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五种拼配现象“取长补短”

普洱茶的五种拼配现象“取长补短”

2019-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的五种拼配现象“取长补短” 1、季节拼配:春茶拼配秋茶为增加口感、降低成本与量产,拼入雨水茶为降低成本与量产;2、茶种拼配:降低成本与量产、增加口感、稳定批次质量;3、级数拼配:降低成本与增加美观;4、年份拼配:稳定质量、增加口感、量产;5、发酵度拼配:增加、改变口感。
有用+10
分享

茶人微语录|普洱茶回归正轨,从茶山虚假基地挂牌整治开始

茶人微语录|普洱茶回归正轨,从茶山虚假基地挂牌整治开始

@高剑飞:茶圈流行一句很文艺的话:“人对了,茶就对了”,我一直认为这是茶圈的弊端。试想,你天天要靠刷脸才能卖茶,产品的产品力如何形成?更别提形成品牌了……茶圈爱热闹、爱茶聚、爱交朋友、爱四处奔波、爱天下茶人是一家,适度是好事,过了有弊端。

@茶仙僧:喝茶时说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快过年了,母亲来家里住,每次把泡完的茶给母亲做茶叶蛋。最近回家母亲天天煮茶叶蛋,味道醇香四溢茶汁稠厚,母亲技术似乎突飞猛进。一次想起来问煮蛋的茶叶哪里来?母亲说看到书橱上有一饼几年前还没喝掉的茶叶,便拿来用,一惊去看:老班章茶饼的棉纸里只剩下了一些茶叶末。

@茶阿姐: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的差别。

@周重林: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芸娘别出心裁的育茶方式:夏月荷花出开时,芸娘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次日清晨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许多人从中读出了文人雅士风范,其实这不过是一位妻子的用心,倘若有心,何人不可呢?董小宛让冒辟疆弃酒烹茶,这饮茶的清福,这似水柔情,佳人与良辰,在江湖上再无传说。

@丁以寿-无为茶人:近日,国外媒体率先报道,在汉景帝墓室出土茶叶实物。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相对于食用和药用,茶的饮用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推测,先秦时期在局部地区(古巴蜀)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乏文献和考古的直接支持。应该说,中国人饮茶不晚于西汉。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

@金桂峰:看韩剧的人都知道韩国人超爱喝咖啡。那你可能会问了,日本人挺喜欢茶,不知道韩国人喜不喜欢?事实是大部分韩国人平时只喝咖啡。只有极少数韩国人平时喝茶。本来就不多的韩国喝茶一族们只对中国云南的普洱茶情有独钟。

@欧阳道坤:德鲁克在上世纪40年代的《公司的概念》中,热情洋溢地颂扬大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包括在技术与产品创新的投入能力,他们在工资条件与水平、工作实践、产品与行业标准等方面成为一种规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社会信仰、精神和希望。所以,我们热切关注中国茶业的产业升级、行业进步、企业成长。

@茶品天下:茶名的产生分几种。第一,因产地得名,如龙井茶、冻顶茶;第二,因品种得名,如铁观音、水仙、佛手、白鸡冠;第三,因特性得名,如岩茶、清茶;第四,因汤色得名,如红茶、黄茶;第五,因典故得名,如大红袍;第六,因外形得名,如珠茶、眉茶;第七,因特定人命名,如台茶。

@51普洱网:【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孙皓赐茶代酒】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是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

茶人微语录|普洱茶回归正轨,从茶山虚假基地挂牌整治开始

@山山:古茶园90%以上的所有权都是茶农私属,各种挂牌宣传的太多,最有代表性应该是冰岛吧,今天政府开始清理贺开茶山邦盆村的各种虚假基地挂牌,据悉其他各村各寨同步行进中……让普洱茶回归正轨。

@静清和:茶的实体店生意不好,许多人怪淘宝,这种观点失之偏颇。实质上,很多特色有品质的店都在淘宝。如果没有淘宝,实体店房租会上涨更猛,终有一天会把实体店逼死。那样实体店会死的更残,电子商务的存在,让房地产炒家,投鼠忌器。未来,茶店的生存,取决于眼界与思路,接受转变,是明智之举。

@安子c峰:今天去某茶叶专营店买茶,了解的过程中临时接到电话就准备先走了,走之前店员给我一个白眼同时小声的对另外一个店员说什么就是过来白喝的。然后想起朋友说他那在日本买茶的经历,照顾周到同时朋友没买店员还说抱歉没有找到您需要的产品,还给他推荐了其他几个店面。每每想起此时,感慨十分。

