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喝普洱茶却不知道的普洱茶的拼配技术

喝普洱茶却不知道的普洱茶的拼配技术

2019-07-08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我们认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喝普洱茶却不知道的普洱茶的拼配技术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有用+10
分享

为什么普洱茶会产生酸味?


  为什么普洱茶会产生酸味?

 

  普洱茶生茶的酸要多方面分析,形成的原因很多:

 

  一类是本身水土气候带来的,云南很多茶山都是如此,好比易武核心地区的茶大都带有微酸,均匀遍布口腔,生津回甘。

 

  一类是由于陈化条件比较干燥带来的,通常7、8年以上的茶品就会出现这类带蜜香的酸,也是满口均匀的微酸。

 

  还有一类是由于制茶过程干燥不及时,会焖到茶叶,导致发酸。

 

  再一类是存茶过于高温,或仓茶后期用高温退仓处理,表现如同制茶高温。这两类都是要避免的。

 

  熟茶的酸则主要是发酵温度过低、发酵太青,容易反酸。

普洱茶投资分析:只有跨域销售才有可能打破目前僵局

  

  中国普洱茶网讯:目前茶市的行情尤其是短期投资茶的行情用“惨淡”来形容可以说并不过分。在山头价值被透支,投资市场资金增速变缓的环境下,寻找新的客户群体已经成为当下众多茶企优先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很多过去从不派茶的茶企也加入到派茶的行列中来,甚至有的企业直接派赠的是茶饼而非茶样;也有的茶企在价格上给予买家更多的优惠。但是对于相对饱和的投资茶市场以及当前的市场行情,这些举措对一个茶企来说往往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无论是派茶还是降价,这都是在行情热火的时候最有效占据市场份额的方式,但是在行情低迷的时候,所有买家都有“过2天再买会更便宜等等看再说”的想法。那么从这些仅仅针对市场的促销宣传方式上,所得必然有限。

 

  所以,要想在低迷的行情下做好市场,则必须另谋他法。单纯从普洱茶收藏的角度来看市场,确实不会有什么好的办法。但是喜欢普洱茶的人大多喜欢文玩字画、摄影收藏。而文玩字画、摄影收藏的圈子又要比普洱茶收藏圈大上许多,所以如果能从这2个圈子里发展新的客户是否要比从现有的市场中争夺份额容易许多呢?

 

  根据最新的淘宝指数来看,喜欢普洱茶的人按照喜好划分,爱好收藏、摄影一族、爱吃零食排在最前面。收藏是一个很抽象化的范畴,它必须要和具体的事物挂钩。所以,摄影一族和爱吃零食才是最值得发展的2个群体。对于爱吃零食的人往往体重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所以他们买普洱茶的原因很明确----控制体重。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中低端普洱茶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接下来说摄影一族,作为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来说,他是不会用上万元的单反相机去拍一片“9.9包邮”的普洱茶泡出来的茶汤的。那么,他们对普洱茶的选择必定会选择中上价位并且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这样,与寻找新的市场是互相吻合的,一面是具有投资价值的普洱茶,一面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需要拍摄这样的普洱茶的人群。

 

  前天我在普洱茶网上就看到国皓茶业举办“国皓杯”摄影大赛的新闻,我就在想策划这个活动的人可是够聪明的。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来吸引足够多的摄影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把自己的作品在各自的圈子内传播。这样很多没喝过国皓普洱茶的人也会有了解一下的想法,再通过奖品、品鉴装把自己的产品推广到这部分人群中,这样就很容易获取到很多忠实的粉丝。这可比千军万马挤现有市场份额这个独木桥好多了。

 

  有些东西虽然无法重复,但是国皓的思路确实值得很多茶企借鉴。从和普洱茶相关的领域中寻找潜在客户,并将其发展成自己品牌的粉丝,有了这些新粉丝的支持,即使市场过冬您也是在过夏天。

关于普洱茶的文化海拔

春天和著名诗人雷平阳到易武茶山,被中央电视台12频道"绑架",接受了一次采访,主题就是普洱茶文化。采访容易对付,只是心里有点奇怪:怎么这么巧?跑到易武,就是为了逃避一下城市的喧嚣,到山野给自己放个假,结果还是被北京来的这帮家伙逮个正着?

更想不到的是,从易武回到景洪,晚上喝茶,不小心又碰上一个北京人,听说我是《普洱》杂志的,眼睛立马亮起来,说你们杂志"独家关注"做的不错,缠着我谈普洱茶文化。为了谈普洱,那个茶真叫喝得辛苦!可想想人家大老远从北京跑到版纳做茶,还读《普洱》杂志,只好耐着性子谈普洱。

谈完了,第二天闲下来,想终于可以不普洱了吧,就给一位女孩子打电话。她是我的学生,想让她喊几个同学喝喝酒,叙叙旧。结果,她一接电话,无比兴奋:"雷老师,你来了!我今天刚辞职,闲下来,不习惯,要到哪里玩?我开车来,做你的专职驾驶员!"我问:"什么?辞职了?那你干什么?""干什么?做茶啊!普洱茶。"晕!

