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功效>老人喝普洱茶有什么作用?

老人喝普洱茶有什么作用?

2019-07-17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老人喝普洱茶有什么作用?

普洱茶美名传天下,在茶的故乡中国,到处盛传着茶的美名,有关茶的传说更是神奇,在风景秀丽的彩云之乡云南省更是以茶为名,在那个美丽的城市,盛产着一种奇妙的茶——云南普洱茶。普洱茶不仅味道独特,作用更是茶中之极品。在云南,几乎人人都喝普洱茶,这并不是支持地方产业,而是普洱茶作用真的很神奇!

人已过中年,各种疾病都会接踵而来,这不仅使老年人的身体越来越弱,在他们的精神上也有很大的压力,疾病、衰老,退化,这些听起来就很恐怖,虽然人的生死病老都是自然现象,谁也逃避不了,但我们能做的,只是让它延迟,所以现代人都在追求养生、追求保健。老年人喝普洱茶作用可以防癌,科学家曾经做过试验,用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普洱茶杀灭癌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普洱茶杀灭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的百分之一的浓度亦有明显的作用。在普洱茶作用后,癌细胞由多边形浓缩变圆,伪足缩短量减少,失去贴附及游走的能力,甚至脱落浮起丢失,残留者亦变小变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凝结或消失,核及集内出现空泡,核仁固缩或碎裂消失,染色体挛缩或相互凝结。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扩张,DNA合成减少,核分裂停止,这些变化均可证明癌细胞在茶的作用下,由变性趋向死亡。

老年人喝普洱茶作用真是神奇。另外,老年人因饮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脑部血 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也以普洱茶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在克雷泰伊的莫尔道医院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 的病人,一天喝三碗云南普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 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丁四分之一,而饮同样数量的其他 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则无变化。与此同时,据昆明医学院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云南普洱沱茶医治高血脂55例,与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 治疗的31例相比,普洱茶的疗效还高于安妥明,它降低 胆固醇的效果则与安妥明相似,且长期服用无副作用。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 则通过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年人喜欢喝普洱茶作用还在于它的抗衰老作用,普洱茶富含丰富的矿质元素:茶叶中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如磷、钾、钙、镁、锰、铝、硫等。这些矿质元素中的大多数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茶叶中的氟素含量很高,平均为100~200ppps左右,远高于其他植物,氟素对预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效果。普洱茶一直被称为“益寿茶”,普洱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过程。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姓

  普洱茶与它者不同之处有三,民族特征、世界性和历史价值,这里指的是实物历史价值,而非文献历史价值。三者相加,才能完整构成普洱茶的总体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转换的,这就是马尔萨斯在其《价值论》里讲到的“交换价值”,通俗的讲,就是可以用于交换其它物品的“商业价值”。

       此文注定引起茶界热议/为什么欧洲第一张茶叶图画是云南的大叶种/为什么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以知晓云南为时尚/波士顿事件与茶之间的蛛丝马迹/是什么吸引欧洲人频繁出入云南三个世纪……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问题,一个重要的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古人分外讲求这一点,视为个人、家族、邦国、社稷得以立足天地间的首要条件,顺乎天理人情的基本合法性,这对今人未尝没有借鉴意义。普洱是中国茶品大千世界中极其特殊的异类,这一点更是尤为重要。考证出其姓氏,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方能水落石出。而这两者共同支撑的总体价值也将一目了然。

          茶的自我表扬
                       
        中国茶及其文化的传播远及海外,丝绸之路初开时,已成风气。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的唐代《敦煌卷子》中,有一篇《茶酒论》,以拟人口气描述了一场茶与酒的论争。茶以下面的词句,老实不客气地进行了自我表扬:“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候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酒自然也有一番说词,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孰优孰劣?只有老天知道。眼明的人一望而知,这篇辩文里所说的茶是一般标准的新茶,绝不是普洱茶。既然拟人,理当有名有姓,那酒姓什名谁?清人顾仲的《养小录》中给出了答案:“酒之一物,有名有姓,姓陈、名久。”酒姓陈,那么并非《茶酒论》中“时新献入”,与常茶迥然有异的普洱茶又姓什么呢?我们先不忙下结论。