特别声明:本文由(微信:ishuocha)通过微博、微信、纸媒整理发布,仅代表博主观点|图源于网络。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普洱茶可以说是所以茶类中茶叶性质最为特殊的一类茶,从加工到品饮,都与其他茶叶有较大的区别。而且普洱茶的保存方法也是极为讲究,具体有哪些讲究呢?不妨接着看下去就知道了。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窖藏法(青康藏民族干燥区域):温控仓储法,而自然存放规律离不开下列几点准则: 1.远离异味;2.远离水汽;3.远离尘埃;4.空气流通。存放的时候可使用“木碳”充当干燥剂(瓮存法)。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家庭保存: 有些普洱茶的讲究比较特别,比如菊普,菊普讲究新鲜,保存方法当然是须靠冰箱冷藏最保险,但须密封好。另外也有几点注意事项:1.怕冰箱内有异味,茶须远离异味。 2.罐内周围最好垫放些面纸,防止湿润。 3.亦可使用“木碳”『瓮存法』。但还是需尽快在半年内饮用完。

新茶买回家中后不宜立刻密封,要略透气。假如新茶存有较重仓味,可先将其置于空气中,待仓味散尽后在贮存。无味或略有仓味的整筒饼茶,可将竹箬拆去,单饼贮藏,也能够撕掉外包纸再贮藏。整筒茶若无仓味,可在竹箬外用宣纸,棉纸或牛皮纸包裹,然后寄存。这些包装纸有调节作用,能够挡住外界过多的湿气。

云南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膏的品质特点是冲水即溶,杯内不留残渣,浓淡易调节,方便卫生,保健及药用功能较强。还可加各种配料进行调配等。标准的普洱茶膏制作工艺流程可表示为:

普洱茶膏的制作下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处理、浸提、净化、浓缩、干燥、定型、烘干、包装等步骤:

l.采摘及处理

普洱茶膏制作所用的茶叶原料可以川鲜叶、生茶、熟茶。原料的采摘、选择和适当拼配很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普洱茶膏的品质汤色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一般多选用7~9级:普洱茶或茶叶副产品作原料。为了提高品质及经济效益,可适当地加入20~30%的小上档茶,则可在很大成度上提升终极产品的品质。普洱茶原料在浸提前应进行适当的粉碎,一般通过40~50目筛或轧碎度掌握在0.35mm左右。

2.浸提

浸提时一般选择水作溶剂。浸提时要综合考虑茶和水的比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萃取液品质之间的相互影响。浸提用水量不可太多,否则茶汤浓度太低,不利于后期浓缩加工,能耗也大。常用的茶和水的比例为l:9~1:l5之间。萃取的温度也要把握好,水温在100℃左右,浸提的茶水汤色和香气较好,但茶叶苦涩:水温在90℃左右,浸提茶水的味道较好,但汤色、香气较淡。浸提时,选择温度大约为85℃。浸提时,选择温度大约在95℃。浸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浸提次数—般为1—2次。

3.净化

净化是指除去茶叶浸提液小杂质和沉淀物的过程。在浸提液中常会含有少量茶叶碎片;悬浮物,冷却后时常会产生沉淀物,这些物质必须除去。净化的方法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三种。

云南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alt="云南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 />

4.浓缩

净化后的浸提液浓度较低,须先纤浓缩。使固形物含量增加至30%~50%。即提高了干燥效率,义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颗粒状普洱茶膏。浓缩的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等几种方法目前人多使用高温蒸发浓缩,但使用真空浓缩方法的越来越多。从保证普洱茶膏浸提物的汤色、香气、品质方面而言,冷冻浓缩和真空浓缩是较佳的方法。

5.干燥

干燥工序对普洱茶膏的内质、外形及可溶性都非常重要。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真空滚筒干燥和发泡干燥等。喷雾干由于具有干燥效率高,普洱茶膏制品的溶解性好、质量小、体积小、成本低,在定型包装中能获得充满度等优点,因而是首选的方法。

6.定型

干燥后制出的是普洱茶膏颗粒状半成品,不易存放,容易吸潮而结块变质,损失香气或汤色加深,所以要加以定型。普洱茶膏定型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高压定型和常温风干定型,可将将颗粒普洱茶膏半成品及95%的酒精以100:6的配剂放到模具中高压定型或常温风干即可。为了提高普洱茶膏的抗吸湿性、保健性及色彩和香型的多样化,亦可添加乳糖、磷酸钙盐、植物胶、糊精、各类营养强化剂、食用色素及食用香精等添加剂。传统的普洱茶膏贡品每块6~7克,呈正方形,由锦匣装盛。现今市场上的普洱茶膏样式较多,小的1克装,大的几十千克,而且包装比较现代,各式各样、丰富而多彩。

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始于中国;举世公认,中国的古茶树发祥地在云南普洱,现今的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流域。1950年美国及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研制茶膏(速溶茶)的制作工艺,并不断在设备、技术、生物上加以改进的制作工艺,其实早在明清时期我们云南茶人就已掌握和制作了。1729年普洱茶膏作为“八色贡品”而“瑞贡天朝”,普洱茶膏是贡品之首。普洱茶膏由于制作工艺的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使得普洱茶膏形成了冲泡方便、科学卫生、变化多样(可制作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特点,目前,国内外许多普洱茶学研究专家在茶膏制作方面发明了许多专利技术,普洱茶膏又是可乐、冰茶、果茶、保健茶、奶茶茶及很多药品的原料之一,相信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神奇的普洱茶膏也将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