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花色品种及特点

普洱茶花色品种及特点

2019-08-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属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在全国茶叶优良品种中独树一帜。普洱茶的生长条件独特,需要漫射的阳光,温暖多雨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而该地区位于澜沧江两岸的丘陵地带,一年四季气候温暖,终年湿润,云雾弥漫,土层厚而肥沃,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普洱茶树的鲜叶嫩毫多,芽叶肥壮,内含化学成份丰富,有效成份含量高,制出来的成品茶,香味浓郁,具有耐泡,天然香味持久,茶汤金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浓,素有"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的美称。

普洱茶在历史上有所谓毛尖、芽茶、女儿茶之称。清·张泓在《滇南新语》(1755年前后)记载:"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

19世纪上半叶,普洱贡茶花色有八。清·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前后)记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芽,匣盛茶膏共八色。"

到了20世纪初,普洱茶是蒸制以竹箬成团裹的竹篓装大宗茶,主要是指晒青茶及其蒸压成型的各种紧压茶。目前生产的普洱茶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种。普洱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十级,共十一个等级。
有用+10
分享

影响普洱茶香气及口感的因素

影响普洱茶香气及口感的因素

影响茶叶香气的主要因素有茶树品种、生长地域、茶树树龄、加工工艺。

品种香是茶树品种具有标志性的香气,比如产于云南的普洱茶所特有的普洱茶香气。

地域香是指生长环境对茶香气的影响,茶树的生长环境是决定茶叶茶质优良的重要因素。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既受环境制约,又影响周围环境。

临沧、普洱、勐海,海拔、气候、日照、年降水量、土壤及茶树周边生态环境的不同,赋予了产于三地的普洱茶各自的特点。

茶的生长年限决定了茶的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生长年限长的普洱茶茶树,由于扎根较深,能吸收到来自土地深处的营养成分。发达的根系,造就了丰富的营养运输链,拉长了茶的养分运输通道,继而增加了茶的成长时间,因此,其内涵物质更为丰富,香气及口感层次更胜一筹。

加工工艺是影响成茶香气的关键,普洱生茶属于晒青毛茶,茶青萎凋的程度、杀青的温度、投茶量、摊晾的时间、揉捻的轻重,对成茶香气的影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于云南的普洱茶茶由于生长地域的不同、加工方式的细微差别,产生了口感上的差异。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方舟子又出手了。这次,他把“魔爪”伸向了普洱茶。

前天,方舟子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的文章,用其惯常的科普手法,探讨了喝茶是否有神奇的保健养生功效。他的答案是非但没有,而且喝普洱茶甚至能致癌。

事实上,关于普洱茶致癌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2年3月,就有一个ID名叫“人体工程学教授李建军”的人在微博上爆出过普洱茶致癌的信息。之后,在部分大V的转发下,论争迅速升级,成为一个热点事件。

但是没想到,事隔5年零5月之久,方舟子居然会旧事重提,科这么一个老普。可能的解释一是最近崔永元在“反转”路上节节败退,方舟子寂寞了;二是弥补当年没能参与论战的遗憾。

方舟子的这篇文章茶语网也看了,但通篇看下来,实在是被他一本正经的科(hu)普(shuo)知(ba)识(dao)气笑了。所以,我们总结了其中的几个笑点,以飨读者,以正视听。

笑点1

“网上一直有传言喝普洱茶会致癌,茶叶专家也一直在央视之类的官媒上‘辟谣’。例如有一个茶叶方面的老院士经常说,普洱茶里是不会含有黄曲霉素的,因为只有对人体有益的真菌才会在普洱茶里生长,有害的真菌是不会的,说得好像普洱茶特别智能,能够帮人分辨、选择真菌的好坏似的。”

方舟子含沙射影指的老院士其实就是陈宗懋先生,不过,首先陈老院士并没说过“普洱茶里是不会含有黄曲霉素”,他说的是过去很多地方对普洱茶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做过测定,只在极个别的样本中发现过,而且含量非常低。

