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是什么呢你了解过吗

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是什么呢你了解过吗

2019-07-11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这种原本产于云南深山老林的古老茶种日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那么普洱茶究竟有何特点可以使它得到众多品茶爱好者、收藏家、养生爱好者的钟爱呢?

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是什么呢你了解过吗

普洱茶在产地、品种、品质、制作工艺、形状包装、饮用上皆独具特点。

普洱茶产于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茶山或野生茶林中。该地具有终年湿润、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的特点,所产茶叶是纯天然的有机茶。野生普洱茶树数百年历史者多如牛毛,且与樟脑树、枣树等混生,因此所产茶叶冲泡之后会有独特的樟香和枣香等香气,品质特优。

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较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嫩芽多,发育旺盛。据茶叶科学研究资料显示:每克云南人叶种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均远高于中国其他名茶,这是普洱茶能不断发酵、越陈越香、形成独特品质风格的物质基础。

普洱茶品质最根本的特征存于它是"能喝的古董",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使其与"茶贵新、酒贵陈"的传统特点背道而驰。普洱茶可以在空气中持续发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随箱陈化期的延伸,品质越来越佳,百年珍品,价比黄金。

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也有别于其他茶类,它是在晒青毛茶的基础上经自然发酵或人工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晒青和后发酵是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的关键。

普洱茶的形状和包装也独具特点。除了散茶外,普洱紧茶可以制成饼茶、沱茶、方茶、砖茶、心型茶、瓜茶、葫芦茶、竹筒茶等,形状多种多样。在包装上,普洱茶多用天然材料,如笋叶、竹篮、扎篾等,既通风透气以利后发酵,又充满朴拙古意,便于运输、饮用及保存。

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茶中随意添加自己喜欢的辅料,多见于少数民族,如藏族的酥油茶。随着养生保健意识的深入,岘代人也常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茶材。耐泡也是普洱茶的一个特性,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可泡20余水,其味不减,其色仍艳。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纯料比拼配好?

自从普洱茶生茶开始流行山头古树概念,纯料、单株等也应运而生,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日趋火爆,纯料古树普洱茶价格节节攀升,如今似乎成为高档普洱茶身份的象征了。

一款纯料古树往往有着非常优质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会伴随着很突出的缺点。如同一个性格古怪的艺术家,他身上有着难能可贵的艺术天赋,同时也兼有让人难以忍受的性格怪癖,您在欣赏他的艺术同时,也得接受他的怪癖。

普洱茶纯料比拼配好?

未进行拼配的毛茶

拼配则是资源整合,是取长补短,是“1+1>2”,早期拼配是为了把不同等级的普洱茶拼在一起,这样品质较差的原料也可以做成产品。后来古树茶崛起,小产区概念成熟,拼配成为提高普洱茶品饮价值的主要方式。把不同山头的毛茶按照一定的比例拼在一起,从而使一款茶在品饮的时候可以表现出多个山头的口感。每个人口感都略有差异,具体表现在喝茶上面,有的人口感偏淡,有的人口感偏重,有人喜欢喝淡的高香的普洱茶,有的人喜欢喝重的回甘迅速的普洱茶,拼配能满足多元化的喝茶口味。

兴海秘笈,助你轻松购买普洱茶

原文标题:【兴海秘笈】助你轻松购买普洱茶

炎热夏天,生津止渴解乏舒畅的品茶之感,让普洱茶成了夏季最佳饮品,众多消费者趋之若鹜。但对于很多消费者,以及茶小白来说,普洱茶实在是太多“障碍”,甚至很多人连生茶熟茶都不知道如何区分,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想买又不敢买。

别急,小编今日为大家梳理一二普洱茶常识,让您放心购买普洱茶。

购茶障碍一:

不知如何区别生茶与熟茶。

普洱茶很特殊,有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从普洱茶的发展史来看,生茶很早就出现在历史中,而熟茶则是上世纪70年代制茶匠人发明了人工渥堆发酵的工艺后,才出现的。因此熟茶多了一项人工渥堆发酵的环节,属于发酵类食品。

——兴海茶厂发酵车间

其实,区分生熟茶很简单。首先看干茶,生茶颜色偏暗绿,而熟茶偏棕褐色;其次看汤色,生茶汤色如月色金黄,而熟茶汤色像葡萄酒,是栗红色或褐栗色;最后,从口感来说,生茶口感丰富,苦涩香甜都含在了里面,生津回甘明显,而熟茶则是香甜顺滑口感醇厚。

——生茶干茶及茶汤

——熟茶干茶及茶汤

购茶障碍二:

普洱茶很贵,咱普通老百姓喝不起。

因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殊属性,因此一些品质较好的普洱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身价自然也就随年份、存贮状况等客观条件涨了起来。但,这部分茶毕竟是少数,并不是每一款普洱茶的“身价”都让人高攀不起。