           西方最早的普洱茶发现者
                       
          普洱茶天赋异秉,独具天然的民族性与巨大的世界影响,所有其它中国茶,无一能与之比肩而立。普洱一茶,西南边陲云南出产,西方列国对该省茶种的认知,最早者当属天主教耶稣会派传教士兼植物学家,波兰人卜弥格。其人在顺治入关的次年1645年入华,在云、桂、海南等地多年,曾入南明小朝廷效力,成功延揽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皇后、以及阉人首领庞元寿等领洗,加入罗马天主教,并致书教皇,希翼借西洋人之手,力挽残明颓势。卜弥格携带永历帝后信件回到罗马,天主教教廷喜出望外,视为亚洲传教史中无上伟业,教皇本人有书信回应,此为中西交通史上的大事。卜弥格将教皇复信带回时,已不能再进入改朝换代的中国疆土,卜弥格悲愤无加,不肯回乡,只能在境外的安南、缅甸等地漂泊流浪,最后终老该地。卜弥格传教、科学两业兼修,传教之余,不忘科学本业,他的彩版《中国植物志》1656年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出版,此书实为世界科学史中的扛鼎之作。西洋有中国《植物志》类书籍,此书为开篇之册。书中主要录刻了中国南方特别是云南的多种珍罕动、植物,一书之出,洛阳纸贵,西方对中国之了解,本书有重大作用。当时,云南省之名号与广州、京城并驾齐驱,为欧人最熟知之中国疆域城邦。云南茶树与茶花开始为域外人士所知。因卜弥格曾在滇缅交界处的腾冲等地居留多年,对此处物产之知甚详,所制图录写真传神,颇不走样。

          但真正让云南茶树为世界各国诸色人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却是一位跨越宗教与科学两界的奇才,梵蒂冈博物馆的创建人及第一任馆长、罗马天主教廷的首席博物学家,德国籍传教士阿塔纳斯·基歇尔。鉴于当时欧洲的文化完全掌握在教会手中,他本人等同整个欧洲的首席博物学专家,其著作有不可置疑的崇高地位。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并参照卜弥格等曾亲身来华的传教士们的著作,他于1667年在意大利罗马,出版了有关中国的巨著《图说中国》,以图说的形式将中国全面介绍给世界。书中附有大量细致精准的铜版画,并对一事一物都有详尽说明。其中一幅专门介绍了云南南部有硕大茶花的茶树,图中的茶树不高,有大大的茶花,不远处半张竹席上堆放青叶,疑似正在晾晒。文中使用了茶的中文译音“Cha”,而不是英文的Tea.。本书出版的时间,差不多早于现在世界通行的“林耐动植物名命制”一个世纪之久,因基歇尔本人从未踏足中国,又局限于当时西洋人对茶与茶花的了解尚浅,所制版画能否完全准确,不得而知,念其宣扬有功,自也不必苛责。

          1660年前后的“云南茶树”铜版画,可能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况且罕有存世,多数中国人从未有缘目睹,我们的普洱学家们大概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本洋洋大观的巨著里,只选了这一幅云南“茶树图”,作者无心,读者有意,无形之中给读者两个下意识的认知,或者是中国只有云南才有茶,或者是盛产茶叶的中国,只有云南茶最好。要不然,为什么《图说中国》中偏偏只选了云南茶树。

           云南茶为何风靡欧洲
                       
       为什么阿塔纳斯·基歇尔要出版《图说中国》一书,又专门提到了云南的茶与茶花?可能我们不得不追溯到一个特别的名字:“东印度公司”,中国与西方数百年的贸易史,都离不开这个名字。
                       
