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九华佛茶的历史

九华佛茶的历史

2019-09-0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九华佛茶的历史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佛教地藏王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与茶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华佛茶就产于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以地方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九华佛茶历史悠久,其前身是九华毛峰,尤以前山下闵园的闵园毛峰和后山黄石溪的黄石毛峰最为著名,而九华毛峰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的九华茶。

九华山之茶

(一) 九华茶肇始于唐

金地藏有一首情真意切的《送童子下山》诗:

空门寂寞尔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诗中写到“烹茗瓯中罢弄花”,可见当时金地藏与其弟子们也是饮茶的。但此诗颔联又作“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罢弄花。”如果如此,则该诗又与茶无涉。

南宋陈岩在其《九华诗集》“煎茶峰”诗中自注:“昔金地藏招道侣于峰前,汲泉烹茗。”又注:“广化寺钟楼其上”。由此可知,在九华山有座煎茶峰,其峰在宋代的广化寺钟楼的上面,而山峰的得名是因为金地藏常于峰前汲泉煎茶。陈崖“煎茶峰”诗说明金地藏不仅自己喜欢饮茶,还经常煎茶招待道侣。当然,凭此诗我们还不能确定,金地藏招待道侣的茶是九华山土产茶,还是山外茶。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封演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其生活时代与金乔觉大致同时。江淮泛指江南、淮南,是唐代茶叶的主要产地。其时,安徽的霍山黄芽、潜山天柱茶、宣城丫山横纹茶、祁门方茶, 都是当时的全国名茶,而作为江南名山的九华山产茶也不足为怪。

茶供佛徒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在佛门被广受欢迎,寺院僧人饮茶成风。九华山地处盛产茶的江南,于盛唐、中唐时种茶是极有可能的,九华山上僧人饮茶更是理所当然。

(二)九华茶初兴于宋

南宋时的左丞相周必大遍游九华,曾撰写《九华山录》,他游九华,“至化城寺,……谒金地藏塔,……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北苑在建州建安(今福建省建阳县),所产龙凤团茶专供皇家,是有宋一代最脍炙人口的名茶。周必大在品尝九华山土产茶后,评价其滋味可与以北苑茶媲美。显然,宋代九华山不仅产茶,而且茶的品质优异,甚至接近当时最负盛名的北苑贡茶。

陈岩《九华诗集》“茗地源”诗有:“暖风吹长紫芽茎,人向山头就水烹。”并自注:“晏生岩北溪上,产茗味殊佳。”可见,九华山晏生岩北溪上所产茶,其味尤佳。陈岩此说与周必大的评价相一致,由此足见宋代九华山之茶以其卓越的品质而崭露头角。

然而,宋代九华山所产是什么样的茶?宋代茶主要分片、散两类,此外尚有用散茶磨制而成的末茶。所谓片茶,也就是团饼茶,以建州的龙团凤饼贡茶最为著名。所谓散茶,乃为不经捣、拍的蒸青绿茶。北宋,在建州之外,则逐渐改饼为散,连唐时最著名的生产阳羡贡茶的义兴也改生产散茶。南宋时,虽然宫廷推崇北苑龙团凤饼贡茶,但在民间却开始风尚起散茶来。及至元朝,散茶进一步普及开来。宋元时期,象江西洪州的双井茶、浙江绍兴的日铸茶都是当时散茶中的名茶。九华山也不例外,其茶当为蒸青绿散茶。

(三)九华茶驰名于明清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录”之“产茶有名者”中有“池州之九华”。

清代,刘源长《茶史》“茶之名产”记:“九华山有‘空梗茶’,是金地藏所植。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所植,味自不同。”

陆廷灿《续茶经》“八之出”记:“《通志》:池州府属青阳、石棣、建德,俱产茶。贵池亦有之,九华山闵公墓茶,四方称之。”

九华山茶在明清时期已驰名全国,为当时的名茶。明朝初年,朱元章颁旨罢贡团饼茶,客观上促进了散茶的发展。明朝前期,沿续宋元以来的蒸青绿茶。到了后期,除在浙江长兴罗岕还产蒸青绿茶外,已都改生产烘青或炒青绿茶。明朝前期的九华茶当属蒸青绿茶,晚明以后的九华茶应是烘青绿茶。据记载,九华山历史名茶有“天台云雾”、“龙池云雾”、“东岩雀舌”、“九华龙芽”、“南苔空心”、“肉身仙茗”等,而据考证,“天台云雾”即现代的“黄石溪毛峰”,“龙池云雾”即现代的“闵园毛峰”。

(四)九华山茶业大发展于当代

1915年,黄石溪毛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九华茶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但随后是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十年动乱,九华山茶业发展缓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华山的茶业才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本世纪初,九华佛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九华茶与佛教

(一)九华茶与金地藏

九华茶从一开始就与金地藏联系在一起。金地藏本名金乔觉(696-794),原为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 年仅24岁的金乔觉,渡海来华。他一路寻访,来到九华山后,见此山钟灵毓秀,于是就在山上结茅住庵,修道悟禅。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金乔觉跏跌圆寂,享年99岁。他死后三年遗体仍然绵软,颜貌如生,憾其骨节,有金锁般的响声,符合佛经所记载菩萨转世的特征。认为他是地藏王菩萨应化九华,于是建肉身塔供奉,九华山遂成为地藏王菩萨道场。

