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绿茶功效>喝茶的作用:夏季喝绿茶有什么好处

喝茶的作用:夏季喝绿茶有什么好处

2019-07-30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春天喝花茶、夏天喝绿茶、秋天喝乌龙、冬天喝红茶,听过这句话后至于夏天喝什么茶大家应该都已经清楚了吧。夏天的脚步渐渐临近,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夏天喝绿茶的好处。

喝茶的作用:夏季喝绿茶有什么好处

1、抗衰老

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利尿解乏

有助于利尿解乏,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3、防辐射

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4、抗病毒菌

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5、抑疾病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6、抗致癌

有助于预防和抗癌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裨益。

7、美容护肤

有助于美容护肤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8、醒脑提神

有助于醒脑提神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9、降低"三高"

研究表明,绿茶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喝绿茶可减轻病况。绿茶还有减肥的功效,经常接触油漆、电脑等群体可多饮绿茶;喜欢抽烟喝酒的人可多饮绿茶。而对于老年人来讲,如果你是个老茶客,最好选用冷泡法泡茶,即用凉白开泡茶,这样可降“三高”。绿茶不能空腹喝,否则会“茶醉”;感冒者、肠胃不好者不宜喝绿茶。

10、疲劳

绿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绿茶中所含的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推荐在上午饮用绿茶,以免影响睡觉。

有用+10
分享

开化龙顶茶来源传说

开化龙顶茶来源传说

 

 

开化龙顶茶传说


  元朝末年,朱元璋带兵来到开化县齐溪乡的大龙山顶, 正感口渴,一老茶农端上一碗刚沏好的新茶,朱元璋喝了之后,满口异香,浑身倍感神清气爽。朱元璋当即询问老茶农:“此茶产自何方?”老茶农回答:“就产在咱大龙山的"龙顶潭"周围”。朱元璋预感到此乃上上吉兆也,日后一定能当上皇帝了!朱元璋异常高兴地对茶农说:“我如今是在大龙山顶上喝着龙顶潭边上生长的茶,龙在大龙山之顶,真龙天子非我莫属!这茶就叫龙顶茶吧!”——这就是“龙顶茶”名称的由来。


朱元璋当王以后,喝茶就指定必喝开化大龙山所产之龙顶茶。是故从明朝开始,龙顶茶就一直是作为朝廷贡茶。

 

最受人欢迎的茶类绿茶按制作工艺的分类

大家喝绿茶吗?绿茶是我国最古老、产量最大的茶类,也是最受人欢迎的茶类、普及率最广的茶类。绿茶的制作工艺繁繁复,但因为不发酵,是最接近自然的,所以茶叶中的儿茶素、维生素、氨基酸等都得以充分的保留下来,绿茶的滋味清新自然、甘甜鲜爽,怪不得大家都非常喜爱。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

随着现在制茶工艺不断完善,绿茶在分类上也渐渐更详细了,人们根据它制作工艺的不同,分为晒青、蒸青、烘青和炒青等不同品种的绿茶,这其中以烘青与炒青的工艺最成熟,也是流传最广的。而后又根据成品茶叶的用途与特点等原因,烘青绿茶还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分为普通烘青和高级烘青。

我们首先说说烘青。普通的烘青绿茶是很少人拿来直接清饮,大多会被用作花茶的茶坯,比如窨花绿茶就是用普通烘青进行窨花再加工的茶,花茶在北方市场非常畅销,女性朋友们也很喜欢喝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而高级烘青则不同,它可以直接清饮,采用的是清明前后、谷雨之前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嫩芽,经过杀青、揉捻、做形后炭火烘焙至干。

杀青的目的是要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作用,同时也蒸发掉鲜叶中部分的水分,使得茶叶变软,将鲜叶中的青臭味散发掉,这就促进了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溢出。揉捻则是通过外力去破坏叶面细胞,从而提升氨基酸、芳樟醇等茶叶芳香物质在空气中进行自然氧化反应,形成茶叶中自然的清香,这也是绿茶为什么大多都是鲜爽可口的原因。

揉捻后稍作薄摊,使叶、杆之间的水分回到均匀状态后,就开始进行简单的理条,接着高温初烘、80度复烘和中温老火。这样的烘青绿茶外形非常挺秀、条索完整,颜色绿中带有微微黄色,香气有豆香和板栗香。汤色明亮清澈,也比较耐泡。

