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溯源百年普洱名茶:下关沱茶的特点介绍

溯源百年普洱名茶:下关沱茶的特点介绍

2019-07-15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

溯源百年普洱名茶:下关沱茶的特点介绍

下关沱茶简介

云南沱茶,创制于云南下关,故又名下关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谢肇制的《滇略》一书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

下关沱茶产自清代末叶,云南茶叶集散市场逐渐转移到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的下关。下关永昌祥、复春和等茶商改团茶制成碗状形沱茶,经昆明运往四川省重庆、叙府(今宜宾)、成都等地销售,故又称叙府茶。

下关沱茶选用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等30多个县出产的名茶为原料,其初制工艺经过人工揉制、机器压紧数道工序而成,形如碗状,造型优美,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清纯馥郁。汤色橙黄清亮、滋味醇爽回甘。常饮具有明目清心,提神养颜,抑菌治病之保健作用。在国外,人称“减肥茶”、“美容茶’、“益寿茶”。在中国,下关沱茶与云南白药、云烟被誉为“滇中三宝”。

大理地处滇西要冲,“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于此交汇,在商贸通道上构成了交叉型和双边型的商业文化,使大理成为中原、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的交融之地,正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的文明,使大理成为了“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不仅区位优势明显,更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享誉中外的下关沱茶就产于大理市下关。

下关沱茶产地位于终年积雪的苍山之麓,碧波荡漾的洱海之滨,这里常年清风吹拂,泉水甘洌,有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是加工精制茶叶的理想环境。

下关沱茶普洱紧压茶类,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面包,其外观精巧,曲线玲珑。其加工演变过程源于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1902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追溯起源

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窥见一斑。明代谢肇浙《滇略》卷三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普洱团茶的生产了。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小而圃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清人张泓《滇西新语》亦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妆资,故名。”从清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女儿茶的各种特征:

①鲜叶采摘时间(雨前);

⑦重量(四两重,约合125克);

③形状(团茶);

④制作时的散茶用料(芽茶,仅次于毛尖的珍品普洱茶);

⑤名称的由来(少女将这种自己采制的高档普洱团茶卖出后,积攒私房钱,用作购买出嫁时的嫁妆)。由此可见,到了清代则更具有下关沱茶的加工雏形了。

有用+10
分享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这个问题乍一看很简单,但假如要认真面对起来却又十分复杂。

简单,是因为这其实不过是一种对体验经验的形容。复杂,是因为这个美妙的形容让很多茶客破门而入,久经体验之后,在认知提升的背景之下想要获得科学逻辑的解答。

既然是要谈“越陈越香”,那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这个词里的“香”字所涉及的意涵。要明确这个“香”是嗅觉感知还是味觉感知,亦或是囊括了我们在品饮之际能够体验到的整体愉悦感。明确“香”的意涵,也就明确了探讨普洱茶“越陈越香”之际所要涉及的那些物质基础范围。

毋庸置疑,“越陈越香”来源于民间经验,最终由民间经验演变成了一种具有共识基础的产品特点。在这个特点之中,“越陈越香”既有对产品使用的小贴士功能,又构成了大量资深玩家收藏储存普洱茶的预期看好逻辑。

产品使用小贴士的作用就如同果汁广告里说的喝前摇一摇,夹心饼干广告说的扭一扭,舔一舔。按照这样的小贴士去操作,可以在原有的产品功能上获得更多更好的体验。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了这样的小贴士,你在购买了一饼普洱茶拆开品饮之际,心里会有一个隐隐存在声音提醒你,这个茶放一放会更好喝。一种永远超越现实的体验诱惑在未来的预期里等着你,消费动机和体验的丰富感肯定会增色不少。这也是很多人迷恋普洱茶的一个原因。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经验往往是最直观的感觉,“越陈越香”从别人的经验中得来,又在你自己的经验中印证。茶,作为一种嗜好饮品,在食品风味层面,原本并不需要对“越陈越香”进行深究,但伴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越陈越香”成为其产品交易环节的重要动因,普洱茶产业也因为这个词塑造的逻辑尝到了甜头。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茶商、消费者以及茶学实验室很容易形成一种默契,为了守住这个词为大家创造的现实效益,所以很有必要将“越陈越香”从经验感知阶段推入科学认知阶段。

