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之美美在天然请理性消费普洱茶

普洱茶之美美在天然请理性消费普洱茶

2019-07-15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普洱茶产自云南,据普洱市景迈山布朗族先民记载,生产普洱茶原料的大叶种茶树人工种植历史已有1300余年,在距今130年前,普洱茶入贡清廷成为贡茶,造就当时的“六大茶山”茶区盛极一时,普洱茶也入选十大传统名茶之列。

普洱茶之美美在天然请理性消费普洱茶

新中国成立之初,众多产业百废待兴,国内诸多名茶纷纷走出茶园,进入人们视野。而云南由于地处偏远,普洱茶的开发远远落后于其它区域。祸兮,福之所倚。晚开发的普洱茶却有幸保存下了大量原生态茶园。

最近十年时间里,普洱茶发展终于驶入快车道,虽在2007年时出现达到阶段性顶点后的回调,但市场也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以大树茶和古董茶为首的普洱茶率先走出低谷,带动了普洱茶价值的强势回归。

自然美,价值回归的基本点

澜沧江绵延万里,流经云南省的区域内群山起伏、河谷纵横,加上低纬度高海拔的地质特点,使这一地区植物种类极为丰富,而且至今仍保留着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古代先民们选择在这里开发茶园,并让茶树与森林内其它植物混生,保持了茶树成长环境的原始与自然,采摘的原生态茶叶是制茶的上乘原料。

在云南的各个茶产区,树龄达百年的大茶树随处可见,这些茶树饱经岁月洗礼,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当地布朗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居民长年居住于此,守护着这里的茶山茶林,采茶、制茶仍然是他们当今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茶叶收入是他们经济的主要来源。

普洱市茶叶协会朱秘书长告诉记者,云南的茶区也曾犯过违反生态环境的事件,例如在“大跃进”年代,就有过重数量而轻质量的错误。好在这已经是过去时,特别是近些年,茶区开始对茶树生长密度进行科学规划、茶园内严格控制农药和施肥,尽可能地保持茶区环境的原生态。基于这方面的努力,云南茶区已成为生态游的热点,普洱茶真实价值也逐步得到体现。

健康美,市场回归的原动力

今年夏天,记者曾前往云南茶区,看到了大片的原生态的古茶园,其中生长的茶树树龄均超过百年。当地的布朗族向导艾温解释,这类植物经年累月生长在这里,完全适应了固有生态环境,若突然有外来大量营养刺激,反倒容易死亡,因此限制了人为追求产量的行为,也因此成就了这类茶品的绿色与健康。

好的原料还须配上好的工艺和存贮才是优质普洱茶的根本。大树茶原料固然是好,但毕竟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造成物以稀为贵,过分追求容易产生以次充好的不法行为。普洱茶界元老级人物戎加升曾说过,“茶叶就是用来消费的,普洱茶也只是众多茶叶品类中的一员,只要能保证安全、卫生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就是好茶,不要过分追求老茶或山头茶,良好的品牌是品茗一杯好茶的先导。”品茗一杯好的茶,为消费者带来持久茶香和浓郁山野的气韵是厂家追求的,但提供饮品的健康也是必须保证的。

茶人美,品牌回归的守护者

广东是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市场,众多茶界精英在此汇集。杨世华、太俊林可谓云南茶人代表,非常了解云南茶叶资源,他们依托家乡资源优势及其诚信经营、谦虚好学的秉性,在深入学习产品流通和品牌运作后,已经可以精准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具备了与国际知名品牌叫板的资本。

王树华、陈永明由茶客跻身为普洱茶经营者,深谙广东茶叶流通之道。他们十年坚守、不离不弃,从产品品质到品牌的打造,付出的心血令人动容。陈升河,作为在云南茶区设厂的广东人,他给当地带去的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用。戎加升、杜春铮都是当地龙茶企的带头人,他们毕生专注于茶产业,不仅创出了知名品牌,还带动一方百姓走向共同富裕,是有责任的企业家。

待人诚挚、头脑睿智,是茶人共性。他们穿行于茶山与茶林间,钟爱着芽与叶间的事业,在浓淡相益的普洱茶氤氲中,传承并继往开来着中国千年茶文化。中吉号、永年、勐库戎氏、澜沧古茶等品牌在他们手中诞生,品牌护佑品质发展,也承载了普洱茶的复兴与未来发展使命。