晕,真晕!这些天,一直被普洱。一位浙江的朋友,叫给他买些普洱春茶;一位山西的朋友,来到云南,想去逛逛普洱茶山;一位昆明的朋友,喊去为他的普洱茶品牌出出主意;一篇小稿被人推荐给《读者》发了,收到一笔小稿费,结果,那是写某座普洱茶山的一篇稿(想当年自己在《读者》的老家兰州读书时,哪里听说过什么普洱茶。)。在昆明不断被普洱,那就到版纳晒晒太阳。结果来到版纳,更被普洱。

10年来,普洱茶勃兴,普洱茶文化勃兴。中国茶、中国茶文化里出现了一股强劲的普洱潮。如今,谈论中国茶,已经不能不谈普洱茶,谈论中国茶文化,已经不能不谈普洱茶文化。如此大潮之下,岂有几人能不被普洱?如我一介曾在普洱生活过8年的小小布衣,到昆明后又到《普洱》杂志干活,要不被普洱潮沾湿衣襟,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想不到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竟然被普洱潮得那么厉害。

既然普洱茶文化潮得如此厉害,已经不可回避,那就有必要对此进行审视,明白它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稍作回顾,就会发现,无论从前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如何,但它兴起,确实只有十余年历史。而这,也就是普洱茶文化被某些人诟病,说它是个伪话题,是个暴发户的原因。

但这样的诟病却很难让人认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普洱茶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一种无法忽视的存在。

对于这种存在,用"存在就是真理"这样的话来论述显然太过霸道。那我们就用另一句话来说--"法不孤起,理不独存。"这句话比较深奥,但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精神现象并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和存在。普洱茶文化自然也是这样。如今,纠缠普洱茶文化是如何炒作、运作起来的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有一条简单的道理已经能够说明这一切:如果没有前提,没有兴起的必然性,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能够炒作、运作起来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今,再去论述普洱茶文化的核心要素、兴起的必然理由、普洱茶文化对当今中国茶文化的补充、丰富、甚至刷新,这些话题,都成了不用再说的老话题。这就像在易武,央视12频道的记者提起这些话题,我就想打瞌睡。我说,我们先别谈茶,还是先谈谈橡胶吧。

从景洪到易武,一路的橡胶林。用诗人雷平阳的话说,它们都是"后娘养的"。10多年前,我到易武、象明,路上不是这样的。那时,满眼所见的大多是原始丛林。亲切、温暖、苍茫、神秘的原始丛林。橡胶林绝不会给人这样的感受。橡胶林只会让人产生对金钱和汽车轮子的渴望。橡胶林只是汽车工厂在大地上肆意延伸的一片"绿色沙漠"。对橡胶林的恐惧,是对全世界都会变成工地的恐惧。

只有快到了易武山的寨门口,才开始看见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的原始丛林,开始看见这里一团,那里一团的紫色、白色、红色的大树杜鹃、大白花、木棉花的花朵。

我说,为什么橡胶林在接近易武山的路上停止了?那是因为易武有古茶山、有茶马古道。那是和橡胶林迥然不同的一种文化,一种让人内心产生温暖、诗意、宁静和安全感的文化。或许,在这样的文化面前,那些操纵和生产橡胶的心,突然有了一丝不安,突然有了一点不忍,说,前面是易武,是古茶树,我们就让橡胶在这里停止吧!如果要说普洱茶文化最真实的含义,我希望它就在这里。

第二天到勐海。刚过景洪不久,橡胶林就消失了,眼前出现了亲切温暖的原始丛林和茶园。问同行的段金华先生,是不是勐海种茶,需要原始丛林,不准种橡胶?段金华先生说,我希望这样,可不是。勐海不种橡胶,是因为勐海的山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这个海拔,橡胶长不了。这说明,我在易武的想法,是多么的一厢情愿。

不过,在勐海的贺开山,我看到了普洱茶文化的另外一种海拔。

站在贺开山上,来自山西的诗人木头开始高原反应。但即使如此,她依旧忍不住兴奋,问我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草,那是什么花?除了眼前高数十米,两人合抱不过来的红毛树,我真不知道别的都是什么树,什么花。俯看山脊上躺着的曼迈老寨,木头问我,这个老寨有多长历史了?我说,你干嘛问这种问题?和这里的许多少数民族一样,数十年前,僾尼人还是喜爱迁徙、狩猎的民族,一个曼迈这样的老寨,历史自然不会太久。和山西的一个小村庄挖砖窑时偶然发现了无数头骨、古代兵器残骸,进而考证断定是"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军的遗址文化相比,贺开山确实没有这样的历史。可是,有谁能说贺开山没有历史文化呢?那是一千多年树龄的古茶树和许多不知道树龄的红毛树、水冬瓜树、花皮树、大杜鹃树以及无数的杂木树、杂草、走兽、飞禽、昆虫和僾尼人、拉祜人、布朗人、傣族人的历史和文化。是属于自然、阳光、雨水、人类学的历史和文化。当然,这样的文化没有文献记载,不属于所谓"大历史"、政治史、战争史的范畴,但谁又能说这样的历史无足轻重呢?

实际上,它很重。据说,来到贺开山的日本人、韩国人,是叩着头上山的。这里的海拔虽然只有1700米,但这里有1400多年古茶树的历史,有各种树木、民族的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些人来到山顶,对古茶树,对这里的一切顶礼膜拜。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也对这里的一切顶礼膜拜。

这样的顶礼膜拜,不只在贺开山,还在许许多多的普洱茶古茶山。

如果有一种茶文化值得顶礼膜拜,那只能是普洱茶文化。如果茶文化有海拔,那最高的海拔,那无疑是普洱茶。

这不是偶然,不仅因为普洱茶是世界茶源,也不仅因为普洱茶山海拔最高,更因为普洱茶的根基最厚。它的根基,是人类存在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