那么哪些是烘青绿茶呢?其实这都是你常见到的茶,比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峨眉竹叶青等。

炒青绿茶也是很广泛流行的一种绿茶,按照形状的话可以分为长条形、圆珠形、扁平形、针形等,通常被称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

长炒青因为制成后的干茶成针形,条形紧秀,就像女人的一弯秀眉,所以也被称为眉茶。代表性的眉茶就是屯绿中的珍眉,其它的还有雨茶、针眉、秀眉等,都是属于这类长炒青。它的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高香持久,滋味浓郁,汤色黄亮清澈,叶底翠绿清爽。

圆炒青的代表茶类就要数休宁的松萝茶为好了,松萝茶是炒青茶类的鼻祖,成于明初,盛于明清二朝,尤其明朝后期,整个南方茶区的炒青茶都叫松萝,可见影响。圆炒青的外形颗粒圆紧,香气浓郁,也被称为是绿色珍珠,涌溪火青也是圆炒青里的优秀名茶。

扁炒青大家应该是更熟悉,比如西湖龙井。扁炒青的特点是色绿微黄、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带有浓郁的豆香味,外形扁平光滑。

其它还有一些比较有特点的但又不好明确归类的优秀炒青绿茶,工艺香气等等都各有特点,深受茶友们喜爱。比如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安化松针、庐山云雾等。

中国绿茶名品迭出,在中国的茶业历史上,可以说是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我们国人最熟悉的茶类。至于绿茶中的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也还有,但是相对会较少,不过日本直到现在还保留宋代传过去的蒸青绿茶制法——抹茶就属于,也算是中国茶在国外的一种传承吧。

绿茶老大地位难撼动、我国茶叶产量超人均一公斤

中国普洱茶网讯: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的增速相当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茶叶市场成交额达到226.17亿元,比2008年翻了接近一番。同样在这一年,全国茶叶的人均产量达到1.33公斤,本世纪初的2001年,这一数字不过只有0.55公斤。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茶叶的出口大国,但事实上,茶叶出口量的增长远逊色于茶叶总产量的增长,这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国内市场有足够的能力消化这部分新增的茶叶产量。从趋势上看,目前国内的茶叶产量增速平稳,并且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将维持上升的态势。

目前,在我国所有的茶叶品种中,绿茶是毫无疑问的领跑者,产销量均居于第一位。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仅将红毛茶、绿毛茶分别单列项进行了统计,但即使如此也不难看出,占据所有茶叶产量七成的绿茶无疑更受消费者欢迎。但是,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红毛茶产量曾在2011年时出现了一次大爆发,但这是否会成为一个趋势,红茶是否会越来越受欢迎乃至与绿茶分庭抗礼,还有待观察才能得知。

茶的脚步

茶,南方之嘉木,中国也是茶的故乡。最早,茶被作为药材使用,后来又被当做一种食材,茶之为饮则晚于茶的药用与食用。

关于中国人饮茶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有先秦、西汉、三国等诸多说法。也许,饮茶之风的起源永远无法给出定论,但这丝毫不影响茶在中国第一饮品的地位。

如今,茶已在中国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茶在中国的传播与壮大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

起源于巴蜀

巴蜀有关茶叶的记载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成都已成为茶叶消费中心、集散中心

顺长江而下

秦汉时期,巴蜀与各地交流日益密切,茶被广泛传播到东部、南部,荆楚、荆汉地区逐渐成为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三国时期的东吴,茶树已得到广泛种植,西晋时的《荆州土记》就有“武陵七县通出茶”的记载。

继续向东行

西晋王室南渡后,建康(今南京)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饮茶之风盛行,江东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茶叶种植由浙西扩展到温州、宁波沿海一带。三国两晋后,茶业重心东移趋势越发显著。

前行至江南

唐代中期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产量大幅提高,湖州紫笋、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江南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茶叶产制中心。在唐代,今四川、陕西、湖南、湖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河南等多地都有茶叶产区分布,其范围与近代茶区相近。

由东转向南

五代到宋朝初年,中国天气发生重大变化,气温骤降,这使得南部茶区开始迅速发展,并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宋代的制茶中心,如福建建安茶取代顾渚紫笋等成为贡茶。闽南、岭南一带茶叶产业的发展尤为活跃。此时,茶已遍布全国各地,茶区范围基本确定,到了明清以后,茶的发展主要侧重于制法等,而不是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