南宋陈岩《九华诗集》“金地茶”诗谓:“瘦茎尖叶带余馨,细嚼能令困自醒。一段山间奇绝事,会须添入品茶经。”并自注:“出九华山,相传金地藏自西域携至者。”说九华山有一种茶树品种,枝梗空心,瘦茎尖叶,相传为金地藏从新罗国带来的,也有传说从西域携至的,因此号为金地茶。

然而据高丽时代的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记载:“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文宗召对于麟德殿,宴赐有差。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命植于地理山。”新罗国兴德王三年(公元828年),新罗使者金大廉,于大唐得茶籽而回,后植于地理山(智异山)。新罗开始种茶是在九世纪前期的中唐时期,且是从中国引种。而金乔觉是在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的盛唐时期就来到中土,那时新罗本国还没有茶树。因此,新罗也好,西域也好,都是后人的有意神化,不足为据。如果说九华茶是金乔觉携来的话,那也是从九华山附近的地区携来的,是中国茶种。

金地藏常于煎茶峰前汲泉煎茶,品茗论道。可以说,九华山佛教与茶的兴起都始于金地藏。

(二)九华茶与佛教

早在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就有天竺僧人杯渡来九华山传播佛教。九华山在中唐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后,寺庙建筑和僧团有了大发展。到明清鼎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座,僧尼四五千人。由于佛门的禁酒和过午不食,僧人集会、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茶是首选,茶与佛门结缘。

九华山的佛教僧众在九华茶的种植和加工、饮茶风俗的推广和传播等方面,其贡献是明显的。当年,九华僧人祖瑛,献土产茶与当朝丞相周必大,其茶“味敌北苑”。想必此茶是祖瑛独居塔院的闲暇时间,自己采摘、加工而成的。

九华山佛教僧众的种植茶树与茶叶制作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创制成了诸多独具特色的名品茶叶,成就了九华茶的繁荣,九华后山道僧洞的毛峰是黄石毛峰的极品,传说其源就出于九华僧人。道僧洞的僧人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常在洞边的一块石板上揉捻杀青叶,久而久之,茶汁将石板染黄,故称黄石。

实际上,九华山佛教对于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华山是佛教名山,也是茶叶名山,真正是体现了茶佛一体。

(三)九华茶与禅宗

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实以禅宗为代表。早在金乔觉卓锡九华之前,禅宗二祖慧可就在司空山传禅,而禅宗三祖僧粲也先后在司空山、天柱山传禅,安徽是早期禅宗的根据地,九华山佛教自然受到禅宗的影响。当金乔觉在九华山修行时,普愿禅师和从谂禅师师徒就在山下池州南泉山习禅。南泉普愿是马祖道一门下三大士之一,居南泉山三十年。金乔觉本人重禅修苦行,基本属于禅宗一派。在金乔觉的后辈弟子中,曾在安禅峰修行50余年的道济禅师和在青阳城苦修的无际禅师,为禅宗的传入九华山作出了贡献。

北宋中叶以后,中国禅宗只流行临济、曹洞二宗,从临济宗又发展出杨歧、黄龙两宗。杨岐派在南宋初出了圆悟克勤,所著《碧岩录》为禅宗经典,影响极大。其弟子著名的有大慧宗杲和虎丘绍隆。大慧宗杲提倡“看话禅”,影响深远,圆寂后被尊为“定光佛”。宗杲是安徽宁国人,他悟道后曾云游九华,并在化城寺传授临济宗禅法,使得临济宗在九华山成为大宗。他的九华之游,对九华山禅宗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

南宋时,禅宗的另一支曹洞宗也传入九华。元代,无象禅师在化城寺弘传临济宗禅法。明代,化城寺先后涌现出了一批禅林名衲,如遍周禅师、宗琳禅师、道泰禅师等。清初,临济宗高僧通琇国师两度访九华,并促成了甘露寺的建成。

茶在禅门中的发展,从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的茶礼仪式,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者观念的一致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茶禅一味”。正因为茶与禅能融为一体,所以茶助禅修,禅促茶礼。

真正深通禅机者,一切听任自然,自在无碍。“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逢茶吃茶,遇饭吃饭”,这也就是马祖、南泉、赵州常说的“平常心是道”,临济义玄所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这正是禅宗的精神所在。茶平平常常,毫无神秘之处。禅宗将茶的自然性质,作为其追求真心(本心)的一个自然媒介。

九华山佛教以禅宗为主,九华茶的发展与普及,与九华山禅宗是密不可分的。

有用+10
分享

苍山绿茶如何冲泡?有什么功效?

苍山绿茶如何冲泡?有什么功效?

