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六堡茶鉴别>盖碗泡六堡茶和壶泡六堡茶的区别

盖碗泡六堡茶和壶泡六堡茶的区别

2019-09-1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在日常生活中,茶友喝六堡茶,有些喜欢用盖碗冲泡,有些则习惯用紫砂壶冲泡,那么喝六堡茶,到底盖碗泡好还是紫砂壶泡好呢?有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呢?下面我们简单说下两者的区别。

盖碗泡六堡茶和壶泡六堡茶的区别

茶汤的比较:用紫砂壶泡的六堡茶汤色比用盖碗泡的汤色要深,饱满。

香气的比较:用盖碗泡的茶可以闻盖香,因为盖碗是不会吸收味道的,如有杂味的话,一闻就能闻出来。这也是喝六堡茶最享受的一刻。

而紫砂壶比较容易吸收味道,且较沉稳持久,因此,用紫砂壶泡的茶也可以闻盖香,但香气没有盖碗浓郁。

口感的比较: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比盖碗泡出来的茶浓郁,醇厚。甘甜和回甘和盖碗相同。

茶色的比较:盖碗的茶比紫砂壶的茶,茶色来的深,

茶味的比较:紫砂壶泡的茶茶味比盖碗的茶浓厚。

盖碗泡六堡茶和壶泡六堡茶的区别

小结

1、在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同等的情况下,紫砂壶比盖碗更能有效地发挥茶性,使茶的滋味更好的被体现出来。

原因是盖碗散热较紫砂壶快,盖碗和茶叶会吸收水的部分热力,减低水温,降低溶出物的释放,减少醇厚感。而紫砂保温性强,散热慢,能有效地帮助茶叶释放溶出物。

2、从茶香来说,因为盖碗可以散发部分热气,减少闻觉刺激,使盖香闻起来更加香。所以茶店一般用盖碗多,以方便客人闻茶香。而紫砂吸香,会吸收部分茶香,闻起来比盖碗逊色。

3、操作角度看,盖碗的头几泡比较烫手,容易摔坏,但清洗、观看叶底方便;紫砂壶就相对容易上手,但清洗麻烦,在清洗时易摔。

4、从耐泡角度看,由于散热原因,盖碗冲泡的温度比壶相对要低,因此茶叶用盖碗泡会比壶泡要显得耐泡。

5、从艺术角度看,紫砂壶本身的艺术性,实用性,欣赏性都要强于普通的盖碗。

看了以上的比较,茶友不难发现,其实喝六堡茶用盖碗泡还是紫砂壶泡并没有标准的统一答案,和喝茶一样,都是因人而异。例如,你想喝茶不那么麻烦,清洗方便,喜欢闻茶香,那适合用盖碗,而如果喜欢慢慢品尝,欣赏茶的茶性,或招待客人,则适合用紫砂壶。用什么冲泡,看自己的出发点即可。

有用+10
分享

金花六堡茶的冲泡方法

金花六堡茶的冲泡方法和六堡茶散茶的冲泡大同小异,接下来介绍一下金花六堡茶的冲泡方法

金花六堡茶的冲泡方法

备具:准备好茶具及六堡茶

温壶涤具:茶具中置入烧开的清水,主要起到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

投茶:将六堡茶置入壶中。

润茶:沸水冲入壶中,快速倒去以醒茶。

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分茶:壶中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保持茶汤浓淡的均匀,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然后以下的步骤来泡:.

1.取茶:用茶则取六堡茶5-8克;

2.投茶:将撬下来的六堡茶放入盖碗中;

3.洗茶:将沸水冲入盖碗中泡茶,这称为第一泡,一般情况下第一泡是不喝的,用来洗去茶中灰尘以及让茶叶遇水溶开,以便后几泡能有饱满地道的茶味;

4:倒掉第一泡:第一泡应迅速从杯中倒掉,避免茶味被过度洗走;

5:洗杯:第一泡茶可以倒入茶杯中洗洗杯子又再倒掉,也称暖杯,可以让被子待会儿盛茶汤时味道更醇厚;