进入科学认知阶段的前提就是明确“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而实验室在初期理解“越陈越香”的时候,认为市场上提到的这个“香”是嗅觉层面的,所以大家对芳香类物质展开了研究,但茶叶里面的芳香类物质十分丰富,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越香”的量化方向成了一个问题。

后来发现,只研究芳香类物资好像并不完全是普洱茶经验判断中“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当美味的食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时常说“香喷喷”的饭菜,那时候的香应该是囊括了嗅觉和味觉的综合体验。其后,我们见到关于“越陈越香”的科学研究除了关注芳香类物质,还会关注呈味物质。

“越陈越越”在语法结构上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陈是前提,香是结果。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在“越陈越香”的科学研究里,把“香”作为一个量化过程比对的时候,“越香”这个词,很容易让研究者觉得物质的含量越多就是“越香”,可对芳香类物质和呈味物质进行检测之后发现,普洱茶在陈化后的这两类物质明显比新的普洱生茶要少。因此,可能我们经验描述的“越香”与内含物质的多与少没有太大的关联。至此,有关“越陈越香”的科学研究似乎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前不久云南省农业厅在一个官方回复函里才会说“越陈越香还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研究“越陈越香”的前提首先是要对经验中“越陈越香”这种感觉进行定义,定义之后才能明确我们的研究前提。

这里的“香”包含的内容很广,它包含嗅觉层面的,味觉层面的,嗅觉与味觉协同层面的。它是人在品饮普洱茶之际,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所形成的综合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但经过长期的实践,又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而我们在研究这些感官体验的物质基础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在普洱茶中丰富的内含物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系是指数量级的。根据相关文献显示,我们在茶叶中分离鉴定出来的芳香类物质大约有700多种,再加上目前我们已认识的500多种呈味物质。一盏茶汤里,溶解着影响我们各个感觉器官的内含物质,而单质体内含物质之间还会发生一些络合,物质与物质之间还会发生协同作用和拮抗反应。我在第一次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是非常震惊的,脑子里延伸出了一幅动态画面,各类内含物形成了一种排列组合的关系,反应这种关系的终端数据在闪跃式增长,紧接着像引发了一次链式核反应。在茶汤的微观世界里,向我们“引爆”了一盏茶汤所拥有的色、香、味。

很显然,我们要条分缕析的认识这些内含物质还需要费些时日。所以前期很多学生在触碰到涉及“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研究时会遭遇十分尴尬的局面。一开始雄心勃勃,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结论已知,原理细节还未厘清,大家又很关注的问题,有很强的动力让人来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但当我们用仪器打开茶叶的微观世界之后,才发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也许,眼下流行的“大数据算法”思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但基础工作的庞杂始终还是难免让人望而却步。

近两年,也有学者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精简化处理,把茶叶微观世界的颗粒度放大,抓住几种主要物质的变化,结合感官审评来佐证“越陈越香”的事实。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在浙江大学茶学系龚淑英老师的研究里,关注了普洱茶在贮藏陈化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变化趋势。将普洱茶放置在不同的湿度、温度下,茶的风味在时间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普洱茶的陈香、甜香、枣香都先后释放。这些香,正是我们经验判断里最为愉悦的一些感觉。

而就在今年上半年,湖南农业大学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将27种,横跨18年的普洱茶样放在一起比对其色、香、味的变化。对“越陈越香”品质风味形成的前提做了总结,阐述了原料、加工、储藏与陈化时间的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图来源:知网截图

这些研究解答了“陈”与“香”的关系,经验与科研可以说是基本上形成了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现象的双重佐证,因此我们毋庸怀疑“越陈越香”,亦或是简单粗暴的将其视为“伪命题”。只是有关“越陈越香”的研究还没有因此而终局。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越”的尺度。

所以,“越陈越香”的这个动态过程形成的轨迹究竟是一个简单的一次函数呢?还是会攀升至某个制高点以后就会出现一个拐点,形成一个二次函数的抛物线呢?科学研究的思维告诉我们先大胆假设再小心求证,依然是根据经验,我们内心里认为“越陈越香”是存在这个尺度的,也就是它的“陈”与“香”的正相关会有一个临界点。越过这个临界点,“陈”与“香”就开始出现负相关了。

