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属于哪类茶

大红袍属于哪类茶

2019-09-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大红袍属半发酵茶,由于茶树长在岩石间,使得它的成份及滋味有别于其它茶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其单丛加工,品质特优的“名丛”,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有用+10
分享

祁红、滇红和大红袍之间的差别

  祁红、滇红和大红袍之间的差别!祁门红茶和滇红是红茶类,大红袍是青茶类。从茶类上来分的这两者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茶类;从产地来说:一个产自安徽祁门县,一个产自云南,一个产自福建武夷山。

 

  祁红: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

 

  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最”。

 

  祁门红茶槠叶种的小叶种茶树。

 

  滇红:

 

  云南红茶茶叶形态云南红茶,简称滇红。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艺从1939年在凤庆与勐海县试制成功。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肥硕,色泽乌润,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叶底红润匀亮,金毫特显,毫色有淡黄、菊黄、金黄之分,为外销名茶。

 

  两者区别:产地不同、茶树品种不同。这两个原因导致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上有区别。

 

  祁门红茶特点: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

 

  滇红特点: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肥硕,色泽乌润,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叶底红润匀亮,金毫特显,毫色有淡黄、菊黄、金黄之分,为外销名茶。

 

  大红袍:

 

  大红袍:

 

  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在武夷山栽培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红袍神奇的故事,如大红袍系神仙所栽,能治百病,茶树受红袍加身,由皇帝赐其名,等等。由于它的神秘玄妙,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一睹其芳容为快。当然能品其味的,传说只有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世人既能观赏大红袍的丰姿,又能品尝其滋味神韵,当地茶叶科技人员,经长时间的刻苦探索科研攻关,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获得无性繁殖成功。后经福建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母本优良特征特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推广。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和改进工艺、科学配制,大红袍已得到空前的大发展。它已从历史名牌一跃成为行销世界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品牌。2005年4月在武夷山举行大红袍节期间,20克大红袍拍卖出2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更是蜚声四海。为保护这一品牌,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批准武夷岩茶(大红袍)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并发布制作大红袍质量强制性标准;同时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在市茶管会监督下,武夷山各岩茶厂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大红袍。凡经市茶管会进行质量检测,达到香气浓长清幽,滋味醇甘爽,岩韵明显的,并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标志的,才允许上市。而广大消费者也只认准有上述标志的大红袍为真品,不再受所谓一代、二代冒牌大红袍的误导。而今大红袍品牌声誉与日俱增,“大红袍、红天下”,名不虚传。

 

  在中国茶叶分类里有红茶,绿茶,青茶之分.青茶的代表类别是乌龙茶,而乌龙茶有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之别.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扛鼎之品.生长在武夷山脉的茶叶独领山水灵气,山间岩缝和沟壕的特别土质赋予大红袍一种坚韧,醇厚的品质.传统的烘焙方式更增添了大红袍茶类特有的与木有关的碳香和火香。

 

泡茶的注意事项:冲泡大红袍要注意什么

大红袍是一种价值比非常高的茶,当用正确的方法冲泡大红袍,才真正的体现大红袍的价值之高。给大家一下介绍冲泡大红袍要注意什么。

泡茶的注意事项:冲泡大红袍要注意什么

传统工艺大红袍茶的冲泡,需要一定的技巧。俗话说“三分茶七分泡”,大红袍茶最忌的是用冲泡绿茶花茶的方法冲泡。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工夫茶”冲泡法。首先是要准备一套工夫茶具,白瓷盖碗的即可。也可用紫砂壶,但比较麻烦,初学者不宜。其次,需要掌握冲泡要领。武夷山的余泽岚先生归纳为三点:好水,沸水,快出水。好水就是选择适合冲泡的水,最好的当然是南方的山泉水,但一般城市没有这个条件,可选择优质桶装矿泉水或纯净水,以口感清冽甘甜为上。沸水就是一定要将水烧沸,一般用电随手泡现烧现泡即可,温度应达摄氏95度以上。不宜用热水壶的温吞水。快出水,指沸水冲下盖碗后,要快速倒出茶汤。一般来说,小盖碗置茶5—7克,时间不超过20秒就应出汤。基本原则是宁淡勿浓,先淡后浓。如果依此方法冲泡,基本上就能冲泡出大红袍的韵味。

目前武夷山原产的优质大红袍茶,虽说因厂家不同风格有所差异,但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点。茶汤呈赤金、棕红或深红,清彻透亮;同一泡茶,开初是奇妙的焦糖香,随后便出现细锐的菖蒲香,或清幽的兰花香;茶汤的滋味,格外甘醇鲜滑,回味特别持久。可以冲泡七遍,而叶底犹有果香。

文章至此,或许还会有读者质疑:这种大红袍商品茶的感官滋味,与九龙窠大红袍母树茶相比,有没有区别?根据笔者的经验与了解,两者并无大差别。事实上,不管哪一种武夷岩茶,只要是好茶,基本风格都一样,都具有“岩骨茶香”的特别韵味。只有经年品茶的老茶客,才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的一些细微区别。