6:第二泡:再次冲入沸水泡茶,这一泡开始是用来喝的了;

7:出汤:根据自身对茶味浓淡的喜好,泡一定时间后将茶汤倒出以便品尝(泡的时间越长,茶汤越浓,第二泡一般3-5秒钟即可出汤)。茶汤是从盖碗中倒进公道杯中,公道杯上面可加滤网以便滤除茶叶岁末;

8:分汤品茗: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入各人的小茶杯中,就可一起分享地道的六堡茶了。

需要提醒茶友两点:

1.金花溶于水,润茶/洗茶的时间要比平常短,建议用热水不用沸水,即洗即出,而且洗一次茶就够了。

2.金花六堡茶的水浸出物较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茶汤“厚重”,浸泡时间应比平常短,前3泡建议3秒左右出汤。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你们是否很懊恼,为什么前段时间小编一直在发回南天,嘿嘿,为了今天的内容!

记得有一次在广州茶博会上,一位美女走到我们展位拿起展示的干茶闻了闻,问:你们的茶怎么没有仓味?心里正得意,等着她接下来夸一下咱们,谁知话锋一转,说:“不是正宗的六堡茶,没有霉味儿!”(啥?!还以为自己听错)

谁这样忽悠我们可爱的消费者,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话说,六堡茶没有干仓湿仓的说法,我三百年老字号能不知道吗?)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但是,去到北方(北方干燥的天气,不是靠想象就能感受的,同理,北方人也很难体会南方气候的湿润,就跟歌里唱的那样: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cut!!),又有一部分人觉得我们这幽幽陈味,包括最让人熟悉的槟榔香都是霉味(槟榔香很无奈:怪我咯~)。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今天,就为六堡茶的陈味“平反”!到底霉味和陈味区别的哪儿呢?

陈味,是六堡茶陈放过程中转化而来的自然独特气味

(我是六堡茶,不要拿绿茶标准评定我,我不要带绿帽!)

昨天小编很专业的告诉你,六堡茶的原产地,北边是萌诸岭余脉,最高山峰海拔1787米,阻挡了部分南下冷空气,使气温不致于过低,北上的暖空气也因此抬升。另外,梧州地处西江起点,桂江、浔江、西江三江汇聚,空气能长期保持较大的湿度,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常年平均温度19.9~21.5℃之间,平均相对湿度在78~80%之间。每年春冬两季,一遇强冷空气,接连好几天(最近的一次是二十几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忽然一个回暖,前后气温相差只需3.5℃以上,回南天想来就来,屋内就开始淌水。(之所以再说一次,是昨天忘记加上两张科学家们的实验结论表,也为了加深印象)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引自陈见、李佳颖、高安宁、梁为亮、赵金彪.2015.广西“回南天”发生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气象,41(3)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引自《贺州市志》:第三章 气候 物候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她说:下了20几天的雨,终于迎来阳光,但只有两天,然后雨继续下。意味着这两天家家户户都在晾衣服(梧州比广州还潮湿)

梧州这样的自然环境,春冬两季不但温度变化大,常见回南天,其余两季除了湿度大,天气也比较闷热,不但使得当地的植物,包括六堡茶树在内,本身具备祛湿效果,而且,非常有利于六堡茶结合古法“罨”、“蒸”、“焗”发酵和后期陈化。

四味居士•说六堡

四味居士:这种环境中发酵和陈化的六堡茶,特别是回南天时发酵和陈化的六堡茶,由于其“活跃程度”较大,发酵或陈化的“味道”,也就较大,而这种“味道”,常常被广大的、干燥的北方茶友称之为“霉味”。其实,这不是“发霉”的味道,是正常的发酵或陈化的味道。任何一个正规的企业,都不会把“发霉”的六堡茶推向市场的。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真正有霉味的茶是怎么回事?

真正带有霉味的茶,有一种刺激性气味,是你一闻就立马拿开,不会再想闻第二次(除非你很欠或很执着)。那个味道,好比北方沤粪的气味。还有一个特点:这股气味,是从一开始冲泡,一直延续到最后,屎味在嘴里弥漫不散(呃!这个画面有点污~)。

你们都认为,茶的霉味是储存出问题了吗?

