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名茶出自名寺,寺庙的历史蕴含茶叶历史

名茶出自名寺,寺庙的历史蕴含茶叶历史

2019-01-30 访问量: 58 茶礼仪网

要说中国餐饮界,古往今来案例最多、成功率最高、知名度最广的背后推手,那当数乾隆爷无疑!

为此网友还制作了一份《乾隆迷路图》引起广泛转载,其依据就是全国几十种民间美食的雷同故事模板:“乾隆下江南走到XX迷路,饥肠辘辘,无意中走进一户人家,吃了XXX,赞不绝口”。 

一代路痴帝王竟无意间为我国美食界贡献颇丰。而对于中国茶界来说,让各地名茶得以闻名于世的终极幕后大BOSS,竟都出自寺庙。不信?不妨看看以下这19间寺庙与茶的故事。

【浙江地区】

浙江素称“丝茶之府”,自南北朝开始就一直有着进献贡茶的记录。同时,浙江地区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千年古刹,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龙井寺

始建于北宋乾祐二年,位于浙江杭州龙井村西北落晖坞内。

北宋元丰二年,辩才和尚退居龙井村寿圣院(广福院),在狮峰山麓开山种茶、品茗诵经。狮峰龙井茶便是从那时开始出名的。为了缅怀这位辩才和尚对龙井茶的贡献,到目前为止,龙井寺仍旧开辟了专门的茶室,供来往茶客品茗之用。

灵隐寺

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著名的茶僧皎然,于灵隐寺戒坛依守直律师受戒。

皎然法师是茶圣陆羽的指导老师、学术伙伴,主要活动在中唐大历、贞元之间,不仅开创了茶诗千古佳作之先河,更是将茶与禅完美结合,堪称“中国茶道的始祖”。

径山寺

创建于唐天宝年间,浙江余杭径山镇径山。

法钦禅师,径山寺开山祖师,于五峰之巅手植茶树,用以供佛并祛除坐禅之昏寐,径山茶与禅的因缘已有1200余年。后有大慧禅师更是因地制宜把茶禅文化广为传播。

惠明寺

建于唐咸通二年,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西南5公里。

惠明和尚建寺之初在寺周围辟地种茶,并制作了浙江传统名茶“惠明茶”,明成化年间被列为贡品。

【江苏地区】

江苏茶叶产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桐君录》(成书约在5世纪)。古籍里记叙的古茶园多为庙前屋后的零星小块茶园,比如以下两座寺庙,皆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大明寺

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

鉴真大师曾为大明寺主持,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这其间,茶文化也在日本扎了根,并成为日本茶道的源头。

水月禅寺

始建于梁大同四年,曾经历好几代废弃,现已重修,位于苏州吴中区西山镇飘渺峰。

根据《洞庭实录》记载,小青茶(又名小春茶),以水月寺得名为水月茶,宋成贡品,蜚声于世,引来了茶圣陆羽考察,后发展成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

【福建地区】

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唐代就有采制武夷茶的记载,而武夷山也是重要的宗教场所。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夷茶与历代高僧相依而生。

天心永乐禅寺

明嘉靖七年初建,称为山心永乐庵,清康熙年间改为“天心永乐禅寺”,位于福建武夷山景区中心。

扣冰和尚在此寺启悟,且一生氲氤在武夷茶的沉香中,以冰水煮茶,以冰沐浴。如今,天心永乐禅寺正积极推行历史悠久的天心禅茶——扣冰茶,让“茶禅一味”这一饱含智慧的哲理为更多的世人受用。 

慧苑寺 

建于北宋,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吴屯乡境内。

慧苑寺有个名积慧的僧人极善制茶,因长得黝黑健壮,彪大魁梧,乡友称其为“铁罗汉”。

他在慧苑坑的蜂窠坑岩壁间发现一棵茶树,采下嫩叶带回寺中制成岩茶,散发奇特诱人的香味,此茶就是后世所称的四大名丛之一“铁罗汉”。

【安徽地区】 

安徽省茶类主要以绿茶为主,较为出名的名优茶如黄山毛峰、松萝茶皆与寺庙有着很深的缘分。

云谷寺

明朝天启年间建立,位于安徽黄山风景区东部,如今寺庙已不复存在。

正志和尚(檗庵法师)原名熊开元,为江南黟县新任县官,因去黄山春游迷路,得以品饮黄山毛峰,感悟名茶之品格从而放弃仕途,选择了青灯古佛。

让福寺

建于明朝初年,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松萝山。

大方和尚,创制了松萝茶和大方茶。松萝茶,被誉作“中国最早的名茶之一”和“中国绿茶炒青型名茶的鼻祖”,色如翡翠、香如兰蕊。

“大方茶”名扬海内,清代被列为“贡茶”,是现在皖南所产“屯绿茶”的前身。

【湖北地区】

地处中原的湖北地区,也是著名的茶产区。

玉泉寺

相传东汉建安年间修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麓。

据《全唐诗》和《当阳县志》记载,玉泉寺的中孚禅师不仅喜爱品茗还会制茶。其所制茶叶扁形如掌、清香滑熟,并被作为礼品相赠诗人李白,后得名仙人掌茶并延续至今。

【四川地区】

四川地区古为蜀地,古蜀茶叶的生产最早可追溯到巴蜀初期,茶文化源远流长。四川的峨眉山,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著名的名茶产区。

