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决定一款普洱茶口感的因素具体有哪些

决定一款普洱茶口感的因素具体有哪些

2019-07-09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决定一款普洱茶口感的因素有哪些?经过整理,使用通俗易懂的话归纳为以下几点,分别是:普洱茶产地、原料、制作工艺、存放环境、冲泡方式。

决定一款普洱茶口感的因素具体有哪些

一、产地气候:

茶树生长环境地理海拔条件的不同,决定了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雨水温度湿度情况对茶树本身有影响,如版纳老班章、临沧冰岛、普洱景迈山等各个茶区的茶山都各有特色,气候条件和雨水充沛与否都会对茶叶本质有着较大的决定作用,比如:雨水大雨水多的地方与干旱的地方的茶本质有着截然不同的口感。

二、原料产地:

茶树生长的树龄以及茶树种类的不同,也会对茶叶本质有影响,台地茶、古树茶、老树茶,五十年、两 百年的乔木茶树以及台地茶等各种茶叶鲜叶本身,口感都有着不同之处。春茶和秋茶也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云南的茶叶为例,春茶吸收了秋冬两季土壤的大量养分, 叶片中内含物质要比秋茶少,水分也少,所以春茶要鲜嫩许多。

三、制作工艺:

决定茶叶鲜叶本质不同对不同口感的呈现,不止表现在茶山头与原料。茶工艺是对茶本质鲜叶的进一步 强化决定,生茶与熟茶,熟茶与滇红茶,熟茶老茶头与熟茶散茶,甚至与小沱茶这些茶的工艺的不同,决定了这些茶叶的口感也是有不同的。

四、存放环境:

熟茶发酵之后存储的环境,存放在昆明和存放在广东的茶仓是有区别的。存放条件也对口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五、冲泡方式:

一杯好茶需要较好的冲泡技巧和冲泡方式,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泡同一款茶叶的冲泡方式,呈现同一款茶叶的口感也是千差万别,甚至于:今天泡出来的跟昨天泡出来的都有不一样之处,喝茶前吃的食物不同,吃了食物喝茶又不一样了。茶具用玻璃还是用紫砂,用盖碗还是用飘逸杯,这些都有非常明显迥异的口感呈现。

有用+10
分享

舌尖上无法承受之重普洱茶水性“厚”与“薄”

  我们常可以在介绍普洱茶的书籍中看到,类似茶汤“醇厚”、“厚实”、“厚重”等相关描述性语言。很多新茶友对茶的浓淡可以直观的感觉,但对茶的厚度却十分不解。其实普洱茶的厚重醇滑,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当茶汤滑进口腔,刺激味蕾,你就会充分感受它的饱满丰富。

  邓时海在《普洱茶》一书中对普洱茶水性的“厚”、“薄”、“利”作了详实的解释。他说: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分别。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觉,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之感。

 

  普洱茶水性“厚”与“浓”的区别

 

  水厚和茶汤浓度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

 

  浓是冲泡技术上的影响,同样一泡茶,茶叶浸泡在热水中越长,茶汤就越浓,也就是茶汤的强度增加了。相反的如浸泡时间很短,茶汤便会显得淡淡的,与水性厚薄无关。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如一些无纸绿印圆茶、凤山茶菁的福禄贡茶,茶汤水性都很厚重。厚的茶汤水性,使人感到饱满而实在,带给品茗者有较平和稳定的心境。

 

  普洱茶水性“厚”与“薄”的区别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觉轻且萧条。由于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调,使品茗者产生了轻浮、薄弱、不安稳而抗拒的感觉。台地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所以为什么大家都喝古树茶,因为古树茶汤厚实,内质丰富。

 

  普洱茶水性“利”与“薄”的区别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觉。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觉,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一般的边境普洱茶或现在新树茶菁所制成的新鲜青饼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出现刃利现象。

 

  注: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薄,甚至会有利的情形。但是如果开封有将茶置于较宽大容器中,以使茶叶回气一段时间,约十几天或一个月,茶汤自然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水特色。

学堂|第22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学堂|第22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上一课堂,南茗佳人和大家分享了柑普茶适饮的人群?详情请查阅《学堂|第二十一堂课:适合饮柑普茶的人群有哪些?》一文,这一课堂南茗佳人和大家介绍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这里的「霜」和天气中的「霜」是不一样的,它是特指干茶饼在干净、温度湿度适宜的存放环境中,由于茶中多酚类物质、酶等活性物质,在长期、缓慢的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后,遗留下的白色结晶体。

那么「霉」又是什么呢?