冲泡方法

1.选具

苍山绿茶,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绿茶,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或畅叙友谊,因此,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

2.洁具

就是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加以冲泡洗净,以清洁用具,平添饮茶情趣。观茶:对细嫩名优绿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名优绿茶的天然风韵。对普通大宗绿茶,一般可免去观茶这一程序。

3.泡茶

对名优绿茶的冲泡,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径山茶、庐山云雾、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等,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对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名优绿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绿茶,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

4.赏茶

这是针对高档名优绿茶而言的,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像,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品饮技巧

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以品赏茶的真味。

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宜。若需再饮,那么得重新冲泡才是。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

保健功能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喝浓茶头晕恶心怎么办

喝浓茶会导致头晕恶心,可以适当调整饮茶浓度或者停止饮茶,吃些食物或饮水,注意休息,可以缓解头晕恶心的症状。

喝茶头晕恶心的办法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喝茶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助消化、降血脂、减肥降体重,但是在饮用过程,如果出现头晕恶心,要及时调整茶的浓度,特别建议饮用淡茶,尤其避免饮用浓茶,或者空腹饮茶。

喝浓茶头晕恶心的原因

1、个人体质,本身对茶叶比较敏感。

2、茶叶泡的太浓了;因为咖啡因的作用,常会使心脏亢奋,精神兴奋。

3、东西吃的太少了,肚子空也可能引起晕茶的副作用。

绿茶

绿茶多酚-普洱滋味有三好:“高厚”好、“深厚”好、“平厚”好

茶叶的知识 绿茶多酚-普洱滋味有三好:“高厚”好、“深厚”好、“平厚”好



普洱滋味有三好:“高厚”好、“深厚”好、“平厚”好从茶叶专业审评角度来说,通常滋味的浓强度表述,用到五个字,“浓、厚、醇、和、平”。

如果用比率标度的办法,“浓”,表示强度最高,用100%表示,“厚”次之,用80%表示,其他类推,“醇”-60%,“和”-40%,绿茶多酚 “平”-20%,到了“平”的地步,就有平淡如水的感觉了,这种通俗的形容,不知茶友是否好理解。



五个字,相互搭配,产生中间级别的浓强度描述,如:“浓、醇浓、浓厚、厚、醇厚、醇、醇和、和、平和、平”,其间的比率下降为5-10%,如果在加上程度副词的利用,如“尚”和“欠”,就构成了系统的滋味描述体系。

绿茶婊孙静雅全套图

普洱茶内含物丰富,是浓强度比较高的茶,多为“浓”至“醇厚”,当然,也有醇和的茶,历经岁月的茶品,可能归于“醇厚”或“醇和”,至于到“平和”或“平”的茶,其品饮就快到“无味之味”的境界了。

“三厚”是新创的一个名词,希望通过这个词,也即用“三厚”的分类或方法,来表述普洱茶的滋味或口感的特征,算是对传统审评术语的一个丰富。

“三厚”是什么

品饮的艺术,狭义地讲,是以味觉体验为主的艺术,上升到“身体的体验”(如许多人讲到的打嗝-“肠胃的反应”、“茶气”-全身心的反应等),或者其他纯精神领域的体验,不是我这里想扩大涉及的范畴。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许多艺术门类,有相同、相通或可以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传统的书画领域,有著名的“三远”之说。“三远”法,树造了多少代中国画与中国画家。

书画,可以说是“视觉的体验”,品饮,是味觉的体验,莫不有相通之处,借鉴由此而来。中国山水画,对于绘画透视有自己独特的形式,“三远”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所谓“三远”,主要是论述由于视点的不同,处理景物的差别和艺术效果也就黑茶一般多少钱一斤不同,景物的空间感、立体感,乃至意境由此不同。

宋代画家郭熙把山水画的视线概括为三种类型,即高远、深远、平远。

高远是由山下仰视山颠,因而山色清明,山势突兀,给人以明了之感;深远是由山前俯视山后,因而层峦叠嶂,山色重晦叠映,给人以深邃之感;平远则是由近山平视远望,因而山色有晦有明,景象渺茫,给人你的绿茶以平和冲澹之感。

普洱茶,变化或风格特点是多彩的,浓强度以浓厚为主线,为了描述“层次感”或空间感,借鉴“三远”,就有了新的“三厚”。

“三厚”者,高厚、深厚、平厚也。

滋味“高厚”者,由如山下仰视山颠,清明,突兀......,仿佛欣赏珠穆朗玛一样,浓烈而有冲击力,这样的茶,代表者莫如班章了。

滋味“深厚”者,由如山前俯视山后,层峦,叠嶂,深邃......,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深沉而持久的魅力,这样的茶,为良好配方茶具备的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岩韵青饼”和0622了。

滋味“平厚”者,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突出的代表是易武茶了,犹如自近山而望远山,景象缥缈,易武茶是如此不同一般!滋味醇,带着独具甜蜜的果香,在经历岁月后,其滋味的厚度会慢慢显出来,有些不可思议,确是这么神秘,这就是易武。(猜想:易武茶独特的鲜爽、及“果蜜”香覆盖了滋味的厚度,随着陈化,鲜爽物质的转化,其滋味的厚度方得以展现,未经科学测试,推论而已)。

铁观音分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