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风格大不同澜沧古茶陈皮普洱对比品评

风格大不同澜沧古茶陈皮普洱对比品评

2019-08-28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2015年,澜沧古茶一共销售了110多万颗“柑普茶”,形状独特、选料精细、柑果与普洱熟茶相互交融的滋味,使得“柑普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去年的基础上,澜沧古茶推出了全新的陈皮普洱茶产品,在茶叶原料、柑果挑选和加工工艺等方面愈加成熟,其品质表现如何呢?今天,小编将通过对比的方式为大家呈现澜沧古茶两款陈皮普洱茶在品质方面的表现。

基本信息参考表:

项目2015年陈皮普洱2016年陈皮普洱
品牌澜沧古茶澜沧古茶
年份2015年2016年
工艺柑普茶柑普茶
产地云南·普洱市云南·普洱市
选料大叶种晒青毛茶+小青柑大叶种晒青毛茶+小青柑
包装小袋包装小袋包装
净重(单个重量)28g±2g10g
>

一、包装·赏析


澜沧古茶2015年陈皮普洱外包装赏析


澜沧古茶2016年陈皮普洱外包装赏析

从外包装我们可以看到,澜沧古茶两款陈皮普洱有着明显的过渡:2015年陈皮普洱的外包装较为简洁,配套的盒装与手提袋便于送人之用,色彩搭配上稍显单调;2016年陈皮普洱的外包装色彩更加丰富,包装更加精细,采用圆形玻璃罐为容器,更显整洁。

二、干茶·鉴赏


澜沧古茶2015年陈皮普洱干茶图


澜沧古茶2016年陈皮普洱干茶图

拆开包装之后,我们发现,2015年陈皮普洱的个头比2016年陈皮普洱大上一圈,从倒出来的茶叶总量就可见一斑。2015年陈皮普洱的条索较为完整,条索紧细显润,色泽乌褐稍黄,净度佳,较为匀整,细闻有浓郁的甜感,夹带着柑皮的馥郁果香。2016年陈皮普洱因柑果体积较小,茶叶相对细碎,色泽青褐较润,净度尚可,欠匀整。


两款“柑普茶”果皮底部图

我们留意到,澜沧古茶两款陈皮普洱,柑果的底部都有一个圆形开孔。据了解,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柑普茶”在加工过程中利于散热,保持茶叶与柑果的活性;一个是整颗冲泡时可以充分、快速地溶出滋味,对2016年陈皮普洱来说,作用更加明显。

三、内质·品评


品评准备

为了让此次的对比品评更加客观公正,我们采用了一样的器具进行冲泡,以白瓷小盖碗作为冲泡的主要器具,容量约为110ml。


称重以及茶汤图

醒茶阶段:5s/100℃

我们按照6g茶叶搭配2g柑皮的标准称取了此次对比品评所需的茶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即能充分感受茶叶的滋味,还因为有柑果的参与,滋味更加丰富,也符合“柑普茶”的特性。

通过茶汤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陈皮普洱汤色红浓稍亮,香气较为充分、柔和;不同的是,2016年陈皮普洱的溶出速度明显较快,汤色红浓稍艳,甜香明显,稍带刺激性。


1-3泡茶汤展示图(2015年陈皮普洱)


三泡以后的叶底图(2015年陈皮普洱)

一到三泡:5s/100℃,5s/100℃,5s/100℃

融合度较高是2015年陈皮普洱在前三泡所呈现的主要特征。这几泡的茶汤汤色红浓欠亮,油性较足,甜香富足,带有柑果特有的清凉感,二者杂糅在一起;茶汤入口较为顺滑,滋味较为饱满,清晰的带汤香让人感觉舒服,有明显的生津感。

观看叶底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款陈皮普洱的果皮相对成熟,色泽黄褐油润,茶叶本身也具有充足的油性。


1-3泡茶汤展示图(2016年陈皮普洱)


三泡以后的叶底图(2016年陈皮普洱)

一到三泡:5s/100℃,5s/100℃,5s/100℃

从风格上来说,2016年陈皮普洱比2015年陈皮普洱更加清爽、活泼,这可以从前几泡的滋味获得验证。这款茶叶的滋味溶出速度较快,前几泡的茶汤以棕红欠亮为主,油性富足,柑果的香气明显,清晰自然,滋味醇厚香甜,稍带一定的刺激性。