        其实,欧洲许多国家都有这一名号,专门从事东方贸易的公司,最有名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1560年)和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这两家公司的商船,穿梭往返欧亚之间,除南洋诸列岛的香料外,最大宗的商品都来自中国,也顺道带去了中国诸般货物。一时间“中国风”倾倒欧洲,中国丝绸、瓷器、漆器、茶叶风靡各国王室巨族,贵胄富人莫不视中国产物为珍,莫不以模仿中国风俗为荣。当时,中英之间的大宗贸易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与茶,为了引导与鼓励民众接受茶—这一新奇的饮料,英国王室率先垂范,带头品饮,这一习俗存续至今,形成王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下午茶。
                   
             “茶花女”之称源于云南茶?
                       
          当然不仅英国如此,法国、德国等王室情景亦然,例如法国路易十五国王的情人蓬巴杜夫人,也是一天咖啡,一天茶地换着喝,连使用的烟具也是地道的中国货。她的这幅肖像画的作者,法国画家法朗索瓦·布歇一口气画了四张中国题材的油画:《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中国集市》,世称《中国组画》。法国人对云南的茶花更是爱不释手,贵妇们为此如醉如痴,那时欧洲各国的风尚
                       
           如此,中国人又有谁不知道小仲马的《茶花女》呢?法国自古无茶,更无茶花,来源只有一个:中国。而中国茶花以云南出产为上。这些理由应能够解释为什么《图说中国》一书能在欧洲大行其道。

              普洱茶催生了美利坚?
                     
         英国人好喝茶,喝好茶,喝新茶,将剩下的陈茶、碎茶卖给其它国家和自己最大的殖民地:英属北美殖民地。英国人的种种恶行不仅招致普通消费者的一片骂声,还催生了一个新兴国家—美国的诞生。直接的起因就是因为:茶,特别是陈茶。绝对不是新茶,要是新茶反倒没事了。
                       
         公元18世纪,五湖四海的水面都是英国海军的天下,仗着当时无与伦比的海上力量,英国东印度公司基本上控制了亚洲、非洲、欧洲与美洲各大陆间的茶叶生意。1773年,英国政府为帮助东印度公司,倾销积压存储多年的陈年旧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
         该公司据此取得北美殖民地独家销售茶叶的专利权。同年11月,来自英国的船只装载342箱陈茶开进波士顿港。原本就对《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义愤填膺的市民更加怒不可遏。12月16日八千余民众集会抗议,驱赶英船出港,并将全部茶叶抛入海中。消息传回英国的时候已是1774年初,英王政府以三项举措回应:封港、取消自治、增派驻军。此为载入世界大事志的“波士顿茶党事件”,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两年后的7月4日,美国正式宣布立国。
                       
        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些陈茶倒底是何茶种?这又是一个难题,似乎无人知晓。耙梳整理当时的有关文献,只找到其中寥寥几个字的说明:“有些粗茶已经发霉、发酵、颜色陈旧,多为深褐,叶片粗大,板结成块儿,看起来相当粗糙,散发出烟草、皮革、橡木、牲口汗液和许多种无法形容,混和在一起的怪味,完全不能饮用。”深通此道的普洱收藏家们,看到这里,能有什么答案?唯一的答案是美国人彻底不懂“发酵发霉陈茶”的妙处,将上好的精品,作为最大的惩罚,一股脑的灌进了浑身粘满鸡毛的英国税务官的嘴里。英国人更无知,拼命挣扎,喝进去的少,吐出来的多。香港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最大的转口站,香港的居民们,却比美国人和英国人都高明。知道存储年头多的陈茶是好东西,也许这正是香港人偏好普洱茶的先声。