昭觉寺

唐朝贞观年间改建为佛刹,唐僖宗乾符四年改名为“昭觉”,位于成都市北郊5公里。

宋徽宗年间,克勤禅师担任该寺住持并提出了“禅茶一味”,在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甘露寺

始建年份不详,位于四川蒙顶山。

据《四川地方志》记载,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曾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这是佛教僧众植茶的最早记录。

万年寺

东晋隆安五年创建,明万历二十八年重修时更名万年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

明代,觉空禅师在万年寺种茶万株,采制入贡。蒋超《峨眉山志》提到该寺茶园:“明初赐有茶园……植茶万本,为云水常住之用。”寺院所种之茶,就是现今四川名茶竹叶青的前身。

黑水寺 

传说此寺创自晋代肇公,位于万年寺对面的二逗岩上。

据《峨眉志》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磨绝顶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黑水寺僧人在寺里广泛种茶,为四川名茶峨眉山峨蕊茶的前身。

【江西地区】

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各寺亦于白云深处劈岩削谷,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名云雾茶。”足见茶在寺庙中是很平常之物。

东林寺

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

东晋时庐山已成为佛教中心之一,据载当时名僧慧远,在山上居住30余年,聚集僧徒,讲授佛学,在山中发展种茶,创制“五净心茶”(即现今的庐山云雾茶前身),推行佛教与茶道。

【云南地区】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资源丰富,茶叶产制历史悠久。许多历史上的地方名茶最初也是产自寺庙或由寺庙首创。

感通寺

始建于汉,重建于唐,位于云南大理点苍山圣应峰南麓。

明代《茶苑》记载:“感通茶:感通寺山岗产茶,甘芳纤白,为滇池第一。”感通茶在清末明初时已消失,后由下关茶厂研制恢复生产。

太平寺

建造年份不详,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据《滇略》(顺宁杂著)记载:“太平寺为顺郡禅林第一寺,其岩谷间产有茶,即名太平茶。”可惜的是,现在太平茶早已失传。

【山东地区】

山东地区的饮茶历史,最早也是从寺庙开始。正是因为寺庙大兴禅宗且喜用茶提神,自此得以竞相效仿,形成了饮茶风俗。

灵岩寺

始建于东晋,位于山东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惟许饮茶。” 降魔禅师就是其主导人之一,自此饮茶风气传遍北方。这是目前所知饮茶生活进入僧人禅坐的最早记录。

“吃货”乾隆忙着寻找美食,高僧大德忙着品茶修行。从西汉时第一个种植茶叶的人——甘露禅师吴理真开始,茶便与宗教,尤其是佛教,有了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

看来“名山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想一探好茶前世今生的茶友们,不如循着高僧大德们的足迹,一品好茶背后的故事。

有用+10
分享

大红袍的产地在哪里

随着尚客茶品出了浓厚大红袍这一新品之后,很多人开始对大红袍颇有兴趣,大红袍是一极为名贵的茶,对于它的了解很多人都只知道因为它很稀少而名贵,却不知道此茶生长在何处,今天小编啊就带大家了解下大红袍的产地在哪里。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的产地在哪里?就是那美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它位于武夷山脉偏北地段,地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邵武、光泽、建阳三县市,以及江西省铅山县。距武夷山市区60公里,面积总面积57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目前世界同纬度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建于1979年,是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重点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世界自然保护网成员,1992年被联合国定为全球多样性保护区。目前,全国已建国家自然保护区155处。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就建在保护区三港的溪岸旁。

保护区内群峰连绵,北部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之称,度假区距黄岗山顶约90公里。这里包含了我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还是世界闻名的野生动物乐园。攀登黄岗山,沿途可观赏桐木关断裂带、古涧飞瀑,并领略植被垂直带谱:垂直分布在海拔350-1400米之间的是甜槠、木荷等树种群;分布在海拔500-1700米的是针叶阔叶过渡林带;分布在海拔1700-1970米处的为中山苔藓矮曲林带,分布在1700-2158米的黄岗山顶部或缓坡低洼地段的为中山草甸带,由于环境极端特殊,生育着野青茅、沼原、野古草等形成山巅绿茵“草原”。中山草甸、日出和云海是黄岗山的一大旅游特色。武夷山的野生动物现在已经知道的有5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7种,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49种,哺乳动物70种左右,最珍贵的哺乳动物当数华南虎和金钱豹;野生鸟类近200种鸟类中:留鸟90多种、候鸟60多种、旅鸟30多种,著名珍禽有黄腹角雉等;爬行动物70多种,蛇类中有眼镜王蛇、眼镜蛇、五步蛇和银环蛇等10种毒蛇;两栖动物已知有40种左右,最出名的蟾类是“角怪”。蜱螨昆虫约有2万种左右,“金斑喙凤蝶”是全世界最珍贵的蝴蝶之一,武夷山的蝴蝶大约有200多种。因此,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以“世界生物之窗”、“天然植物园”、“生物模式标本产地”、“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的赞誉而蜚声中外。