茶饼上霉的形成方式主要包括:一,茶在制成饼后,水蒸气还未晾干,就被包装起来;二,茶饼在后期存放过程中因外界原因受潮;潮湿的环境下,茶饼极易生霉。

知道「霜」和「霉」的形成基础后,我们回到茶饼上。

那么要如何分辨出茶饼上的是「霜」还是「霉」呢?

1、看颜色和形状

学堂|第22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霜」:白色薄如纱,分布均匀。

学堂|第22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霉」:颜色有白、青灰、绿色,通常呈块状或椭圆状不均匀的分布。

2、闻气味

「霜」:凑近闻,没有任何的刺激性味道。

学堂|第22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图|茶饼已经起了白霜

「霉」:一闻,鼻息间就充斥着类似植物腐坏的味道,十分刺鼻。

3、能否很容易就去掉

学堂|第22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霜」:对着茶饼吹一口气,白色的霜就飘散在空中,「霜」对茶饼的附着十分微弱。

学堂|第22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霉」:用手去抹,一抹就往饼面晕开;并且牢牢吸附在饼面上,需借助细软的棉布和软牙刷才可去除表面的霉。

4、存在的地方

「霜」:仅存于茶饼的饼面。

「霉」:不仅在茶饼表面,在茶饼的内部也会有霉。

学堂|第22堂课:普洱茶茶饼上的“霜”和“霉”该怎么区分?

以上是「霜」和「霉」的简单区别。

「霜」和「霉」产生的原因不同。霜可以很容易就去掉,并且长了白霜的茶饼,是因为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极高才会产生白霜,是不可多得茶品。而茶饼中长了霉的茶品是因为受潮后发生的超出正常范围的变化,这样的茶品不建议再饮用。

下一讲南茗佳人和你分享茶汤的厚和薄是什么因素决定的?敬请关注南茗佳人(ID:nmjrcha)。

云南中茶总经理邹广田:让普洱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云南中茶总经理邹广田:让普洱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导读:邹广田,1961年12月29日生于广东,汉族,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1983年8月进入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在销售、生产、人力资源、质安等多个岗位任职,先后担任副经理、厂长、人力资源部经理、副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2013年2月起,任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正文】最近两个月,我一直处于“在路上”的状态。在闲暇时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普洱茶?我想普洱茶能被大众认可,不会仅仅只是因为有健康的功效,也不会只是作为一个可品可饮的产品存在。它作为一个在云南本土区域范围内受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综合因素影响而成的产物,必定在未被大众所知的时候就已经在本区域内获得了认可。而现今能被更多人接受,必然是本土区域一种生活方式的发散,普洱茶在慢慢变成一些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变成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一种习惯的形成及保持往往是很难的,中茶普洱也在致力于实现这一点。

中茶普洱一直坚持做标准化的产品。从原料的选定、初加工、拼配、质检到成品上市,每一步背后都要有系列化的标准进行验收。以质量检验为例,一款茶品至少需要经过原料质检、成品自检及送检三套标准程序,背后还有国家质检总局及中粮茶业内部的市场抽检。现在我们能做到每一片茶叶都有自己的检验报告,这只有标准化的制度才能实现。

中茶普洱是一个经受历史考验的企业。从1938年到现在,中茶留下了诸多历史名品,大红印、八八青、七三青、水蓝印等等,这些茶品的口碑在行业内人尽皆知。以水蓝印为例,2013年我们以历史配方及工艺为基础成功实现名品复刻,并定名为“臻品蓝印”。今年9月以来以“茶美生活,蓝色风暴”为主题的“臻品蓝印”系列品鉴会在郑州、澳门、荆州、梅州、深圳、马来西亚等地陆续开展,“臻品蓝印”所到之处,“蓝色风暴”旋即刮起,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产品才能实现这一点。

中茶普洱一直希望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消费者的认可是基于信任的基础,而今信任难得。信任基于品质、品牌、制度、社会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成。让大众接受普洱茶,除却其本身的品质特征外,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当地人文、历史等内涵,再通过体验式的宣传,方能让大家深入了解其魅力。

中粮茶业王震总经理说过:“中粮茶业卖的不只是茶叶,而是一种以茶为中心的经特别创意的有具体标准和操作流程的茶生活方式。我们向客户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享用的过程。”茶饮是健康饮品,将会是未来世界最为重要与流行的饮品。中茶普洱希望让消费者在饮茶中感到身心愉悦,体会到饮茶的美好,感受到茶对生活的提升,进而养成一种健康的饮茶生活习惯。

近期线下品鉴会还再持续,“蓝色风暴”过后,我也希望能在所经之地留下一种被广泛认知、认可的生活方式。

本文写于2015年10月初,首刊于《忠茶》第二期(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