            英法探险家们眼中的云南
                       
         英国人丢掉了美国,却将注意力转向南部亚洲,占据印度全境后,更向北、向东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野心天下第一。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探险队、考查队、旅行团纷纷从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安南进入中国的西藏、云南。十九世纪初从安南进入云南的一位英国探险家曾写到:“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之角,将来必定属于我们”,这恐怕是当时西方列强入华图谋最真实的写照。外国探险队通常都配备专业的人种学家、动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等,对所经所见的人文风貌,山形水势,事无巨细,一概详录,并就地绘出草图,回国后据此制成铜版。

             “普洱味”的产生
                       
          中国人自己用以输运茶叶等货品的南、北各路“茶马通道”,曾引起过外国人特殊的兴趣,南路的景洪线与北路的阿敦子通道,都曾被西洋人循路再访,左图为法国某探险队所制的铜版画,时间是十九世纪中叶。题名:“云南的商队”。图中描绘“劳力们”背负沉重的“砖茶垛”穿过遮天蔽日的亚热带原始森林,深一脚浅一脚,在密不透风的小道上蹒跚前行。根据货物数量的多少,有时也会有数量不等的马匹同行。完全由马队组成的驮队也有,但多数用于大宗货物的运送,选择的路线以“官道”为主。官府定制的茶品,在途中还有专门的押运护军。所经过的哨卡有些是征税的“税卡”,税额在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当地的茶叶集散中心“普洱”,集中在这里加工,再由此运出的成品茶叶,不管什么种类、无论什么等级,好像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普洱”。这种做法在植物分类学上并不科学,但以地名命名当地的物产,全世界都有差不多的习惯,中国人的做法也并不奇怪。
                       
        以上一段对波士顿陈茶的古怪气味的来源,提供了两条重要的线索,马匹和“苦力们”身上的气味。仅就茶类的养护而言,任何一种茶都极易受到外界气味的“传染”,传统使用竹蘖包装的“普洱茶”恐怕更易“感受风寒”,而且马帮也不会次次都运送茶砖。云南出产丰饶,又有极多品类的香料,香茅草、迷迭香满山满谷,更曾有大批的麝香出口外洋。为香料遮风挡雨、必不可少的羊毛毡子、麻布口袋,同样会紧紧包裹砖茶,最后置放在远洋大船货舱中的茶类,当然包括“普洱”,必然与各色香料、药材、食物、烟、酒混装。故此,普洱茶味道批批不同,颜色间错,气息莫明。集年累月,五味杂陈,本也是寻常之事。早年间,内陆大镇通衢的茶商惯常以天然水果气香熏茶,一间库房先储水果,以十年为限,待房内四壁果香浸透,方才蓄茶,茶入其房,无花自香。当时欧亚两洲间海道不畅,水复山重,航程漫漫,一个往返非一年两载不行。其它品种茶类,不仅花容失色,且品质枯槁,稍加触动,立化齑粉。试问除普洱之外,尚有其它?无人能断言普洱与美利坚立国有直接、确然的联系。胡适之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论,至今仍屡试不爽,笔者在此只是妄加揣测,答案必出自专家之口。

            “国家重宝”与普洱学派
                       
        年前美国发现当年“茶党”抛入海中的一只茶箱,号为“国家重宝”,有无与伦比之价值。反观国内,茶汤之浓淡,口感之异同、年代之短长却成了讲求之重点,缠斗之核心。普洱茶之世界性影响或漫无所知,或无暇顾及。这种情况不大正常,且不能持久,历史之实物、文化之载体沦为一寻常商品,倘无一根本之改变,前景未必光明。它山之石,端可借鉴。瑞士以钟表立国,印度以咖喱纵横,泰国以兰花享名,区区一物,扬威天下。云南普洱,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湛无垠,历史渊源伏于万里之外,但国内尚未有一专门学派之建立,观者无言以对,着实憾事。

             在“伊洛瓦底江的中段”
                       
