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不同季节的普洱茶:普洱茶的春夏秋茶

不同季节的普洱茶:普洱茶的春夏秋茶

2019-07-11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春、夏、秋茶是以一年中茶青采制时间的季节性特点划分出来的。

春茶,是二十四节气立春至立夏期间采摘加工的茶。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明前茶是指清明节以前生产的春茶,统称早春茶。“明前茶叶是个宝,芽叶细嫩多白毫”,早春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它可分为:“头纲茶”、“二纲茶”两类。“头纲茶”是一年中第一次萌发第一次采制的春茶,“二纲茶”是第二次抽芽后采制的春茶,又叫“春尖”。雨前茶即“谷雨”节以前采制的春茶,又叫“春中茶”。“谷雨”至“立夏”所采的茶叶,叫“春尾茶”。

不同季节的普洱茶:普洱茶的春夏秋茶

夏茶,是二十四节气立夏后至立秋前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二水茶”,是指在二十四节气芒种至小暑期间采制的夏茶。滋味浓厚,又称“细黑条”。

秋茶,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露茶”。外形类似夏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

二十四节气白露以后所采制的茶叶统称为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叶条枯黄少油润,多宿叶,内质滋味较淡薄。旧时很少采摘。云南除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膏兴于宋

普洱茶膏兴于宋!宋代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时代。很多学者认为,茶业兴于唐、盛于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朝野“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帝王嗜茶也数宋代最甚,宋徽宗赵佶更是爱茶痴迷,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举国上下对茶品的热衷,自然形成了制茶业在宋代的空前繁荣,从茶叶的采摘、焙制、造形、包装、递运、进贡等诸方面相比唐代制茶更上一层楼,且规定更加细致,命名也十分考究。

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宋代将此方法获得的茶膏,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做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虽然《茗荈录》主要记述茶事的十八个趣闻,但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看到这两款茶膏的名称,标志茶膏做为独立产品的存在。

二是在饼茶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将饼茶表面用茶膏涂层,以增加饼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这与唐代制茶中“含膏”工艺有明显不同。或者说相比唐代而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宋朝的蔡襄(公元1012——1067年)曾做过宋仁宗的贡茶使(负责造茶进贡的官吏),在他著述的《茶录》中对此有专门的描述:“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这里的“珍膏”就是茶膏。

当到了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时,对“珍膏油其面”则显得更为重视,甚至把“膏”的质量好坏做为鉴茶标准。他在其撰写的著名的《大观茶论》一书中,就如何从外观鉴别饼茶时指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意思是说: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饼茶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茶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膏稠者,是宋代好茶的代表。

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制茶工艺却在明代戛然而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我们姑且不对这种变革妄加评论——无论是进步还是倒退。但有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

【品鉴会】正山系列--了解普洱茶山头风格的敲门砖

3月20日

午后气温18℃

空气湿度38%

“63方程式”第120期品鉴

昆明市春城,春城的春天又格外不同,路旁的樱花盛开,树木更加翠绿。在去品鉴会的路上,看到六山新品“花香”和“甜甜”的巨幅海报,给今年的春天,增加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春意。

六次出水

今天喝的是两款生茶,在六次出水中,两款茶的汤色就能看出明显区别,样一是明亮的淡黄,而样二偏橙黄,茶叶的香气飘散在空中,仿佛春天的气味。开始品鉴,两款茶的区别就更大了,样一清甜,而样二浓烈,根据平时的品鉴习惯以及这个口感,大家开始用排除法猜两款茶的产地。

样一整体口感是偏淡的,因为是新茶有一点青涩味,在喝的时候,资深的培训老师喝这款茶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形容:喝着毛绒绒的,有很明显的毫香。也有小伙伴形容这款茶有花香、糯米香的味道,大家开始猜这款茶是不是正山系列的易武。

样二整体口感是浓烈的,入口就觉得十分的厚重、苦涩,但是能够化开,回甘很快,有一点烟香味,这样特别的香味,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在喜欢的人看来,最是迷人就是人间烟火味。