有关这样的研究将要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越陈越香”原本就是一个有关茶与时间的动态关系,其跨越的时间周期长,需要的实验样本大。因此,近年来能够研究“越陈越香”的实验室也都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能够向社会征集实验所需茶样的那些机构。

还是在湖南农业大学上半年发表的那篇文章里,结论中提到“一些原料较差的普洱茶陈化后的品质表现并不好”的现象。还好,这篇文章里附有实验茶样的感官审评表,在感官审评表里面,实验人员对1号,2号茶样的内质审评结果里给了“香气欠纯”与“滋味微苦”的结论,其结论中“品质表现并不好”的茶样可能指的就是这两种。而这两种茶样分别是2003年和2005年的普洱生饼,属于老品牌大厂家在早年间出的流通型产品,其“品质表现并不好”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仓储不佳,但所有审评结论里并没有指向可能出现仓储问题的结论,所以这里的“表现并不好”更有可能的结果是这两款茶因先天原料问题,已经悄然跨越了“越陈越香”的拐点。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来源于人的主观情感结论,我们在做科学佐证的时候依然还是要围绕人的情感去寻找“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与演变过程。所以,“越陈越香”与早期有茶学生设想的芳香类物质的增加是没有太大关联的;单纯的嗅觉系统也并不是我们经验里描述出来的“越陈越香”。综合感官层面的愉悦度是一种主观感受,但这并不是一种个性化的感受,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可以引发共鸣。“越陈越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集体感官经验,是普洱茶产品的重要消费指南,是一个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化认知的科研体系。“越陈越香”的特征告诉我们,普洱茶最佳体验不是一个关于时间的绝对值,它是一个弹性的动态平衡。

那一盏茶汤,优雅柔和、丰满回甘就是对“香”的最完美诠释。所以,也有学者将“越陈越香”的现象描述为“陈化生香”。这个描述也许是更加精准地概括了普洱茶的内质在抵达拐点前的变化规律。但是在语法结构上过于平铺直叙,而没有“越陈越香”的那种趋势号召与煽动性。所以,尽管“陈化生香”提出的时间还是比较早,但是并没有被茶商采纳。

茶商还是更热衷于“越陈越香”这种表达所带来的冲击力。所以,前不久茶业复兴出品人周重林在对“越陈越香”做考证的时候,能够找到的文字资料几乎都与茶的商业宣传或者是茶叶商品学相关。从邓时海《普洱茶》那本书中提到的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出版的宣传册子——《茶的故乡——云南》里面提到的“越陈越香”。在这个基础上有人将“越陈越香”的提出时间不断向前推,20世纪80年代《云南科技报》和《云南旅游工艺美术荟萃》里面王树文署名文章提及的“越陈越香”,陈椽《茶叶商品学》里面涉及普洱茶的篇章等等,所有的资料都在不断强调,从商品学的角度,“越陈越香”与普洱茶之间已经发生了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关联。也正是这种关联,让普洱茶借助于“越陈越香”开辟出了在生活嗜好快销品之外的另一片商业领地——普洱茶的仓储。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长时间仓储的前提就是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茶的茶与时间的正相关关系。

一个原本就是从实践经验中得来的结论,在科研上也已经对这个结论做出了反复论证。在眼下,又何以被抛出来重新讨论呢?这也许与普洱茶产业发展在眼下所面临的瓶颈有关,当大量的销区库存与不断提高的产区产能在消费端形成了一个疲软的态势之后。供给侧、销库存开始倒逼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商业的驱利逻辑会不自觉的引导商人站在利己的立场上辩论。

“越陈越香”的支持者——反对者也大致可以与传统销区——传统产区;茶仓——茶山重合。当初被茶商驱利利用的“越陈越香”,在眼下又被驱利的茶商质疑。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已经深入人心的认知要做新理念的诡辩将回避不了巨大的消费者教育成本。在产业产能过剩的滞胀状态下,也许能够化解这种对峙局面的钥匙就是找到“越陈越香”的“拐点”。当这个“拐点”问世,销区仓库里已经越过“拐点”的库存就可以不报幻想了,而产区新出的产品有了新的期待尺度,在理性的天平上,彼此各退一步,也就海阔天空了。