        说到普洱茶与茶花,不能不简单说说外国人对其原产地:云南省的印象。对中土人士而言,一隅边陲,远悬化外,仅此而已。但高度密集的民族多样性,差别极大的不同部落,人类进化不同时期奇迹般的共存,百公里之内的文明程度从现代、封建、宗族、原始、铁器直至石器时代,数百种不同方言,日常生活中依然使用的象形文字,极度丰富的动物种群,无数不为人知的植物门类,人类学、社会学、动植物学、宗教史、民族学各领域中不胜枚举的谜团,都引起了西洋人的极大兴趣。
                       
           云南被西方人称作“伊洛瓦底江的中段”,地处南亚、东南亚与青藏高原的中枢。历史上也多次建立过非汉族的王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到可以左右当地的政局,穆罕默德的后裔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中的一员就是明代多次周游半个世界的郑和。远在一千年前,有高度文明的白族曾统治这个省的大部分区域达数百年之久,而在北部山区归顺天主教的藏民人数几乎赶上喇嘛教的信徒数量。中国大陆架与西藏高原的分水岭以“伊洛瓦底江”为界,以天主教为先导的西方文明的前线,在怒江的东岸与西岸藏族的喇嘛们对峙。西方的文明到此,只能止步不前。
                       
        从雍正皇帝下令设立的阿墩子镇左转,就是藏区最东端的江孜,向北则是青海的地界了,向东一点则是四川。阿墩子是个有五百人的大镇子,其中的三百人是来自遥远北方的山西商人。“北路茶马通道”的控制权在他们手中,这些精明的商人们,将来自南部普洱地区的砖茶贩运到拉萨、青海、蒙古甚至更远的地方。蒙、藏、青海游牧部族真正畏惧的是两样物品的短缺:盐和砖茶。改变一个民族的秉性难,改变一个民族的饮食习俗尤难。普洱茶曾作为贡品,远奉京城,而那时住在紫禁城里的皇上们,也不是汉族。少数民族生产的茶叶,贡献给少数民族的皇上,这只是普洱茶民族性的一个例子。

           法国亲王两度入云南
                       
         所以英国人只是对云南情有独钟的众多国家中的一个,与他们联手焚毁了圆明园的法国人也来了。不来则已,一来就是大人物。一位法国皇室的“血亲亲王”率队进入云南,行程直贯南北茶马古道,由思茅入中国,一路北向,最终至阿墩子,后转赴西藏。亲王地位尊崇,与清季的皇兄皇弟相当,法国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那他就是皇上了。大人物果然不同凡响,一部游记写的直截了当,语句坦诚、目标明确:“法国势力长期在此地占有优势,但我还是要强调,不要忘记龟兔赛跑的寓言。未来不可预测,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被瓜分,先下手为强。而且对在中国建立交通工程,有出色规划的国家将最终获得胜利。”这一观点代表了法国政府的官方立场。很短的时间之后,著名的滇越铁路开工兴建。

          路易·德拉波特组画曾风行欧洲
         亲王已经是第二次到访云南,在他之前已有多支法国探险队进入该省。
                       
         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尔(另一翻译为安邺——编者)科学考查队。该队1870年前后(1866年——1868年历时两年多——编者)进入云南,曾(溯湄公河——澜沧江而上)巡游了大半个云南省。后因人员变动,决定出大关,经四川,顺长江东下,转道越南返欧。回国后,有多种著作行世,多幅反映云南风情的石印彩版画就是该队留下的作品(该画作原为铜版画,画家为路易·德拉波特——编者)。思茅的大牌坊、普洱古城、昆明全景、大理洱海……诸多胜景,历历在目,让人触景生情。
                       