同样是三泡以后的叶底,2016年陈皮普洱的柑皮更加青褐,叶底稍显细碎,油性尚可。


4-6泡茶汤展示图(2015年陈皮普洱)


六泡以后的叶底图(2015年陈皮普洱)

四到六泡:7s/100℃,10s/100℃,15s/100℃

进入了四到六泡以后,2015年陈皮普洱的发挥更加稳定,既有茶汤的香甜滋味,又有柑果的馥郁甜感,二者相互包容,有序得呈现在口腔中。这几泡的茶汤红浓稍亮,油性饱满,蜜香与果香交替出现,滋味醇厚,甜度较高,伴随有明显的生津感。


4-6泡茶汤展示图(2016年陈皮普洱)


六泡以后的叶底图(2016年陈皮普洱)

四到六泡:7s/100℃,10s/100℃,15s/100℃

在2015年陈皮普洱发挥逐渐稳定的时候,2016年陈皮普洱却表现出它的跳跃性。这几泡的茶汤棕红稍亮,柑果的清晰香气依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滋味醇稍厚,带汤香有明显的甜感,但在第六泡的时候,出现了较为清晰的涩感,但能化得开。


7-8泡茶汤对比图

七到八泡:25s/100℃,35s/100℃

到了七、八泡的时候,两款陈皮普洱的走向就更加明显了。2015年陈皮普洱的滋味稍淡,汤色红浓较亮,果香明显,甜感和滑度有所减弱,但胜在滋味清晰,回甜明显。而2016年陈皮普洱,从汤色的过度上来说更加自然,汤色红浓少量,香气减弱得比较明显,滋味稍淡,而甜感依然充分。

总体来说,2015年陈皮普洱融合度更好,发挥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发挥的类型;而2016年陈皮普洱更显活泼,更具个性,在茶汤的表现上稍欠稳定,如果给它充分的存放时间,相信会更加温和。

四、叶底·鉴别


叶底图

因为加入了果皮的缘故,因而在叶底的呈现上和普通的茶叶有所区别。2015年陈皮普洱的叶底相对完整,色泽黄褐较润,柑皮油亮有弹性;2016年陈皮普洱则更加清新,条索欠完整,色泽乌褐稍润,果皮青褐有张力。

总结:通过较为细致的对比品评,相对大家对于澜沧古茶两款陈皮普洱的品质特征有所了解。总的来说,澜沧古茶的陈皮普洱有着明显的个性,用料精细、工艺到位、融合度较高是两款陈皮普洱的共同特点。不同的地方在于,2015年陈皮普洱更显沉韵,蜜香更加饱满,而2016年陈皮普洱更显活泼,柑果香味更浓。

随着选料标准和制作工艺的日趋完善,“柑普茶”这一形态和概念正在被越来多的人所认可,引发了消费市场新的潮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产品踊跃而出。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妙处

  普洱茶近年来同古字画一样进入收藏品之列。收藏普洱茶饼的风气不断蔓延,在云南、广东、福建、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尤为盛行。陈年普洱茶的收藏热不断升温。

  在云南茶铺或卖茶的集市,例如昆明、思茅、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著名风景区,随处可见“普洱茶”的招牌。依据这样的经验,只要是在云南所产的茶,皆可叫做“普洱茶”——来云南游玩及云南大多数的本地人对“普洱茶”这一概念的认识大抵如此,认为“普洱茶”这三个字,也不过是“云南茶”的别称罢了。有些稍微懂点茶的人也会把它与红茶混淆在一起。其实,普洱茶是一种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茶。它是云南贡献给世人的一种特有的茶品。

  据史籍记载,唐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要产茶区,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然后销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千百年以前,普洱茶已是官府饮用的珍品。在明代,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在清代,普洱茶是云南向皇帝进贡的贡品。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多次提到贾府也饮用普洱茶。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清光绪年间的普洱“金瓜”贡茶,由此可见普洱茶的名贵。

  据新华社2004年2月8日电:

  这批曾被以茶传情的鲁迅和许广平先生共同珍藏数十年的清宫普洱茶重返许广平先生故里——在广州登堂亮相。净重一百四十多克的普洱茶砖原计划于昨日在广东大厦公开拍卖,底价在2万元~30万元之间。由于种种原因,临时改变计划,仅拿出3克、约拇指大小的茶砖进行拍卖,3克茶砖拍出12000元天价。

  这批被拍卖的清宫御用普洱茶砖现为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后人——周海婴所藏。清宫御用茶品一直以来都以文献记录、民间流传较多,但实物寥寥,有幸品饮者甚少。

  作为鉴定专家之一的广州紫云苑茶艺馆的陈锦源师傅,曾取用2克冲泡,只见茶底如琥珀色。他品鉴后认为,茶味薄,只存古韵,茶叶与包装物的味道已融为一体。而在冲泡7次后,茶盏底就只有几颗比芝麻还小的渣粒。

  据陈锦源介绍,这些茶砖是将茶叶熬成糊状、滤去茶渣、蒸发水分,将提炼出的茶汁注入模具压制成型后烘干而成,非一般民间作坊能生产,再加上茶砖的氧化过程、花纹和包装物的精致,距今一个世纪应无可争辩。正因为此,茶砖已成茶膏,就像速溶咖啡,冲泡后会逐渐融化直到消失。

  据周海婴回忆,从懂事起,每逢年节吃完大餐后,若感胃肠不适,母亲许广平就会拿一小块普洱茶冲给他喝,饮后一会儿食滞就好了,而这些茶砖,鲁迅和许广平平时都不舍得喝。

  普洱茶的主产区为今云南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等地。这里山峦起伏,溪涧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堪称得天独厚。这里所种植的茶树品种为云南独有的“云南大叶种”,具有育芽力强、白毫多、生长期长、内含物丰富的特点,是优良的茶树品种。采摘后的茶叶经过自然天成的加工制作和多次不规则陈化后,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便诞生了。

  普洱茶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一样,虽经千年的历史,但至今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普洱茶像是一件用时间雕刻的艺术品,它那与众不同的特色,让人更多体味着历史的“陈韵”。

  普洱茶带有一种艺术的特质,无论在开泡之前的形状还是在开泡之后浸出的汤色,直到最后留下的“茶渣”,都能让人细细地玩味。

  普洱茶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把茶比喻为画,那么西湖龙井像是明清时期的山水小品,体现的是江南风景的雅致;乌龙茶则如同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中极艳极鲜的溪水崖石;而普洱茶却能独立于外,像是秦汉时期的石刻,刻下的是横断山脉、哀牢山脉、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妙茗长自银生城,蕴育年华透琥珀。世间第一风流事,唯有陈香荡魂魄。”普洱茶的魅力就在于此。普洱茶已经成为茶中之王,如今普洱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最钟爱的饮品。

  普洱茶是文化的茶,也是有经济价值的茶。普洱茶当有一个标准,这有利于云南普洱茶的品牌。如果文化和经济“嫁接”,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

  现在,我们应该还普洱茶一个本来的面目,让它从六大类茶中分离出来,不再混同于黑茶。这样一来,茶便可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七类。

  普洱茶当如此定义:

  1.产地

  云南省澜沧江中下游区域,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文山、红河等地。

  2.原料

  云南大叶种茶树,手工采摘(乔木型更佳)。

  3.工艺

  晒青工艺制作(杀青、揉捻、自然干燥而成的初始茶)。

  4.生熟之分

  a.生茶自然陈化(一般在8年以上,其陈化、转化有较好口感的生茶亦可称陈年普洱);

  b.熟茶渥堆特殊工序加工(熟茶、半生熟茶)。①

  5.外形分类

  a.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总共十一个等级;

  b.紧压茶:包括圆饼形、沱形、砖形、柱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6.内质要求a.散茶

普洱茶为何要拼配?

普洱茶为何要拼配?