认识普洱茶 理性消费普洱茶

一、分类:

1、制作工艺:

普洱茶泛指以云南大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形的茶叶,制成品通常有饼、沱和砖的形态。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由晒青毛茶直接加工而成,经自然发酵,并在不同的时间体现不同的变化。熟茶是经由人工发酵催熟,发酵过程必须经严格执行相关的程序,现在不少厂家以为熟茶过程简单,随意性强,致使不少发酵茶变成发霉茶或其他没有饮用价值甚至对人体有害。

2、按树种分类:乔木古树、野放茶、茶园茶

乔木茶:唐宋时期种植在澜沧江流域,至今其树杆直径已达30公分以上,树高达数米至十几米不等。生长于山坡荒地的茶树大多是上等的普洱茶原料,但数量较少。乔木茶的叶子呈墨绿色,壮硕,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叶背毛少;乔木茶香气深沉,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柔韧性好。乔木茶滋味醇厚,苦味纯正,回甘持久饱满。

野放茶:上世纪50年代以前茶园茶,因无人管理而形成野放状态,一般树龄在50~150年间,树高1—2米,其品质较乔木茶稍逊,但大大好于茶园茶。野放茶叶子呈深绿色,其口感、韵味较乔木茶稍差,但仍有很高的饮用和收藏价值。

茶园茶:即当代培植并推广的茶种,是熟茶和普通生茶的主要原料。台地茶叶子呈浅绿色,多毫,叶背毛多。饮用时涩味重,香味飘扬短暂。

3、按季节分类:春茶、夏茶(雨水茶)、秋茶

春茶品质最优,秋茶次之,夏茶较薄,不及前两种。

二、区域分布:

普洱茶主要产区有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其中以易武为代表的六大茶山茶区因为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近年来,临沧,保山等地区因为有大面积乔木古树茶,地位不断提升。

三、普洱茶的特点:

最主要特点就是“越陈越香”,即因为发酵而导致的品质和价格的提升,尤以十五年以上生普价格提升空间巨大;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种的另一大特点是,普洱茶原产区内广泛分布的乔木古茶树和野放茶树,这些茶树树龄久,生长环境原始生态,为普洱茶提供了源源不断高品质的原料。

四、普洱茶市场现状

因为普洱茶的独特之处,使普洱茶不仅有即时饮用价值,更具有因长期存放品质提升而形成的投资功能。经过近些年业界和爱好者不遗余力的推广,市场地位大大提升,整体呈现以下特点:

1、普洱茶作为一个特殊茶种,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了快速提升,并且这一过程还在持续,市场潜力巨大;

2、生产厂家和经营者众多,其中不乏为追求短期利益做假者,给市场和消费者造成较大的打击;

3、市场没有形成普遍接受的标准,炒作盛行,各种概念满天飞。这些概念实质就是利益的实现,对市场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五、普洱茶价值判断

1、年份:相同配方的茶叶,年份早的价格相对较高。但这只是一个趋势,因受市场因素影响,某一段时间价格或许是下跌的。

2、厂家:不同厂家同一配方的茶叶,着名大厂的茶叶价格较高,且有公价,可随时变现。小厂茶因信誉等问题,无市场参考价,变现难度极大。

3、茶种:同一年份,乔木茶最贵,其次为野放茶,台地茶价格最低。所谓野生茶,只是一些商家引诱消费者的不合法称谓,真正的野生茶并不宜饮用,且大多在自然保护区内,盗采风险极大。

市场最近出现的山头茶、村赛茶炒作的情况对普洱茶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首先,山头茶的炒作造成极少数地区茶树过度开发,其次出现大量的仿冒着名山头的茶叶,使消费者迷茫,市场陷入混乱。有些山头茶一季茶产量不过2—3吨,市场上却出现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茶叶。最后,这种炒作极大地伤害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通过无限夸大细微差别,严重透支新茶的价值。

