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清明祭祀

清明祭祀

2019-09-1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清明祭祀

清明.一个专为过去与记忆保留的日子,一个扫墓的日子,一个长歌当哭的日子。清明时节,无论人们走在乡野累累墓丘间,还是城郊石碑俨然的公墓群中.都能看见红男绿女为先人烧纸钱、挂纸钱、培土修墓,这就是扫墓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这些仪式是恒终迫远、敦亲睦族及行李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思念的清明节会是什么样子i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追恩祭祖也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符号之一。

民族远祖公祭

对于中国人而言.祭祀具有特别的意义。对宗族的感恩追思和先人的鬼神化是宗族社会最大的特点。早在夏、商、周三代,人们就极其重视对天、地、祖宗的祭祀之礼,并将其视为国家管理的根本。《春秋左传杜注》卷十三云:”国之大事,在把与戎。”《国语·鲁语上》云:“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把以为园典:”《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当然,祭祀的观念与形式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而有所不同i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祭祀的对象。一般说清明扫墓主要纪念的亲人:但是.根据文献记载,最早的祭招不是以血缘.而是以功德作为标准;据《礼记·祭法》记载:”有虞氏柿黄帝而郊尝,祖额项而宗尧;夏后氏亦镕黄帝而郊鲸,祖领项而宗禹;殷人彬尝而郊具。祖契而宗汤;周人棉尝而郊程,沮义王而宗武王。”郑玄注硫:“有虞氏以上尚德。椭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禘”乃是王室大礼.只有天子才能行楷礼。以“功德”这个标难来看,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是最应该享受到祭祀的:由于黄帝开创性的业绩,有虞氏和夏后氏都把他视为远祖。并用祭祖之礼的最高规格祭招他。《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拘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天赋异票,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等闲之辈。在部落争霸的战争中,黄帝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天下共主。据说他垂治期间,划分州野,造屋筑城,制礼兴乐,发明器具,教化百姓,因此,黄帝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始祖”。另外,黄帝还是传说远古完美社会中圣王中的楷模,他善于战争,而又不穷兵旗武,是一个文武兼精的圣王,于是也成为后世一切治国者的偶像。司马迁也认为,后世五帝以及夏商周诸侯都归本于黄帝,都是炎黄子孙,因此,《史记》开篇《五帝本纪》就始于黄帝。又据司马迁考证,黄帝乘龙化仙而去后,其衣冠泵在桥山。因此,坐落在今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香火最为鼎盛。

在传统社会,黄帝主要被当成治国者的楷模加以崇拜。因此,在古代祭祀黄帝的人主要是治国者。据《史记·封掸书》记载,战国时秦灵公“作吴阳上瞬,祭黄帝;作下峙,祭炎帝”;又记载汉武帝“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徐万,还祭黄帝家桥山,释兵须如”。《魏书》也记载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煮与北魏文成帝拓跋潜都祭招过黄帝。唐代宗大历五年(770)黄帝陵庙祭祀正式纳入官方祭典。明洪武四年(1371),太沮朱元漳派人祭招黄帝,并带上”御制祝文”。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圣祖玄炸派官员致祭轩辕黄帝,并亲笔用满文写了一份“御制祝文”,后来这篇祝文的满汉两种文字本都刻在石碑上,保存至今。

进入近现代,由政府祭拜黄帝陵的传统依然得到传承,但是祭祀黄帝更多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仪式--这是现代黄帝公祭与古代黄帝祭祀的不同之处。1912年,孙中山在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到桥山祭招轩辕黄帝,并亲作诗一首,请代表团公祭时朗诵:“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虽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193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推举委员团致祭于轩辕黄帝陵.并确定在每年清明节公祭黄帝。1937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共两党的代表在当年清明节于黄帝陵前举行了公祭仪式,表达了炎黄子孙共彻外侮的合作决心。毛泽东同志依照传统撰写了祝文,今黄帝陵庙碑亭仍立有该文稿碑,全文如下: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育衍把绵,岳峨河浩。聪明害知,光被逼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磋跌。越数千年,强邻蓖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答绳,我为奴辱。朗维我祖,命世之英。啄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涣快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展俱奋。

万里崎呕,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援。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1949建国后,中央多次派员到黄帝陵祭祖。改革开放以后,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意识“自觉”的重要意义,随着国力的增强,海外华人每年清明到黄帝陵来寻根祭祖的人数越来越多。2004年清明节,黄帝陵公祭升格为国家级最高祭祀大典。

炎帝,传说中远古时代与黄帝齐名的部族领袖。炎帝被视为中华民族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者。他教民种五谷,尝百草,故又被称为“神农”。中国社会向来重视农耕.因此,炎帝与黄帝一起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远祖.受到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崇拜。《周礼》、《史记》、《汉书》等均有炎帝祭典的纪录。目前炎帝陵主要有三处,一在陕西省宝鸡市,一在湖南省炎陵县,一在山西省高平市!由于地域不同,炎帝祭祀的时间、形式亦有所不同。