         这一系列组画得到西方读者的广泛赞誉,记录这次旅行的游记也获得了诸多欧洲有分量的奖项。试举如左:法国地理学会金奖、比利时皇家地理学会金奖、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贸易委员会大奖、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金奖、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特别奖、法国海军与殖民部金奖。这些褒奖使该书(该书名为《加内报告》,由探险队法国外交部代表加内回国后写成——编者)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专家学者人手一册,各国殖民部、海军部、陆军部、国家图书馆的订单,让印刷厂机停人不停。各大学直接列为教科书目,巴黎各个著名的学术沙龙热议云南,上流社会人士以不知此书为耻。这探险队的两位队长,一个死在云南境内(此人为探险队长拉格利,1867年病逝于云南会泽——编者),后运返越南的河内安葬,另一位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卡尼科,被刘永福的“黑旗军”在中越边境附近击毙。话又说回来,我们的收藏家、投资家和普洱专家们(安邺为探险队副队长,1873年12月在越南纸桥之战中被黑旗军打死——编者),大多只有现在才能看见一个半世纪的故乡原貌。观感呢?多少有些恍如隔世,又有些恍然大悟,像普洱茶一样“五味杂陈”,回味悠长。
                       
        上世纪三十年代,云南更是热闹非凡,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法国人,还有美国的飞虎队,“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来了,一个走了。滇缅公路成了大后方最重要的通道。谁能说当时的云南不国际化?云南又什么时候不国际化了?这个省与三个国家接壤。

              民族特征、世界性、历史价值为普洱茶三特性
                       
         本文草草列举了有关普洱茶、云南茶花和云南的一些外文史料,并附图说明。时间仓促,挂一漏万。本文只愿世人对云南“另眼相看”。云南的社会背景大致如此,普洱茶并非与生俱来,既有民族特征与世界性,而是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方水土,这一群人民,赋予了自己的出产这些独家特点。综上所述,普洱茶与它者不同之处有三,民族特征、世界性和历史价值,这里指的是实物历史价值,而非文献历史价值。三者相加,才能完整构成普洱茶的总体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可以“量化”的,是可以转换的,这就是马尔萨斯在其《价值论》里讲到的“交换价值”,通俗的讲,就是可以用于交换其它物品的“商业价值”。古人讲“抛砖引玉”,本文只能勉强算作一块“破烂老砖”,唯望普洱界专家学者赐教斧正。
                       
          对于题目提出的问题,结尾之时,笔者还是没有答案,普洱之姓何如?莫非也是一个“陈”字?因为唯有这一字,普洱茶方有超出侪辈的非凡价值,唯有这一字,普洱茶才有收藏的可能,唯有这一字,普洱茶才能“妙趣横生”。给出答案,绝非笔者之责,这当属学问家之责、研究家之责、普洱学家之责,普洱茶界之责。笔者一人,无所作为。如果普洱茶界能团结起来,大家万众一心,人人上阵,一起参与“正本清源”的研究,其善甚大,善莫大焉。
                (注:小标题为编者添加)
                   
         作者小传:张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还担任巴黎"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国际评委。曾参加《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主编《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分卷》、《语言自动处理》等,著有《汉语信息处理研究》、《汉字编码键盘输入文集》等。近年来致力"语言知识动态更新"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流通度理论及其基本量化方法、语感的量化及其计算机模拟、第三代的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建设等面向21世纪和网络的重要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新课题。
 
 

老聂:普洱茶的古树台地乔木灌木及其他

老聂:普洱茶的古树台地乔木灌木及其他

台地茶是指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密植性茶园的茶,其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采取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特点是方便管理,采摘和加工。

古树茶指的是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树茶病虫害少,不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树茶。

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区别

外形: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香气: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口感: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叶底: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韵味: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古树茶有两种

一种是人工驯化栽培的古树,例如南糯山800年古茶树,是伴随着半坡老寨人民在此地定居,生活的历史;这类茶树虽然长在原始森林中,但是因为经过人工栽培驯化和优选,茶的味道较其他野生茶更加适合饮用。

另一种是野生的古茶树,例如哀牢山的茶树王,有的野生茶树茶味不一定会有人工驯化过的古茶树味道好,野生的古茶树,科研价值远远大于台地茶。

放养茶,指的是建国后拓展的台地茶园,因为茶叶价格或者居民搬迁等原因,几十年没有人去管理和采摘,茶树自身相对经常采摘的要强壮,根系也更发达。其茶叶的茶质浓重,茶气十足。