其次陈老院士的观点是普洱茶形成熟茶,要经过好几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几种菌群参与发酵,从而构成普洱茶的香味。这几种参与发酵的菌群均是有益菌群,没有黄曲霉菌。

但到底普洱茶里有没有黄曲霉素?答案是概率极低,低到几乎不可能。

黄曲霉素的生长条件是黄曲霉作用的基础物必须是含有蛋白类、糖、脂肪为主的物质,如大米、玉米、面粉(含糕点饼干面包等)、食用油、花生、坚果等。虽然普洱茶也有及少量的蛋白、淀粉和脂类物质,但它含量实在太少。

并且,在发酵过程中,普洱茶中少得可怜的蛋白质被水分解成氨基酸,微量的淀粉又被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更少的脂类物质在厌氧发酵中由于多酶体系的作用转化为醇类物质,成了芳香类物质的一种。由于缺少转化黄曲霉素的物质条件,因此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现黄曲霉素。

笑点2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的研究人员更是时不时地发表论文证明普洱茶中检测不到黄曲霉素。他们如果能检测到黄曲霉素就怪了,云南政府首先就饶不了他们。普洱茶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利益相关方的说辞都不能轻信。”

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李亚莉曾通过模拟发酵实验表明,普洱茶的晒青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虽然发酵初期黄曲霉能在茶样中生长繁殖,但在发酵后期黄曲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数量逐渐下降,发酵终止时,在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最终不产黄曲霉毒素。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然而,即便再真实的实验结果,如果方舟子选择不相信,那就是不可信的,缺乏说服力的,甚至是虚假的。他的理由是涉及云南产业利益,云南农大被政府绑架了,哪里可能理性、客观、公正。这样的逻辑,跟强盗逻辑何异?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笑点3

“所以这些为普洱茶辩护的说辞都是不足为凭的,关键是要有证据。有没有证据表明市场上卖的普洱茶含有黄曲霉素呢?有的。”

方舟子如获至宝的两篇研究文章分别是广州市检疫局2010年发表在《检测研究》上的一篇名为《广州某茶叶市场普洱茶中多种生物毒素污染现状调查》的文章,以及南昌大学2013年的一篇《渥堆中普洱茶品质形成及陈化中真菌毒素状况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两篇文章理所当然地有方舟子所要的研究结果:2010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抽查了广州市场上的70份普洱茶样品,发现全都能检测出黄曲霉素,其中有8份黄曲霉素的含量超出了中国谷物标准规定的黄曲霉素限值(5微克/千克)。南昌大学研究所从南昌市场采集了60份普洱茶,全都能检测出黄曲霉素,其中7份超标。也全都查出了伏马毒素和呕吐毒素,其中41份呕吐毒素超标。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搞笑的是,方舟子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中避而不谈“湿仓”二字。真实情况是,两篇文献研究用的普洱茶,全部是湿仓普洱茶,而非正常的普洱茶,文章也旨在说明湿仓存储普洱茶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湿仓是普洱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个概念,其原因是一些商人为了做假的老普洱茶,而将生茶或熟茶存放在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等高湿的环境以加快其发酵速度,手段极其恶劣。而且不只是普洱茶,几乎所有食品(包括所有茶类)在湿仓环境下,都会发生霉变。

方舟子拿湿仓环境下的普洱茶论证所有的普洱茶都有问题,就像吃了一个烂梨子说梨子不好吃一样幼稚。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笑点4

“201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报道了一个病例,一名患者每天喝10克普洱茶,喝了一个多月后,发生黄曲霉素中毒导致急性肝损害。这名患者喝的普洱茶中黄曲霉素的含量超过了30微克/千克。”

茶语网翻遍了几乎所有搜索引擎,都没找到这条新闻的出处。最后,才在臭名昭著的“某度”学术板块找到了这个临床病例。(吊诡的是,连国内知名学术文献网站“知网”都没找到这篇学术文章)

方舟子说“喝普洱茶致癌”,我们在他科普文中找到五大笑点

有了这篇报道,方舟子更加理直气壮了。可我们都知道科学研究需要样本,并不能以一个病例去类推绝大多数,把特殊性当普遍性。科学打假数十几年,方舟子怎么会如此这般“科学素养”突然掉线?