其实,茶叶只要是良好生态环境下的乔木茶、野放茶,有合格的加工环境和存放环境,即为茶中上品,是消费者和收藏者的最好选择。

4、仓储:因为普洱茶尤其是生茶需长期存放才能发酵为成品,良好的、上规模的仓储环境极其重要,它决定着普洱茶的价值。

近年,因为普洱茶价格的上涨,使经营老茶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老茶的数量是有限的,于是市场上出现了所谓湿仓茶,有的商家甚至提出“湿仓”茶存放的整套方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或称谓,其实就是用不当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取超额利润,这是对普洱茶价值的扭曲,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亵渎,是把商业利益置于消费者健康之上的恶劣行径。

有用+10
分享

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书籍目录和简介

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 书籍目录
文章为你介绍《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该书籍的基本概述以及该书的目录等相关情况!
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DB53/103-2006,DB53/T171-173-2006
普洱茶综合标准 2006-07-01发布,2006-10-01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19118-19121-2006

前言
本标准3.1,3.2,3.3,5.1,5.3,5.4,5.5,8.1,8.2.1,8.2.2条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普洱茶是云南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是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产品的划分、定义、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代替DB53/T 103—2003《普洱茶》。
本标准与DB53/T 103—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普洱茶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为:昔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技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增加了普洱茶(熟茶)和昔洱茶(生茶)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对普洱茶的类型和等级划分进行了调整(见第4章)
——对普洱茶的感官品质进行了调整(Z5,2);
——对普洱茶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进行了修改(见5.3,5.4)
——增加了附录A  《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思茅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业协会、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才有、纪文明、江虹建、程达、名志、苏向宇、张埋珉、李太仑、李文华、许琨、周红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3/T 103—200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产品的术语和定义,类型与等级,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C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T 6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大肠菌群测定冷冻饮晶、饮
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6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脂和澳氰菊酡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C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
GB/T 8313  茶  茶多酚测定
GB/T 9833.6  紧压茶  紧茶
C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NY 5244  无公害食品  茶叶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6  紧压茶运输包装
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计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普洱茶
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3.2普洱茶(生茶)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3.3普洱茶(熟茶)
是以符合普洱 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4 类型与等级
4. 1  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普洱散茶、普洱紧压茶。
4.1.1  普洱散茶按品质特征分为特级、一级至十级共十一个等级。
4.1.2  普洱紧压茶不分等级,外形有圆饼形、碗臼形、方形、柱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4.2实物标准样
4.2.1  普洱散茶
普洱散茶根据各级别的品质要求,逢单制作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各级标准样为该级别品质的最低界限。
4.2.2普洱紧压茶
普洱紧压茶不做实物标准样,由企业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留存。

5  品质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
5.1.2  普洱茶必须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
5.1.3  普洱茶不得着色,不得人为添加任何非茶自身的物质。
5. 2  感官品质
5.2.1  普洱散茶
普洱茶(熟茶)中的散茶,其感官品质特征见表1,审评方法见附录A
表1  普洱茶(熟茶)——散茶感官品质特征

5.3理化指标
5.3.1普洱茶(熟茶)理化指标见表2。
5.3.2普洱茶(生茶)的理化指标见表3。
表2普洱花(熟茶)理化指标

5.4      安全性指标
普洱茶安全性指标符合CB 2762、CB 2763、NY 5244以及茶叶食品
市场准入的规定,详见表4 。
表4  普洱茶安全性指标

5.5净含量允差
普洱茶产品包装,其单件产品净含量允许负偏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批量包装产品净含量不允许有负偏差;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
单件定量包装茶叶的净含量允许负偏差见表5
表5净含量允许负偏差