所以,不管是熟茶还是生茶,归根结底,普洱茶的风味值不过是一个与湿度、温度以及微生物作用下和时间有关的一个变化函数。“越陈越香”描述的是函数中让人愉悦的那一段趋势。(

茶学博士陈文品: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绝不是米和饭的关系

茶学博士陈文品: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绝不是米和饭的关系

珍爱云南茶业土生奇葩——滇青

谈起普洱茶的品质形成,离不开晒青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晒青毛茶是支撑普洱茶以至云南茶发展的重要茶类!普洱老生茶的甘醇甜润离不开晒青,下关沱茶的甘醇耐放与云南晒青原料密不可分,当今晒青茶占云南春秋茶两季毛茶的一半以上,在其他省区晒青茶渐趋消亡的今天,滇青茶的长足发展与云南茶叶资源特色和良好的气候优势密不可分(春秋晴朗)!滇青可谓是云南茶业土生的一朵奇葩!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普洱茶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晒青茶的加工技术也在多元化分化,晒青茶的加工技术对普洱生茶后续陈化品质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普洱熟茶发酵品质的影响也越显突出,简单把其他绿茶加工技术和品质评价标准和嫁接到晒青茶上,不利于普洱茶产业发展,深入研究优化晒青茶的加工技术尤为重要!笔者认,滇青茶的品质特殊性和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否定晒青茶的特殊品质和地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蛮干!

笔者认为,云南晒青茶是湿坯做色与光氧化相结合的工艺特征!其品质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云南省地方标准将品质绝然不同的滇绿和滇青分开制定标准无疑是正确之举。

茶学博士陈文品: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绝不是米和饭的关系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绝不是米和饭的关系

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是普洱茶的两大分支,虽然都叫普洱茶,但它们是仅原料类似(原料选择要求差异大)。而加工方法,品质形成机理,卫生安全、营养保健功能及其色香味品质,冲泡品饮方法都绝然不同的两类后发酵茶,绝不能简单混为一谈!

普洱茶后发酵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综合协调性,减轻苦涩味,以提高其品饮审美特性。早在十几年前,笔者曾对普洱茶进行过系统性分类比较研究。以品质形成机理研究普洱茶学术分类:普洱生茶为湿热作用陈化型普洱茶,普洱熟茶为渥堆微生物发酵型普洱茶,它们在品质形成和品质特征上是绝然不同的两类黑茶!

普洱生茶是由晒青茶(散茶或紧压茶)在适度水分含量(6—11%)条件下,在适当的贮藏转化环境中,排斥大量微生物参与下,主要依靠水热和非酶性氧化作用实现在制品品质色泽朝着干茶黄褐、茶汤汤色绿黄到黄红,甚至棕红;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感强,香气沉稳的方向转化,其品质变化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同陈化程度具有相应的风味特点,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晒青毛茶本身的色香味品质及其感官协调性,陈化过程的环境与技术控制对普洱生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普洱生茶发酵度较普洱熟茶轻,冲泡方法忌投茶量过多,泡得过浓!

茶学博士陈文品: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绝不是米和饭的关系

而普洱熟茶则是利用毛茶原料潮水堆积,依靠自然或人工接种,引入大量微生物发酵,通过保湿堆积与翻堆解块、闷堆与透气结合来调节在制品水、热、气的交替变化,利用真菌、酵母菌和细菌协同发酵完成重度发酵后适度醇化而成,形成干茶红褐、汤色褐红、滋味醇和、具有典型微生物发酵香型的基本特点,除毛茶原料外,渥堆发酵微生物对普洱熟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关系决不是米和饭的关系,普洱生茶存放再久也不会变成普洱熟茶,即便在仓库中因水分过重而形成仓贮微生物发酵型普洱茶,那也不属于普洱熟茶的范畴!

