子层面的简单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某种香型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往往一种茶会具有多重香型特征,这也是普洱茶通过细微品饮值得好好玩味的特色。另外同样的香气物质在不同的浓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香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