经过本文的介绍后,大家都能了解了大红袍的产地在哪里,武夷山在福建省的西北部,毗邻江西省,它不仅是产出大红袍这一稀有茶种的地方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

大红袍的两种实用冲泡方法,茶量、水量、水温都有讲究

 大红袍的两种实用冲泡方法,茶量、水量、水温都有讲究

大红袍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产于福建省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有“茶中之王”的美誉。我们对大红袍如此熟悉,但很多人对如何冲泡、品饮大红袍却有非常陌生。下面,有道君就来跟大家聊大红袍的冲泡、品饮方法。

大红袍的两种泡法:第一是:壶泡法,第二是:杯泡法。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清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一【茶量】:以容器(盖杯或者壶)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第二【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需要的水量是【20-25】毫升水。

第三【水温】:应达到初沸98℃以上,特别是第一道冲泡。

第四【浸泡时间】:第一次是10秒左右,第二次是30秒左右,第三次是50秒较适宜,优质武夷岩茶可以冲泡六次以上。(冲泡时间只是参考,依照各人的口味而定,原则就是,要快出水,不能久浸。)

大红袍的两种实用冲泡方法,茶量、水量、水温都有讲究

大红袍冲泡方法:应注意沸水高冲,到略高容器面,刮去壶或者杯表面泡沫,然后盖好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

大红袍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沏艳丽。橙黄或深橙黄色,水色是否三层分明,以表面有“金圈”为优,再闻其香味,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水香是否一致。

第二道茶水:应重点防在茶味上,茶味是否醇厚,有否有较低明显的苦涩味或杂味,茶汤虽吞下而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

第三道茶水:应重点放在韵字下上功夫,茶汤在口腔是否有鲜爽感,有一种天然的韵味,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还未想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岩茶休十分讲究“岩骨”喉韵咀底,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品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武夷山访茶之旅——九龙窠拜谒“大红袍”

“大红袍”太有名了,以至于盖过了武夷岩茶本应该有的名头,就像外国人只知道青岛啤酒,而不知道青岛是座美丽城市一样,“大红袍”三个字几乎成了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既然到了武夷山,就一定要拜谒那几棵母树“大红袍”,不管它的由来是怎样的传说,毕竟它是中国乌龙茶的骄傲,是闪耀在武夷岩茶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幸亏那几棵母树还在,幸亏武夷山人对它们进行了精心的保护,不然的话,传说失去了活标本,对武夷山、对武夷岩茶,甚至对于前来参拜的游客来说,都会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那时候,我们该会对着空空的山岩喃喃自语:曾经,有几棵茶树就长在我们面前,但我们没有去珍惜……

离开天心永乐禅寺,雨还不停地下着,而且越下越大,当我们的车驶进大红袍景区时,游人已经寥寥无几。毕竟雨天,又接近傍晚,其他游客都在下山了,而我们却急急往山上赶。千里之遥来访武夷山,不就是为了跟传说的那几棵树“大红袍”合个影嘛!去北京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来武夷山是“不见茶王心不甘啊”!

去九龙窠,需穿山涧,走峡谷,再趟过几条小溪。可谓“跋山涉水”。好在景区的道路铺筑得很好,一路上又有成片的茶园和盛开的杜鹃花灿烂夺目,所以,即使是冒雨跋涉,也没觉得怎么累。

急行约有半个多小时,见路边一规模不小的茶寮里,充满喧闹的游客。如此幽奇深邃的峡谷中,怎么会聚集这么多游客呢?正疑惑间,抬头望见岩壁上刻着的那三个再也熟悉不过的大字——“大红袍”。

期冀中的相会竟如此突然!

三个红色大字的旁边,是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小茶园,离地有数丈高,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和我们一样,也正淋在雨中。

没有想象中的挺拔秀丽,也没有传说中的“叶牙勃发满树红艳”,看上去很平常甚至有些蓬杂零乱,但给人感觉却很尊贵,很威严。因为它是举世闻名的“茶中之王”,是万人朝拜的对象,我们头顶上是雨伞,它的头顶是天。

合影留念之后,注目仰视了很久。人为的传说,给这几棵长在山顶岩壁的茶树戴上了许多耀眼的光环,几片叶子做成茶叶,就可以拿到拍卖会上卖出十几万元的天价,皆因它是“大红袍”,皆因它的身世有这样或那样的传说。

世间的许多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令人不可思议!

武夷岩茶因“大红袍”而得名,反而使武夷岩茶走入了“名气大,销路窄”的怪圈,让人们感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其实,武夷岩茶并不贵,即使名枞品种如: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以及肉桂、水仙等,其价格也不过几十元到几百元一斤,比较其他高档绿茶、高档乌龙茶,武夷岩茶属于“既好喝,又实惠”的范畴。

见天色已晚,雨还未停,我们在“大红袍”下稍作停留,便与之作别,匆匆往回返。见过了,心也就释然了。或许此生难得再见,或许不久还会故地重游。但无论如何,通过此行拜访,已将大红袍的身影,深深地印记在心中。