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期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期

2018-12-19 访问量: 191 茶礼仪网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此外,宋代茶文化还继承唐人注重精神意趣的文化传统,把儒学的内省观念渗透到茶饮之中,又将品茶贯穿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由此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各代。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在以下三方面呈现出了显著的特点。
 
  一是形成以“龙凤茶”为代表的精细制茶工艺。
 
  宋代的气候转冷,常年平均气温比唐代低2~3。C,特别是在一次寒潮袭击下,众多茶树受到冻害,茶叶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于是生产贡茶的任务南移。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为了“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人贡”,派遣官员到建安北苑专门监制“龙凤茶”。龙凤茶是用定型模具压制茶膏并刻上龙、凤、花、草图案的一种饼茶。压模成型的茶饼上刻有龙凤的造型。龙是皇帝的象征,凤是吉祥之物,因而龙凤茶就显示了皇帝的尊贵并突显了皇室与贫民区别。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
 
  宋代创制的“龙凤茶”,把我国古代蒸青团茶的制作工艺推向了一个历史高峰,拓宽了茶的审美范畴,即由对色、香、味的品尝,扩展到对形的欣赏,为后代茶叶形制艺术发展,奠定了审美基础。现今云南产的“圆茶”、“七子饼茶”之类和旧中国一些茶店里还能见到的“龙团”“凤髓”的名茶招牌,就是沿袭宋代“龙凤茶”而遗留的一些痕迹。
 
  二是“斗茶”习俗的形成和“分茶”技艺的出现。
 
  “斗茶”又称“茗战”,就是品茗比赛,把茶叶质量的评比当做一场战斗来对待。随着宫廷、寺庙、文人聚会中茶宴的逐步盛行,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吏和权贵为博帝王的欢心,千方百计献上优质贡茶
,为此先要比试茶的质量,斗茶之风便日益盛行起来。范仲淹描写“茗战”的情况说:“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斗茶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还普及到民间,唐庚《斗茶记》记其事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
 
  宋代还流行一种技巧性很高的烹茶技艺,叫做分茶。宋代陶谷《清异录·百茶戏》中说:“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
 
  斗茶和分茶在点茶技艺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就其性质而言,斗茶是一种茶俗,分茶则主要是茶艺,两者既有联系,又相区别,都体现了茶文化丰富的文化意蕴。
 
  三是茶馆的兴盛。
 
  茶馆,又叫茶楼、茶亭、茶肆、茶坊、茶室、茶居等,简而言之,是以营业为目的,供客人饮茶的场所。唐代是茶馆的形成期,宋代则是茶馆的兴盛期。
 
  五代十国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茶馆、茶楼也迅速发展和繁荣。京城汴京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北方的交通要道,当时茶坊鳞次栉比,尤以闹市和居民集中地为盛。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强逼之下,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茶馆有盛无衰,“处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梦粱录》卷十三《铺席》)。《都城纪胜》说城内的茶坊很考究,文化气氛浓郁,室内“张挂名人书画”,供人消遣。《梦粱录》中也说“今杭城茶肆亦……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茶坊里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盐鼓汤;暑月添卖雪泡梅花酒。
 
  大城市里茶馆兴隆,山乡集镇的茶店茶馆也遍地皆是,只是设施相对简陋。它们或设在山镇,或设于水乡,凡有人群处,必有茶馆。
 
  宋代文人著诗文歌吟茶事数量也众多,茶诗文中有涉及对茶政批判的,也有对茶艺、茶道进行细腻入微描写的。宋代的茶学专著也比较多,有25部,比唐代多l9部。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