记者手记:后“大红袍”时代的营销策略反省

作为一个茶品牌,武夷“大红袍”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可以说直接引领了新一轮的茶市热潮。如果单从这个结果来看,当年武夷山市决定把品种繁多的武夷岩茶统一在“大红袍”之下,通过多层面、立体式的文化营销打响“大红袍”品牌,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战略选择。

2006年初,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为低谷中的武夷岩茶带来了一股春风。武夷山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难得机遇,整合资源,趁势而为,大力宣传“大红袍”品牌。同年5月20日,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的首场大红袍茶推介会在福州西湖举行。此后连续多年,类似的茶文化营销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大中城市举办了几十场。而由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大红袍》的公演,更是将这出“文化大戏”推向高潮。

当年的武夷山茶市单价低、产量少、缺乏科技含量,茶企之间竞争无序,如同一盘散沙。而相形之下,安溪“铁观音”通过品牌运作,已经风靡全国,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武夷岩茶统一打“大红袍”品牌,可以视作一个必然的选择。而这一营销策略,实际上与“铁观音”如出一辙。

武夷岩茶的品种,除了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等五大名枞外,现在仍然保存常见的还有300多个品种,加上那些不太知名的,据称有上千种,这在全国其他茶类和产茶区中是极为罕见的。再加上种植地点上还有“正岩”、“半岩”和“洲茶”的区别,品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同一区域不同山场仍会出现风味的不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对武夷岩茶品种与品质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甚至会觉得如同“一头雾水”,因而在市场推广上阻力不小。“大红袍”乃“茶中之王”,历史底蕴深厚,知名度高,将其作为一个象征性的“统称”,无疑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容易打响品牌,利于推广普及。

然而,这一营销策略在取得立竿见影的市场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围绕“大红袍”的含义出现诸多的误读、分歧与疑问。通过百度指数搜索一下关注度,“大红袍”远比岩茶更知名,可以肯定,只知“大红袍”而不知武夷岩茶的大有人在。而在百度提问中,发出“‘大红袍’到底是什么茶?”等相关提问的竟然多达十几万项。对于许多人来说,“大红袍”是与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之上的那6棵母树画上等号的。但从2005年起,武夷山已经对外界宣布停止母树大红袍的采摘,那么,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大红袍”从何而来?对于“大红袍”的一个常见的解释是,上世纪80年代初,武夷山有关部门与科技工作者对六棵母树“大红袍”进行无性繁殖试验,到目前为止,通过无性繁殖推广的“大红袍”茶园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问题是,无性繁殖“大红袍”仅是进入流通的武夷岩茶的一小部分,包括水仙、肉桂等主流品种在内的其他岩茶同样被打上“大红袍”的品名。另一个常见的解释是,“大红袍”是类似于鸡尾酒的拼配茶,用产自武夷山的各种茶叶经过打堆拼配而成。市面上大量的中低端“大红袍”的确是由拼配而成的。但这一点同样会给外界造成误解,以为武夷岩茶都是拼配茶,从长远看,无疑会影响到人们对武夷岩茶的认识理解,影响到未来岩茶往高端路线的发展。

“大红袍”的红极一时,同时也意味着武夷岩茶的市场营销进入了后“大红袍”时代。在后“大红袍”时代,知名度已经不成问题,而武夷岩茶的美誉度、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呈现、附加值的实现,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有必要对宏观的营销战略进行及时的反省与调整,还大红袍这一品名以准确的定位,为武夷岩茶的整体形象正本清源。

从理论上讲,任何营销策略都必须建立在产品本身的特点与优势上,武夷岩茶具有品质优异、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产地著名、文化深厚等五大优势,而品种与风格的丰富性、复杂性作为武夷岩茶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其不可替代的魅力所在。武夷岩茶在能够产生上千个品种,反映了历史上“岩茶热”曾经到达的高度,也正是“差异化竞争”的结果。武夷岩茶的各个品种,经过相应的工艺制作,在香气、滋味和汤色上都独具风韵特色,而一旦被冠以统一的品名,给消费者的印象就如工业生产线上下来的量化产品,只有简单的等级划分,没有独特性可言。而且,品名的笼统性,也容易给以次充好、用外地茶鱼目混珠等市场行为以可乘之机。因此,用单一品牌取代品种,等于抹杀差异、掩盖个性,丢弃了武夷茶文化中的宝贵内容。

从资源上看,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是武夷山的生命线,不容破坏,所以武夷岩茶的出路在做强,而不是做大。著名茶叶专家骆少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武夷岩茶的原环境原滋味原工艺消失了,武夷岩茶也就名存实亡了。”

是走统一尺度、量化扩张的路子,还是回归本真,着力挖掘文化资源;是迎合追随市场,还是主动引领市场,这是武夷岩茶当下面临的又一次战略选择。

内涵越丰富的事物往往越慢热,但也越能够持久深入。这正是文化的一个特性。

武夷岩茶要做“皇冠上的明珠”,而不能变成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