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饮用普洱茶的时候感到口舌发干怎么办?

饮用普洱茶的时候感到口舌发干怎么办?

2019-08-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造成口舌发干的原因有多种:

  1、最简单的原因是茶汤温度太高就入口。一般我们口渴的时候喝热水,就会出现这种口干和越喝越渴的情况。

  2、新制生茶如果在刹青的过程中火功高了,喝起来嗓子会觉有“燥”感,也会让人觉得口舌发干。

  3、新制熟茶在渥堆工序中温度没掌握好,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喝起来也会有嗓子干干的感觉。如果一泡茶除了造成口舌发干外,并未有其他的不舒服的口感,应该还算正常。

有用+10
分享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老广爱普洱茶,天下闻名。刚刚过去的广州春季茶博会上,普洱仍是最受关注的品种。普洱茶大兴于清,不仅成为云南的“大宗钱粮”,而且享誉省内外。可以说,普洱茶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开发,藏区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以及清朝的积极支持与有效管理等有关。普洱茶的兴盛,与滇南社会获得良性发展是如影随形的关系。

朱元璋颁诏引发品茶制茶变革

清代记载,今西双版纳的茶山地区有茶王树, “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所述之“茶王树”,可能已生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茶王树”多为野生,也有一部分是人工种植。当地居民长年采摘古老茶树的茶叶,主要以供佐食或充药物,作为饮品的时间或稍晚。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古茶树

唐代云南出现采茶供饮的记载。但所产之茶主要是供蒙舍蛮消费,其采摘与加工尚无定法,亦未形成有明确供销关系的产业。

清人称“普茶不知显于何时”? 认为宋廷南渡之后,广西等地的官府存在以茶叶换取“西蕃”之马的情形, “是谓滇南无茶也。”宋代文献谈到西南地区所产之茶,仅言“蒙顶茶,受阳气全,故茶芳香。”又说: “蜀雅州( 治今四川雅安) 蒙岭产茶最佳,其常在春夏之交方茶生。”并未见言及云南茶叶的其他记载。

自明代起,全国饮茶的方式发生改变。宋人饮茶,将茶叶碾碎揉之制为上品,称“大小龙团”。而视散片茶为下等之茶。洪武二十四年( 1391) ,因制造龙团茶颇费民力物力,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以后仅许采茶芽以进。明代各地饮茶,流行“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 一瀹便啜”。明人称采焙俱用芽柯,“无碾造之劳,而真味毕现。”

这一改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进而影响到各地茶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明代饮茶,既流行水开即饮、添水复饮的方式,盖碗茶中的茶叶是否耐泡,以及滋味淳厚与否,便为茶客所关注。云南南部的茶树属多年生的大叶种茶,主要特点是生长迅速、采摘期长并可多年栽培,而且味酽耐泡,历十余泡茶味仍不少衰。清代仕宦云南的吴大勋称普洱茶“最为有益之物。煎熬饮之,味极浓厚,较他茶为独胜。”

靠向藏区销售打响了名气

值得注意的是,滇南大叶种茶的迅速崛起,并非始于明代而是在其后数百年的清代。

在社会环境与边疆治理方面,清代云南发生不同于前代的剧变,由此推动普洱茶迅速崛起。尤其是云南成功开拓向藏区销售茶叶的市场,为普洱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唐宋时期,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普遍习惯喝茶,借以解腻和帮助消化。长期以来, 藏区所需的大量茶叶主要靠四川地区供应。明末因遭受战乱破坏,四川运销藏区的茶叶大幅度减少。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茶马古道

清初吴三桂出任云南总管,总揽云南军民诸事。他看准这一商机,于是策划向西藏成批输出茶叶。康熙四年( 1665) ,在云南的北胜州与中甸等地,获准举办云南与西藏之间的茶马互市。滇南的大叶种茶因价廉耐泡,被选为输出成茶的主要原料,逐渐创出名气。商界以其主要产地普洱府( 治今云南宁洱) 为名号, 概称为“普洱茶”或“普茶”。为压缩包装方便运输,茶商将初采的散茶上笼略蒸,进而压制为茶块或茶饼,开创了普洱茶压造为块或饼之先河。

