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湖南安化黑茶降三高这一说法的依据!

湖南安化黑茶降三高这一说法的依据!

2019-01-21 访问量: 47 茶礼仪网

安化黑茶的功效与作用中,安化黑茶降三高是一个受广大人们喜爱的功效,特别是女性,所以,这一女性喝黑茶的好处,算是解了一个心头大患!

我们只知道安化黑茶降三高,但并不知道这有什么依据,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安化黑茶降三高的依据!

安化民间世代流传着“喝安化黑茶是刮油的”话语,安化黑茶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食物消化。

我国现代著名茶叶界茶学研究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黑茶金花之父:刘仲华教授研究发现黑茶对人体的健康大大有利,其主要作用表现为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

刘教授还通过模型评价发现,湖南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对降压、降脂、降血糖有明显的效果,对控制人体内的脂肪和体重非常有帮助,这早已被人们实践所证明;

那么,为什么会说湖南安化黑茶能够降血压、降脂?我们从这几点来了解:

1、黑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因而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

2、从而减少动脉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积,降低动脉化的发病率;

3、还可以活化蛋白质激酶,加速脂肪分解,降低机体内的脂肪含量;

4、安化黑茶中特有的茶多糖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

5、黑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因而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从而减少动脉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积,降低动脉化的发病率;

6、还可以活化蛋白质激酶,加速脂肪分解,降低机体内的脂肪含量。

有用+10
分享

了解黑茶中的千两茶(安化黑茶和白沙溪黑茶)

  千两茶,顾名思义,重量有一千两(老秤),换算成国际计量单位是36.25千克,标准的千两茶长1.55米,圆周0.2米。是从清朝时期的百两茶发展而来。

 

  千两茶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花卷茶”,谁先谁后已无从考。“花卷茶”的名字同样有由来:其一,原料中的茶梗为花白梗,其二,外包装材料为花格蔑篓;其三,古时踩制的花卷茶的数量单位为“卷”。

 

  当我第一次见到千两茶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个奇观,从来没有一种茶做成像根柱子一样庞大,而且极度紧实,想喝得靠钢锯来锯开,这和茶文化的优雅几乎不沾边,当然,它原本就从未进入过文人雅士的圈子。我在安化茶厂喝到一款07年的千两茶,用盖碗冲泡,虽然能喝出一些淡淡的陈香来,但是泡过七八泡都没有完全泡开,我想盖碗冲泡是完全不适合它的,牧区人民的酥油桶更适合它。目前,千两茶主要活跃于收藏市场,为了方便品饮,一些厂家会把千两茶锯成3厘米厚的茶饼出售,或者直接切割成小块。

  千两茶的踩制过程都是全人工的,极具观赏价值。在安化茶厂和白沙溪茶厂我都看到了千两茶的踩制过程,工人凌晨四点就要开工了,在正午前收工,因为夏天太热,而千两茶又必须在夏秋季节踩制,因为之后还需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日晒夜露,必须在阴冷潮湿的冬季到来前干透,不然茶叶就会发霉。茶厂晾晒千两茶的晒场都是极其壮观的,从高处俯瞰,很像一排排蓄势待发的导弹。

 

  安化茶厂的副总经理王大量先生带领我一边参观千两茶的踩制,一边为我讲解千两茶的制作工艺,王总参与黑茶生产已经20多年了,年轻时是白沙溪茶厂的职工,2005年以后,安化茶厂开始“红转黑”,引进了大批黑茶的技术人才,王总也是其中之一,对于千两茶,他可谓如数家珍——

 

  千两茶的原料采用含花白梗的安化黑毛茶,对照现行的国家黑毛茶标准样即为二级六等黑毛茶和三级七八等黑毛茶的混合样。千两茶的包装分为三层,最里层是包粽子用的蓼叶,中间是透气防水的粽叶,外层是由楠竹编制成的花格蔑篓。三层包裹使千两茶不仅能经受长途运输不会破损、松散,而且能够阻挡日晒雨淋的侵蚀。

  踩制千两茶绝对是一项重体力活,非青壮劳动力不可,踩制之前需要将黑毛茶蒸包灌篓,分5吊、5蒸、5灌,将原料称好分装入布包,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化,分5次装入蔑篓,层层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口。刚灌好的茶柱还是很粗壮的,需要置于压制场地的特制杠杆下经五轮滚压,每根千两茶的踩制需要5名工人配合无间才能完成,4人坐在大杠上下压,1人在前面移杠压茶,收紧蔑篓时,由4人用脚踩篓滚压,1人操小杠绞紧蔑篓。随着篓内茶叶受压紧缩,花蔑篓不断缩小,压大杠和绞小杠交替进行,反复5次,加箍绞到花卷圆周尺寸符合要求为止,由7个箍,最后由1人挥木榔头,锤击花卷整形,这样一系列工序下来,胖胖的茶柱立马瘦身成功,置于一边冷却定型后,就可以抬入晒场了。

 

  聊到这里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也只是展现出了个大概,深感黑茶工艺的复杂多样,我已经尽量用浅显形象的文字展现工艺流程了。虽然各家茶厂的核心技术机密,是我无法了解到的,但是对于爱茶的您来说,掌握这些基本的制茶工艺,已经足以让您认识安化黑茶了。我也一直认为,要喝懂一种茶,首先必须从工艺入手,了解了工艺才能了解它和其他茶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在不同时节、环境和身体状态下选择最适合自己喝的茶。而关于黑茶的历史、文化,且听下回分解!