6 实验方法
6.1取样和试样制备
6.1.1 取样按GB/T 8302规定执行。
6.1.2试样制备按GB/T 8303执行。
6.2感官品质检验
6.2.1 普洱茶(熟茶) 按附录A执行。
6 2.2普洱茶(生茶) 按5B/T 10157,GB/T9833.6规定执行。
6.3理化指标检验
6.3.1  水分:按GB/T 8304规定执行。
6.3.2  总灰分:按GB/T 8306规定执行。
6.3.3  粉末:按GB/T 8311规定执行。
6.3.4  水浸出物:按GB/T 8305规定执行
6.3.5  粗纤维:按GB/T 8310规定执行。
6.3.6  茶多酚:按CB/T 8313规定执行。
6.4  安全指标检验
6.4.1  铅:按GB/T 5009.12规定执行。
6.4.2  稀土,按GB/T 5009.94规定执行。
6.4.3  氯菊脂:按GB/T 5009.106规定执行。
6.4.4  联苯菊酯、氟氰戊菊酯:按GB/T 5009.146规定执行。
6.4.5  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和哇硫磷:按GB/T 5009.20规定执行。
6.4.6  六六六、滴滴涕:按GB/T 5009.19规定执行。
6.4.7  氯氰菊酯, 溴氰菊脂, 顺式氰戊菊酯:按GB/T 5009.110规定执行。
6.4.8  乙酰甲胺磷:按GB/T 5009.103规定执行。
6.4.9  大肠菌群,致病菌:按GB/T 4789.3、GB/T 4789.21规定执行。
6.5净含量检验
紧压茶的净含量检验按GB/T 9833.6执行:其它包装规格的普洱茶用满足称量要求的计量器具,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7.1组批及抽样
7.1.1  组批: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同一生产周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为一组批。
7.1.2抽样:按GB/T 8302进行。
7.2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需由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抽检,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销售。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灰分、粉末、净含量。
型式检验
产品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当原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b)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c)产品停产半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4  判定规则
7.4.1  在符合本标准的自然贮存条件下,普洱茶(生茶)经缓慢后发酵形成普洱茶(熟茶),其理化指标按本标准表2进行检测判定。在自然后发酵过程中的普洱茶(生茶),其理化指标界于本标准表2、表3之间。
7.4.2  产品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若大肠菌群、致病菌和安全指标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则直接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若其余指标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可从该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并以复验结果为准。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 1  标志
标签、标识应符合GB/T 191、GB/T 6388、GB 7718的规定。真实反映产品的名称[如:普洱茶(熟茶),普洱茶(生茶)]、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等,并清晰可见。
8 .2  包装
8. 2.1  包装应符合SB/T 10035、SB/T10036规定.包装应牢固、洁净、防潮,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长途运输。
8 .2.2  接触茶叶的内包装纸应符合GB 11680的规定,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卫生安全、无异味。
8 2.3  普洱茶包装要清晰标明“普洱茶(生茶)”或“普洱茶(熟茶)”,可使用不同的颜色包装,以示区别生茶或熟茶。
8.2 .4  产品
包装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
8 .3  运输
8 .3 .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
8.3 .2  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
8.3 .3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  贮存
8.4.1  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8.4.2  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库房内,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8.4.3  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
8.5保存期
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方法
A.1.1总则
A.1.1.1普洱茶(熟茶)感官审评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A.1.1.2散茶的感官审评项目分外形(条索、色泽、匀整、净度)、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是指由色、香、味、形等构成的茶叶外观和内在质量。按照规定的检验程序,根据检验人员正常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评定普洱茶(熟茶)质量的优劣。
A.1.1.3紧压茶的感官审评项目分外形(形状、匀整、松紧)、内质(同散茶)。
A.1.2散茶的感官审评
A.1.2.1散茶感官审评品质因子
散茶外形审评评比条索、色泽、匀整和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
A.1.2.2审评方法
A.1.2.2.1外形审评
用分样器或四分法从标准样(收购样、实物样)和供试样品中分取试样100~180g,分别置于评茶盘中,将评茶盘运转数次后检视茶叶外形。
评比条款:对照标准样比条索肥壮、紧结(或紧实)的程度。以紧结、肥壮、重实的为好,条索松泡、身骨轻的为差。评出供试样相当于标准样的水平。
评比色泽:对照标准样比色泽和嫩度。色泽是衡量普洱茶(熟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色泽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加工的好坏。色泽红褐且均匀一致的为好,表示在后发酵过各中“发酵适度且均匀”。色泽发黑或色泽花杂不匀为较差,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过度或不匀”。
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但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以快速后发酵的普洱茶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评比匀整(或整碎):对照标准样,比匀齐度,观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拼配是否适当,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评比净度:对照标准样,比含梗量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等,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A.1.2.2.2内质审评
称取已在评茶盘中混匀的试样茶3.0g,置于150毫升的标准审 评杯中醒茶(先加入水后,快速将茶汤倒掉),采取2次冲泡法。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2 分钟,再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又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比较两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并以第2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为准。最后将杯中的茶渣 移入叶底盘中,审评其叶底。
评比汤色:以红浓明亮、红亮剔透为好;深红色为正常;汤色深暗、浑浊较差。比汤色的深、浅、亮、暗、浊、透的程度,并作出相应记录。
评比香气:比香气的纯度、陈香的持久性及高低。以陈香馥郁或陈香浓郁为好,有酸味、异味、杂味为差。
评比滋味:比滋味的醇和、顺滑程度、浓度及回味。以入口顺滑、醇浓、回甘、生津的为好;不苦、不涩、不酸,醇厚回甜的为正常,有酸味、苦味、涩味的较差。
评比叶底:以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匀齐一致为好;色泽花杂、暗淡无光泽(或呈黑色碳化叶底硬,用手指触摸如泥状)均为较差。
A.1.3紧压茶的感官审评
A.1.3.1紧压茶的感官审评因子
紧压茶的感官审评分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外形审评形状、匀整、松紧三项因子,内质评审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项因,以香气、滋味为主。
A.1.3.2审评方法
A.1.3.2.1外形审评
对照企业留存的紧压茶实物标准样进行审评。外形审评形状、匀整、松紧三项因子。形状指形态是否端正、棱角(边缘)是否分明、厚薄是否一致,模纹是否清晰,是否起层落面。匀整指表面是否匀整、光滑,洒面是否均匀。松紧适度,外形色泽红褐(或棕褐)。
A.1.3.2.2内质审评
将部分试样解散混合均匀,称取试样茶4.0g,置于250ml的标准审 评杯中,采取2次冲泡法,冲泡前先醒茶。注入沸水至杯满,第1次冲泡3min,将茶 汤沥入评茶碗中,主要审评其汤色,其次为香气和滋味。之后将冲泡后的茶渣进行第2次冲泡,注入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 min,再将茶汤滤入评茶碗中,审评其汤色、香气和滋味,比较两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并以第2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为准。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 叶底盘中,审评其叶底。
评比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的具体描述、评价和记录同散茶的内质审评。 