云南野生茶树中也有植株为灌木型的,如翠华茶、古林菁小丛茶、昭通苔茶、茶(种)等;而一般云南茶园所种植的改良茶种基本上是植株为乔木型的茶树,如云抗10、14、43号、云梅、云瑰、矮丰等等多不胜数,相反灌木型植株的台地茶只有从台湾引种的台园12号等极少量品种。

按茶树高矮划分乔木和灌木的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并非植株较矮的茶树就是灌木。

野生型茶树主要分布于德宏州,保山南部的永德、龙陵地区,临沧勐库地区,思茅北部的景东地区和勐海南部的勐宋。这些野生茶树呈乔木形态,树姿高挺直立,高度可达数米至数十米间,各个种系间外型、气味差别巨大。

过渡型大茶树指的是茶树从野生型演化到栽培型的过程中,有些茶树的生态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过渡型。这类茶树芽叶的所含的化学成分、细胞组织结构及形态与栽培型茶树接近,但是花柱、花粉、果皮等生殖器官结构却与野生型茶树近似,是介于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之间的中间型态。云南的野生型、过渡型茶树是见证植物进化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栽培型大茶树是经过人类野生采集、出不驯化,人工栽培、野放生长的茶树。因其进化后可以安全饮用且口感好,又被称为“家茶”。今日的栽培型大树茶林,是早年云南少数民族先祖们播撒茶籽长成的,当前市场上各种野生茶品的原料都来自于这类茶树。著名的栽培型大茶树有景洪攸乐大茶树、勐腊易武大茶树、临沧邦东大茶树、双江勐库大茶树等。

栽培型大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2000米间现有或曾有人类聚居过的山区。树姿乔木型或小乔木型,树高多在1.5米以上。变异种多,叶张宽大肥厚,芽头长度多在3至5厘米,成叶可长达15厘米以上,嫩叶嫩枝多毫,枝梗叶脉粗壮而柔软。由于各个茶山水土、气候、品种的差异,栽培型大茶树有丰富的口感变化。多数大树茶茶质厚重,汤水甜滑,香气深沉饱满,回甘细腻绵长,刺激性低而苦涩较弱,茶韵遍布满口而喉韵舒畅,是优异的滇青茶原料。

老聂:普洱茶的古树台地乔木灌木及其他

原体种台地茶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新近开辟的茶园是用采集来的茶树种子种植而成。这种茶园可称为原体种台地茶。

粗略看去,原始种台地茶同良种台地茶十分相似,都是依山修建的台地茶园,密集型种植,矮化修建管理。但仔细分辨,两者有很大不同。由于是采集自然杂交的茶籽繁育,原始种台地茶树有主干、主根,树姿为张开的小乔木形态,各个植株间叶型、颜色有很大差异,外形上如同缩小了的栽培型大茶树,枝叶较粗壮,叶质较肥厚。虽然生长在相同地区和自然环境下的原始种茶园,茶叶口感上都带有类似的“山头气”,但由于基因的差异,每株茶树的味道都不尽相同。

原体种台地茶大都粗耕野放、较少有人工施肥、打药管理。其味道兼具大树茶与良种茶特点:香气主要表现在口腔中、后部,比良种茶细腻但不如大树茶深沉;茶质在舌面中段较厚重,比良种茶甜软但不及大树茶柔滑;回甘近似良种茶但更加细腻绵长,口感表现比较全面。

老聂:普洱茶的古树台地乔木灌木及其他

良种台地茶

良种茶是经过人工杂交、驯化、选育,提供人工管理的生长环境,通过扦插等无性系繁殖手段形成的茶树新品种。良种茶园多依山开辟,在起伏平缓的山地、丘陵依照等高线修筑环形梯田,因而又称台地茶或茶园茶。这类茶园是今天普洱茶的主要原料来源。