云南与藏区间的茶马贸易,有力地推动了滇南大叶种茶的生产。云南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茶叶产地,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两湖等传统的茶叶产地同列。[16]( P3651) 应该指出,清朝积极经营与开发云南边疆,为普洱茶的崛起与持续兴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在完成对吴三桂所遗残破局面的整顿后,清朝将治理云南的重点,从靠内地区转移到边疆和僻地。成功改流以后,清廷在车里等地渐次设治,悉心治理。对普洱茶的生产与销售,清朝制订多项措施,给予积极的支持。雍正十三年( 1735) ,朝廷对普洱茶的包装与税银做了具体规定: 七个圆饼置为一筒,重49 两,征收税银一分; 每32筒发一茶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这就是“七子饼”的由来。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清代茶引

内地移民带动茶叶生产

有清一代,堪称是普洱茶产地风云变幻的时代。一方面,随着社会渐趋安定,普洱茶的生产也获得发展。车里、茶山等地的官员与兵将,眼红茶叶经营所获之利,出现官员贩卖私茶、士卒入山扰累的弊端,而且愈演愈烈。清政府曾努力治理,但似乎收效不大。

另一方面,自发迁居云南的流民,大都拖儿带女、贫穷拮据,既无插足富庶之地的条件,亦无创业经营的资本。远赴边疆和僻地垦荒、烧炭,或至矿厂充当砂丁,便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以江西、湖南人为主的外来流民,在迁居车里与茶山等地后,凭借在家乡掌握的制茶知识,很快投身于普洱茶生产与销售的浪潮。

在茶叶采摘的旺季,常有数十万人在六大茶山奔走于茶事。《滇海虞衡志》称: 普洱茶可谓云南之“大宗钱粮”,普洱茶因此“名重于天下”!


云南开发与普洱茶的兴起

古六大茶山

由于清廷加强治理,滇南等地社会渐趋安定,夷民得以安居乐业。乾隆五十二年(1787) ,云贵总督富纲的奏疏称: 云南普洱之思茅等地,尤为极边紧要之区,自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初时或尚有野性未驯,致有煽惑蠢动之事,今涵濡圣泽五十余年,多有薙发衣冠、读书入泮,其语言、服食与内地人民无异,余则尽属务农,非若从前之专以射猎打牲为事。”乾隆五十九年( 1794) ,云南守臣福康安奏报: 云贵两省收成丰稔,粮价平减,“民情一律恬煕。腾越、普洱、开化等处边疆地区俱极安静。”由于具备较为安定、宽松的社会环境,普洱茶的生产得以发展壮大。在国际茶叶市场,晚清时中国茶叶遭遇印度等国茶的排挤,但普洱茶仍大量输出省外,输出数量约占其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据方铁《普洱茶与清代滇南社会》)


普洱茶价格:2017年普洱茶价格分析


“山头茶”价格为什么会虚高呢?    主要原因:



其一、产量少,名气大。

其二,是山寨茶农坚守约定出售价,各家各户都不敢擅自降价。

其三,是茶叶旅行者拥入,到山寨旅游购茶。这种三、五成群的旅游购茶者,近来不断增加,他们购买量虽小,但足以将茶价拉高。

 

虽然,近日网络上已经流传着几个2017年普洱茶价格信息版本,但这只是单一从茶山角度上来看,缺乏整体性的分析。我们不妨从多方面探讨,评判2017年普洱茶价格
 

普洱茶价格:2017年普洱茶价格分析

 

一、普洱茶巿场还在低谷中徘徊。

       纵观北京、上海、广州茶叶市场,2016年接连有店铺关门离市。各地的茶展参展商增加,但看展人数比往年减少,成交量大幅萎缩。

 

二、连续几年的成品、半成品茶叶积压严重,直接影响新茶价格。

        2015年2016年,厂家和茶农都积压着大量茶叶,而销售环节萎缩,影响厂家和商家的收茶积极性。

 

三、2017年,气候条件使茶叶大面积早发,产量提高。

       承受上一年茶叶积圧和今年茶叶早发增产,茶农心理怎样呢?

