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知识大解读揭秘普洱茶中的黄片

普洱茶知识大解读揭秘普洱茶中的黄片

2019-07-13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关于黄片的名字,据清阮福《普洱茶记》记载,普洱茶制茶技术中详述,边揉捻茶叶边将揉不成条索的“金玉天”及结成团块不能解开的“疙瘩茶”捡出来。“金玉天”通常为病老叶、革质化或是较干硬的茶菁。故有茶人质疑黄片的价值,他认为黄片在旧时是被认为不宜制成茶品贩售的茶,而现在却经过商家包装、制造“身世”、“故事”之后堂而皇之上市销售。

然而,并没有一本教科书上专门有十分明确的关于“黄片”的定义。通常情况下,黄片仅仅是在普洱茶界的提名,并不适用于其它茶类。近代,最早的关于黄片的说法是老茶树上的老叶子,长老了颜色会泛黄,就称其为“黄片”或者“老黄片”。

我们现在统称的“黄片”,大多是指采摘茶菁的芽叶中,包含三叶及以上的叶子,但是一般不会超过五叶,所以黄片算不上老叶,只是相对粗老一些。这些叶子由于叶质含水量相对较少,叶片相对疏松、粗大,杀青时较易失水变黄,且揉捻时又不宜成条,而被作为“黄片”拣剔出来,以保证茶叶的卖相和观感。由此可见,“黄片”事实上就是相对粗老且揉捻不成条的叶片。

普洱茶知识大解读揭秘普洱茶中的黄片

关于黄片的品质

一种说法,除了相对粗老以外,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菁的品质是一致的,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相反,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生长时间较长,其苦涩感已经大大减弱,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还有种说法,黄叶含氟与重金属较高,长时间饮用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小编要澄清一下,首先说一下黄片的来源,一定是大树茶,因为在茶园里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黄叶的。大树茶的采摘比较困难,并没有固定一芽两叶的标准,有时候第三第四叶被动采摘下来,后期揉捻不成形而被挑选出来成为黄片,黄片不是“病叶、枯叶”,如果一定要说黄片里重金属含量超标,那一芽两叶里肯定也是一样的,同一棵树上,不可能说第三叶里重金属含量超标第二叶就没有,金属含量跟水质、土壤都有一定关系,并不是说黄片里重金属物质含量就高,小编比较认同的观点:黄片内含物质更丰富,只是物质含量比例发生变化,黄片的茶多酚、咖啡碱少,含糖量增加。

黄片的口感

黄片汤色橙黄,口感不苦不涩,丝爽绵滑,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由于大树叶片内含物质丰富,黄片在当年已经非常好喝,同时它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陈化的黄片,更加迷人。存放得好的黄片不论茶气、香气、醇厚感以及滑润都很有特点。

一些既源于名山又来自古树的“黄片”,本身原料的出身非常“高贵”,由于是被“拣剔”出来的“副产品”,价格常常会比“主产品”便宜很多,所以,喝起来非常划算。这种高品质的“黄片”,其滋味在保留了大部分“主产品”风格的同时,滋味更加的甜滑柔醇,有着另一番老成持重的淡然姿态:性情和气,态度温和,不温不火,独具韵味。

黄片的泡饮方式

冲泡黄片,有三个细节要特别注意,一个是投茶量,一个是水的温度,再一个就是泡茶的时间。黄片以甜滑为主,滋味稍淡,泡饮可以稍微增加一点投茶量,当然也是要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泡黄片的水一定要开,时间上一定要足够。

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按照那位顶极台湾普洱茶人想象的描述,神农氏在出发去尝百草之前,是在一棵大树下烧着一锅水备着回来喝的,而这棵树刚好就是一棵大茶树。一天下来,神农氏吃了一肚子的毒草,挣扎着回到大树下,这时火已灭,烧开的水已凉,温水里漂着几片大树叶,肚子奇疼的神农连叶子也顾不上拣出来就把大半锅水喝完了。说来奇怪,那半锅微苦的水除了透出丝丝回甘外,立马止住了神农的疼痛,七十二毒就这样被解掉了。神农既然是肚子奇疼,叶子又是自动漂到锅里的,那也就不可能是细嫩的芽叶,肯定是老树老黄片了。

传说虽说只是故事,不过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是有科学依据的,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其发酵产物汀类物质是降血脂的药用成分,普洱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对缓解高血压及血脂有潜在的功能,大叶种普洱茶含有的多种酶系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强人体消化功能,具有解腻消食的功效。黄片是普洱大树茶的一种,其品质优良,口感醇甜,外形不佳的缘故,黄片的性价比极高,有一句话形容黄片很贴切,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