《路史》卷十二云:“黄帝所祟炎之词于陈。”即黄帝首祭炎帝。

据《史记》记载,秦灵公在吴阳(即今宝鸡吴山之南)祭炎帝,这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早官方祭炎帝的活动。陕西的炎帝陵位于宝鸡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上,民间每逢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炎帝的生日、七月初七炎帝的忌日,都要举行祭祀活动。2005年10月3日,宝鸡市人民政府与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世界华人协会在常羊山炎帝陵共同主办了“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典”,海内外一万多华人参加了祭招活动。每年的清明节,宝鸡市人民政府都在炎帝词举行炎帝公祭典礼。主祭人为市长,参与者为政府官员与社会各界,有恭读祭文、敬献祭品、祭招歌舞、瞻仰炎帝塑像等仪式。

又据《路史》记载,炎帝驾崩于湖南长沙茶陵。宋太宗尊祟炎帝为感生帝,因此末代朝廷特别重视炎帝祭典,在今湖南境内设炎帝词庙。炎帝陵在郡县康乐乡,即今炎陵县,自北宋以降,历代不掇祭祀。据记载,自宋代起官方祭典干年举行一次,此后,元明从未间断.清代祭招活动达到鼎盛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炎帝陵祭典活动恢复。1993年、1994年、1997年、2000年湖南各界进行了公祭炎帝陵典礼:2000年8月的公祭炎帝陵典礼中,“中华炎黄圣火”采集传递仪式在炎帝陵前隆重举行。从炎帝陵采集的“炎帝圣火”与从黄帝陵采集的“黄帝圣火”汇合后在北京长城居庸关永久燃烧。2006年4月5日清明节,炎陵县隆重举行炎帝陵公祭典礼,社会各界代表依次向中华民族始祖炎帝敬献花篮,主祭人代表全体祭祀人员向炎帝敬献高香,并恭读炎帝祭文。

太吴伏羲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始祖之一。他位居三皇之一,名列五帝之首。传说中,伏羲教渔猎、造工具、养家畜、正姓氏、制嫁娶、造书契,演八封,为了纪念伏羲的功绩,后人修建了伏羲庙,并进行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以太牢把于高襟”,说明早在远古,每年仲春二月,人们要祭招太吴伏羲。高搽即神媒,传说中伏羲、女蜗兄妹相婚,持土造人,因此,古人将伏羲氏、女蜗氏奉为神媒。目前,河南、甘肃等地区存有太吴伏羞的公祭仪式。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河南省推阳县的太昊陵都要举办伏羲公祭活动。除了祭典活动以外,还要举行庙会。庙会上出售的泥泥狗、草帽老虎等玩具,是生殖图腾文化的活化石,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生命起源的祟拜。在太吴陵庙会上,还有一种奇特的艺术形式--扭经挑。担经挑,又名扭花篮,是一种原始舞蹈,舞者每组四人,其中一人击打经板(竹板)担任该组领唱,其他三人各招一对花篮(经挑)边唱边舞。舞姿变化有象征伏羲女蜗交尾状的“剪子服”,有象征伏羲母亲华胥氏履巨人迹而生伏羲的“履迹步”等。它是原始巫舞的演变,保存了集祭祖、娱神、求子为一体的远古遗风。甘肃天水伏盏庙的祭祀活动,自明成化十九年(1483)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伏羲祭祀活动。一年一度的天水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已成为海内外同胞寻根祭祖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总之,河南、甘肃等地的伏羲祭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它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鹤窝。”这首民谣是山西洪洞移民及其后代的集体记忆,这首歌谣在今北京、河北、山东、江苏、陕西、河南、安徽、东北各地以及山西的许多地方广为流传。

大槐树移民活动始自宋室南迁,止于清代中后期,其中以明朝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大约半个世纪到达高潮。“据目前的文献资料,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涉及山西的移民活动事属无疑,根据谱碟统计祖先来自此处(大槐树)的达到十一个省的二百二十个县,移民人口达到百万以上”(赵世瑜《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虽然众多学者对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有所怀疑,但是大槐树成为众多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象征符号却是不争的事实。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处,传说中这棵大槐树是明初移民的中转站,在漫长的迁徒途中,移民们只记得这棵大槐树,并将其象征化为家园的集体记忆。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后代已遍及全世界:为了纪念与洪洞县有关的移民祖先的历史,移民后裔们在清明时节回到大槐树下祭祖i他们没有繁复的仪式,只是在大槐树下进行简单的跪拜、焚香或者献供,很多远道而来的移民后人会折一小枝槐树.或者带一点泥土。甚至带一片碎瓦回去,分给不能前来祭祖的移民后代。1991年起,洪洞县人民政府主持举办了“寻根祭祖节”,这是官方、民间以及海内外华人共同参加的清明节公祭活动。

上述黄帝、炎帝、伏羲以及山西大槐树等民族远祖的公祭活动,是涵盖着民间信仰、社会心理、民族认同与艺术表演等多重价值的文化载体,公祭活动的参与群体范围日渐扩大,其文化价值也经历了血缘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过程,文化认同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因此民族远祖公祭活动是凝聚民族情感、获得民族认同的重要公共文化仪式。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