 

四、大的环境气候,影响茶叶消费。全球性的经济下滑,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股市下跌、套牢,国家政策性控制高消费,高档礼品,消费力下降⋯⋯等因素影响。

 

五、虚高茶价已难成气候。经历早两年虚高的“山头茶”价格。在2016年,除个别僻远的小山头,人为规定出售价格,保持一段时间高格价后,大部分山头茶价格下跌。而前期高价格的山头茶,后段也大幅度下降,或偷偷低价卖出。

 

 

茶叶价格上涨,成就了今天的刮风寨
 

六、虚高茶价,打击了入山收茶人。

       2015前茶商云集,住房紧张;

       2016年茶区茶商明显减少!

      广东地区茶商进货较为理性,进山后发现茶价不能接受时,会空手离去。

 

七、消费者理性消费,逐步放淡对“山头茶”的追求。 

     消費者喝普洱茶,从品牌开始,其后“山头”,继而是品质品味。好的东西是不愁卖不出去的。

 

八、市场和收藏者的库存普洱茶,对市场有抑制和调节作用。对大部分茶商来说,他们五年、十年不进新茶也有茶卖。特别是广州、东莞等地,每年收藏大量的普洱茶。这也是普洱茶有收藏价值的“双刅剑”。

  

      综合上述因素,2017年普洱茶价格,不见大涨幅。

 

 

如何选购普洱茶?高手教你怎么鉴别普洱茶年代

都说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同时普洱茶也是可以喝的“古董”,那么普洱茶年代鉴别有哪些方法呢?

首先:普洱茶年代鉴别妙招是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茶种改良的实践与研究。关于茶材,新、老茶种的更替以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都会直接体现在茶饼的原料中。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是否部分古董茶有使用栽培型野生原料,至今尚未定论。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这类茶材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质重,叶底柔软肥大。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原料还是使用得很多。文革以后,云南省加快了茶种改良和台地茶园的推广,许多老茶园被淘汰,被改良种灌木新茶园取代。因此,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厂制茶的原料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二:普洱茶年代鉴别方法是通过茶饼内飞来鉴别。因内飞是制茶同时压在茶体内部,不可能抽换,因此也是难以伪造的一个重要辨识依据。内飞的方法,主要在于纸张质地、油墨颜料、印刷版式三个方面。由于制纸技术、机械、原料等方面的变化,早期的纸张的材质今日很难仿造。油墨和印刷版模也是一样。三者综合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茶的年代。有些纸张和印刷版式使用的时间很长,但前、后期的颜料差异很大。例如,看到油光薄纸、细字印刷,就可初步判断茶的生产年代不晚于九十年代中期,若对印色和版式变化熟悉,参考饼型、配方等方面,就可更进一步的精确的判断究竟是八十年代中期、后期,还是九十年代。

其三:是饼型的鉴别。早期的茶饼,都是石质模具手工压制,生产效率很低。古董、印级茶和部分早期“云南七子饼”,都是使用这种模具成型。建国以后,为适合量产需要,机械模具的研发和改良一直没有间断。此外,配合模具所使用的揉茶、成型的布口袋,也因损耗而在不断更新。因此,不同时期模具、布口袋的形制,都会直接影响茶饼的形状。好比早期的石模饼型大都比较宽大古朴,手工压制多会导致形状不匀整;机械模具使用后,茶型就逐渐规整、紧结,直径、厚度多有定数;八十年代以前的茶,常见大饼;而九十年代的茶则以小饼型居多……各个年代茶饼的直径、厚度、转折处的弧度、正面背面的曲度、背面窝孔的形状、茶体不同部位的紧压程度等等,都是鉴别年代的要点。

最后:普洱茶年代鉴别妙招是看茶的外包装纸、内票、大票、筒装形式等。包装纸、大票的鉴别和内飞类似,主要要素也是纸张质地、印刷颜料和版式。大票是茶品出厂时每件茶附带的简要说明,包括唛号、厂方、批次等信息。1985年以前,云南的茶叶生产、销售由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包装物并非茶厂自己订制,而是省公司统一调拨。当时的大票形制为立式印刷,不写厂名;而1985年以后,产品的生产、经销自主权下放到厂方,勐、关两厂都印刷了自己的横式表格型大票。并且,1985年以后勐海厂的大票,多带有3位延展码,记录了生产年代和批次的信息。筒装形式,主要分竹壳装、纸筒装两种,不同年代的材质、印刷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但这需要注意的是,些包装物由于和茶体是分离的,容易拆换,故只能当作辅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