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山东茶叶历史如何发展的及其茶叶种类

山东茶叶历史如何发展的及其茶叶种类

2019-08-2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山东地区是从建国后才开始种植茶叶,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但现如今茶产值已经很不错了,而且种植面积也在逐步提高,可见茶叶在山东也是很重视的。

一、山东茶叶有:

1、清代莱阳茶、云芝茶生产。

2、绿茶: 碧芽、日照雪青、碧波清锋、共青绿、碧芽春、大白银剑、春山雪芽、北崂春毫、茗家春、百满、御园春极品茶、 卧龙剑、海青毛峰、浮来青、莲山翠芽、玉山春芽、 松针、雪芽、碧绿、雪毫、凤眉景阳春、天籁馨、极北云岫、瑜山翠龙、北极春、茗园绿茶、北叶青、玉芽茶、沂蒙沁园春银针、杰青芽等。

二、山东茶叶历史发展:

1、唐代宗李豫时(公元762年至779年)《封氏闻见记》中记有“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723年左右)泰安灵岩寺……,到处煮茶,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2、到了中唐,北方饮茶已较为普及,江南大批茶叶长途运往华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

3、自宋代至今,茶已成为山东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4、建国后:山东省坚持“南茶北引”,大力发展茶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

5、种植阶段(1952~1961年):

a:1952年泰安县率先开始引茶种植于徂徕山。

b:1959年,省商业、农林、供销等部门从安徽黄山引进茶籽,在东南沿海7个县种植约330hmz,除青岛中山公园所剩几株外,其余全部死亡。

c:1960年从中国茶叶研究所运来茶籽,栽植于省园艺研究所(泰安),法如种麦,越冬死亡。

6、引种阶段(1965~1970年) :

a:1964年省委书记谭启龙在青岛考察工作,见到中山公园的成活茶树,即向农林、商业、供销部门交待了引种任务。

b:1965年首先在五莲、青岛、临沂等地试栽,1966年扩大到淄博、烟台、潍坊、泰安等地。在总结以前引种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种茶的地形必须是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

c:1967年在26个县播种近130hm2,成活率达45%,1968年播种成活率达85%,1970年种植160hm2,成活率达95%。自此总结出山东种茶必须抓好四个结合:种茶与植树造林(防护林)相结合、种茶与深翻改土相结合、种茶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种茶与畜牧养殖相结合。

7、高产攻关阶段(1971~1980年):

a: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登载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的报道。

b: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

c:这一结论打破了理论界长期认为北纬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历史。

d:到197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近7300hm2,以后又在日照、胶南、五莲、荣成等地安排了茶叶高产栽培攻关试点,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8、提高阶段(1980~1990年) :

a: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的生产发展采取的是行政手段,许多地方不顾客观条件提出“千亩茶园一条线,万亩茶园连成片”的口号,而一些新建茶园因立地条件差,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导致茶园面积又大幅度回落,到1980年,全省茶园面积仅剩4700多hm2。

b:1984年,国家取消了茶叶统购统销,但茶农面对放开后的市场却束手无策,所产茶叶无处可卖,挫伤了茶农的积极性。

c:省农业厅于1980年和1985年对茶区进行了两次系统考察,提出了“在没有选育出茶树抗寒品种及有效地解决越冬问题之前,不宜大面积发展新茶园,应巩固提高现有茶园;

d:即使是在东南沿海茶区,发展新茶园也应严格选点,进行集约栽培,提高单产,质量第一,讲究效益”的发展思路。

9、全方面增长阶段:(1991~至今)

a:我省“南茶北引”工作在经历了引种、发展、回落之后,自90年代初开始,又呈现出面积逐年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效益显著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b:截至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17200hm2,茶叶产量9800多吨,茶园666.7m2产值达5000~8000元左右,高于相同立地条件下其他农作物收入,效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c:茶叶生产已形成了3个优势区域:东南沿海茶区,主要包括崂山、胶南、日照、莒南、莒县、五莲和临沐等县市;鲁中南茶区,主要包括沂水、沂南、平邑、泰安、新泰和莱芜等市县;胶东半岛茶区,主要包括海阳、乳山、文登、荣成、即墨、莱西、平度等市县。

d:茶叶生产在农业种植业中比重虽小,但在主产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