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特殊在哪里?陈年普洱茶存储不当易污染

普洱茶特殊在哪里?陈年普洱茶存储不当易污染

2019-08-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喝茶多讲新,比如龙井就要喝当年产的明前、雨前,但到了普洱茶这里,陈茶的价格反而更高,作为后发酵茶,普洱究竟价值几何,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普洱茶特殊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看看普洱茶的原料,普洱茶所采用的是云南大叶种茶,而其他大多数茶,多采用的是中小叶种茶,因此,普洱茶内所含的物质,相较于其他大多数茶更为丰富一些。

其次,和其他茶相比,普洱茶的加工工艺是不同的。普洱毛茶的加工,采用的是晒干工艺,即茶坯要在阳光的作用下缓慢干燥,而其他茶的干燥过程,通常以炒干和烘干为主。除此之外,我们知道普洱茶是有生熟之分的,其中的熟普洱在加工过程中还特有一项渥堆的工序,在渥堆时,茶坯会在微生物和湿热的双重作用下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

最后,就是在保健功效上了,既然都是茶叶,所含的各种元素大体差不多但还是略有不同,比如熟普洱作为后发酵茶,与其他茶叶相比,其中的多聚物具有更加显著的解油腻、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

普洱原本边销茶

中国是产茶大国也是喝茶大国,甭管有钱没钱、有文化没文化,说起茶来,龙井、毛峰、碧螺春的都能随口说上几样,可是近年这些身娇肉嫩的名茶却让普洱茶这个名不见经传且又黑又粗的家伙抢了风头。

普洱茶原料出自云南,在爆红之前它被叫做边销茶。所谓边销茶,就是指那些被送往祖国边陲、偏远地区的茶叶,比如新疆、西藏、云南等山高路远、道路难行之地。在过去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甭管是运茶叶还是运别的东西,全靠驴马的四条腿和马帮的人一步一步量进去,风吹日晒雨淋,就要求所运的茶叶必须易于存放、不易变质。那时,经过初加工的普洱茶被装进皮囊、袋子后,在运送过程中继续着发酵过程,这个过程就被叫做后发酵。不过,如今的普洱茶可没有这个过程了,用的是渥堆的工艺。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

如果说茶叶是上苍赐予人类最好的饮料,那么普洱茶就是云南奉献给世界的一个品牌。

普洱茶,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

现在,只要提到云南的茶叶,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普洱茶。本来,在云南传统的四个茶区中,除了普洱茶区外,余下的景东茶区,双、缅茶区,昭通茶区都有品质不错的茶叶出产。蒋铨先生就曾考证,在明代,除普洱茶以外,云南还有永宁茶、阳宗茶、金齿茶、五华茶、湾甸茶等十二种之多。而黄一正先生1591年辑注的《事物绀珠》中提到的云南名茶就曾有感通茶、太平茶、阳宗茶、广西茶、金齿茶和湾甸茶。其中的太平茶、通感茶与普洱茶并称为云南三大名茶。《滇海虞衡志》也曾说:“顺宁有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沦,尤有味也;大理有感通寺茶,省城有太平寺茶,然出不多,不如普洱之盛。”

问题是此后的几百年间,为何只有普洱茶一支独秀,星光灿烂,并最终成为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品牌,而其它种类的茶叶则日渐式微,隐没在普洱茶眩目的光环之中?

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字:品质!

从世界茶叶的发展史来看,尽管普洱茶占有茶叶原生地的“主场”之利,可是在“走出深闺”之前,普洱茶同样也隐没在时间的深处,像个戴着面纱的曼妙女子,没有人知道她的美丽与卓尔不群。甚至由于历史的久远,它名称的由来,也变得扑溯迷离起来。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上的普洱茶是指以澜沧江流域的古“六大茶山”所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晒干加工而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由晒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而很多茶叶专家的观念将普洱茶的发展从加工演变分为了三个阶段:唐宋以前的散收无采造法阶段;清末以前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阶段。

从现今所存的典籍来看,云南茶叶的生长历史已经远得无法再考,但云南大地上土著民族的祖先有意识地种植和利用茶树,可查可考的也只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一千多年的人工茶叶种植史,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普洱茶发展的历史。当然,由于普洱茶区地处边疆,而且又长期游离于中央王朝之外,使得明代以前记录普洱茶的文献资料很少,生产技术也远远滞后。唐宋时期,当中原与巴蜀地区的茶生产已经进入团饼茶的兴盛时期时,而普洱茶的加工尚处在“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的阶段。

普洱茶的这种工艺上的被动的局面到了元朝得到改善。当时,元朝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一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使官方和民间的人员往来数量突然增加,曾经相对稳定的封闭环境被打破,云南与中原在文化、经济方面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像奔涌不息的澜沧江一样充满了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团饼茶的加工方法逐渐传入了普洱茶区。

当然,如今的普洱茶已经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了。清末以来,普洱作为云南茶叶加工、营销的王朝地位迅速瓦解,尤其是行政区划的变更,原普洱茶区成为了新的思茅和西双版纳茶区,其产地标注不再以普洱为标注,再加上原普洱茶区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等多茶类分化,人们开始询问,什么是真正的普洱茶?