普洱茶古树纯料与拼配的争论

普洱茶古纯与拼配的争论在继续,在资本疯狂控制渠道、品牌与原料的时代,小茶商将彻底告别懒人经济——以前是只要是茶(甚至有人说只要是树叶)都能卖钱,2007年市场崩盘后,普洱茶泛滥成灾,大家都不差茶,只缺钱。

  甲方:古树也罢乔木形态的大树茶也罢,好坏不会因为大家的懂与不懂而发生变化,东西没问题,关键是人心!概念是好事,是善缘,但又有几个能喝得明白,再有就是十几张一斤的价格对于喝茶量大点的很多工薪层来说,也是负担,所以也决定了按照现在的疯狂市场,就算明白茶是咋回事,要追也是很不容易的,就我个人而言,要是手头宽裕的话,我不会花几千买一饼新的大树茶,但我会愿意花这个大价钱买我很喜欢或想了解的陈年自然干仓茶。对于新茶,永远是根据多年喝茶的体会进行寻找,亦是寻找制程正确,选料考究,性价比不错的大树料比例适度茶品,大益下关是第一关注点,也不排斥新兴品牌,要研究要丰富知识体系,就必须广泛找标本学习。

  乙方:我们现在的讨论如果还要先讨论是烘青还是晒青的问题,那确实就彼此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口水了。做茶工艺如何,喝上两泡,看看茶底,不止用料,杀青的质量都清清楚楚的,不说八九不离十,也有六七不离八九了,绿是绿,普洱是普洱,喝过了就会知道,苦涩是都有,很久以前就回过人家一帖,苦涩的类型和整体感觉有很多种,古树的苦涩是化开成甘、化开满口、化开成味、化开成韵,跟做茶工艺没有关系。

  乙方:老实说,古树的存放的确没有被证明过,我也不想承担这个风险,所以,现喝的原因是,什么时候好喝就什么时候喝掉,不要想着放下去会怎么样,就像找老婆一样,不要老想着往后还有更好的更合适的,各方面到位了就结婚,最美好的不是能找到,而是能抓住!那也有人说了,古树要是真放下去会如何如何好喝了会不会后悔呢,我不存,但有人存,存得好了,再去买就是了。