三次开汤

在三次开汤中,两款茶的汤色都很协调,慢慢由橙黄变为淡黄,样一甜度、润度高;样二苦涩度高,整体十分厚重、醇厚,回甘生津很快,但两款茶第三次开汤中尾水都很甜。

优化冲泡

在正常冲泡中,延长冲泡时间,样一有苦味,回甘生津快,略有新茶的青涩味,样二虽然涩味重,但能很快化开,回甘同样丰富。根据两款茶的特性,有人猜样一是正山系列易武,样二是正山系列的班章。

答案公布

最后公布答案,样一确实是易武,而样二是大家不那么熟悉的邦崴。

易武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现场还有小伙伴不清楚邦崴在哪里。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普及一下:

邦崴(wǎi)茶园分布在澜沧富东乡邦崴村境内,该村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棵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的过渡型古茶树。这棵古茶树位于邦崴村内,棵树高11.8m,树幅8.2m×9m,最大干围358cm。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再一次充分论证了中国西南部是世界茶叶原产地的学说,改写了流传于上一个世纪一百多年间的关于“印度茶原说”的说法。

品鉴会的尾声,大家讨论了正山系列的超高性价比,每个山头都能喝出完全不同的感受,据销售部的同事透露,这是在经销商大会之后,订货量最大的一款产品。对于新茶而言,这样口感的茶品确实超值,丰富的原料储配使得六山正山系列形成完整的山头系统,其核心拼配技术全面地诠释了每一个山头茶的风格。如果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山头,那就从六大茶山的正山系列开始吧。

拉佤布傣普洱茶嘉木枣韵(熟茶)评测报告

拉佤布傣一个富有特色的名字,看到它就能想到云南的民族风情,此次有幸获得它的品鉴机会实在是荣幸之至。这款熟茶有个好听的名字嘉木枣韵,我想这个品牌的老总一定是个很有诗意的人吧。

一、茶饼观赏

饼型十分圆正,包装有水墨画中国风特色,配以极富诗情的名字,真是诗情画意两相成趣。包装背面褶皱处理风也很工整,给人的观感印象极好,打开的时候就像孔雀开屏一样,十分愉悦。没想到还是两层棉纸包装,内票在两层棉纸中间,内层褶皱处理也很工整漂亮,给人十分干净和有档次的感觉。

二、赏茶拆饼

打开第二层棉纸可以看到茶饼非常端正圆润,条索肥壮色泽乌黑,金豪显现,饼面也很干净,熟茶香明显,没有丝毫的仓味和杂味,2017年的茶算是新茶,试试喝起来怎么样。茶比较好拆,我一个女生可以丝毫不费力的插入茶针。

三、称重品茶

投茶7.8克,用的130ml的盖碗,一百度的纯净水冲泡,洗茶两次,待茶底润开。1-3泡基本上是快进快出,茶叶析出很快,因为是晚上,茶汤在灯光下拍出来有黄晕,茶汤色泽红浓,很透亮,汤质真的是非常醇厚,只是从公杯往杯里倒就能感觉到它的质感,香气也随之弥漫开来。品尝一下,真是一款好茶,汤质顺滑丝毫没有涩感和苦味,茶汤在口里感觉糯糯的,非常舒服,去年的新茶却没有丝毫的堆味,却有丝丝陈香,估计应该是有老料拼入。

4-8泡,5到8秒出汤,汤质很稳定,依旧顺滑糯口,回甘不错,生津感也有一些,枣韵显现有一种熟透的老干枣子的那种甘香和甜润,茶气比较轻柔,像温婉贤淑的娇小美女,非常的适口,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款熟茶

9-10泡,汤质转淡,水味不明显,依旧有淡淡的甘甜,这款茶耐泡度是非常不错的。

叶底很是油润乌亮富有活力,用料非常精细等级较高,条索清晰柔韧,发酵适度,是一款难得的好茶

四、总结

嘉木枣韵是一款个人来讲非常喜欢的熟茶,包装精美,口感甜糯顺滑,枣香纯正浓郁,滋味十分醇厚,茶性柔和细致,是一款非常有诗意的好茶,非常适合女性朋友和孩子们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