这个问题实际上既涉及到普洱茶的原料品质,又涉及到普洱茶独特的生产技术。现在我们所说的普洱茶,一是用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晒干制成的晒青毛茶并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茶。这类茶经过长时期的存放以后,形成自然发酵茶。二是用云南生产的大叶种茶制成晒青毛茶后,经过发酵加工成形的散茶和紧压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熟茶。

可以说正是云南大叶种茶叶的优秀品质与陈化工艺的结合,使普洱茶从云南的茶类中迅速脱颖而出,享誉世界。当然,从普洱茶的发展史来看,普洱茶之所以声名鹊起,与其曾经的贡茶身份分不开。清雍正年间,当时的云贵及广西总督鄂尔泰积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并于雍正七年七月置普洱府,辖今天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从此“名正言顺”,更重要的是,从这年开始,鄂尔泰选用最好的普洱茶,也就是产于六大茶山的普洱茶进贡朝庭,没想到皇宫里面那些遍尝天下美味的一张张挑剔的嘴,竟然都钟情于这来自边地的普洱茶,皇家对普洱茶的特殊偏爱,也开始了普洱茶长达189年的贡茶历史。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普洱茶有“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的记载。

普洱茶进入清宫以后,经过与各地贡茶比较,其茶味与茶性都有别于小叶种茶,这让喝小叶种茶已经喝疲惫的皇室成员眼前一亮,尤其是大叶种茶所具有的茶味浓厚、助消化力强的特性,深得帝王家青睐。一时间,清宫中都以饮普洱茶为时尚,而且清廷还以拥有普洱茶为自豪,每年收纳来的普洱贡茶,除了供清宫皇家饮用之外,还将它作为赠送皇亲国戚及外国使节的礼品茶。王郁风先生在其《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中,摘录有清宫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单。每次的礼品清单,都能见到普洱茶,而且礼品茶的计数单位,普洱茶称“团”,女儿茶称“个”,茶膏称“匣”,与在普洱采办的贡茶单位称谓相符合,可见是云南普洱进贡给清宫的贡茶无疑。

可以说,自普洱茶入宫以后,它就在皇家的饮食结构上享有其它茶很难拥有的地位,而清宫对普洱茶的偏好,也一直延续到满清结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就曾说清宫的生活习惯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当然,皇家对普洱茶的一味追捧,势必影响到民间,因此在清代的北京,普洱茶名声大振,以至于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曾多次提及普洱茶,“普洱名茶喷鼻香,饮茶谁识采茶忙?若怜南国采茶女,忍渴登山与共赏。”这是《红楼梦》中描写才子佳人饮普洱茶的情景。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曹雪芹还这样描绘:宝玉生日那天,裘人、晴雯等人在怡红院开夜宴,林之孝的查夜经过。宝玉谎称:“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会子。”林之孝家的就对裘人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

其实普洱茶能消食清胃的好处,西洋人在品过普洱茶之后也发现了,光绪二十三年后,法国人和英国人先后在思茅设置领事馆,增加了对普洱茶的出口远销。

如果说当年普洱茶在北京红极一时,让整个中华大地对普洱茶另眼相看,那么近几十年来普洱茶在港台粤地区的风行,则让普洱茶成为了云南发给全世界的一张名片。

其实在漫长的品茗实践中,人们对普洱茶的一些保健作用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形成,很大程度就与青藏高原人们对茶的渴求有关。因此普洱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销量以西北为大,主要是由于西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饮乳食肉,少吃蔬菜,这样就容易积热,不易消化。茶,尤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普洱茶恰恰能帮他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其实也是普洱茶后来会被清廷追捧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清朝满族人的祖先原为游猎民族,日常生活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以后,八旗子弟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每所不及,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普洱茶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种要求。一位曾在清宫里伺候过慈禧的宫女就曾回忆说:“老太后进屋后坐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和又能解油腻。”可见普洱茶助消化的功能,已广为人知。

普洱茶与世界的其它茶区分开来的,不仅在其独特的造型、神秘的制作工艺,还在其内在的品质。

普洱茶熟茶发酵程度的优缺点

  普洱茶熟茶的发酵程度有三种,分别为重度发酵、适度发酵和轻度发酵,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是适度发酵工艺,当然三种发酵程度均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

  重度发酵:重度发酵顾名思义就是这款茶已经熟了,茶叶本身所含有的能量都已经被完全激发出来,已经没有其他可以转化的物质。经重度发酵的普洱茶手指一捻就变成稀泥,现喝口感厚甜,但没有活度,而且有炭火味,由于后期没什么存储价值,所以重度发酵的茶叶市场上基本没有,其一般出现在湿仓茶身上,湿仓茶受潮以后快速发酵,就会演变成重度发酵。