  甲方:第一对于工艺如此有把握,兄弟为何怕古树存放的风险,工艺对、仓储对,还存在啥风险呢?会不转化?转化方向不好?我和一些茶友其实也有这些疑惑,我在想大益跳槽出来这么多大仙,选料比老东家都好,工艺他们门清,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做出的东西转化就成问题呢,后来类比酒窖,想也许两大厂家除了拼配的功力、制作技术之外,可能还有厂区原料库及成品库优良的生物群落多少有关系,但这又涉及到普洱转化到底是啥起主要作用,是微生物参与还是自身物质的氧化,这也是个大命题,我也说不清,就不再赘述。

  基于这些原因,我选茶还是第一在大厂挑选的重要原因。普洱的转化的确存在很大变数,很多茶一开始是搞不清楚的,我也常在3年、5年时补一些感兴趣,原来没弄明白没敢买的茶。

  再者古树存放样本还是不少的,大厂很多中期茶品的选料是有相当比例的大树料的,也有不少几乎都是大树料的原料,这个一开汤、一看叶底就一目了然,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选旧不选新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大树茶也就是您说的古树茶原料并不贵)那会用料比现在实在多了。

景谷茶砖构筑普洱茶“故宫”

景谷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上的一颗绿色宝石,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这里是绿海明珠,森林覆盖面积达78%,是茶祖之源,有茶叶始祖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距今约3540万年,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景谷植物群”,仅见于景谷盆坟地,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景谷地处无量山脉西南侧,历史上就是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据唐*樊绰《蛮书》所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南诏蒙氏置威远睑(今景谷)属银生府之地。景谷的普洱茶历史上以采制晒青茶为主,其采收方式多以季节命名。据清代阮福《普洱茶记》所载:“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二水;采于八九月者名谷花。”又民国9年(1920)的《景谷县地志资料》载:“茶之种类,有春茶、二水、谷花、阳春之分。”景谷还是重要的野生茶树居群地域(苏荔山曼鼋山居群、景谷无量支系居群);同时也是重要的古茶山(文山、秧塔、南板、黄草坝、联合、龙塘、团结等古茶山);这里有优势的栽培型茶树种质资源(苦竹山茶、谢家大茶树、石戴帽大叶茶、黄家寨大叶茶、黄家寨红茶、刚榨茶、大平掌茶、外寨茶、黄草坝蚂蚁茶、洼子大叶茶、秧塔大白茶、)。清乾隆后,景谷茶区由正兴黄草坝渐向回萨、宽宏、秧塔、勐麻、龙塘、文山、大村宣纪化(今凤山)等地扩展。光绪年间,景谷乡坤名士纪襄廷进士,辞官回乡隐居,亲自引种试种示范,倡导乡亲种茶,数年之后,景谷河谷两岸形成茶区。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周钟岳题签《纪襄廷先生事略》一书书名,纪先生仙逝之后云南东陆大学校长(今云南大学)为他题书墓碑对联:“景谷之茶,衣食万姓;庄跻而后,在公一人。”评价之高空前绝后,民国23年(1934)景谷街销茶100吨,民国26年(1937)销售茶叶550吨带动了市场繁荣,先后开办茶庄27个,商贾云集,茶景盛况空前繁荣。1950年后,贯彻中共中央“大力垦复荒芜茶园,迅速恢复生产”方针政策,到1957年,全县恢复茶园5200亩总积达1.6万亩,总产量718吨。到1990年全县总产到1084吨,越过千吨县。到2008年茶园面积达12.4万亩,难怪邹家驹先生在《一次“霉”茶事件的记录》文中写到:“景谷所有茶叶原料调昆明、下关,人们说景谷是原料殖民地······”

图为:景谷县南板古茶山古茶树


沧桑住事兴味盎然,祸兮福兮,景谷茶叶精加工有无渊源?是否,象樊绰所言:“散收,无采造法,”一直沿用到今?据景谷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制茶作访,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等地,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为名沱茶,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值得关注的是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发源地,这一点还可从1989年,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笫九辑《永昌祥简史》记载:“沱茶的名称标志着它的成品形状的特点。川滇两省人民把块形或饼形的东西,都叫做沱(沱可能是团的转音),沱茶每个约重十两,是和散庄茶相对立的名称,它的特点就是茶叶经揉制结成锅底形,中空的半圆块形状。”明*谢肇制在《滇略》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景谷县志记载:“景关茶,又叫谷庄茶,糸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在下关加工,故称景关茶,质量最佳。”据凋调查民国期间,县内有茶叶加工作坊15家,加工品种有团茶(分四两装、五两装),小饼茶(二两装)、大饼茶(八两装)、方茶、茶膏等。这15家作坊到1949年停业。清、民国辉煌的茶叶精加工随时局的改变,走完了历史的行程,时光老人将普洱茶再续事托付给今人。责任重大,事业艰辛,风险机意并存。

