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茶叶喝完还能继续使用?

普洱茶茶叶喝完还能继续使用?

2019-07-06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茶叶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饮料,是一种色、香、味兼具的绝佳饮料。泡过的茶叶也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现将其中的一些用途介绍如下:

1、煮茶叶蛋。有的利用泡过的茶叶来煮,有的利用茶末。最好的是用红茶,普通的红茶价格便宜,且煮出来的茶叶蛋色泽红润,味道香美。煮茶叶蛋的要领是先将蛋煮熟,将蛋壳轻轻敲碎,然后再将茶叶放入水中继续煮,以使茶叶更好地入味。

普洱茶茶叶喝完还能继续使用?

2、制作茶叶枕。用过的茶叶不要废弃,摊在木板上晒干,积累下来,可以用作枕头芯。据说,因茶性属凉,故茶叶枕可以清神醒脑,增进思维能力。

普洱茶茶叶喝完还能继续使用?

有用+10
分享

云南临沧永德县普洱老树茶

       永德县老树茶简介:永德全县总面积3208平方公里。大都分布在海拔800m~2100m的山区和半山区,土壤呈红壤和黄壤土,ph值5.5左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3.8%~6.5%,森林植被较好,生态条件优越,是集中成片发展茶叶极为适宜的土地资源。目前永德县共有茶园117792万亩,除新建的24394亩新茶园外,其余的茶园均属于栽培型的古茶园。全县12个乡镇有代表性的古茶园有12个:


 

  第一个古茶园大雪山乡--曼来古茶区

 

  这个茶区主要是野生型古茶,主要分布在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干河,药地河,四十八道河等地的原始常绿生态森林中,茶树树围在40厘米以上株数有25--30万株,树围在80--200厘米以上的株数达5-10万株,茶树特征;茶树第一层分支较高,约-4-7米。树冠半开无规则,老叶子暗绿色且光亮,芽孢红绿镶嵌,无绒毛,芽肥大。永德大雪山曼来古茶园为云南大叶乔木型古茶,该茶园地分布在海拔2100米高山中,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气温15.7度,雨季为5--9月。

 

  第二个古茶园: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

 

  班卡乡放牛场古茶园为云南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地处海拔约有20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气温16.3度,雨季5-9月。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雪山保护区旁边,距今天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品种特征;树姿半展开,分布高较密,叶长椭圆型,叶平均长约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采摘期为3月中旬-11月下旬。

 

  第三个古茶园:忙肺古茶园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忙肺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原产于忙肺村。采用茶叶籽育苗方法由人工种植形成,现在已经利用面积为960亩。该茶园海拔1500米,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气温18度。茶园东南角有森林数千亩,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是云南大叶种最适宜种植区域之一。茶园距今约有80年左右。该品种特征;树姿半展开,分支密,叶长椭圆形,叶长13厘米,宽约6厘米,叶色绿,叶面隆起,一芽二叶茶多酚含量34%。咖啡碱4.1%,,水浸出物45%

 

  第四个古茶园:团树团山古茶园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为1486亩,该茶园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气温15.8度。植被丰富,生态良好,距今大约有60年左右。该茶叶长椭圆型,叶长为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叶面隆起,叶质柔软,叶脉12-14对。

 

  第五个古茶园:玉化古茶园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约为2213亩,该茶园海拔为1900米,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16度。与党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距今约有70年的历史。叶长椭圆型,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背卷。叶质柔软。

 

  第六个古茶园:平掌古茶园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有800多亩。该茶园海拔2000多米,年降水量1600毫米,气温16.5度,雨季5-9月。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距今有60多年。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

 

  第七个古茶园:小帮贵古茶园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面积为800多亩。海拔大约有1900米,年降水量1700毫米,平均气温17.1度。距今大约有70多年。叶长15.8厘米,宽6.1厘米,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脉12-14对。

 

  第八个古茶园:鸣凤山古茶园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鸣凤山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原产为永德明朗岩岸山鸣凤山村,采用茶籽育苗由人工种植形成,面积约有800亩,该茶园地处1900米的高山中,降水量1400毫米,气温16.8度,是党梨山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地,有100多年的历史。该茶园四周森林主要分布有松树,西南桦等树种。

 

  第九个古茶园:梅子箐古茶园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采用茶资育苗方法由人工种植形成,海拔2000多米,降水量1400毫米,平均气温16.8度,面积1600亩,距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四周有茂密的森林,植被丰富。