湖南黑茶知识:你知道茯砖茶的由来吗?

你知道茯砖茶的由来吗?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的湖南黑茶传统产品可以概括为:“三尖四砖一花卷”。“四砖”是指茯砖、花砖、黑砖、青砖。茯砖茶,因当时所采用的原料来自湖南,故又名“湖茶”,又因在伏天生产,也叫“伏茶”,香气和功效类似“土茯苓”,因而得名。

清顺治元年(1644年),安化的茶行采购“甘引”运至陕西泾阳,委托当地茶行加工成茯砖茶,当时称“泾阳砖”(简称“泾砖”),每块净重3公斤,用纸壳包装,称“封砖”,因在伏天筑制,又称“伏砖茶”,以其饮效如土茯苓,故又称之为“茯砖茶”或“福茶”。

1958年之前,茯砖的生产集中于陕西泾阳,抗战前泾阳生产茯砖茶的茶厂达六十余家。民国时期在安化建立起来的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为改变安化原料运往千里之外的泾阳加工茯砖的局面,曾于1943年开始试制茯砖茶,未获成功。

1950元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安化砖茶 1951年中国茶业公司组织技术小组,在北京和安化等地开始进行茯砖茶加工试验,1953年终于获得了成功。1958年以后,国家将茯砖茶生产定点在湖南,茯砖成为湖南黑茶的主打产品。茯砖茶要求色泽黄褐,内质香气有独特菌花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

茯砖茶要求砖内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颗粒大,菌花香突出。黑茶之所以“神秘”,还由于茯茶里含有“金花”,这种金花只有在安化独特的自然条件下才能金花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并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有望开发成天然的“降三高”保健品。

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等已在分子水平上充分证明茯砖茶中存在具有显著降脂减肥和降糖功能的特异成分,并发现了茯砖茶中独有的两种新的活性物质――茯茶素A和茯茶素B。

日本研究茯砖茶的专家从茯砖茶中的提取制成的保健品,售价超过黄金,还有“黄金白金不如黑金”之说。世界上不少学者,希望在冠突散囊菌上拿诺贝尔奖。

晋茶商与安化黑茶:万里茶路源考

晋茶商与安化黑茶:万里茶路源考

编者注:晋商与茶叶的传播,可谓是不可跨过去的历史,晋茶商与茶叶历史渊源悠远绵长。无论是《乔家大院》,还是最近在拍摄的《大盛魁》,作为重要出口物质的茶叶,都在晋商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鲜有人知的晋商大户山西榆次车辋常家,开创了近代茶叶的万里茶路。关于万里茶路的起点,学术界多有争议。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伍湘安经过考证,认为万里茶路起源于湖南安化。湖南黑茶茯茶网刊登此文,只是为了传播更多资讯,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及原文链接。

晋茶商与安化黑茶

——“万里茶路”源起安化

伍湘安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安化·413500)

“万里茶路”是由晋茶商开辟的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是一部重要的经济史和文化史,它的历史意义可与“丝绸之路”媲美。关于“万里茶路”的起点,目前学术界有的专家认为:太平天国(1851年)以前是福建省的武夷山,太平天国后,晋商转向安化从事茶叶贸易,安化才成为“万里茶路”新的起点。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万里茶路”真正的起点应是安化。明万历23年(1595年)安化黑茶定为朝廷官茶后,晋茶商是在太平天国以前的明末清初就已来安化办茶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

2008年5月18日~25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山西大学、山西晋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大型文献记录片《万里茶路》摄制组,在安化进行了为期8天的拍摄活动,安化境内大量与晋茶商有关的实物和史料,以及居住在江南、酉州等地的晋茶商后裔,引起了摄制组的极大兴趣,摄制组成员认为:万里茶路的起点,安化提供的物证和人证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已出版发行的《安化黑茶》和将要出版的《黑茶之源》,对晋茶商与安化的历史渊源作了详细的考证和论述。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产茶历史悠久,“先有茶、后有县”,明嘉靖《安化县志》记载:“惟茶甲诸州县”,“早在汉朝属长沙,时称两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称。”宋熙宁5年(1072年)开梅山置县,上梅山是新化县,下梅山为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隶属潭州。

《中国茶经》记载:“湖南黑茶”原产地在安化。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唐·五代“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黑茶”之名仅于湖南安化见之,为什么“安化黑茶”不习惯叫“安化茶”?因为明嘉靖3年(公元1524年)在安化首次出现“黑茶”一词,从这时算起,安化黑茶也有480多年历史。安化芽茶在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就定为贡茶;明万历23年(公元1595年)定为朝廷官茶。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来安化办茶,在清代茶行、茶号最盛时达300余家,形成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茶市景象。以苞芷园、小淹、边江、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马辔市等茶马古镇为起点,是“晋帮茶商在安化当地设庄制茶,经加工精制之后,运往汉口,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张家口发至恰克图。”(摘自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梁四宝、吴丽敏教授《清代晋帮茶商与湖南安化茶产业发展》),开辟了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万里茶路”,从此安化茶远销西北地区和俄国,造就了大德诚、长裕川、大德兴、大德丰、永聚祥、大盛魁、大玉川、巨盛川、巨盛永、宏源川、兴隆茂、诚记等一代商贾。