No!No!No!这种从一而终的气味,都是“工艺”赋予的:比如,如果茶发酵时期,在一个密闭的小黑屋,过于加水加湿追求发酵速度,一段时间做“退仓”处理,这样,即使你晾个一万年,Sorry!还是没救!

湖南农大茶学专业的蔡正安教授做出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原料是基础

工艺是关键

陈放是升华

所以,我们广生祥的先人们,听上古之人的话“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在茶叶制作发酵时,使用古法“罨”、“蒸”、“焗”工艺;在后期陈化时,利用上得天独厚的天然小气候,自然陈化,广生祥史料记载且还一直沿用的方法:用茶水浸泡木板,然后做成大木桶,存放清醇、香醇。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三百多年古法“罨”、“蒸”、“焗”工艺一脉传承 茶气足、祛湿调肠胃效果十足

问:可是,不喜欢你们这种“发酵的味道”,又很想试试祛湿效果,咋整捏?!

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er!

都不用问四味居士,小编来回答你。打开包装(不必通风),几天后(有些地方两到四小时),味道就会减弱甚至没有,而且,其祛湿效用不减,茶汤柔滑度还会增加!或者更直接一点,前面两、三泡给别人喝,从后面开始,这种气味就没有了。

喝到15泡,再闻闻茶底,那清新的植物香气,哎呦妈呀,来碗米饭!

六堡茶的回南天、陈味、霉味

古法六堡茶饮用方便,煮、闷、冲泡,简简单单把茶喝好

总结

小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会“死”,死掉之后会腐烂,在腐烂的时候,各种负责消腐的微生物就会吃得很欢(就好这一口嘛),所以一边吃一边排“污”。所以为什么东西坏掉会有刺激味道,大自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你,这个东西不能吃哦,吃了你会生病哦。然后安排这些消腐的小分队开始清洁打扫!

但是,古人是非常热爱大自然,非常有智慧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通过古法“罨”、“蒸”、“焗”等发酵工艺,让茶叶有了第二次生命。陈化过程中,又让茶接受天地精华(独特气候环境),使得茶保留植物醇和的香气,不但满足口实之愉,同时帮助人们祛湿调肠胃。

“万物皆为药,遍地都是宝”,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违背了、摧毁了大自然,其实就是自取灭亡。

六堡茶的茶树特点

六堡茶为灌木型中叶种,树势开展。分枝密,从芽色分有四种。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叶茶占5%,米碎茶占15%。以青苗茶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

二年自然生长的茶树高200厘米,树幅80厘米,分枝密。节间3.6厘米。叶片半上斜着生;叶长8.3厘米,宽3.6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滑或微隆,光泽中。叶缘微波,嫩芽梢淡绿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702个/平方米,l芽3叶长6.2麒米,重0.46克,在3月中旬萌芽,4月初开采,属早芽种,萌芽终止期在10月中旬锯齿粗、深而稀,叶身平展稍内卷,叶质中,叶端钝尖;侧脉6—9对。

花冠直径3.9厘米,属中花种。花萼5—7片,绿色,无茸毛;花瓣6—7片,白色稍带绿,子房多茸毛。始花期在10月下旬,盛花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果能力强。种子成熟期在10月下旬。茶果直径1.5—3.4厘米,果皮棕褐色,果实为肾形或球形;果柄长0.6—1.3厘米,果皮厚1.5—2毫米,果实1—3室,每室1粒种子,种子圆形,少数长形,黑褐色。直径1—1.5厘米。

叶片结构:叶厚294.8微米;上表皮厚26.8微米,下表皮厚13.4微米;栅栏组织二层,厚107.2微米。第一层细胞排列较紧密,第二层较疏松;海绵组织厚147.7微水,细胞结构较疏松,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例为0.73:1,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茶多酚28.77%,氨基酸总量3.12%。咖啡碱3.77%,儿茶素143.99毫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