  

  我在一本介绍普洱茶的小册子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当我们在普洱茶中品出陈香、兰香、荷香、樟香、青香、桂圆香等等不同的香气,体味甜、苦、酸、无味、滑、化、醇、润等等滋味时,我们更能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

  对于很少接触普洱茶的大众消费者来说,这是一段像天书一样的文字。如果这段文字是写来给普洱茶发烧友看的,那另当别论,偏偏这本小册子是为了向普通大众推广普洱茶知识而制作的。我很难想象,普通消费者在看到这段文字描述的普洱茶的香味和滋味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而像这样描述普洱茶的句子,随便翻开一本介绍普洱茶的书,基本都能找得到。

  有关普洱茶香气的描述,普遍认为是陈香。

  陈香是什么香?又一次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么一段对陈香的描述——

  我是莱鸟不懂茶,想问老鸟陈香和霉香一样吗?一个卖茶的老板说“霉味就是陈香,是时间长了,那不是霉味,是氧化味,”我想我不知陈香味,但我是知道霉味的吧?因为有霉味的东西经常能看到的,哎!不知是我错了,还是他对了??

  这是一段有语病的话,但意思很清楚明白。在一个不常喝普洱茶的消费者看来,陈香就是霉香,他已经很给面子了,霉并不香。

  我曾经描述过这种“香气”,它像是跑马田的茅草房经过雨水浸泡后,遇到晴天时散发出来的“香气”,这种“香气”于我而言,就像是灰尘的“香气”,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总是怀疑茶艺师没有好好地洗茶,导致茶叶上的灰尘进入我们的鼻腔刺激了我的嗅觉。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理解这种“香气”会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兰香、荷香、樟香、青香、桂圆香等等的香气描述我是能接受的,不过在我有限的喝普洱茶的生涯中,从来就没有喝出以上的香气,尽管不止一次地有普洱茶爱好者提醒我,某款茶有樟香,某款茶是荷香。也许是我嗅觉有很大的问题,如果香气不是像“陈香”那么明显,我是很难感知到的。我对我的嗅觉是否灵敏很是在意,因此讨教过不少的朋友,问他们是否喝出了普洱茶的这些香气,结果让我放心不少,他们的嗅觉原来也像我一样,也是很有问题的。如果这种香气只是微微一点,似有若无,甚至是似无若无,就像“无味之味”一样,那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我曾经为一款普洱茶取名为“楚兰”,我对“楚兰”这个词印象深刻,是因为有一句话说: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后来经过查询,“楚兰”一词可以注册成为商标,于是生产了这么一款叫楚兰的普洱茶产品。我不知道我们负责拼配和生产的师傅们,是否刻意把这款茶做成具有兰花的香气,总之我没有喝出兰香来,我的朋友们也没有喝出来。不过来自深圳的某位客户喝出来了,大赞这款茶与众不同,是真正的兰香。自然,这款06年生产的楚兰,被他清空了库存!不错,楚兰是一款比较用心的高端产品,但传说中的兰香究竟是什么香呢?我肤浅的认为,兰香,就是兰花盛开时,散发出来的香气。在很小的时候,我是一个放牛娃,放牛山上有很多兰花,它们盛开时,清香阵阵,随风而来,但如果身处兰花间,便会有眩晕之感,所以我对兰花的香味一直没有好的印象,记忆也很深刻。

  至于樟香与荷香,我有机会品到据说有这种香气的普洱茶,却无缘识君真面目。

  关于普洱茶的滋味,我算是局外人。我有一朋友是普洱茶发烧友,他教我喝普洱茶时,先用净水漱口,然后啜一小口,反复在口腔中搅动,以使普洱茶浸润口腔壁,然后再喝一中口,在口腔里面调动肌肉的力量使口腔内壁振动,舌头不停翻滚……云云。我不相信有这样喝普洱茶的方法,让他做示范,只见他腮帮子鼓动,口腔里发出唏哩哗啦的声音,然后就见他满足的闭上眼睛,仿佛进入一场美梦!过后问他,感受如何,他便滔滔不绝,说这个茶厚度不够,滑度还行,有点水味云云,我听得云里雾里。一般这种时候,我总是在想一个问题:普洱茶究竟是要卖给谁,需要什么样的消费者?如果是寻求普通大众,不需要告诉他们普洱茶怎么喝,也不需要传播什么是厚度,什么事滑度,什么是水味等等这样的知识。实在是没有必要,反而会画蛇添足。

  当然,我不能说这样宣传普洱茶不对,我只想说明一点,好喝不好喝,不需要做得这么神秘,只要味觉和嗅觉系统没有被破坏,谁都能判断出香气和滋味。如果普洱茶总是这么神神秘秘,只好卖给相信神神秘秘之人。比如我的发烧友朋友。

  转载自“茶商学院”的微信账号.