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已成为支撑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品类;喜欢喝普洱生茶的人群来越多,而且普洱生茶产量除部分直接进入终端消费,不小比例进入陈化收藏市场,普洱茶的收藏和专业陈化加工往全国甚至国际上发展,对云南茶产业的长远发展利好!这是云南茶叶的幸事!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惯性思维,抑普洱生茶,扬普洱熟茶,那是左手打右手!

事实上,明清时期名扬天下的普洱茶基本类似当今的非微生物后发酵的陈化型普洱生茶,而当今的渥堆微生物后发酵普洱熟茶技术工艺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才逐步演化成熟;当然,目前普洱生茶收藏投资与品饮消费间的关系有待优化,陈化加工技术的现代化和产品品质评价体系和市场流通的畅通化等问题需要大量的业界内位人士努力,以更好服务大量不同类型的普洱茶消费群体,更好服务于为云南茶产业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全文详见《对云南茶业发展几点思考:普洱生熟茶绝不是米和饭的关系》一文。

本文节选自《对云南茶业发展几点思考:普洱生熟茶绝不是米和饭的关系》,

普洱茶首先是一种饮品,其次才是收藏品

  面对普洱茶重拾升势,很多藏客又开始跃跃欲试,但同时也心存疑虑:本轮普洱茶价格的上涨究竟是新一轮泡沫的开始,还是价格的理性回归?究竟什么样的普洱茶才有收藏价值?普洱茶的收藏又有哪些“门道”呢?

  市场

  高端普洱茶“身价”涨三四成

  云南、广东、杭州、武汉、长春……各地高端普洱茶价格年初以来均持续上涨。“山头茶平均同比上涨了30%,个别品种的涨幅在40%以上。”日前,长春一知名茶庄总经理李朝辉介绍,但是台地茶的价格却并未上涨,这与2006年、2007年时是完全不同的。

  据李朝辉介绍,台地茶是人工种植的茶园茶,就像市内常见的灌丛一样高矮,采摘比较方便,产量相对较大;而山头茶则生长在茶树上,很多树龄都在300年以上,产量相对较少。“这就好比东北的野山参和人工种植的人参一样,价值有很大出入。”

  “高端普洱茶多以山头茶为原料,而低端的则以台地茶为主。由于原材料价格涨了,所以压制成的高端茶饼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平均上涨了30%~40%,个别品种的涨幅在一倍左右。”李朝辉说,以著名的“老班章”为例,去年原料茶1800元/公斤,今年已涨到2600元/公斤。而一个七两重的茶饼,售价已由去年的1500元上涨到今年的3000元。(普洱茶批发www.puercn.com/bj/)

  藏友

  投资入市应避免盲目跟风

  王清,长春市某金融企业员工,是位资深茶友,从2006年开始放弃铁观音、龙井等茶,专门品茗普洱。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他回老家松原过节,带回6箱普洱茶,市价在2万元左右。

  今年年初,王清发现普洱茶价格开始上涨,在详细了解原因后,也开始着手收藏。“目前收藏的普洱茶总价估计在15万元左右。”昨日,王清表示,有些普洱茶价已经涨得很高,现在卖掉就可以获利。但他在松原老家专门腾出一个车库,用来存茶。“如果碰到价格合适的准备继续藏一些。长远看,由于古茶树的产茶量越来越少,高端普洱茶的价格肯定还会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长春市很多藏友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就是为了等待日后升值。“现在收藏普洱茶的只有两类人,一是为了自己日后饮用,二是单纯收藏等待升值。”王清介绍说,有一些藏友甚至动辄就支付给茶庄几万元现金,让茶庄帮着去云南购茶。这其中很多人并不在行,不知道什么样的普洱茶适合收藏,也不了解如何保存,只是听说普洱茶日后能升值,所以跟风收藏。

  王清的说法也得到了李朝辉的证实,“现在很多人收藏普洱茶的确比较盲目,这就自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门道

  收藏普洱茶不可忽略的细节

  A不是越“老”就越吃香

  “很多人认为带有‘老’、‘古’字样的普洱茶就是老茶,这是一个误区。”李朝辉称,以班章和老班章为例,其实班章是云南普洱地区的一个村委会,班章和老班章都是这个村委会下边的寨子,但是由于这两个寨子成立的时间有先后,所以才有老班章和班章的区分,并不代表这两个地区的普洱茶哪个年头更久远。