1951年4月,下关茶7来景谷设茶叶收购站。1952年初,中茶公司普洱支公司在景谷设立茶叶收购组,建仓库、设转运站,经营景谷茶计叶。1954年,景谷县茶叶收购组在县城建立,行政归县供销社领导,业务受思茅茶叶支公司指导,为县国营专业经营部门。1959年成立景谷县茶厂,主要加工边销紧压茶,当时有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职工70多人,为国营商办企业。1962年初,商业局调整机构,成立景谷县茶叶公司,归商业局,专营茶叶购销及管理县茶丁加工。景谷茶厂1960年加工心脏形紧茶,运销西藏,对此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先生的《论景谷发展民族宗教文化旅游的资源与展望》文章:“1967年景谷茶厂改制方块紧压茶,六、七十年代,生产景谷茶砖,而宝焰牌紧茶,内飞为下关茶厂,实际在景谷茶厂生产,专销西藏,当年我亲眼在茶厂看见过此生产过程。”黄先生当时在景谷文管所工作,上下班都要经过茶厂,与当时任茶厂李厂长都是老熟人,理所一目了然了。

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记载:“1960—1990年,景谷销售边销茶7446吨,年均销售248.8吨。1979年景谷茶厂试制普洱茶试销香港,1980年调销香港280担,倍受港澳同胞欢送。1983年获对外贸易部产品优良荣誉证书。以后,保持年销150吨以上。”在台湾出版《普洱茶》、《普洱茶谱》均有景谷砖的实物照片及文字说明,特别是在台湾《深邃的七子世界》一书中,陈智同先生用23页,图文并茂翔实叙述了“文革类砖茶”。在此95%的砖茶均出自云南景谷茶厂,有这样一段文:“文革类砖茶,若单论文革砖之商品名称而言,指市场上一片近20年陈期的景谷砖,即是七九景谷砖茶,在此则泛称在1960至1975年代所制之砖茶。”曾有广州茶友告诉笔者,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附近,保护老建筑中开设茶文化馆中看到了景谷茶砖,水牌价4.8万人民一块茶砖……。“谈到了景谷茶厂,便可知其为县级的地方茶厂并不是一级厂(如下关厂、勐海厂、昆明厂),负责的是支援、材料的调拨。在唐庆阳先生接收勐海茶厂及南糯山分厂的时代,当时亦由各级茶厂调配人员复产,而技术重心则由佛海茶厂及风庆茶厂负责技术指导(主要是唐庆阳为凤庆茶厂创始人),主要致力于恢复藏销边茶供应,此乃首要之务。(陈智同/文)”其实,为什么县级茶厂,也就是地方企业产品能受到关注,产品质量品质是笫一要素。笔者提供一些史料来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茶叶被国家列为二类物资,国营收购为主,限制私营,同年,景谷定为中央掌握的滇青毛茶制样区。那么标准样是那个企业来制样?商业部的滇青毛茶收购样就是由景谷茶厂制样,发往全省各大国营企业。《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载“:滇青毛茶收购标准样由景谷茶厂制样,滇青、滇配、普洱茶、普洱方茶、普洱砖茶等成品茶标准样由昆明茶厂制样。”另有当时主营茶叶业务的邹家驹先生写到:“我省小叶种茶区选用昭通茶样,大叶种茶区以景谷茶样为收购标准样配发各地。景谷样是中央掌握的,勐海那套样在景洪、勐腊和勐海三县转来转去对照收购,由于保管不善,部分样丢失了。72年勐海恢复审检室,唐庆阳厂长不敢自已配样,还是通过公司来找你们(景谷茶厂)。景谷茶叶在大叶种茶区是有代表性的。”从上述可得到真理性结论:普洱茶原料品质,是决定后期成长变化最为关键一环,有了高品质的原料为基础,选对原料后期陈化事倍工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