山西《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抄本详细记载了山西祁县至安化水陆路程:从祁县至泽州(今山西晋城),共行7日,陆路计580里;从泽州行至赊旗镇(今河南社旗)共行11日,陆路计775里;从赊旗镇走水路到樊(今湖北襄樊)计水路345里;再从樊至汉口,水路计1215里;从汉口至益阳,计水路840里;从益阳至边江(安化境内)计水路255里;或不走汉口而由樊至常德,由常德再至益阳,计水路340里,再由益阳至边江抵安化境。以上陆路行程总计1355里,水路近三千里。若再从安化办茶后返回,经山西走西口(包头),或走东口(张家口)运至恰克图,万里茶路的终点是俄国的圣彼得堡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

安化黑茶与晋茶商的历史渊源悠远绵长。最早来安化收购黑茶的是晋茶商,据清同治《安化县志》33卷·时事记记载:“晋帮茶商赴安办茶始于明末清初,‘国初,茶日兴’,贩夫贩妇,逐其利者常八九。远商亦日至,曰引庄,曰曲沃庄,曰滚包庄……皆西北商人也”,“国初”即清初。安化黑茶定为明朝官茶后,晋茶商越过产茶的四川和湖北,就是看好了安化所产之茶原料品质好,才来安化办茶行、茶庄。安化最早加工茶的茶行苞芷园就是晋茶商办的。在晋茶商之后,才是陕甘等地茶商来安化办茶,时称他们为“西帮”。在安化县城东坪镇黄沙坪桥口一口保存完好的古茶钟,是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晋陕茶商庆贺桥口关帝庙竣工而铸造,至今有240多年历史,钟上铭文清晰可见:“今信大清国山陕两省众商人等捐资善铸洪钟一口重一千余斤,于湖南省长沙府安化县十三都桥口关帝庙永远供奉,乾隆贰拾捌年岁在癸未季春月孟旦。”这是晋茶商与安化茶叶交流重要的历史物证,是晋陕茶商乾隆时期就在安化办茶的历史见证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

山西曲沃茶商与安化茶人在乾隆年间创制的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等,由晋茶商带回山西做为礼品送给上层人士、绅士及亲友,后成为朝廷贡茶,其加工制作工艺延续至今,已成为“安化黑茶”产品中的精品。

据“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记载:山西“三和茶号”在清嘉庆末年来安化办茶。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三和茶号”在道光百两茶(公元1820年)的基础上,与江南边江裕盛泉茶行刘姓兄弟创制了“花卷茶”,有“祁州卷”、“绛州卷”,后俗称“安化千两茶”。通过不断改进,现在“花卷茶”有十两、百两、五百两、千两等系列,特别是“安化千两茶”以外形古朴大器,制造工艺特殊,茶叶品质优异,保健功能显著,茶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中国茶文化的化身”和“世界茶王”的美誉。为保护历史传统品牌,安化县茶业协会已成功注册了“安化千两茶”商标,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于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贡尖茶等“安化黑茶”系列产品,由晋茶商与安化茶人在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共同创造,这是晋茶商在安化留下的茶文化历史实证来源湖南黑茶茯茶网。

据田庄乡高家溪谌氏家族族谱记载,高马二溪茶叶品质好,为防假冒,在清嘉庆23年(1819年)由晋茶商雕刻印板,委托当地人谌信介经手印制引票送黑毛茶,这块雕板原物保留至今有近190年。清同治年间晋商与谌氏在酉州合办的“晋丰厚”茶行牌匾保留至今,还有天一香、天来香、巨盛永、宏源川、兴隆茂、诚记、大玉川、巨盛川、晋安等老茶号都与晋茶商关系密切。现在随处可见的古茶碑,如:清雍正8年(1730年)苞芷园的茶叶禁碑,以及众多的古茶亭、古茶桥、古门楼、古雕花门窗等茶文化历史遗存,都是晋文化与安化黑茶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只有让历史实物说话才是真实可信的,回眸历史,是晋茶商与安化茶人在明末清初就开辟了“万里茶路”,“万里茶路”真正的起点在安化,而且从明末清初一直延续到民国。晋茶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创造的安化茶叶历史品牌——“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贡尖茶”等都是晋文化融入的结果,有力地促进了安化茶文化的发展。没有晋茶商在安化的历史,就没有晋茶商与“安化千两茶”、“三尖茶”等黑茶品牌的创造,就没有安化黑茶的辉煌历史。只有恢复和发展晋与安化的密切联系,着力推介“安化黑茶”,弘扬晋茶商和安化茶人共同创造的茶文化,才能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才能使安化茶产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