  其次,很多藏友认为,包装上标注的年份越久远、价格越贵的普洱茶,其收藏价值就越高,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标注为陈茶。

  另外,一看到知名的“山头茶”,就认为有收藏价值。其实很多知名山头茶的产量已越来越少,为了迎合市场的追捧,个别厂家将台地茶当作知名山头茶来进行包装、售卖。但是一些藏者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所以难免上当受骗。

  最后,也有一些普洱茶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即一些小厂家冒充大厂家的商标销售,但是售价却低很多。现在大厂家生产的普洱茶都有激光防伪标识,在购买时一定要学会辨明真伪。

  “辨别普洱茶的年份、山头并没有太好的方法,简单地通过看叶片、看汤色等都很难奏效,只能是凭经验。藏友们喝普洱茶的时间久了,喝的品种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真伪。”王清等业内人士均表示。

  B“生”比“熟”更值得收藏

  “收藏普洱茶,要看藏友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自己饮用,还是要等待升值。”对此,季爱兵表示,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是未经发酵的,汤色金黄;熟茶是经过发酵的,汤色像红酒。藏友如果自己饮用,如果是熟茶,建议选择大厂家的产品,发酵工艺存在优势,冲泡后的口感会更好;如果是喝生茶,由于制造工艺大同小异,也可以选小厂家用台地茶作为原材料的生普洱茶。

  另外,相较机器压制的普洱茶饼,手工压制的透气性会更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如果生茶能够完好地保存20年以上,口感也更佳。

  “普洱茶收藏还是应以生茶为主,因为生茶的用料比熟茶好,自然存放后的口感也会更好。”李朝辉介绍说,云南有数千家普洱茶厂,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作坊式的厂家生产出来的茶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品牌的影响力,还是市场的追捧程度都不够,升值潜力也有限。因此对于那些为了日后升值的藏友,建议选择大品牌产品,市场认同度高,日后出手比较容易变现。“现在一些大品牌的经销商,都有为藏友提供交易的服务,但是通常只回收自己品牌的产品。”

  目前市场中有些高端普洱茶的价格动辄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那么这样的普洱茶是否适合收藏呢?“高端普洱茶由于年代久远、存量不多,未来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但问题的关键是,谁也不知这茶究竟是不是那个年代生产的,因此在收藏时会面临较大的风险。”王清说。

  C保存得当尤为重要

  “买回普洱茶之后,能否正确保存,是收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茶艺师迟岩峰认为,很多人将茶叶保存在冰箱中,这是非常错误的。先不说冰箱中的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合存放,单就异味一项,就对普洱茶伤害极大。

  迟岩峰说,冰箱中存放的蔬菜和水果会留下一定的异味,而普洱茶由于透气性较好,会将这些异味吸收。经过一段时间后,冲泡的口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便是原材料再好的茶叶,其品质也会大为降低。

  迟岩峰建议,如果收藏的是散茶,条件允许,最好放在紫砂器皿中保存。也可以用干净、清洁、没有异味的陶罐或是纸箱保存;如果是压制好的茶饼,建议不要拆开包装外边的绵纸,应该原封不动地保存。每过3~5个月将茶饼翻动一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存茶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迟岩峰说,首先,一定要做到干燥通风,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发生霉变;其次,普洱茶在压制后仍然会存有一定量的水分,这有利于茶中微生物的发酵,因此千万不要将普洱茶放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影响口感;再次,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为宜,温差不要变化太大,否则不但会影响微生物的发酵,还会加速茶叶的陈化;最后,存茶的地方要干净、清洁,尤其不能让蟑螂、老鼠等对普洱茶造成损坏。

  观察

  多重因素推高普洱茶“身价”

  “云南持续干旱、高龄古树茶产量有限、人工成本增高,是促成今年普洱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地处云南普洱市的普洱茶研究院研究员季爱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由于过度采摘,很多高龄古茶树的茶产量大幅下降,甚至一些古茶树已经死亡,加剧了普洱茶价格上涨的压力。

  云南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表示,物价、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都在上涨,另外今年春茶减产超过40%,导致现在供不应求;目前茶农月薪在2500元左右,较两年前上涨1000多元。再加上其他成本的上升,普洱茶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

  “现在铁观音、龙井、金骏眉等茶叶中高端产品的价格每斤都在1万元~2万元,反观普洱茶中的高端品种,每斤的售价仅在4000元左右,显然存在很大的升值空间。所以才会吸引大量资金,进一步推高了普洱茶的价格。”李朝辉认为。

  分析

  泡沫重来还是理性回归?