对于爱喝茶的人或者初入门的茶小白来说,仅满足日常品饮需求,选择面其实非常广。市场上大部分的普洱茶,以357g七子饼形式为常态,平均7g/泡,一天一泡来计算,可以喝51天。以“兴海今典”为例,零售价150元/饼,每天只需花费约2.94元人民币,比奶茶还便宜且更健康。

——兴海今典(生·熟)

购茶障碍三:

以叶片粗老细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普洱茶比较特殊,不能简单粗暴的用唯一标准来进行好与坏的判断。

对于普洱茶来说,细嫩与粗老并非代表品质的优劣与好坏,只是茶叶的级别而已。甚至在普洱茶的研发中,经验丰富的制茶大师,还特意在某些普洱茶产品中添加“粗枝大叶”,将不同级别的茶叶原料拼配在一起,所泡出的茶汤不仅内含物质更加丰富,汤香水甜,口感变幻有层次,后期转化后各具韵味,这也是普洱茶最迷人的地方。

——兴海今典·生

普洱茶喝法 煮茶趣谈

古人饮茶之前,先要将茶叶放在火炉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


如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于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后人看到魏时的《收勘书图》中有“煎茶者”。所以认为煎茶始于魏晋。据《南窗记谈》“饮茶始于梁天监(公元502年)中事。”而据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之语,说明煎煮茶叶需要一套器具。可见西汉已有烹茶茶具。时至唐代,随着饮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蒸焙、煎煮等技术更是成熟起来。

据《画谩录》记载:“贞元(公元785)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研膏茶,其后稍为饼样,故谓之一串。”茶饼、茶串必须要用煮茶茶具煎煮后才能饮用。这样无疑促进茶具的改革,而进入一个新型茶具的时代。

从中世纪后期来看,宋、元、明三代,煮茶器具是使用一种铜制的“茶罏”。据《长物志》记载:宋元以来,煮茶器具叫“茶罏”,亦称“风罏”。陆游《过憎庵诗》日:“茶罏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依此说,宋陆游年间就有“茶罏”一名,元代著名的茶罏有“姜铸茶罏”,《遵生八笺》说:“元时,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铸法,名擅当时。”这二家铸法主要精干罏面的拔蜡,使之光滑美观,又在茶罏上有细巧如锦的花纹。“制法仿古,式样可观,”还说“炼铜亦净……或作。”实指镀金。

由此可见,元代茶罏非常精制,时至明朝,社会也普通使用“铜茶罏”,而特点是在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其中有一种饕餮铜罏在明代最为华贵。“饕餮”是古代一种恶兽名,一般在古代钟鼎彝器上多见到这种琢刻的兽形。是一种讲究的琢刻装饰。由此见到,明代茶罏多重在仿古,雕刻技艺十分突出。

我国中世纪后期,除了煮茶用茶罏,还有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最早我国古人多用鼎和镬煮水。《淮南子·说山训》载:“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高诱注:“有足日鼎,无足日镬”。(明清时期,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镬”叫锅。)从史料记载来看,到中世纪后期,用鼎、镬煮水的古老方法才逐渐被“汤瓶”取而代之。

过去一些作家认为,我国约在元代出现“泡茶”(即“点茶”)方法,因此元代煮水器具为之一变(指改制用汤瓶)。但据笔者所收集的史料来看,煮水用瓶在南宋就存在了。这里顺便摘引两条史料为据。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记载说:“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指南宋)沦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依罗大经之意,过去(南宋以前)用上口开放的鼎、镬煮水,便于观察水沸的程度,而改用瓶煮水,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鹤林玉露》又说:“陆氏(陆羽)之法,以末(指碾碎的茶末)就茶,故以第二沸为合量下末。”

陆羽是唐朝人,是《茶经》的作者,被认为是我国唐代茶文化兴起的奠基人。这样一个茶家煮水都使用“镬”,足可说明唐代还未曾使用“汤瓶”。又据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煎茶歌》中谈到煮水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苏轼的这段诗词可以作为宋以来煮水用“汤瓶”的又一很好的例证。

明朝,沦茶煮水使用“汤瓶”更是普遍之事,而且汤瓶的样式品种也多起来。从金属种类分,有锡瓶、铅瓶、铜瓶等。当时茶瓶的形状多是竹筒形。《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说,这种竹筒状汤瓶好处在于“既不漏火,又便于点注(泡茶)”。可见汤瓶既煮水又可用于泡茶两种功用。明代同时也开始用瓷茶瓶,可是因为“瓷瓶煮水,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

所以实际上,明代日常生活中是不用瓷茶瓶的。明朝“茶瓶”中还有奇形怪状的作品。见《颂古联珠通集》“一口吸尽江南水,庞老不曾明自己,烂碎如泥瞻似天,巩县茶瓶三只嘴。”明朝竟有三只嘴的茶瓶,稀奇到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步。无疑,这种怪异茶瓶只能作为收藏装饰物,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