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自然仓存放的普洱茶特性

​自然仓存放的普洱茶特性

2019-08-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自然仓普洱茶的特性

  自然仓普洱茶,介于干仓和湿仓之间仓储的普洱茶称为自然仓普洱茶。是中国南方各地商家、藏家最常见的仓储。经自然气候条件、自然仓储条件陈放后多年的普洱茶,品相自然。

  干仓陈放后多年的普洱茶,品相自然,乌黑柔亮,茶香明显,汤色红浓厚滑,口感顺畅,回甘生津,茶底带弹性。

普洱茶神秘的地方在于“韵、津、水、味”四大多变的特点,也是我们判断新茶山头、制作工艺、叶底等级、收藏趋向的法宝。当然,也是其价格取值的依据。

有用+10
分享

图解普洱茶制作流程

  图解普洱茶类制作流程
  前面谈到,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晒青茶,它包括不发酵的散茶和制成紧压茶,习惯上称为生普洱茶;也可经过后发酵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它包括有历史上经过漫长自然陈化的后发酵茶和现代人工后发酵茶。习惯上,前者称为陈香普洱茶或"老熟普洱",后者称为"新熟普洱",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历史上至今,普洱茶的初制主要是由茶农完成。首先他们将春天最好的茶加工成芽茶、蕊茶、宫廷团茶贡给皇上。随后采摘的茶杀青后在阳光下晒干即卖给茶商。根据历史记载,1938年之前,在云南只产晒青茶。什么是晒青茶?"那是源自云南少数民族产茶区,采自乔木大叶茶树的鲜叶,经传统的手工炒青、揉捻、摊晾,然后通过阳光晒干而制成的毛茶。"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首先在昆明茶厂、勤海茶厂研制推广,将晒青茶进行泼水涯堆的方式,促成后发酵的工艺。于是普洱茶又出现7现代经人工退堆后发酵的熟茶。
  晒青茶的制造工序是:
  大叶种茶鲜叶一杀青一揉捻一晒干。太阳晒干制成的茶叶,一般含水量为10%一12%,比炒千、烘千的茶叶含水t高得多(炒青、烘青茶含水盆约为6%一8%)。这是最早期的加工方法,致今在各茶山和民族地区及农村普遍将这种晒青茶直接以烤茶的方式饮用'
  生普洱茶(生饼)的制作工序是:
  茶青(大叶种茶鲜叶)-杀青(炒青卜揉捻一晒干一毛青一制成紧压茶一在马帮运输或干仓贮藏中自然陈化,年长日久,也可陈化而成为熟茶(陈香普洱茶)。这是传统的普洱茶制作,也是最具自然真性的普洱茶。
  熟普洱茶的制作工序是:
  茶青(大叶种茶鲜叶)-杀青(炒青)-揉捻-晒干-毛青(生普洱茶)-堆闷(溩堆)-熟普洱茶-选择贮放(进一步陈化)-陈香普洱茶。

采收一心二叶,并小心翼翼装入篮,不可折伤。

普洱茶是不是古树茶,能从叶底判断出来吗?

 普洱茶是不是古树茶,能从叶底判断出来吗?

要判断是否是古树茶,从叶底来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要听信言论,还是那句话,多喝多看,自然就会判断了。

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种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以及老挝北部丰沙里省都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自从普洱茶古树茶这个概念被很多人认知以来,各种教茶友判断所喝的普洱茶是否是古树茶妙招也随之出现,其中也不乏一些荒谬至极的招数,例如从叶底判断普洱茶是否是古树茶。

为什么从叶底不能判断是否是古树茶呢?

一些人告诉我,如果你泡的普洱茶叶底基本都是对夹叶,那么很大程度都说明了你喝的茶就是古树茶了……这是完全错误的,我只能说,会相信这样的理论,只能说你不懂茶,即使你喝过很多茶,你也一定没有去茶山,见过茶树的生长状态。

我的故乡就是茶乡,父母是茶农,采茶是从小就做的事情,所以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从叶底判断是否是古树茶这个事情,就是不可能!对夹叶是什么?对夹叶就是茶树生长的一个状态,就算是台地茶里的小树,也能形成对夹叶。

一般来说,采摘普洱茶,都是一芽两叶。但是农忙的时候,没有时间采茶,等你有时间再去采茶的时候,发现基本上所有的茶都已经变成了没有芽头的对夹叶。这样的茶就是茶农所说的“茶老了”。这样的茶很多茶农是不采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普洱茶的牙头富含氨基酸,有芽头的茶叶,品饮起来鲜爽度很高,没有了芽头,茶的口感就会没有那么好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云南的夏季一般都是雨水多气温相对高,茶叶在这种季节会疯长,疯长的后果就是茶叶生长出来基本都没又芽头,这就是对夹叶。所以夏茶的品质甚至不如秋茶,茶农采茶的重点就是春季,秋季少量采摘,夏季基本不采。

另外,有人说可以从叶底的肥厚程度判断是否是古树茶,通常人们认为古树茶的叶片更肥厚,台地茶则相对更“纤瘦”,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地方的台地茶比古树茶的叶片更肥厚颜色更深。如果同一茶区的春茶秋茶叶底放在一起,会发现春茶叶底更加肥厚,两个叶片之间叶梗的长度要小于秋茶,秋茶叶片略薄,充分泡开之后依然显的单薄细长,并且不如春茶粗壮饱满。(本文来源:东方网)

民国时期普洱茶的工艺及其发展状况介绍

公元1911年之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发顺畅,这一时期的普洱茶产品,是普洱茶历史上的一段品质升级的好时期,同时也是普洱茶这个小众茶类的知名度上升期。民国期间,普洱茶产品百花齐放,虽然说形状没有多少变化,但普洱茶的表现已经出现了几乎能想到的所有变化。

民国时期普洱茶的工艺及其发展状况介绍

表层现象是普洱茶的价格档位和汤色品种。现在喝普洱茶的人大多迷信普洱茶的树龄,普洱茶的年份,普洱茶的产地和料子。而在当时,这都是不被人提倡的,为什么?因为那时炒作普洱茶没这么“厉害”,同时大家更喜欢直接粗暴的方式看一款普洱茶,随着赋予它相应的价格。那时候的普洱茶的几个种类:七子元茶-红汤,粗配茶-淡黄汤。这里不在多写了,有兴趣的看这张图片。

民国那时的普洱茶产品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普洱茶产品的包装。那时的普洱茶一般有三种:无包装,纸包装,竹箩笋壳包装。无包装的茶一般都是散茶散卖,类似于现今卖的散茶那种样子,买了随便拿个什么东西包着拿走。纸包装由于纸质太多就不一一说了,在当时有种叫油纸的纸,目前少见了。竹子材料做的普洱茶包装现在都常见,自然也不说了。

民国普洱茶工艺

民国阶段内的普洱茶,由于工艺多种多样,因此造成了当时百花齐放的普洱茶产品,或许当时那些产品并不能叫做普洱茶,我们姑且这样来看。

李拂一先生《教育与科学》杂志:“(普洱茶经晒干初制后)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质量装入竹篮。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箨(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这里所说的红只是指叶底和汤色,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红茶不同)这种包装在用细篾缠牢后,还要用铁棍或木、竹棍对穿,钻上气孔,每件一般直穿3~5孔,横穿2~4孔,以利潮水后的自然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