云南茶种改良和规模化推广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改良方向是产量大、方便采收、品质高:在生化分析上要求茶叶内含主要有效成份(水浸出物、茶多酚以及儿茶素)的相对比例高;在品质取向上要求选育适合制造红茶、绿茶的茶树品种。所以很多良种茶并不是制作普洱生茶的理想原料。

良种台地茶呈灌木形态,树高通常在80厘米左右,叶型较小,叶身较薄。口感表现上,良种茶制作的晒青茶大都茶性烈、茶质较薄,香气飘扬,鲜爽度低,口感刺激性强,苦涩重,回甘快但存留时间短,茶韵主要表现在舌面前段,香气扬于上颚中、前段,舌尖有明显凉感或麻感。

单一品种的良种茶,口感优点与劣势都很突出,因此在制生茶时,要借助拼配技术弥补各个单一品种口感的缺点。但在制作熟茶上,由于良种茶中多酚类、儿茶素类物质含量高,比原始品种更具优势。

文章来源/老聂的博客

福海讲堂|从干茶条索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你会吗?

福海讲堂|从干茶条索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你会吗?

在观察描述茶叶的条索时,我们通常会听到:条索紧结、匀整、肥壮、油润、条型优美以及条索显毫等等这样的词汇,条索就成了我们在挑选茶叶时最重要的一个依据。

对于普洱茶来说,什么样的条索才是好的条索?好条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好条索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以福海首款星级茶——五星金福为例,来看看怎样通过茶叶的条索判断普洱茶的品质。

福海讲堂|从干茶条索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你会吗?

普洱茶条索好坏的判断标准

对于普洱茶来说,条索是最先也是最直观可以反映一款茶品从最初的原料选择到制茶加工工艺,以及后期的仓储环境是否严谨合理的重要依据。不同产区的茶树,茶叶的形态各有其独特之处,条索大也未必就能表示茶叶品质较高。在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和力度、杀青温度和时间的掌控,都会影响普洱茶的条索的呈现。同样,在后期的茶叶仓储中,温、湿度等其他环境因素都会对茶叶的条索产生不同的影响。

福海讲堂|从干茶条索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你会吗?

从外形看:品质较好的茶品,干茶条索应该是匀整、紧实的。茶叶如美人,如果一款茶品干茶条索疏松,外形零碎,则可以表示制茶时用料较老,品质不佳。因此想要在一款普洱茶身上直观的表示出茶品的优劣需要对茶叶采摘时间和原料选用标准进行严格把控。

福海讲堂|从干茶条索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你会吗?

从色泽度看:好的普洱茶,其干茶条索应当是油润有光泽的。而影响茶叶色泽度的主要因素就与制茶时杀青揉捻的程度有关。原料粗老且杀青时揉捻不足就会影响普洱茶最后色泽度,其条索颜色枯黄,黑褐无光泽。

福海讲堂|从干茶条索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你会吗?

从气味看:条索的气味与制茶工艺以及后期的存储环境有关,品质优秀的普洱茶细嗅条索,会带着普洱茶的清香和时间沉淀后的陈香,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舒适感。在制茶过程中,新叶堆积过厚过久、杀青时温度过高、揉捻后暴晒过度以及存储不当都会导致条索最终出现霉味、馊味等其其他异味,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福海讲堂|从干茶条索判断普洱茶的品质,你会吗?

总的来说,在观察比较条索时,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对比。以福海茶厂首款星级茶——五星金福为例,其条索紧结粗壮、白毫显露;整体茶条色泽青褐、油亮有光泽;轻嗅干茶条索茶叶清香纯正,带着时间沉淀后班章独特的山野气韵,令人愉悦。积累三年的班章大树茶菁,经过手工杀青、石磨压制,原产地仓储等综合条件不仅保障了五星金福这款茶的茶叶外形的精美,也还原了班章茶叶纯正山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