 

  第十个古茶园:木瓜寨(班海)古茶园

 

  该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采用茶资育苗由人工种植形成,面积约800亩,该茶园海拔约为1500多米,降水量1400毫米,气温16.8度。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

 

  第十一个古茶园:底卡古茶园

 

  采用茶资育苗的方法由人工栽培形成,面积约800亩,该茶园海拔1700多米,降水量1400多毫米,平均气温18度。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

 

  第十二个古茶园:武家寨古茶园

 

  采用茶资育苗的方法由人工栽培形成,面积大约有800多亩,该茶园海拔2000多米,年降水1400毫米,气温16.8度。距今有100多年。周围是茂密的森林。

 

  据记载,以上古茶园的面积数是目前在利用的面积数,未利用的还有很多。以上古茶园的形成除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型外,其他地区的古茶园都是清朝或者明国时期在当地号召不种植鸦片,种植茶叶形成的哦。

 

  永德茶区普洱老树茶特点:

 

  刚猛。生长在这一茶区的茶树享受着澜沧江的滋养,占尽了天时地利,其内含物质丰富,粘稠度好。茶气刚烈霸道,水浸出物最高,冲泡次数能达20泡,各种内含物质间比例协调,口感顺和,香高持久,是云南普洱茶的品质标志。这一茶区的茶不论生熟均有浸出延迟,冲击在后的地域特点。

品鉴普洱茶熟茶的四个时间刻度

  当我们走进一家茶庄,坐到泡茶台前,双手接过茶庄老板递过来的一片普洱茶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在想:“这是什么年份的?好不好?我如何判断它的年份与好坏?”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在谈如何判断年份与好坏前,我想应该先提请大家自问一下:“我用什么东西去判断、鉴别一款普洱熟茶?”这里所说的“东西”,当然是指我们人体的器官部位而不可能是仪器仪表。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躯干——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躯干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严格来讲,高明的品鉴家应该可以蒙着眼睛来判断一款茶的年份和好坏。

  我们知道了人体五种器官和部位在鉴别普洱熟茶中的分工之后,就可以开始来鉴茶了。

  因为我们知道普洱熟茶随着存放时间以及环境的不同,其口感、香气等的表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那么反过来,我们就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口感、香气特征来大致判断某一款茶的存放时间和环境。

  为什么说是“大致”?因为普洱茶是存在在多维空间(原料、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中的物体,而我们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

  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我把排列在这条直线上的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

  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量不算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并不多,因为那几年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茶上了,而且做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而拒绝普洱者则大多因为“不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应该跟原料有关。

  “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勐海系熟茶以重发酵见长,即发酵度达到七成以上,并经相当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后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一款好的勐海系熟茶从1泡至15泡,会形成“焦糖香”、“蔗糖香”、“枣香”的依次排列,愉悦感很强,引人入胜。只是这样的好茶并不多见。这个阶段的下关销法沱的特点是口感带酸,原料的区域特征明显。昆明茶厂从06年开始恢复7581砖的生产,口感比较中庸、平稳,优缺点都不明显。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

  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

  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

  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我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

  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文/黄刚

打破普洱茶行业偏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打破普洱茶行业偏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留存至今的普洱老茶,为了便于区分,生产于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统称“号级茶”,即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宋元号等私人茶庄生产的普洱茶;生产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的老茶,统称“印级茶”,进一步细分则有红印、蓝印、绿印、黄印等不同系列,其中,绿印因为在香气、滋味、口感等方面都表现一流,具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香,不仅为老茶备受追捧提供了依据,也为普洱新茶需要存放后才更适合品饮提供了佐证,尤其是普洱生茶,只有在存放数年后,核心价值才能不断显现出来。老茶供不应求,为了能提升普洱新茶的品饮价值,所以有了熟茶。

上世纪70年代,从东南亚地区到国内,从广东到云南,熟茶逐渐兴起。73厚砖(文革砖)、7581砖茶等优质熟茶就生产于那个年代,甚至7572的经典配方也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与熟茶有关的佳话不少,但关于熟茶“有渥堆味”“原料粗老”“存放价值不如生茶”等等的诟病也随处可闻。打破偏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熟茶是人为加快普洱茶陈化速度的产物,熟茶在新茶时期综合表现就与老生茶非常接近,因此做好一款熟茶,最稳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定一款公认的优质老茶,模仿它的用料和拼配工艺,进而去呈现出与其类似的香气、滋味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