  2007年前后,普洱茶价格“过山车”的走势令人触目惊心。那么本轮价格上涨,能否是新一轮泡沫的开端呢?

  “这次上涨与2007年有所不同,并不像当年那样的盲目炒作,更应看做是一种理性回归。”季爱兵介绍,2006年、2007年时,不论是高端还是低端普洱茶都呈现疯狂上涨的态势,普普通通的一饼都能卖到几千元、上万元,很多品种的涨幅都在10倍以上,最贵的普洱茶饼曾卖到8万元的天价,比当时的黄金还要高出不少。但是没过多久,由于资金大量获利逃离,普洱茶价格一落千丈。今年则有所不同,价格上涨的主要是以高端普洱茶为主,低端价格变动并不大,说明市场对普洱茶的选择还是有取舍而理性的,并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捧。

  张宝三也认为,经历了2007年的教训之后,真正从事普洱茶生产的企业运作比较规范,在这次涨价潮中,众多茶商和茶企都表现得相对谨慎,参与炒作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目前的市场也与2007年不可同日而语。当年,普洱茶是一个小众市场,容易被资金操纵;但是随着人们近年来的不断认识,市场已经变得很大,资金再想操纵已不容易。”季爱兵说,当然也不排除有资金炒作各别高端品种的可能。

  提醒

  不可不知的收藏风险

  众所周知,任何收藏都有一定的风险,同样是作为收藏品,普洱茶的收藏风险又是什么呢?“收藏普洱茶最大的风险就是因为保存不当而出现霉变。”季爱兵解释说,此前有过很多案例都表明,虽然藏友们收藏的普洱茶品质较好,但是由于保存不当而发霉,致使饮用价值大为下降,严重者甚至丧失了收藏和饮用价值。

  很多人都担心现在买入的高端普洱茶价格比较贵,未来是否会因为价格下跌而套牢。对此,李朝辉表示,由于高端普洱茶的原材料越来越少,加之现在普洱茶价格并不存在泡沫,因此基于供求关系的考虑,高端普洱茶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并不大。

  “普洱茶首先是一种饮品,其次才是收藏品,对于主要日后自己饮用的藏友而言,价格涨跌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除了霉变之外,就要属所存普洱茶的口感达不到预期。”季爱兵说,很多人都是因为在喝过一款普洱茶之后,才决定收藏这款茶。但是由于每个人存茶的环境有所不同,因此虽然是同一款普洱茶,但冲泡出的茶汤口味也会不一样,很可能达不到藏友预期的口感。

  文化

  关于普洱茶的“家事”

  “同龙井、铁观音等茶叶相比,普洱茶可以长期储存和越陈越香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存放的年份越久,品质也就越好。同样的一饼普洱茶,存放不同的年份所冲泡的口感都不一样。生普洱茶存放20年以后的口感更好,价值也自然大增。”季爱兵表示,和龙井等其它茶品追求“以鲜为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普洱茶是“以陈为贵”。

  评判普洱茶质量的好坏和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普洱茶的陈化程度。这使得该类茶品成为了一种可以喝的“古董”。另外,普洱茶曾经作为贡茶向当时的朝廷供应,也令其具备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清朝时就有每年选取云南精品普洱茶进贡的习惯,云南马帮驮着普洱茶沿着茶马古道,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历经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季候带,历经5个多月不同地域和不同气温下的“自然发酵”,最终到达北京,存放在万寿寺中。每当皇族巡幸西郊御园经过万寿寺时,在礼佛之后都会品尝普洱茶贡。
  新文化报 记者 孙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