中医药中不同药材之间依照君臣佐使的关系进行合理配伍,成就了可以祛病护命的良方。普洱茶的拼配,亦与食药材配伍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普洱茶的所谓山头纯料,无论多“纯”,都有其自身缺点——比如冰岛茶区的茶品以口感香甜清香著称,但同时又有口感较窄,两颊感觉略空,口感层次感欠缺的缺点;勐宋茶区的茶品在勐海茶区中以香气高扬、茶质饱满著称,但又具有舌根苦味难化的明显缺陷;知名的班章茶区茶质厚重,但口腔刺激感较强,香气靠后,口腔前段不明显,单纯古树纯料品饮时饱满度欠佳。

普洱茶为何要拼配?

这些缺点恰恰才是辨识山头时更为可靠的依据。对纯料的了解恰恰是拼配的机理。在了解毛料缺点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毛料的互补来扬长避短,是拼配的最基本需求。茶叶的拼配并非是想象中的简单的加减法。不同茶品之间的互相影响往往是非线性的,类似于两款优质毛料拼配后品感反而不佳的“1+1<2”的案例在茶品拼配中并不鲜见。

制茶者在了解原料特点(特别是缺点)后,从各种原料中选择合适的品类与配比,来达成“1+1>2”的结果,方才是普洱茶优质拼配的目的所在。而这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和对茶品强大而精微的把控能力。对此相信每个关注经典普洱茶品以及石昆牧老师在茶山拼配工作的茶友都会有所了解。(图为南茗佳人“墨染”生茶)

普洱茶膏的三大价值

普洱茶膏的三大价值!一般茶叶只是粗加工、浅加工产品,经过蒸、炒、晒、烘、揉、压等几个简单工序即可制成。冲泡既费时又麻烦,养生功效也很一般。茶膏是普洱茶深加工、精加工产品,精选优质普洱茶原料制成。100公斤普洱茶仅能提炼出5公斤茶膏,名副其实是精华的浓缩。其人体可摄入的茶多酚含量是普通茶叶的30倍到70倍。在品饮上方便时尚,并且汤色通透、醇正浓厚、香气馥郁、回味无穷。

(一)养生价值

养生价值非常好理解,由于茶被列为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而在中国传统的儒佛道文化体系中,无一不将茶作为重要的修身养性的事物。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而成就"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从茶中体味苦寂,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可达明心见性。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高度,一言囊括了养生思想之精华。这其中,茶本身所含的有益物质对人体的滋养是茶道养生的基本条件,所以茶膏在有益物质含量上的保存量,是评估茶膏是否具有养生价值的重要标准。从不同工艺茶膏的内含物上不难看出,由于高温破坏的作用,养生价值最为缺乏的是利用高温制作的茶膏。

(二)身份价值

身份价值的体现,在于使用人群的界定,体现的主要是茶膏的历史意义在现代人群身上的一种映射。土法熬制工艺流传于民间,尽管在古代也极其珍贵,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消费的,但相比于宋代茶膏和清代茶膏,其获取和制作又相对容易,所以身份价值最低。宋代工艺成长在一个追求技术极致的时代环境,本身所使用的人群也是社会阶层中的高端人群,有着极高的身份价值,但是由于其工艺按照今天的理解有制假嫌疑,所以反而受到业内人士的不齿,另外一个造成宋代茶膏身份不高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宋代茶膏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有限,不像清代茶膏除了对皇室有重要影响以外,更是影响到当时一些重要的国家,所以宋代茶膏的身份价值也逊于清代茶膏。而清代茶膏最为成功的两个层面,就是上面提到的,其一是属于清代皇室的御用品,民间绝无流通;二是作为清代国礼,多次赠送与国外来访使节,影响巨大。

(三)品饮价值

品饮价值最为重要,毕竟茶膏主要是用于品饮,附加的价值再多、再高,如果在感官上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也无法被品饮者所喜爱,其它价值自然也就失去了。作为茶的深度加工制品,普洱茶膏是茶叶有益成分的高度浓缩,所以在感官上必须接近甚至超越普洱茶,才能为人们所认同。我们曾经说过:土法熬制无香无味,不可久放;宋代工艺异香有味,还有制假嫌疑;唯有清代宫廷工艺真正实现了茶膏有香有味,适合长期保持。这样看来,最贴近甚至超越普洱茶本源的茶膏就是清代皇家普洱茶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