除非方舟子也能样本,证明有大量的肝癌患者共同点是爱喝普洱茶,每天至少喝10克。只不过“遗憾”的是,有很多人一辈子都喝普洱茶,每天不少于10克,也没有统计发现这群人最终死于肝癌。

笑点5

“如果你已习惯了喝普洱茶,想必也不会因为我的科普就吓得不敢喝了,所以云南政府、云南人民、普洱茶茶商们大可不必因此愤怒,只不过喝普洱茶的时候,要知道是有致癌风险的,不要轻信普洱茶不含致癌物反而能起防癌保健作用的宣传。”

方舟子双标玩得很溜,而且擅长偷梁换柱。普洱茶到底致不致癌都没有定论,他就开始以有致癌风险为前提,引导劝说消费者不要轻信喝普洱茶了。

虽说已经发生霉变的普洱茶发生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即便如此,从科学规范来说,要对普洱茶是否致癌给出严格的科学结论,还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统计数据。

就连他援引的那篇《广州某茶叶市场普洱茶中多种生物毒素污染现状调查》的作者之一也声明:“认定一个物质是不是致癌,它是有很严格的一个依据,首先最重要是人群的流行病的资料。我查了一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它在公布的400多种致癌物或者可能致癌物以及可能致癌的生活方式里,并没有喝普洱茶以及普洱茶产品这种说法。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看到有霉变然后就说致癌,这种是不科学的,或者说是错误的。”

你看这脸打的。

结语

方舟子这篇所谓的科普文章经不起推敲的地方还很多,尤其是关于普洱茶的部分差不多到了荒谬的程度。而茶语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给方舟子纠错(也没必要,他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只是为了说明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方舟子还是少动嘴,少以科普的名义制造一些伪科学为好。

什么是普洱茶膏?茶膏又是新的炒作?

什么是普洱茶膏?茶膏又是新的炒作?

普洱茶经过几番喧嚣和沉积后,无论是在种植、销售、品饮上,人们都能更加的理性面对。而在这短短10多年沉浮中,一波理化专业的爱茶人士潜心于从茶叶到茶膏的种种科技化研究,茶膏开始慢慢走进现代茶人的视线。

什么是普洱茶膏?茶膏又是新的炒作?

普洱茶膏并不是炒作,茶膏最早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清。清朝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南唐时的《十国春秋》、宋徽宗《大观茶论》也均有关于茶膏的记载。

普洱茶膏是中国独有的养生文化,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普洱茶膏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制膏工艺,当然,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

而现代茶膏的制作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包括制作气候、温度、环境也和当时的相似。但工序更加繁复、细致,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利用了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挥发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茶叶的原有物质有效的溶解到茶汤再收敛成膏。

普洱茶膏重回茶人的视线,得益于近几年普洱茶的“热销”,开始有很多科研工作者及相关部门注意到古代普洱茶膏的“失传”,也开始相应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不过这些研究与云南传统的大锅熬制思路不同,而是把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利用当今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希望慢慢破译和复原这一古老的产品。

现代普洱茶膏与古代普洱茶膏相比,有制作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等特点,并且更侧重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近两年的实验发现,普洱茶膏内含有类黄酮物质,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不过对现代普洱茶,我们还是要平常心对待,虽然普洱茶膏具有较长的历史,但真正投入研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对普洱茶膏特殊功能的挖掘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可以说只是冰山一角。尤其是对普洱茶膏后续陈化过程中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的转化,及这种转换后的物质对人体产生的种种作用尚存有很多空白,还有大量实验分析留待我们及后人逐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