茶马古道见证了普洱茶历史的变迁

茶马古道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全长近四千多公里,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意义。

茶马古道见证了普洱茶历史的变迁

历史探源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

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

明代,继续元之驿站制度,对有破损者限期恢复,与此同时,明朝对驿道上的要津、渡口之管理有所强化。明朝在雅州、碉门设置茶马司,每年有数百万斤茶叶经由康区而入西藏,作为主要“茶道”的川藏线,经济价值大增。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因社会动荡、战争、清政府腐败等种种原因,茶马古道伴随着普洱茶产业的迅速衰落,也被废弃了。

名称由来

普洱茶高端品牌-不以真心待茶,永远不入茶道

品茶杯 普洱茶高端品牌-不以真心待茶,永远不入茶道



普洱茶高端品牌不以真心待茶,永远不入茶道今大福茶话:茶是水写的文化,不仅能洗胃,更能洗心。

无论大隐于市,还是小隐于野,他们都要喝茶。拈花微笑,喝茶悟道。酒越喝越糊涂,茶越喝越清醒。品至清至洁的茶,悟至灵至静的心。



茶前应敬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喝茶当学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开门茉莉花茶哪里好七件事,雅俗共尝,品味人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现在只剩下掺茶倒水。所谓茶艺,本末倒置花拳绣腿,能泡出壶好茶吗?曾进茶坊,因惜茶贵,而将茶喝白。过后肚里翻江倒海,回家呕吐。之后再不上茶楼,一惧茶价,二怕茶劣。不以真心待茶,永远不入茶道。

男人喝普洱保健,女人普洱瘦身。老人喝普洱益寿,小孩喝普洱开胃。听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说,普洱茶好就好在保持了原生态,而原生态是不能用科学去定义的。科学的精神,并非唯我独尊,而是不断超越。

二十多年前,父亲爱去茶铺喝早茶,喝完茶回家天还没有亮。我们爱下午去喝茶,虽然同在一个茶铺,但始终不见面。有一天,记不清是什么原因,天未亮我们就去喝茶。看见父亲独自坐在椅上,似醒非醒的正在喝茶。我非常后悔,忘记了父亲会来在这里喝早茶,只好硬着头皮上前问早。那时孩子对大人,碧螺春作用还是很敬畏。

十多年前,扩路拆了那家田园茶铺。老茶客四分五散,父亲从此再也没有出去喝过早茶,我们的纯真年代也一去不返。之后,找到一家风景如画的河边茶铺,一至喝到现在。其间,陆陆继继增加了一些女茶客(我们的妻子)和一些小茶客(我们的孩子)。见证我们成长的地方,除去家就是茶铺。心灵从小到大在茶水中浸泡得平和,精神在长年累月的久坐中松懈。长久守着清淡生活,也会尝出其中真味。

几年前戒掉烟酒,更离不开茶。过后,渐渐放下爱茶之心,喝茶如水最贵的白茶。记得有家茶楼名字取得真好,叫圆缘园。品茶,真正品的是自己和人生。茶之至道,解渴而已。茶之真味,是对别人真有所关心。或者无为,或者有为也不是为自己。

最近,我有个同学是云南女婿,象传教士一样传播普洱茶。喝过的人都说好,还教亲人朋友喝。普洱对身心的洗涤,几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值得一尝。世道人心必要归正,或许普洱可作一道具,希望如此。

水为茶母,壶为茶父。壶刚水柔,茶性毕露。喝别人泡的茶,总不如自己泡的亲切,有如养子亲子之别。古时贵为至尊,也会亲自泡茶。茶道森严,好象为人父母力求尽善尽美。没有深切的呵护,何来四溢的灵气?

独自在家饮茶,感悟在心,妙不可言。去朋友处对饮,相互坦然,话题绵绵。三人饮茶如三江汇合,浊水瞬间激变为清流,令知情者骇然。男女老少聚饮,古今中外一席话,三教九流一壶茶。茶艺是为了泡壶好茶,茶道是为了做个好人。不去喝永远尝不到好茶,不去做永远成不了好人。天天喝茶可以改善自己的肠胃,如果喝茶无感,无异于喝水。

品陈年普洱,象杯鹿血,茶烟似画,下喉如丝绸。人善待茶,茶也会善报人,更何况人善待人呢?先要救己,才能救人。救世必先救心,用水洗身,用茶清心。从古到今饮普洱的习惯,喝得唏哩呼噜,悟到惊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