  适度发酵:适度发酵是现在最普遍的发酵方式,茶品叶底褐色略有弹性,叶底还保持完整,茶汤红褐色,口感醇滑润口,适度发酵的熟茶叶底活动度还在,现喝口感好,后期也有转化空间,具有较高的存储价值。适度发酵的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大益的7572,色泽红浓香气透亮,现喝口感好,存储几年后品质更上一层楼,兼具品饮和收藏价值。

  轻度发酵:经轻度发酵的茶还不能算熟茶,其叶底色泽褐色,叶片有弹性,还能看出生茶的痕迹,茶汤色泽黄褐色,略显浑浊,口感带苦味,有回甘生津,这个程度的茶,就像没熟透的青苹果,喝起来生涩稚嫩,这一类茶大家可以参考大益的丹青,它是轻发酵茶类的代表作品了,口感比当年要好很多,当然丹青现在也有好几年了,它同时还包含大益的拼配技术,否则只是单纯的纯料轻发酵,是不会有这样好的口感的。

老普洱茶-茶可悟道,亦可成仁

老班章茶叶 老普洱茶-茶可悟道,亦可成仁



茶可悟道,亦可成仁

茶可“悟道”,亦可“成仁”。捧起一杯茶,看茶里乾坤大,知壶中日月长,尝人生酸甜苦辣。







最初打仗茶是缘于父亲。父酷爱品茗,饭后,一杯热茶端握手中,氤氲的茶气呼呼飘散,满室生喷鼻。厥后我竟也爱上了品茗,大概是来自对茶的别致与恋慕。老普洱茶家中一年四序总有绿茶摆放在茶桌,但品茗却并不剖析茶的品格,粗饮罢了。

日月突然,在异地读书,每逢假期,归家之前的第一件工作便是替父亲买茶。买多了,也略知茶品,讲求茶色了。一番絮叨之后,父女二人泡茶谈事,我总是有板有眼大谈买茶的履历和对茶的一孔之见,不管我说什么,父亲一例颔首赞美,说到喜悦之处,父亲也偶然会穿插两句诙谐的话语,一家人的笑声就陪伴着茶喷鼻飘散到了屋外。

恋茶之人,茶亦怜之。完婚后,老师也爱品茗,我又起头继承我的茶缘。老师品茗比父亲讲求,家里专有一副茶具,各色的紫砂壶。早先,吃茶品茗只用透明的玻璃杯,随着茶种类的增多,渐知怎红茶馆歌词样品茶。老师的同伙也爱茶,他的同伙从福建给他寄来几罐铁观音。淡淡的茶喷鼻,葱茏的茶叶在水中盘旋,享尽味觉、视觉的盛宴,一种天然的味道逐步满盈满室,至清,至醇。

一天事情之余,泡上一壶茶,二人对饮,统统尽在不言之中。偶然候女儿看着眼馋,也来巴结,喝上一口之后,总是皱着眉对我们叫道:好苦啊。如许的年纪还不明白苦尽甘来。

女人爱茶自有一份功利之心,不管是本身独饮照旧陪老师品茗,总是件很兴奋的工作,一可愉悦表情;二来总理想把本身喝成个“七仙女”。我起头阅读关于茶的册本。看到《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以致数十尺。”我自认为隔年绿茶能喝吗陆羽这个“嘉”字用得真是妙极。茶树果然是天然对我们的恩赐。想那绵延山区,暮春之时,满山遍野,茶叶初生,若花之吐蕊,柳之发芽,嫩嫩的茶尖,初现身姿,一片青翠掩映新芽。想那鲜艳的采茶女,凌露采摘,茶兜叠芽成翠,只看看,就足以动听心魄。我曾充当过一次采茶者,别致之外倍感费力。

往往泡茶之时,总是警惕翼翼,竭尽虔敬,唯恐抖落了一片茶叶,误了采茶人的心。履历了世俗的涤荡,渐渐淡了先前对茶的别致与功利,但仍旧照旧恋慕,却喝出一些原理来了,便是茶道吧。寒雨敲窗之夜,夜深人静之时,一盏明灯,一卷古书,泡上一杯茶,读书悟理,一桩桩工作在悄悄中明了起来,懊恼、哀愁如西湖龙井资讯平台淡淡远山一样含糊了。醒来时一片阳光,非常辉煌光耀。碰到妖冶之日,空隙之时,泡上一杯茶,隔着玻璃旁观,如春满杯底,绿满晶宫,看着茶叶上浮下沉痾,自有一种坐看云卷云舒的满意,也学昔人偷得浮生半日闲来。

古诗云:“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茶亦是待客的至道,谈情叙意,以表至诚之心。边饮边谈,既是雅事,又为乐事。相比大摆宴席,喝得酩酊烂醉陶醉,杯盘狼藉,要实惠得多,也康健得多。以茶待酒是侠客,茶是隐者,品茗似看人生,有起有浮,有跌有落,起伏跌落之后,更多的是一段镇静。身居闹市,多一些恬澹,少一些张狂,这才是真味人生,这才是体谅生存。

有句饭后多久可以喝红茶话说得好,雨有诗意,茶能消俗。雨天可遇而不行求,茶却可以由心而为,能消俗便是有诗意,那我们的生存就可以少一点庸俗,多一些诗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